“臣附議!”
範景文語氣同樣堅定,孫承宗與他對望一眼。
見內閣其他幾位未出言反對,閣老兼軍機又力挺,皇帝知道,在形態上已經達成統一。
“李若鏈!”
“臣在!”
“現建奴並無班師跡象,但也說不定隨時會班師,從即日起,軍情處所有軍情一並呈報軍機處,與朕共享情報!”
“臣遵旨!”
孫承宗眼皮眨了一下。
軍機處的短板就是情報,錦衣衛情報工作開展也才沒多久,且主要針對關外。
正愁著這個事兒呢,這下好了,皇帝無比信任他們,也更方便辦事兒了。
“孫愛卿、範愛卿!”
“臣在!”
“兩位愛卿勞勞心,給朕弄一個作戰方略出來!”
“臣遵旨!”
“諸位,今日之事天知地知,不得泄露半分,禁衛軍立即戰備,京營也不可怠慢,隨時準備應戰!”
“臣等遵旨!”
事情就這樣了,當下隻是吹風會,並不會深入探討。
其中一些細節,還得再與孫承宗他們商議。
散會後,皇帝給王承恩輕聲交代幾句,一行人迴往京師。
......
乾清宮,東暖閣。
李若鏈、孫承宗、範景文三人在場。
剛剛從北郊迴到宮中,接著就馬不停蹄小範圍議事。
“孫愛卿,你將今日之意見緣由,詳細給朕說說。”
“遵旨!”
“陛下,戰略方麵臣不再贅述,隻論戰術。”
“可以。”
理了理思路,孫承宗說道:
“臣今日觀禁軍比武收獲良多,軍心士氣可謂非常之高。
黃得功周遇吉乃帶兵能人,禁軍氣勢不差,要想成為強軍,非一戰不可!”
皇帝點了點頭,這一看法與老孫思路完全一致。
“故臣以為,禁軍具備一戰之力,糧草也無需擔憂,宣大所存之糧足也!”
說完望向李若鏈,李若鏈拱手表示認同。
那邊查抄了幾十萬石糧食,都還堆在晉商的各大倉庫呢。
“陛下,建奴獲得傳國玉璽,勢必願盡早迴朝,若開戰,局部戰役的可能性更高。”
孫承宗補充道。
“嗯,朕深以為然,那愛卿以為除開宣大,建奴有沒有可能在其它地方叩關?”
“陛下,宣大相對薊遼,防守更為薄弱,更容易劫掠,建奴不可能避虛就實。”
崇禎不住點頭。
他雖拜讀過戚少保的大作,不過那主要是練兵之術,對於這一層,還真沒老孫看得通透。
“倘若與建奴在宣府對決,時日拖得過長,奴酋會不會在薊遼興風作浪?”
“臣以為有此可能,然薊遼有侯大真運籌帷幄,理應無憂也!”
範景文接話道。
“登萊呢?”
“孔有德等逆賊前年叛逃,帶有不少水軍過去,但尚不具備跨海攻伐之力!”
“嗯,”崇禎微微點頭。
數月來精力基本放在內政及陸地上,還沒詳細過問過大明水師。
孔有德帶了那麽多大炮船隻給建奴,萬一蝴蝶翅膀扇出個怪胎呢。
溫體仁去閩粵,除了收稅還有收攏鄭芝龍之意。
然那個過程想必很漫長,他也不敢把大明水師未來,全部壓在一個海盜身上。
隻是一直想不起明末除了鄭芝龍,還有何人能擔當水師重任。
想到這兒,問道:
“現遼東至登萊一線水師,由何許人統領?”
“稟陛下,海防衛所改製後並入水師,現寧錦至登萊,由登萊水師參將黃蜚領兵,皮島則由沈世魁統領。”
範景文稟報道。
黃蜚?沈世魁,這兩個名字好耳熟。
努力迴憶看過的資料,崇禎突地雙眼一亮。
黃蜚可是個大明棟梁啊,死得也非常剛烈。
沈世魁好像是毛文龍小妾的養父,建奴攻占皮島時誓死不降,絕對的忠臣,這下終於找到可用之人了。
一個海洋國家要強盛要走出去,沒有海上力量絕對不行。
這也是當初下令裁撤衛所時,將海防衛保留,僅改製成營兵的主要原因。
得將海防抓起來了,否則兩年後皮島也將被建奴攻占。
忙問道:
“黃蜚是否為原東江鎮總兵黃龍之外甥,沈世魁是否乃毛文龍之嶽父?”
“正是!”
“兩處水師有多少兵卒,戰船幾何?”
