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作為朝中重臣,讀書人的那份迂腐氣告訴他們,如果不說點什麽,似乎有失身份。
無論君王對與錯,反正都要發表觀點,此乃臣子“本分”也。
兵部尚書張鳳翼搶先一步,拱手道:
“啟稟陛下,如此荒廢朝政,老臣甚覺不妥,望陛下三思!”
崇禎望了他一眼,非常鄙夷。
裝個錘子的清高,都八十幾了,咋沒摔死在路上!
按照曆史軌跡,這家夥明年將被派往前線,一上任就開始吃慢性毒藥。
直到建奴搶完準備迴家了,他也差不多毒發身亡
博得一個善終。
當初原主真是眼瞎,讓這種老不死的當兵部尚書,還一當就是五年。
本欲發怒,想想還是作罷,緩和些許,沒啥好氣地說道:
“張愛卿,你都這麽大歲數,身子骨怎樣?是否吃得消?
朕這般革新,好與歹,眾卿心中自有計較。
你年歲大了,朕以為你應該去頤養天年,此等好事少駁為妙!”
張鳳翼老臉憋得通紅,想長長臉結果被數落。
皇帝好像也不想讓他再當官兒了,弓著腰有點不知所措。
溫體仁趕忙上前作揖:
“稟陛下,大司馬乃出於擔憂,一時思慮不周,望陛下明察!
陛下此番革新,並非荒廢朝政,相反讓臣子養精蓄銳,必然事半功倍,實乃體恤百官之善政也。
臣等感恩戴德,謹遵聖上旨意!”
其餘諸臣紛紛拱手,算是附和默認。
“溫愛卿所言,朕心甚慰!”
說完假惺惺點頭,報以一個善意的笑容。
溫體仁大喜,在皇帝拋出這個話題時,就已打算奉承一番,不想被張鳳翼搶先,還說錯了方向。
老家夥是他的人,就是太老了,有時候難免犯糊塗。
先前早朝,老溫的幾個嘍囉被除,心裏就慌亂了一陣。
皇帝那般暴怒,又強行推出言官上奏新製,順手再滅他一員大將。
若再不於君前表現,真不敢保證未來怎樣。
皇帝究竟給老唐看了什麽,他心裏是虛的。
反正笑臉相迎乃當下必須,表示稍後就去昭告百官,立即按新製執行。
瞄了老溫一眼,這個苟日的,就是條哈巴狗。
崇禎隨後宣布,身心不佳需要靜養。
從明日起罷朝七日,還裝出一副滿麵愁容的樣子。
啥?眾人大驚,該沒聽錯吧?皇帝自登基以來,可從未如此罷朝啊。
轉念一想,聖上以孝治天下,祖墳被毀,愧對祖宗實屬應該,靜心幾日未嚐不可。
眾臣隻得欣然受命。
崇禎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想將時間浪費在朝會上。
今日算給了一個下馬威,也別想著靠杖斃幾個人,就能把所有官員都嚇住。
大明文官尿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觀。
所以不上朝則罷,一旦上朝就得解決實際問題。
麵前這群人實幹家沒幾個,但新班子沒形成之前,該做的還得做。
於是假裝強打精神,與方才朝堂上的生龍活虎,完全兩迴事。
隨令侯恂、張鳳翼、劉遵憲、張至發分別稟報。
就戶部太倉庫、兵部常盈庫、工部節慎庫、光祿寺銀庫糧錢幾何,一一進行梳理。
情況很不樂觀。
其中戶部存銀40餘萬兩,糧米七萬餘石,糧食僅比他的西苑官地多點點。
兵部12萬兩白銀,工部6萬餘兩,光祿寺60餘萬兩。
也就是說,如今國庫僅130萬存銀。
現最迫切的前線欠餉就高達90萬,還別提其它邊鎮那三四百萬。
前線五省總督洪承疇25萬兩,鄖陽盧象升5萬兩,薊遼丁魁楚60萬兩。
年前陝西、山西、河南等地上報的災情,那裏還需要百萬銀錢賑災。
