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你的錯,是我的問題。你和詩音年紀相近,每次看到你,我就會想起她,想她如果還活著,就有這麽大了。她的琴我過幾天也給你,我看到就難過。」她又一次想把門關上,可餘頌直接把手抓在門框上,努力擠進去,道:「有個孩子想拜我為師,她的風格很像詩音。我該不該收她?從周老師到我,從詩音到她,代代相傳,我真的不知道傳下來的到底是什麽?」
「是真心啊。有這份心,還不夠嗎?」虞母輕輕拉著她的手,往門外放,「如果你要收學生,可以讓她彈詩音的琴,但不要告訴我。」
門關上了,她們都看不到彼此。餘頌知道虞母是哭了,因為她也哭了。
虞詩音的琴送到了,餘頌親自花了半天來調音。寧曉雪的表妹也來了,這是最後的麵試,餘頌道:「你來彈一下十二平均律吧,選你最擅長的曲子。」
寧表妹選的是《c大調前奏曲》,冥冥中自有迴響,她根本不擅長巴赫,彈得和餘頌當年一樣沉悶不堪。
餘頌卻拍拍她的肩膀,道:「好了,可以了,彈得一般。不過我們還有時間。以後你來我這上課,慢慢改正吧。」
寧表妹受寵若驚,站起身鄭重地向她鞠躬,又惴惴不安道:「我要怎麽樣才能成為您這樣的鋼琴家?」
「先要參加附中的麵試,然後報名全國比賽,有名次後參加國際比賽,再準備留學麵試,成功後再準備畢業演出,畢業後找到合適的經紀人簽約,參加大型音樂節,進入出名鋼琴家的替補名單,再開始巡演,必要時參加三大國際賽,努力拿名次。」
寧表妹怔住了,自言自語道:「怎麽這麽現實,一般不是都會說靠夢想,靠熱愛就好嘛。」
餘頌笑道:「好吧,靠熱愛,靠堅持,靠老師的教導和朋友的幫助,最後再靠一點運氣。」她讓寧表妹讓來些位置,一樣坐到琴凳上,「你會彈《讓我們蕩起雙槳》嗎?我和你一起彈。」
「彈吧,再一次彈我們彈過的曲子。」虞詩音也走到琴邊,微笑著凝視著她,「你能做的,就是記得我們最好的時候。」
晚上八點,正式開始演出。安思雨有個應酬,根本趕不過來。餘頌略有些遺憾,卻依舊有條不紊地準備著。在休息室,她最後看了一眼鏡子:這次沒盤發,也沒戴首飾,禮服很短,一切從簡。不過領口確實空蕩了些,她把提前的買來的白色山茶花別在胸前,默念道:「看著我,陪伴我,保佑我。」她抓握了一下左手,還是略有鈍痛。
前兩排的燈光熄滅,她萬眾矚目下緩緩走上台。這次選曲是勃拉姆斯的d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引子就是氣勢磅礴的小提琴的伴奏。她知道這次的演出很關鍵,關於她的傷情外麵早傳得沸沸揚揚,不少人都懷疑她不能再彈琴。這次匆忙安排演出,也有些自證的味道,但凡她在演出中出現失誤,都像是坐實了最壞的猜測。但她還是很放鬆,漫不經心,微笑著坐在琴凳上跟著交響樂團打節奏,並不擔心鋼琴被蓋過風頭。主題爆發到高潮後,她的鋼琴聲才適時插入,柔和的獨奏是一條盤旋而上的階梯,堅定而安詳地拾級而上。
台下有很了解餘頌的追隨者,他們很快發現她換了一種彈法,並且可能是她的手傷所致,手指的技巧少了,和弦完全靠手腕。原本沉鬱的重音變得輕盈飄逸。他們起先不習慣,很快又體會典雅的詩意。
她把宏偉史詩演繹得很沉靜,沉靜自是一種天意。再多沉重的痛苦,曆盡千帆後,也能留下清透而澄澈的藍天。演奏完全成為她早前經曆的自喻。
一曲終了,留出徹底的時間給觀眾鼓掌。她的發揮讓謠言不攻自破,掌聲響了兩輪。餘頌也有些累,藉機歇了口氣。然後她又彈起了巴赫。這似乎成了不成文的慣例。如果你自詡是舉世一流的鋼琴家,你必須當眾演奏巴赫。否則就太荒唐了,就像中國文學家不看《夢》,畫家不知道達文西。
台下則是屏息以待,餘頌還太年輕,尚且在音樂家的巔峰時期。既然她能克服傷病演出,他們便期待她能有聳壑淩霄的進益。她可以比一流更近於完美,直到成為標杆。
