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還沒有亮。


    洗漱一番,王承恩隨即遞來一份密奏,崇禎看了看,沉吟片刻,嘴角浮起一絲冷笑。


    而後於乾清宮外跑了若幹圈,弄得大汗淋漓,很是舒爽。


    又舉起燧發槍訓練多種持槍姿勢,尋找其中不足之處。


    還讓王承恩叫人今日之內設置好標靶,他往後要經常練槍,八塊腹肌也得盡快找迴來,槍法要比打氣球更準才行。


    之後晨浴一通,匆匆用過早膳,在東暖閣坐定。


    王承恩泡上一杯熱茶,小心伺候,方正化於一旁站立,不多時黃得功、周遇吉前來。


    二人都未麵過聖,有些緊張,一番行禮,滿是謙卑與虔誠。


    望著這兩個曆史猛人,崇禎心中感慨不已。


    黃得功四十歲上下,擁有“黃闖子”雅號,周遇吉三十出頭,兩位屬於繼曹文詔、盧象升之後,明末最勇武將。


    按照軌跡,黃得功將在明年冬天,入京統領禁軍,被原主派出去征討流賊,其後戰功卓著。


    是原主直接掌控的唯一野戰軍隊,可惜人數偏少。


    李自成圍攻京師,黃得功尚在南方剿賊,得知皇帝殉國,幾乎肝腸寸斷。


    後被福王(弘光帝)封為靖南伯,期間高傑差點把他坑死。


    最後南京城破,投降蟎清的劉良佐率部勸降,黃得功嚴詞拒絕,被無情殺害。


    另一猛人周遇吉,將於明年初夏,擔任張鳳翼手下前鋒副將,數年後接任山西總兵。


    其治軍很有一套,數次抵禦建奴流寇,戰果輝煌,於崇禎十七年在山西寧武關,率7000兵卒抵抗十萬闖軍。


    其堅守近一個月,滅掉流賊數萬,令李自成一度產生放棄念頭。


    可惜最終寡不敵眾戰死,屍體被流寇肢解泄憤,留下一句:“無國哪有家,一軍皆忠義”的曠世豪言。


    其妻劉氏,率麾下幾十婦女兵,搶奪夫君遺骸,力戰而亡。


    此類人等,都是妥妥大明忠良!


    那些曆史進程令人無比噓唏,這一世絕不能再讓忠魂悲憤,計較一城一池得失的事兒,也絕不會再度發生!


    收起思緒,連忙叫王承恩賜坐。


    推辭一陣,二人顫顫巍巍,坐下小半個屁股。


    將方正化介紹予兩人認識,崇禎噓寒問暖一陣。


    兩人支支吾吾不敢多言,過了好一會兒才適應過來。


    從他們隻字片語間,能感受到絕非迂腐懦弱之輩,相反很有想法,隻是大環境這般不堪,自身職位又不高,往往心有餘力不足。


    這其實就是崇禎想要的人才,也是選中他們的原因之一。


    閑聊得差不多,隨即給注入一劑強心針。


    擢升黃得功為副總兵銜,任四衛營主將;周遇吉擢升為參將銜,任四衛營副將。


    兩人錯愕,搞半天皇上召喚入京,是讓統領禁軍。


    他們在地方上默默無聞,雖有戰功,但與大將軍們比起來,職務不值一提,是何緣故進了聖上法眼,實在令人費解。


    禁軍可是天子親軍,聖上調邊將掌管,如此信任實屬天大榮耀,忙跪領旨意,都有點誠惶誠恐。


    不容他們多想,在此空談毫無意義,命方正化即刻安排,秘密去北郊四大營。


    便讓自己的護衛先去得勝門外兩裏等候,不得驚擾宮中其餘人等。


    又於王承恩耳邊,小聲吩咐幾句,王大伴會意,領命而去。


    而後令黃周二人帶上隨從,分批次出城會合。


    崇禎迴到乾清宮,著一身便裝套在龍袍外麵。


    兩刻鍾後,連同王承恩、方正化和十餘護衛,非常低調地走出皇城。


    這次出去,並不擔心其它,主要是身邊有小人,當下還不是收拾的時候。


    他得在外邊住上幾天,安排軍中事務,順便等兩個人,那兩人行蹤太重要,不能在宮中召見,需要高度保密。


    待數日後迴京,開朝就將有一出大戲可看。


    一個多時辰後,眾人來到燕雲馬場。


    禁軍軍營就在馬場內,整個營地綿延數裏,不遠處還有兩條溪流合二為一。


    營地比外圍地勢略高,是個不錯的設營地點。


    崇禎不著急入營,讓方正化將四大營主副將召來,待巡視一番馬場,再迴營聚兵。


    不多時,十餘武將及禦馬監管事前來,崇禎一馬當先,在遼闊草場奔騰起來。


    前世旅遊去過一次北地草原,騎過一迴馬,那是有人牽著。


    這一世肆意揚鞭,簡直不要太爽,就是騎術還有待加強。


    幾百年後眼前的草場不複存在,隻有在這個時代,才能感受到京郊草原風。


    一口氣跑出好幾裏地,前方已出現馬群,還有些牛羊之類,很多養馬士卒在周圍巡視,一眼望不到盡頭。


    在一土丘勒馬駐足,崇禎興致頗高,開口道:


    “方正化!”


    “奴婢在!”


    “此處馬場有多大?能養馬匹幾何?”


    方正化捏著韁繩,朗聲道:


    “啟稟皇爺,此處南北50餘裏,東西近40裏,為禦馬監京郊最大草場,隻要水草充足,可養馬不少於1萬!”


    “嗯”,崇禎點了點頭。


    此地確實隻能算草場,才方圓數十裏,趕真正的草原差得遠。


    “其餘草場呢?”


    “均散布於昌平以北,並未相連,地域十餘裏至數裏不等,能各自養馬數百。


    隻是草場駐軍很少,被建奴兩次不同程度破壞,大多數僅可飼養少量牛羊......”


    聽到這兒,崇禎有些明白了。


    禁軍四大營主力駐於此處,崇禎二年及去年建奴搶掠,並未觸及這裏,其它馬場偏小,兵也沒幾個,完全讓建奴收獲頗豐。


    單這裏就能養馬上萬,暫時已經足夠,自己還沒有那麽多馬來養,往後也不能過度放牧,導致生態失衡。


    得等李若鏈發展好了,從塞外多搞些種馬迴來,那樣方可日漸飽和。


    其實京師周邊張北、豐寧壩等才算得上真正的草原,可惜離得遠了些,等以後自己打出關去占據北地,那才是優質養馬聖地。


    想到這兒,望向黃得功周遇吉,暗自感歎。


    朕的軍馬,朕的新式禁衛軍,就靠二位賢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163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中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中俠並收藏重生大明163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