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高瞻遠矚謀大略,雄才偉略定乾坤
雍正王朝之四阿哥傳奇 作者:伊納島的草驚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玄燁看著祖母蒼老的麵容,想到了她為大清操勞的一生,心裏有說不出的滋味。
那驚濤駭浪的一幕幕,浮現在他的眼前:
順治皇帝駕崩之後,對於繼位人選有了爭議,大臣們紛爭不止,年幼的玄燁站在那裏,嚇得一言不發,那些平時看起來很溫和的大臣此時此刻換了一副麵孔,口沫橫飛地在互相辯論,或者說攻擊,有人提議冊立康親王傑書,有人提議冊立二阿哥福全,玄燁第一次覺得朝堂好可怕。這時,一聲如洪鍾大呂般的聲音響起:“冊立三阿哥玄燁為帝,他在髫齡時已經出過天花,不會再受到這種病的傷害。”這樣的聲音給了玄燁安定,玄燁覺得祖母的聲音,既強大又溫暖。
祖母扶助玄燁登上帝位後,拒絕了大臣們要求垂簾聽政的建議,支持四大臣輔政製。鑒於順治初多爾袞攝政威脅皇位的教訓,輔政四大臣都不是出自皇族,而來自上三旗。四大臣的選擇,實際在順治末年已經顯露端倪。如索尼一向受皇祖母倚重,任內務府總管兼內大臣。蘇克薩哈、遏必隆與鼇拜分任上三旗領侍衛內大臣,兼任議政大臣。
至於為什麽祖母拒絕了垂簾?玄燁問過,當時他記得皇祖母是這樣迴答的,如果垂簾聽政,會給心懷不軌的大臣以口舌,會動搖大清的根基,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太皇太後垂簾,會讓玄燁總覺得自己是個小孩子,甚至會覺得自己是個傀儡,她要盡快讓玄燁走向政治前台,所以沒有選擇垂簾。
玄燁知道,皇祖母這樣的選擇,都是為了大清的江山,為了讓他更早強大起來。
四大臣輔政時期,仍以“效法太祖、太宗”作為施政綱領,恢複部分入關前的舊製,立場趨於守舊。約從康熙四年起,開始出現裂痕。索尼資望最高,居四大臣之首,最受太皇太後倚信。很快,到了玄燁大婚的時候,朝廷議立索尼孫女為正宮皇後。鼇拜卻聲稱“若將索尼之孫女立為皇後,必動刀槍。滿洲下人之女,豈有立為皇後之理?”並會同遏必隆、蘇克薩哈啟奏太皇太後。這時,又是皇祖母斷然迴答說:“滿洲之女如何立不得皇後!我意已定,不必再議。
自此,其餘三大臣才沒有再反對。
是皇祖母的堅持,才冊立了索尼孫女,玄燁知道,冊立索尼孫女,是抬高索尼的地位,從而製衡鼇拜,起到穩定朝堂的作用。
在這之後,出身鑲黃旗的鼇拜以及依附他的遏必隆因強行更換清初圈定的八旗土地而與正白旗的蘇克薩哈發生尖銳衝突。索尼不願卷入他們的紛爭,遂奏請皇上親政。此時,又是皇祖母一眼看穿他們,想丟下爛攤子,哪有這麽容易?四大臣給皇帝的,必須是井井有條的朝政。對此,太皇太後諭示說:“帝尚幼衝,如爾等俱謝政,天下事何能獨攬?緩一、二年再議。”
直到索尼病故,太皇太後決定讓玄燁親政理事,但仍強調“雖親政,爾等仍同輔政”。玄燁知道,這是皇祖母讓輔臣們再把皇帝扶上馬,送一程。
鼇拜表麵讚同康熙親政,實際上並不願放棄輔政大權。他排斥異己,結黨謀私,不顧玄燁反對,害死蘇克薩哈。在隨後的曆法之爭中,鼇拜、遏必隆支持一些官員興起大獄,將製訂《時憲曆》的湯若望等逮捕審訊,判決其淩遲處死。湯若望是順治皇帝時期的欽天監監正。
