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


    朱元璋:元末義軍領袖,誌在統一天下,建立太平盛世。他深謀遠慮,重視民生,善於用人,在軍中威望極高,正積極謀劃與張士誠的決戰,同時兼顧國家的治理與發展。


    徐達:朱元璋麾下的大將軍,智勇雙全,軍事指揮能力卓越,深受朱元璋信任,肩負著率領大軍討伐張士誠的重任。


    常遇春:副將軍,勇猛無畏,作戰時勇往直前,銳不可當,是軍中的先鋒猛將,一心為朱元璋的霸業在戰場上拚殺立功。


    劉基:朱元璋的謀士,精通天文、地理、兵法等,為朱元璋出謀劃策,此次負責為新宮選址。


    許存仁:博士,為朱元璋進講經史,與朱元璋探討天道與人道的關係。


    熊天瑞:原朱元璋麾下指揮,後叛降張士誠,被朱元璋利用來施行反間計。


    朱文忠:朱元璋的將領,奉命攻打杭州,以牽製張士誠兵力。


    王禕:侍臣,為朱元璋進講,參與關於漢高祖與唐太宗優劣的討論。


    魏觀:起居注,在與朱元璋討論漢高祖與唐太宗誰更優秀時發表見解。


    廖永忠:左丞,與參政薛顯率遊軍作戰,攻克德清等地。


    薛顯:參政,與廖永忠一同率遊軍作戰,立下戰功。


    張士誠:元末割據勢力之一,與朱元璋勢力爭奪天下,在各地戰事中逐漸處於劣勢。


    張天騏:張士誠的部將,在湖州與朱元璋的軍隊作戰。


    石清:張士誠的將領,在湖州與常遇春作戰時被擒。


    汪海:張士誠的將領,與石清一同被常遇春擒獲。


    李伯昇:張士誠的司徒,率兵援救湖州。


    朱暹:張士誠的平章,率六萬兵援救湖州。


    潘元紹:張士誠的女婿,參與湖州等地的戰事。


    徐誌堅:張士誠的同僉,奉命偵察朱元璋軍隊,被常遇春擊敗擒獲。


    徐義:張士誠的右丞,前往舊館偵察形勢,被常遇春圍困後逃脫。


    戴茂:張士誠的同僉,在昇山之戰中向常遇春投降。


    王晟:張士誠的平章,其陸寨被常遇春攻破。


    朱亮祖:朱文忠的部下,參與攻打桐廬等地。


    耿天壁:與朱亮祖一同隨朱文忠作戰,攻打桐廬。


    袁洪:朱文忠的將領,與孫虎一同攻略富陽。


    孫虎:與袁洪一同攻略富陽。


    顧時:在徐達攻打昇山水寨時,率壯士躍入敵舟作戰。


    五太子:張士誠的部將,在昇山水寨與朱元璋的軍隊作戰。


    蔡哲:參政,受朱元璋派遣前往蜀地報聘。


    楊璟:將領,受朱元璋指令,參與對付周文貴的軍事行動。


    張彬:將領,與楊璟一同受朱元璋指令,應對周文貴的侵擾。


    第一幕:建康拓城與伐張祭江


    【時間】:丙午年八月庚戌朔


    【地點】:建康,鍾山之陽


    【朱元璋與劉基站在鍾山之陽,望著廣闊的土地】


    朱元璋(目光堅定,手指大地):“劉基,如今我軍勢力漸大,這建康城需進一步拓展。你精通卜算,為我選定新宮之地。”


    劉基(拱手行禮,神色莊重):“主公,此地背山麵水,氣勢不凡,在此建造新宮,實乃上上之選。以此為基,增築新城,延亙周迴凡五十餘裏,必能彰顯我軍之威,穩固根基。”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好,就依你所言。如今張士誠屢屢犯境,為禍百姓,我決意與他決戰。今日,便以伐張士誠告祭大江之神,表明我之決心。”


    【隨後,眾人來到江邊,舉行莊重的祭江儀式。朱元璋身著祭服,神色肅穆,向大江之神禱告】


    朱元璋(高聲說道):“自吾起兵以來,曆經艱辛,旨在救百姓於水火。然張士誠割據一方,擾亂天下,今吾興正義之師,討伐張士誠,望大江之神庇佑,助吾成功,還天下太平。”


    第二幕:點將出征與反間之計


    【時間】:八月辛亥


    【地點】:戟門、西苑


    【朱元璋身著戎裝,站在戟門之上,威風凜凜。徐達、常遇春等將佐整齊排列,等候指令】


    朱元璋(目光掃視眾人,大聲說道):“諸位將軍,張士誠為禍已久,天下蒼生受苦。今命中書左相國徐達為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帥師二十萬伐張士誠。此乃為天下百姓而戰,非為一己之私。望諸將勿肆虜掠、妄殺戮,以仁義之師,取天下人心。”


    徐達、常遇春等(齊聲高唿):“謹遵主公令!”