“登萊共計不足八千兵卒,戰船近兩百艘,多為小船;皮島孤懸一島,與朝廷聯係幾乎中斷,臣無法考詳。”
範景文麵露愧色。
崇禎知道,東江鎮原本管得很寬,皮島是核心,可經曆四次東江兵變,皮島就像扔出去的棄子。
遼東半島已經沒有了,大明水師都退守於登萊半島,情況確實很糟糕。
理了理情緒,崇禎說道:
“我朝水師戰力堪憂,又受數次叛國之亂,是該整合一下了。
建奴有漢奸相助,竊取我朝船炮若幹,雖暫不具備實力跨海攻擊,然朕不得不未雨綢繆!”
兩位內閣兼軍機深有同感,作揖道:
“請吾皇示下!”
“建奴曆次南下,均乃後方無忌憚,倘若東江鎮有當年榮光,建奴豈敢那般從容!
朕不重視海洋,受不了百官彈劾毛文龍,當初縱容袁崇煥殺之,實乃昏庸也,哎...”
皇帝舊事重提,還表現出自責,在場人隻能默不作聲。
“為確保遼東防線,朕意將兩地水師重組!”
兩位老革命眉間緊鎖,皇帝說的不無道理,隻是又將花錢如流水。
大明士大夫普遍輕視海洋,朝廷也沒那份錢糧去打造水師。
皇帝新稅製方麵提及關稅,近期派溫體仁去巡按閩粵重開市泊司,顯然有開海之意,隻是市泊司一事未在朝堂公布。
現在有點錢了,聖上將雙眼正式看向大海,要幹那就幹吧。
“即刻下旨,兩處水師合並為遼東水師,黃蜚為水師總兵,沈世魁副之!
若皮島去不成,就由黃蜚想辦法派船過去傳旨,黃蜚接旨後進京麵聖!”
“遵旨!”
“李若鏈!”
“臣在!”
“從各處廣尋造船能人,尤其熟悉西洋戰船之工匠,朕要在天津重建船廠!”
“臣遵旨!”
“兩位愛卿都迴去吧,就算建奴這次不來,朕也會重拾東江,絕不讓奴酋睡安穩覺!”
“遵旨,臣等告退!”
走出殿外,兩人都很感慨。
天子從建奴收服林丹汗部就想到這麽遠,還要大力造船重振水師。
看來片板不下海的歲月,已經不再長久也。
範景文語氣同樣堅定,孫承宗與他對望一眼。
見內閣其他幾位未出言反對,閣老兼軍機又力挺,皇帝知道,在形態上已經達成統一。
“李若鏈!”
“臣在!”
“現建奴並無班師跡象,但也說不定隨時會班師,從即日起,軍情處所有軍情一並呈報軍機處,與朕共享情報!”
“臣遵旨!”
孫承宗眼皮眨了一下。
軍機處的短板就是情報,錦衣衛情報工作開展也才沒多久,且主要針對關外。
正愁著這個事兒呢,這下好了,皇帝無比信任他們,也更方便辦事兒了。
“孫愛卿、範愛卿!”
“臣在!”
“兩位愛卿勞勞心,給朕弄一個作戰方略出來!”
“臣遵旨!”
“諸位,今日之事天知地知,不得泄露半分,禁衛軍立即戰備,京營也不可怠慢,隨時準備應戰!”
“臣等遵旨!”
事情就這樣了,當下隻是吹風會,並不會深入探討。
其中一些細節,還得再與孫承宗他們商議。
散會後,皇帝給王承恩輕聲交代幾句,一行人迴往京師。
......
乾清宮,東暖閣。
李若鏈、孫承宗、範景文三人在場。
剛剛從北郊迴到宮中,接著就馬不停蹄小範圍議事。
“孫愛卿,你將今日之意見緣由,詳細給朕說說。”
“遵旨!”
“陛下,戰略方麵臣不再贅述,隻論戰術。”
“可以。”
理了理思路,孫承宗說道:
“臣今日觀禁軍比武收獲良多,軍心士氣可謂非常之高。
黃得功周遇吉乃帶兵能人,禁軍氣勢不差,要想成為強軍,非一戰不可!”
皇帝點了點頭,這一看法與老孫思路完全一致。
“故臣以為,禁軍具備一戰之力,糧草也無需擔憂,宣大所存之糧足也!”
說完望向李若鏈,李若鏈拱手表示認同。
那邊查抄了幾十萬石糧食,都還堆在晉商的各大倉庫呢。
“陛下,建奴獲得傳國玉璽,勢必願盡早迴朝,若開戰,局部戰役的可能性更高。”
孫承宗補充道。
“嗯,朕深以為然,那愛卿以為除開宣大,建奴有沒有可能在其它地方叩關?”