適逢京師地震,宮中失火,太皇太後親自再次出麵幹預,召來輔政大臣諭示說:“湯若望為先帝勳臣,二十年來未嚐有失。爾等欲置之死地,毋乃太過耶?應立即開釋,以答上天示警之意。”玄燁知道,這是皇祖母再次出麵和鼇拜對決,尤其是湯若望是先帝順治提拔的,而今鼇拜竟然主張處死湯若望,而且羅列了一堆罪名,這是在公然在向順治皇帝挑釁,這是太皇太後斷斷不能容忍的,她不能容忍自己的兒子死後還要受到這樣的羞辱。正是因為太皇太後的堅持,這才使湯若望獲釋。
後來,玄燁經過調查,決定複用《時憲曆》。
再後來,玄燁擒鼇拜,也是在皇祖母的無私幫助下,正是因為有了祖母作為後盾,玄燁才無所顧忌,無所畏懼。
皇祖母生活內斂儉樸,不事奢華。平定三藩時,把宮廷節省下的銀兩捐出犒賞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歲,她總是把宮中積蓄拿出來賑濟,全力配合並支持兒孫的事業。她的表率行為,更使玄燁增加十二分敬意。
往事如潮水一般,不斷地衝擊著玄燁的大腦,他的眼淚湧了出來,如果沒有皇祖母,他真的不敢想象,自己如今,大清如今,會是個什麽樣子。
布木布泰伸手握住孫子玄燁的手,“怎麽了?怎麽哭了呢?”
玄燁抹了一把眼淚,“是孫兒想起了以前的很多事情。”
布木布泰緩緩點頭,“是該想想了,很多事情,我有話,要對你說,關於我死後....”
“皇祖母,您不要說這些不吉利的話,明天孫兒就去祭天,祈求上蒼,您的病會好的,您會看著大清如何繁榮。”玄燁打斷了布木布泰的話。
布木布泰微微搖著頭,“誰都會死的,我的病我知道,但是有的事情我要交代給你,關於我死後的陵墓所葬,不需要迴盛京,不需要和太宗皇帝合葬,就留在這裏....”
聽了這些話,玄燁透出無比震驚的表情....
那驚濤駭浪的一幕幕,浮現在他的眼前:
順治皇帝駕崩之後,對於繼位人選有了爭議,大臣們紛爭不止,年幼的玄燁站在那裏,嚇得一言不發,那些平時看起來很溫和的大臣此時此刻換了一副麵孔,口沫橫飛地在互相辯論,或者說攻擊,有人提議冊立康親王傑書,有人提議冊立二阿哥福全,玄燁第一次覺得朝堂好可怕。這時,一聲如洪鍾大呂般的聲音響起:“冊立三阿哥玄燁為帝,他在髫齡時已經出過天花,不會再受到這種病的傷害。”這樣的聲音給了玄燁安定,玄燁覺得祖母的聲音,既強大又溫暖。
祖母扶助玄燁登上帝位後,拒絕了大臣們要求垂簾聽政的建議,支持四大臣輔政製。鑒於順治初多爾袞攝政威脅皇位的教訓,輔政四大臣都不是出自皇族,而來自上三旗。四大臣的選擇,實際在順治末年已經顯露端倪。如索尼一向受皇祖母倚重,任內務府總管兼內大臣。蘇克薩哈、遏必隆與鼇拜分任上三旗領侍衛內大臣,兼任議政大臣。
至於為什麽祖母拒絕了垂簾?玄燁問過,當時他記得皇祖母是這樣迴答的,如果垂簾聽政,會給心懷不軌的大臣以口舌,會動搖大清的根基,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太皇太後垂簾,會讓玄燁總覺得自己是個小孩子,甚至會覺得自己是個傀儡,她要盡快讓玄燁走向政治前台,所以沒有選擇垂簾。
玄燁知道,皇祖母這樣的選擇,都是為了大清的江山,為了讓他更早強大起來。
