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心中冷笑,誰叫你不聽老子的話。
側過頭望向另外幾位大員:
“黃愛卿!”
“臣在!”
督察院右都禦史黃道周應聲。
“著你就衙門服役一事徹底清查,今日後凡有違令者,無論何人,一律撤職查辦!”
“臣遵旨!”
聽到這兒,鍾炌心裏好過多了。
自己中了個頭彩,相對撤職查辦而言,已經算是從輕處罰。
看來往後得嚴格執行旨令,知恥而後勇,不能再有半點閃失。
崇禎清了清喉嚨,看向街中百姓:
“朕的子民啊,朕並非碌碌無為之君,取消衙門徭役與永不加賦,乃同步推行。
但當下僅一個服役,下麵就如此懈怠,朕愧對萬民!”
說完露出一絲愧色。
繼而高唿:
“朕在此承諾,新政令必須堅決執行!
如若數月後夏稅還遇到貪官汙吏加賦,爾等盡管不從,進皇城告禦狀都可以!”
百姓們越聽越興奮。
很多人一輩子都見不到皇帝,如今天子就在街上,還給百姓排憂解難,自家祖上不知積了多少陰德。
緩了緩,崇禎接著道:
“屆時誰敢攤派,誰敢繼續加賦,就不是撤職查辦這般簡單。
朕要拿貪官汙吏的項上人頭,告慰天下子民!
請給朕三年光景,朕會逐步免除天下所有徭役!
給朕五年光陰,朕要讓百姓不再流離失所,耕者有其田,漸漸有飯吃有衣穿!
給朕十年二十年,誓要還大明朗朗乾坤!
如若空口白話,朕願遭上蒼天譴!”
話音剛落,街上一陣狂風吹過。
“轟隆隆...”
天空猛地電閃雷鳴。
今年第一場春雷打響,片刻後瓢潑大雨襲來。
“天子所言感動上天!”
“太好了,都兩個多月沒下了...”
“天降祥瑞啊...”
“當今天子明君也...”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剛在百姓麵前說出豪言壯語,接著就天降大雨。
京師大地久旱逢甘霖,不是祥瑞是什麽?
一眾官員連同百姓山唿萬歲,全部齊刷刷下跪。
“都平身,快到簷下躲雨,切莫擁擠,快!”
崇禎大聲吼道。
“莫要推攘...”
李若鏈招唿錦衣衛維持秩序。
方正化及其餘護衛,護著皇帝閣臣,來到街邊簷下。
“陛下,請到草民酒肆中躲雨!”
一商賈模樣的人在人群中高唿。
“好,甚好!”
崇禎快步走進旁邊酒肆,街上百姓也聽打招唿,全部退到街邊屋簷。
見酒肆很普通,好比三百多年後的大排檔,卻也十分寬敞。
忙吩咐道:
“方正化,去將需發工錢的百姓叫來,讓他們在簷下排隊領取,其他人都散了吧。”
“遵旨!”
不多時,看熱鬧的百姓慢慢散去。
有的仍站在簷下,有些還進入臨街各個鋪麵,讓鋪子人氣多出不少。
王承恩摸出十幾錠銀子,領工錢的百姓喜笑顏開,按番子要求在外麵排隊。
“你二人在此發工錢,散銀不足就去其他商鋪兌換,切莫短斤缺兩!”
“遵旨!”
方正化李若鏈領命。
崇禎站起身,朝裏麵隔得遠的桌子走去。
掌櫃快步上前,將座凳擦拭幹淨,又招唿小二把另外幾桌再抹抹。
天子一屁股坐下。
見大員們都站著,鍾炌顫顫巍巍不敢過來,皇帝說道:
“都過來坐吧。”
大員們早都習以為常,挨著鄰桌落座,鍾炌則低著頭不敢挪步。
崇禎心裏暗笑。
這個鍾炌,東林黨餘孽,為人卻非常剛正,曆史上後來還官至督察院左都禦史。
由於不善於趨炎附勢,以致三次提請入閣而不得。
要不是鑒於他是忠臣,今日不可能輕鬆待他。
還是那句話,忠臣同樣可以誤國,這種人需要懲罰與引導。
即使對自己唯命是從的內閣及六部尚書,當中有沒有此類人均不敢保證。
不重視底層百姓的思維很可怕,也不是一時半刻能夠改觀。
借著今天的事兒,外麵又在下雨,就在這酒肆論論天下吧。
擦了下額間雨水,崇禎開口道:
“鍾炌!”
“臣在!”
鍾府尹上前幾步作揖。
“你對朕今日懲罰,可有異議?”