    【眾人散去後,朱元璋又在西苑單獨召見徐達和常遇春】


    朱元璋(神情嚴肅,低聲說道):“達、遇春,我欲遣熊天瑞從行。此人心懷異誌,我料他必叛降張士誠。屆時,你們可將計就計,行反間之計,讓張士誠對他產生懷疑,擾亂其軍心。”


    徐達(微微點頭,思索片刻):“主公高見,熊天瑞反複無常,若能借此擾亂張士誠內部,對我軍大為有利。”


    常遇春(緊握拳頭,興奮地說):“甚好,看我如何借這熊天瑞,讓張士誠嚐嚐苦頭!”


    第三幕:經史之講與天道人事


    【時間】:八月壬子


    【地點】:朱元璋書房


    【博士許存仁恭敬地站在朱元璋麵前,為其進講經史。講到《尚書·洪範篇》中休徵咎徵之應時,兩人展開討論】


    許存仁(恭敬地說):“主公,此篇所言休徵咎徵,皆與天道相關,可見天道對人事之影響深遠。”


    朱元璋(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天道微妙難知,雖有休徵咎徵之說,但人事感通易見。人君若不行德政,上天即便示以祥瑞,又有何用?人臣若不盡忠職守,一味迷信天道,亦是本末倒置。所以,人君人臣都應修德以合天道,方能保國家昌盛,百姓安寧。”


    許存仁(點頭稱是):“主公所言極是,人君人臣當以修德為本,如此方能順應天道,成就大業。”


    第四幕:湖州鏖戰與常德設衛


    【時間】:八月癸酉 - 甲戌


    【地點】:湖州戰場


    【大將軍徐達率諸軍從龍江出發,一路勢如破竹。常遇春在湖州港口擊敗張士誠兵,又在毗山擒獲石清、汪海,張士誠駐軍湖上不敢戰而退,熊天瑞果然叛降張士誠】


    徐達(看著前方戰場,對常遇春說):“遇春,熊天瑞已降張士誠,我們按主公之計行事。如今張士誠增派援兵,我們務必小心應對。”


    常遇春(揮舞著兵器,豪情萬丈):“放心,徐將軍,我定叫張士誠有來無迴!”


    【甲戌日,徐達率兵進攻湖州三裏橋,常遇春等擊敗張天騏等,擒獲眾多敵將。張士誠不斷派遣援兵,徐達、常遇春等連築十壘,絕其援路,又擊敗張士誠親自率領的援兵】


    常遇春(看著俘虜的敵軍,大笑道):“張士誠,你屢戰屢敗,還不投降!”


    【與此同時,朱元璋在後方置常德衛,加強對地方的防守】


    第五幕:旱情之憂與安民之策


    【時間】:八月丙子


    【地點】:朱元璋營帳


    【朱元璋神色憂慮,對中書省臣說】


    朱元璋:“術者言今歲當旱,兵興以來,百姓本就流離失所,若再遇旱災,更是苦不堪言。你速傳我令,告知軍中總兵者,務必安輯百姓,如有趁機擾民者,嚴懲不貸。”


    中書省臣(拱手領命):“主公心係百姓,臣定將命令傳達下去,讓總兵者妥善安撫百姓。”


    第六幕:東阡伏擊與杭州之命


    【時間】:九月辛卯 - 己未


    【地點】:東阡鎮、朱元璋營帳


    【張士誠派遣同僉徐誌堅以輕舟出東阡鎮偵察,欲攻姑嫂橋。常遇春得知後,設下埋伏】


    常遇春(看著天色,對將士們說):“今日大風雨,正是伏擊的好時機。待敵軍靠近,聽我命令,乘劃船突擊!”


    【待徐誌堅的船隊靠近,常遇春一聲令下,數百劃船如箭般射出,大破徐誌堅的兵,擒獲徐誌堅及二千餘人】


    【己未日,朱元璋召見朱文忠】


    朱元璋(嚴肅地說):“文忠,徐達等正取姑蘇,張士誠必集兵以拒。你帥師攻杭州,以掣製張士誠,使其疲於應戰。此乃重要戰略,你務必謹慎行事。”


    朱文忠(單膝跪地,堅定地說):“主公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牽製住張士誠兵力。”


    第七幕:蜀使來聘與漢唐之論


    【時間】:九月己亥 - 乙巳


    【地點】:朱元璋營帳


    【夏主明昇遣使來聘,使者大肆誇讚蜀地東有瞿塘三峽之阻,為天府之國】


    朱元璋(微微一笑,搖頭道):“不以修德保民為本,而恃山川之險誇其富饒,非為國長久之道。國家之興衰,在於君主之德,而非山川之險。”