“陛下,宣大相對薊遼,防守更為薄弱,更容易劫掠,建奴不可能避虛就實。”
崇禎不住點頭。
他雖拜讀過戚少保的大作,不過那主要是練兵之術,對於這一層,還真沒老孫看得通透。
“倘若與建奴在宣府對決,時日拖得過長,奴酋會不會在薊遼興風作浪?”
“臣以為有此可能,然薊遼有侯大真運籌帷幄,理應無憂也!”
範景文接話道。
“登萊呢?”
“孔有德等逆賊前年叛逃,帶有不少水軍過去,但尚不具備跨海攻伐之力!”
“嗯,”崇禎微微點頭。
數月來精力基本放在內政及陸地上,還沒詳細過問過大明水師。
孔有德帶了那麽多大炮船隻給建奴,萬一蝴蝶翅膀扇出個怪胎呢。
溫體仁去閩粵,除了收稅還有收攏鄭芝龍之意。
然那個過程想必很漫長,他也不敢把大明水師未來,全部壓在一個海盜身上。
隻是一直想不起明末除了鄭芝龍,還有何人能擔當水師重任。
想到這兒,問道:
“現遼東至登萊一線水師,由何許人統領?”
“稟陛下,海防衛所改製後並入水師,現寧錦至登萊,由登萊水師參將黃蜚領兵,皮島則由沈世魁統領。”
範景文稟報道。
黃蜚?沈世魁,這兩個名字好耳熟。
努力迴憶看過的資料,崇禎突地雙眼一亮。
黃蜚可是個大明棟梁啊,死得也非常剛烈。
沈世魁好像是毛文龍小妾的養父,建奴攻占皮島時誓死不降,絕對的忠臣,這下終於找到可用之人了。
一個海洋國家要強盛要走出去,沒有海上力量絕對不行。
這也是當初下令裁撤衛所時,將海防衛保留,僅改製成營兵的主要原因。
得將海防抓起來了,否則兩年後皮島也將被建奴攻占。
忙問道:
“黃蜚是否為原東江鎮總兵黃龍之外甥,沈世魁是否乃毛文龍之嶽父?”
“正是!”
“兩處水師有多少兵卒,戰船幾何?”
“登萊共計不足八千兵卒,戰船近兩百艘,多為小船;皮島孤懸一島,與朝廷聯係幾乎中斷,臣無法考詳。”
範景文麵露愧色。
崇禎知道,東江鎮原本管得很寬,皮島是核心,可經曆四次東江兵變,皮島就像扔出去的棄子。
遼東半島已經沒有了,大明水師都退守於登萊半島,情況確實很糟糕。
理了理情緒,崇禎說道:
“我朝水師戰力堪憂,又受數次叛國之亂,是該整合一下了。
建奴有漢奸相助,竊取我朝船炮若幹,雖暫不具備實力跨海攻擊,然朕不得不未雨綢繆!”
兩位內閣兼軍機深有同感,作揖道:
“請吾皇示下!”
“建奴曆次南下,均乃後方無忌憚,倘若東江鎮有當年榮光,建奴豈敢那般從容!
朕不重視海洋,受不了百官彈劾毛文龍,當初縱容袁崇煥殺之,實乃昏庸也,哎...”
皇帝舊事重提,還表現出自責,在場人隻能默不作聲。
“為確保遼東防線,朕意將兩地水師重組!”
兩位老革命眉間緊鎖,皇帝說的不無道理,隻是又將花錢如流水。
大明士大夫普遍輕視海洋,朝廷也沒那份錢糧去打造水師。
皇帝新稅製方麵提及關稅,近期派溫體仁去巡按閩粵重開市泊司,顯然有開海之意,隻是市泊司一事未在朝堂公布。
現在有點錢了,聖上將雙眼正式看向大海,要幹那就幹吧。
“即刻下旨,兩處水師合並為遼東水師,黃蜚為水師總兵,沈世魁副之!
若皮島去不成,就由黃蜚想辦法派船過去傳旨,黃蜚接旨後進京麵聖!”
“遵旨!”
“李若鏈!”
“臣在!”
“從各處廣尋造船能人,尤其熟悉西洋戰船之工匠,朕要在天津重建船廠!”
“臣遵旨!”
“兩位愛卿都迴去吧,就算建奴這次不來,朕也會重拾東江,絕不讓奴酋睡安穩覺!”
“遵旨,臣等告退!”
走出殿外,兩人都很感慨。
天子從建奴收服林丹汗部就想到這麽遠,還要大力造船重振水師。
看來片板不下海的歲月,已經不再長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