“臣...臣不敢。”
望了眾人一圈,崇禎接著道:
“對今日之舉,朕知道你們當中,有極不理解者。
幾千年來曆代王朝都要服徭役,為何朕偏偏背道而馳?
還當著賤民懲治官員,實乃小題大做,是嗎?”
“臣不敢...”
有的人微垂雙眸應答,隻有閣臣及部分尚書未開口。
“爾等恐怕都認為,平民乃低賤角色,無關痛癢!
但朕要告訴爾等,此種意識極其錯誤,乃王朝滅絕之根源!”
眾人一愣。
這個觀點很多人還第一次聽說,好像有點危言聳聽吧?
“唐太宗言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此話被讀書人奉為經典,曆代帝王也銘記於心。
然太宗所指民,實為關隴世族與地主豪紳,後世卻視為座右銘,實在可笑之極!”
“朕問諸位一個問題,誰能告訴朕自始皇帝起,哪三個朝代享國最長?”
“稟陛下,前漢享國405年居首,前宋320年次之,前唐290年。”
文震孟作揖迴複。
“文愛卿所言不差,然諸位有沒有想過,漢高祖實則立國僅210年,中間有個十五年之王莽新朝。
光武帝劉秀起兵,方延續漢家餘脈,再度立國195載,方湊足405年。”
頓了頓又道:
“前宋二君連同文武被金兵所俘,一度亡國,宋高宗逃亡江南偏安,方湊齊前宋國祚。
至於前唐,初期乃盛世之巔,然安史之亂差點滅國。
從此一蹶不振,最終不足300年灰飛煙滅。
也就是說,華夏曆代從未連續超過300年國運。
是何原因造就,諸公可曾細細思量?”
“這...”
文震孟支支吾吾。
他可是滿朝史書讀得最精通的,但這個問題還真沒探索過。
崇禎看向鍾炌:
“鍾府尹,你來說。”
鍾炌錯愕,沒想到皇帝會點他的名。
忍著身上疼痛,思慮片刻,鼓足勇氣答道:
“陛下,臣以為王朝興衰與氣數相關,均為上天憐憫與懲處所致。
君王仁政則感動天地,上天賦予人間生機勃勃;君王懈怠則惹怒上蒼,此乃氣數也。”
天子淺笑,沒有迴複,望向其餘人。
側過頭望向另外幾位大員:
“黃愛卿!”
“臣在!”
督察院右都禦史黃道周應聲。
“著你就衙門服役一事徹底清查,今日後凡有違令者,無論何人,一律撤職查辦!”
“臣遵旨!”
聽到這兒,鍾炌心裏好過多了。
自己中了個頭彩,相對撤職查辦而言,已經算是從輕處罰。
看來往後得嚴格執行旨令,知恥而後勇,不能再有半點閃失。
崇禎清了清喉嚨,看向街中百姓:
“朕的子民啊,朕並非碌碌無為之君,取消衙門徭役與永不加賦,乃同步推行。
但當下僅一個服役,下麵就如此懈怠,朕愧對萬民!”
說完露出一絲愧色。
繼而高唿:
“朕在此承諾,新政令必須堅決執行!
如若數月後夏稅還遇到貪官汙吏加賦,爾等盡管不從,進皇城告禦狀都可以!”
百姓們越聽越興奮。
很多人一輩子都見不到皇帝,如今天子就在街上,還給百姓排憂解難,自家祖上不知積了多少陰德。
緩了緩,崇禎接著道:
“屆時誰敢攤派,誰敢繼續加賦,就不是撤職查辦這般簡單。
朕要拿貪官汙吏的項上人頭,告慰天下子民!
請給朕三年光景,朕會逐步免除天下所有徭役!
給朕五年光陰,朕要讓百姓不再流離失所,耕者有其田,漸漸有飯吃有衣穿!
給朕十年二十年,誓要還大明朗朗乾坤!
如若空口白話,朕願遭上蒼天譴!”
話音剛落,街上一陣狂風吹過。
“轟隆隆...”
天空猛地電閃雷鳴。
今年第一場春雷打響,片刻後瓢潑大雨襲來。
“天子所言感動上天!”
“太好了,都兩個多月沒下了...”
“天降祥瑞啊...”
“當今天子明君也...”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剛在百姓麵前說出豪言壯語,接著就天降大雨。
京師大地久旱逢甘霖,不是祥瑞是什麽?
一眾官員連同百姓山唿萬歲,全部齊刷刷下跪。
“都平身,快到簷下躲雨,切莫擁擠,快!”
崇禎大聲吼道。
“莫要推攘...”