前日讓內閣就欠餉問題,拿出具體方案。
內閣五人至今無果,這些都在預料之中。
其實關於軍餉及賑災糧餉,自己早有打算。
萬一不成就由內帑硬撐一段時日,這是最後底線。
但光自己出錢,貪官勳貴一旁看戲,那不是他想要的,
曆史上幾次勸餉,響應者寥寥無幾。
準備幾日後上朝,趁機拋出這個話題,看苟日的些如何表現。
頓了頓,安排如下幾個事務,且開朝前就得落實:
其一,商討赴鳳陽祭陵正副使,順道詳查楊吳二人失職之事。
其二,廷議兵事人選,陝西需要更換巡撫,薊遼需更換總督,宣大總督空缺兩個多月,須及時就位。
另推出兩名新總督,一正一副,在五省三邊之外,增加江西、南直隸、山東防區;
剿賊不能再各自為政,以兩位新總督領銜,統籌三邊及數省聯合剿賊事務。
其三,廷議出禮部、戶部尚書,督察院左都禦史、工部左侍郎。
其四,必須拿出欠餉及救災錢糧方案。
一口氣安排完,不想再跟他們廢話了。
讓張鳳翼、侯詢、孫傳庭去閣外候著,其他人都散了,單獨留下溫體仁。
老溫心裏泛起一絲波瀾,有那麽多位置需要推定人選。
皇帝單獨留下他,顯然要與他商量。
崇禎讓王承恩賜坐,還賜了一張大餅一碗米粥,溫體仁感動不已。
如此說來皇帝還是信任他的,這是老溫此刻最真實的想法。
待他別別扭扭地用過膳,崇禎才非常“溫和”地與老溫溝通,有意無意進行點撥。
算是對接下來幾日進行未雨綢繆,更確切地講,是在擦掉以往屁股上的屎。
也可以說為暫時穩住溫體仁。
方才自進暖閣起,老溫就心有餘悸。
唐世濟看那份奏章後反應那麽大,上麵寫了些什麽,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但見當下皇帝對他與往日無異,還賜坐賜食。
心中那份忐忑,才慢慢平息下來。
崇禎明示和暗示了一些人選,也假裝征求他的意見,表現得像個小學生。
看來皇帝還是以前那個皇帝嘛。
或許隻是前幾日受了刺激,讓他步伐有些淩亂,從而不易揣摩出心境。
溫體仁精明得很,對於皇帝提出的人,一點就通。
他這條老狗也隻有附和的份兒,崇禎也故意給他留出想象空間。
在君臣的一番其樂融融中,談話結束。
老溫深吸一口氣,滿意地作揖離去。
廷推會遇到啥難處,如何去平衡諸黨利益,那就是他這首輔要做的事兒了。
無論君王對與錯,反正都要發表觀點,此乃臣子“本分”也。
兵部尚書張鳳翼搶先一步,拱手道:
“啟稟陛下,如此荒廢朝政,老臣甚覺不妥,望陛下三思!”
崇禎望了他一眼,非常鄙夷。
裝個錘子的清高,都八十幾了,咋沒摔死在路上!
按照曆史軌跡,這家夥明年將被派往前線,一上任就開始吃慢性毒藥。
直到建奴搶完準備迴家了,他也差不多毒發身亡
博得一個善終。
當初原主真是眼瞎,讓這種老不死的當兵部尚書,還一當就是五年。
本欲發怒,想想還是作罷,緩和些許,沒啥好氣地說道:
“張愛卿,你都這麽大歲數,身子骨怎樣?是否吃得消?
朕這般革新,好與歹,眾卿心中自有計較。
你年歲大了,朕以為你應該去頤養天年,此等好事少駁為妙!”
張鳳翼老臉憋得通紅,想長長臉結果被數落。
皇帝好像也不想讓他再當官兒了,弓著腰有點不知所措。
溫體仁趕忙上前作揖:
“稟陛下,大司馬乃出於擔憂,一時思慮不周,望陛下明察!
陛下此番革新,並非荒廢朝政,相反讓臣子養精蓄銳,必然事半功倍,實乃體恤百官之善政也。
臣等感恩戴德,謹遵聖上旨意!”
其餘諸臣紛紛拱手,算是附和默認。
“溫愛卿所言,朕心甚慰!”