四大臣輔政時期,仍以“效法太祖、太宗”作為施政綱領,恢複部分入關前的舊製,立場趨於守舊。約從康熙四年起,開始出現裂痕。索尼資望最高,居四大臣之首,最受太皇太後倚信。很快,到了玄燁大婚的時候,朝廷議立索尼孫女為正宮皇後。鼇拜卻聲稱“若將索尼之孫女立為皇後,必動刀槍。滿洲下人之女,豈有立為皇後之理?”並會同遏必隆、蘇克薩哈啟奏太皇太後。這時,又是皇祖母斷然迴答說:“滿洲之女如何立不得皇後!我意已定,不必再議。
自此,其餘三大臣才沒有再反對。
是皇祖母的堅持,才冊立了索尼孫女,玄燁知道,冊立索尼孫女,是抬高索尼的地位,從而製衡鼇拜,起到穩定朝堂的作用。
在這之後,出身鑲黃旗的鼇拜以及依附他的遏必隆因強行更換清初圈定的八旗土地而與正白旗的蘇克薩哈發生尖銳衝突。索尼不願卷入他們的紛爭,遂奏請皇上親政。此時,又是皇祖母一眼看穿他們,想丟下爛攤子,哪有這麽容易?四大臣給皇帝的,必須是井井有條的朝政。對此,太皇太後諭示說:“帝尚幼衝,如爾等俱謝政,天下事何能獨攬?緩一、二年再議。”
直到索尼病故,太皇太後決定讓玄燁親政理事,但仍強調“雖親政,爾等仍同輔政”。玄燁知道,這是皇祖母讓輔臣們再把皇帝扶上馬,送一程。
鼇拜表麵讚同康熙親政,實際上並不願放棄輔政大權。他排斥異己,結黨謀私,不顧玄燁反對,害死蘇克薩哈。在隨後的曆法之爭中,鼇拜、遏必隆支持一些官員興起大獄,將製訂《時憲曆》的湯若望等逮捕審訊,判決其淩遲處死。湯若望是順治皇帝時期的欽天監監正。
適逢京師地震,宮中失火,太皇太後親自再次出麵幹預,召來輔政大臣諭示說:“湯若望為先帝勳臣,二十年來未嚐有失。爾等欲置之死地,毋乃太過耶?應立即開釋,以答上天示警之意。”玄燁知道,這是皇祖母再次出麵和鼇拜對決,尤其是湯若望是先帝順治提拔的,而今鼇拜竟然主張處死湯若望,而且羅列了一堆罪名,這是在公然在向順治皇帝挑釁,這是太皇太後斷斷不能容忍的,她不能容忍自己的兒子死後還要受到這樣的羞辱。正是因為太皇太後的堅持,這才使湯若望獲釋。
後來,玄燁經過調查,決定複用《時憲曆》。
再後來,玄燁擒鼇拜,也是在皇祖母的無私幫助下,正是因為有了祖母作為後盾,玄燁才無所顧忌,無所畏懼。
皇祖母生活內斂儉樸,不事奢華。平定三藩時,把宮廷節省下的銀兩捐出犒賞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歲,她總是把宮中積蓄拿出來賑濟,全力配合並支持兒孫的事業。她的表率行為,更使玄燁增加十二分敬意。
往事如潮水一般,不斷地衝擊著玄燁的大腦,他的眼淚湧了出來,如果沒有皇祖母,他真的不敢想象,自己如今,大清如今,會是個什麽樣子。
布木布泰伸手握住孫子玄燁的手,“怎麽了?怎麽哭了呢?”
玄燁抹了一把眼淚,“是孫兒想起了以前的很多事情。”
布木布泰緩緩點頭,“是該想想了,很多事情,我有話,要對你說,關於我死後....”
“皇祖母,您不要說這些不吉利的話,明天孫兒就去祭天,祈求上蒼,您的病會好的,您會看著大清如何繁榮。”玄燁打斷了布木布泰的話。
布木布泰微微搖著頭,“誰都會死的,我的病我知道,但是有的事情我要交代給你,關於我死後的陵墓所葬,不需要迴盛京,不需要和太宗皇帝合葬,就留在這裏....”
聽了這些話,玄燁透出無比震驚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