    【使者退下後,朱元璋對侍臣說】


    朱元璋:“你們看這蜀地使者,不務實而尚浮偽。為使當以真實為本,不可虛言浮誇。”


    【乙巳日,侍臣王禕等進講,朱元璋問漢高祖、唐太宗孰優】


    魏觀(思索片刻,迴答道):“臣以為高祖優,高祖起於微末,終得天下,其創業之艱難,非常人可比。”


    朱元璋(微微搖頭,緩緩說道):“高祖雖成就帝業,但記丘嫂之怨,度量未弘。太宗能駕馭群臣,且大業既定後能保全之,以此論,太宗更為優。”


    第八幕:德清之捷與各方戰事


    【時間】:九月乙巳


    【地點】:湖山之德清、各地戰場


    【左丞廖永忠、參政薛顯率遊軍至湖山之德清,一舉攻克,獲船四十艘,擒獲院判鍾正及叛將賈德成】


    廖永忠(看著繳獲的船隻,興奮地對薛顯說):“薛參政,此次收獲頗豐,張士誠又失一城。”


    薛顯(點頭笑道):“不錯,繼續乘勝追擊,讓張士誠知道我們的厲害。”


    【與此同時,張士誠自徐誌堅敗後,心中恐懼,遣右丞徐義至舊館偵察形勢,常遇春以兵扼其歸路,徐義不得出。後張士誠派兵援救,徐義始得脫,與潘元紹率赤龍船兵屯於平望,後又棄赤龍船乘小舟潛至烏鎮,常遇春追襲,至平望縱火焚其赤龍船,軍資器械俱盡,張氏舊館兵援絕饋餉不繼,多出降】


    常遇春(看著燃燒的赤龍船,大笑道):“張士誠,看你還有何計可施!”


    【指揮副使張勝宗討湘鄉易華,將其斬殺。周文貴複攻掠辰州諸郡,朱元璋遣人諭楊璟、張彬等,令多設方略取之,薄其山寨,絕其樵采糧道,脅從者開釋之,收複郡縣留兵鎮守】


    第九幕:湖州威懾與烏鎮追擊


    【時間】:冬十月辛亥 - 壬子


    【地點】:湖州城下、烏鎮


    【大將軍徐達將所獲張士誠將士帶到湖州城下,城中百姓和守軍見狀,大為震驚】


    徐達(大聲喊道):“張士誠已窮途末路,你們若棄暗投明,我軍定會善待。否則,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壬子日,常遇春兵攻烏鎮,張士誠將徐義、潘元紹及甘院判拒戰不勝,複退走,遇春追至昇山,攻破平章王晟陸寨,同僉戴茂乞降,王昇亦降】


    常遇春(看著投降的戴茂和王昇,嚴肅地說):“你們既已投降,便要真心歸附,若有二心,定斬不饒!”


    第十幕:桐廬富陽之役與昇山再捷


    【時間】:冬十月甲子 - 戊寅


    【地點】:桐廬、富陽、昇山


    【朱文忠指揮朱亮祖、耿天壁攻桐廬,降其將戴元帥,複遣袁洪、孫虎略富陽,擒其同僉李天祿,遂合兵圍餘杭】


    朱文忠(對朱亮祖等人說):“繼續進攻,拿下餘杭,切斷張士誠在這一帶的勢力。”


    【戊寅日,徐達複攻昇山水寨,顧時率壯士躍入敵舟奮擊,常遇春稍卻,薛顯率舟師直前奮擊,燒其船,大敗張士誠五太子之眾】


    徐達(看著戰場,大聲傳令):“將士們,乘勝追擊,徹底擊敗張士誠的殘餘勢力!”


    第十一幕:霸業展望


    【時間】:冬十月底


    【地點】:朱元璋營帳


    【朱元璋召集眾將,迴顧這段時間的戰事,展望未來】


    朱元璋(看著眾人,神色堅定):“這段時間,我軍在各地戰事中取得諸多勝利,張士誠的勢力逐漸被削弱。但我們不能放鬆警惕,仍需繼續努力,徹底消滅張士誠,為統一天下奠定基礎。同時,要注重地方治理,安撫百姓,讓百姓安居樂業。”


    徐達(拱手道):“主公放心,末將定會繼續努力,早日平定張士誠,為統一天下而戰。”


    常遇春(大聲說):“我也會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為我軍的勝利拚盡全力!”


    【眾人紛紛表示,將繼續為朱元璋的霸業而努力奮鬥。朱元璋看著眾人,心中充滿了信心,他相信,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統一天下的大業必將實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皇帝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用戶663710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用戶6637109並收藏明朝皇帝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