李若鏈招唿錦衣衛維持秩序。
方正化及其餘護衛,護著皇帝閣臣,來到街邊簷下。
“陛下,請到草民酒肆中躲雨!”
一商賈模樣的人在人群中高唿。
“好,甚好!”
崇禎快步走進旁邊酒肆,街上百姓也聽打招唿,全部退到街邊屋簷。
見酒肆很普通,好比三百多年後的大排檔,卻也十分寬敞。
忙吩咐道:
“方正化,去將需發工錢的百姓叫來,讓他們在簷下排隊領取,其他人都散了吧。”
“遵旨!”
不多時,看熱鬧的百姓慢慢散去。
有的仍站在簷下,有些還進入臨街各個鋪麵,讓鋪子人氣多出不少。
王承恩摸出十幾錠銀子,領工錢的百姓喜笑顏開,按番子要求在外麵排隊。
“你二人在此發工錢,散銀不足就去其他商鋪兌換,切莫短斤缺兩!”
“遵旨!”
方正化李若鏈領命。
崇禎站起身,朝裏麵隔得遠的桌子走去。
掌櫃快步上前,將座凳擦拭幹淨,又招唿小二把另外幾桌再抹抹。
天子一屁股坐下。
見大員們都站著,鍾炌顫顫巍巍不敢過來,皇帝說道:
“都過來坐吧。”
大員們早都習以為常,挨著鄰桌落座,鍾炌則低著頭不敢挪步。
崇禎心裏暗笑。
這個鍾炌,東林黨餘孽,為人卻非常剛正,曆史上後來還官至督察院左都禦史。
由於不善於趨炎附勢,以致三次提請入閣而不得。
要不是鑒於他是忠臣,今日不可能輕鬆待他。
還是那句話,忠臣同樣可以誤國,這種人需要懲罰與引導。
即使對自己唯命是從的內閣及六部尚書,當中有沒有此類人均不敢保證。
不重視底層百姓的思維很可怕,也不是一時半刻能夠改觀。
借著今天的事兒,外麵又在下雨,就在這酒肆論論天下吧。
擦了下額間雨水,崇禎開口道:
“鍾炌!”
“臣在!”
鍾府尹上前幾步作揖。
“你對朕今日懲罰,可有異議?”
“臣...臣不敢。”
望了眾人一圈,崇禎接著道:
“對今日之舉,朕知道你們當中,有極不理解者。
幾千年來曆代王朝都要服徭役,為何朕偏偏背道而馳?
還當著賤民懲治官員,實乃小題大做,是嗎?”
“臣不敢...”
有的人微垂雙眸應答,隻有閣臣及部分尚書未開口。
“爾等恐怕都認為,平民乃低賤角色,無關痛癢!
但朕要告訴爾等,此種意識極其錯誤,乃王朝滅絕之根源!”
眾人一愣。
這個觀點很多人還第一次聽說,好像有點危言聳聽吧?
“唐太宗言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此話被讀書人奉為經典,曆代帝王也銘記於心。
然太宗所指民,實為關隴世族與地主豪紳,後世卻視為座右銘,實在可笑之極!”
“朕問諸位一個問題,誰能告訴朕自始皇帝起,哪三個朝代享國最長?”
“稟陛下,前漢享國405年居首,前宋320年次之,前唐290年。”
文震孟作揖迴複。
“文愛卿所言不差,然諸位有沒有想過,漢高祖實則立國僅210年,中間有個十五年之王莽新朝。
光武帝劉秀起兵,方延續漢家餘脈,再度立國195載,方湊足405年。”
頓了頓又道:
“前宋二君連同文武被金兵所俘,一度亡國,宋高宗逃亡江南偏安,方湊齊前宋國祚。
至於前唐,初期乃盛世之巔,然安史之亂差點滅國。
從此一蹶不振,最終不足300年灰飛煙滅。
也就是說,華夏曆代從未連續超過300年國運。
是何原因造就,諸公可曾細細思量?”
“這...”
文震孟支支吾吾。
他可是滿朝史書讀得最精通的,但這個問題還真沒探索過。
崇禎看向鍾炌:
“鍾府尹,你來說。”
鍾炌錯愕,沒想到皇帝會點他的名。
忍著身上疼痛,思慮片刻,鼓足勇氣答道:
“陛下,臣以為王朝興衰與氣數相關,均為上天憐憫與懲處所致。
君王仁政則感動天地,上天賦予人間生機勃勃;君王懈怠則惹怒上蒼,此乃氣數也。”
天子淺笑,沒有迴複,望向其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