說完假惺惺點頭,報以一個善意的笑容。
溫體仁大喜,在皇帝拋出這個話題時,就已打算奉承一番,不想被張鳳翼搶先,還說錯了方向。
老家夥是他的人,就是太老了,有時候難免犯糊塗。
先前早朝,老溫的幾個嘍囉被除,心裏就慌亂了一陣。
皇帝那般暴怒,又強行推出言官上奏新製,順手再滅他一員大將。
若再不於君前表現,真不敢保證未來怎樣。
皇帝究竟給老唐看了什麽,他心裏是虛的。
反正笑臉相迎乃當下必須,表示稍後就去昭告百官,立即按新製執行。
瞄了老溫一眼,這個苟日的,就是條哈巴狗。
崇禎隨後宣布,身心不佳需要靜養。
從明日起罷朝七日,還裝出一副滿麵愁容的樣子。
啥?眾人大驚,該沒聽錯吧?皇帝自登基以來,可從未如此罷朝啊。
轉念一想,聖上以孝治天下,祖墳被毀,愧對祖宗實屬應該,靜心幾日未嚐不可。
眾臣隻得欣然受命。
崇禎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想將時間浪費在朝會上。
今日算給了一個下馬威,也別想著靠杖斃幾個人,就能把所有官員都嚇住。
大明文官尿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觀。
所以不上朝則罷,一旦上朝就得解決實際問題。
麵前這群人實幹家沒幾個,但新班子沒形成之前,該做的還得做。
於是假裝強打精神,與方才朝堂上的生龍活虎,完全兩迴事。
隨令侯恂、張鳳翼、劉遵憲、張至發分別稟報。
就戶部太倉庫、兵部常盈庫、工部節慎庫、光祿寺銀庫糧錢幾何,一一進行梳理。
情況很不樂觀。
其中戶部存銀40餘萬兩,糧米七萬餘石,糧食僅比他的西苑官地多點點。
兵部12萬兩白銀,工部6萬餘兩,光祿寺60餘萬兩。
也就是說,如今國庫僅130萬存銀。
現最迫切的前線欠餉就高達90萬,還別提其它邊鎮那三四百萬。
前線五省總督洪承疇25萬兩,鄖陽盧象升5萬兩,薊遼丁魁楚60萬兩。
年前陝西、山西、河南等地上報的災情,那裏還需要百萬銀錢賑災。
前日讓內閣就欠餉問題,拿出具體方案。
內閣五人至今無果,這些都在預料之中。
其實關於軍餉及賑災糧餉,自己早有打算。
萬一不成就由內帑硬撐一段時日,這是最後底線。
但光自己出錢,貪官勳貴一旁看戲,那不是他想要的,
曆史上幾次勸餉,響應者寥寥無幾。
準備幾日後上朝,趁機拋出這個話題,看苟日的些如何表現。
頓了頓,安排如下幾個事務,且開朝前就得落實:
其一,商討赴鳳陽祭陵正副使,順道詳查楊吳二人失職之事。
其二,廷議兵事人選,陝西需要更換巡撫,薊遼需更換總督,宣大總督空缺兩個多月,須及時就位。
另推出兩名新總督,一正一副,在五省三邊之外,增加江西、南直隸、山東防區;
剿賊不能再各自為政,以兩位新總督領銜,統籌三邊及數省聯合剿賊事務。
其三,廷議出禮部、戶部尚書,督察院左都禦史、工部左侍郎。
其四,必須拿出欠餉及救災錢糧方案。
一口氣安排完,不想再跟他們廢話了。
讓張鳳翼、侯詢、孫傳庭去閣外候著,其他人都散了,單獨留下溫體仁。
老溫心裏泛起一絲波瀾,有那麽多位置需要推定人選。
皇帝單獨留下他,顯然要與他商量。
崇禎讓王承恩賜坐,還賜了一張大餅一碗米粥,溫體仁感動不已。
如此說來皇帝還是信任他的,這是老溫此刻最真實的想法。
待他別別扭扭地用過膳,崇禎才非常“溫和”地與老溫溝通,有意無意進行點撥。
算是對接下來幾日進行未雨綢繆,更確切地講,是在擦掉以往屁股上的屎。
也可以說為暫時穩住溫體仁。
方才自進暖閣起,老溫就心有餘悸。
唐世濟看那份奏章後反應那麽大,上麵寫了些什麽,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但見當下皇帝對他與往日無異,還賜坐賜食。
心中那份忐忑,才慢慢平息下來。
崇禎明示和暗示了一些人選,也假裝征求他的意見,表現得像個小學生。
看來皇帝還是以前那個皇帝嘛。
或許隻是前幾日受了刺激,讓他步伐有些淩亂,從而不易揣摩出心境。
溫體仁精明得很,對於皇帝提出的人,一點就通。
他這條老狗也隻有附和的份兒,崇禎也故意給他留出想象空間。
在君臣的一番其樂融融中,談話結束。
老溫深吸一口氣,滿意地作揖離去。
廷推會遇到啥難處,如何去平衡諸黨利益,那就是他這首輔要做的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