安思雨是直接從飯局上溜出來的,他出發的時候就已經是八點,完全沒指望能及時趕上。路上的車程還是四十分鍾,最後一公裏還遇上車拋錨。司機問他怎麽辦,他左右看一眼,幹脆拉開門跳車。一路小跑到音樂廳,直到氣喘籲籲被攔在外麵。他遲到超過半小時,工作人員自然不讓進,以免打擾其他人。
他也不勉強,隻是靠在牆上喘勻氣,又暗自好笑。這音樂廳都是他負責改建的,他和餘頌又是什麽關係,為什麽一定要勉強來聽這一場?自找麻煩。好在不管當初用了多少隔音材料,樂聲總是會從縫隙中漏出來一些。
他能聽到餘頌在彈巴赫,她不再追求恢弘和澎湃的音色,也沒有任何炫技的意圖,隻是很平淡地演奏著,盡力用鋼琴模仿羽管鍵琴的音色。這是她的***。靜謐的肅穆,主音和導音的差別減弱,恰如天才與常人間從沒有過真正的界限。籠子裏的天才,泥土裏的凡人,年輕的琴童一代代的老去,獻祭了鮮亮的青春。最後塵歸塵,土推土,不過是譜子再翻過一頁。
餘頌在演奏結束後,還有話要說。話筒的迴音很好,安思雨悄悄得意了一下,他在外麵聽得很清楚。「謝謝大家今天過來,我有一些話想說。從我初次登台到現在,已經快十年了。我的家庭很不幸福,我的童年非常痛苦。我一直想用成功的事業抹去這些,結果隻是加劇了痛苦。割裂開的人生讓我的琴聲也幹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是真心啊。有這份心,還不夠嗎?」虞母輕輕拉著她的手,往門外放,「如果你要收學生,可以讓她彈詩音的琴,但不要告訴我。」
門關上了,她們都看不到彼此。餘頌知道虞母是哭了,因為她也哭了。
虞詩音的琴送到了,餘頌親自花了半天來調音。寧曉雪的表妹也來了,這是最後的麵試,餘頌道:「你來彈一下十二平均律吧,選你最擅長的曲子。」
寧表妹選的是《c大調前奏曲》,冥冥中自有迴響,她根本不擅長巴赫,彈得和餘頌當年一樣沉悶不堪。
餘頌卻拍拍她的肩膀,道:「好了,可以了,彈得一般。不過我們還有時間。以後你來我這上課,慢慢改正吧。」
寧表妹受寵若驚,站起身鄭重地向她鞠躬,又惴惴不安道:「我要怎麽樣才能成為您這樣的鋼琴家?」
「先要參加附中的麵試,然後報名全國比賽,有名次後參加國際比賽,再準備留學麵試,成功後再準備畢業演出,畢業後找到合適的經紀人簽約,參加大型音樂節,進入出名鋼琴家的替補名單,再開始巡演,必要時參加三大國際賽,努力拿名次。」
寧表妹怔住了,自言自語道:「怎麽這麽現實,一般不是都會說靠夢想,靠熱愛就好嘛。」
餘頌笑道:「好吧,靠熱愛,靠堅持,靠老師的教導和朋友的幫助,最後再靠一點運氣。」她讓寧表妹讓來些位置,一樣坐到琴凳上,「你會彈《讓我們蕩起雙槳》嗎?我和你一起彈。」
「彈吧,再一次彈我們彈過的曲子。」虞詩音也走到琴邊,微笑著凝視著她,「你能做的,就是記得我們最好的時候。」
晚上八點,正式開始演出。安思雨有個應酬,根本趕不過來。餘頌略有些遺憾,卻依舊有條不紊地準備著。在休息室,她最後看了一眼鏡子:這次沒盤發,也沒戴首飾,禮服很短,一切從簡。不過領口確實空蕩了些,她把提前的買來的白色山茶花別在胸前,默念道:「看著我,陪伴我,保佑我。」她抓握了一下左手,還是略有鈍痛。
前兩排的燈光熄滅,她萬眾矚目下緩緩走上台。這次選曲是勃拉姆斯的d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引子就是氣勢磅礴的小提琴的伴奏。她知道這次的演出很關鍵,關於她的傷情外麵早傳得沸沸揚揚,不少人都懷疑她不能再彈琴。這次匆忙安排演出,也有些自證的味道,但凡她在演出中出現失誤,都像是坐實了最壞的猜測。但她還是很放鬆,漫不經心,微笑著坐在琴凳上跟著交響樂團打節奏,並不擔心鋼琴被蓋過風頭。主題爆發到高潮後,她的鋼琴聲才適時插入,柔和的獨奏是一條盤旋而上的階梯,堅定而安詳地拾級而上。
台下有很了解餘頌的追隨者,他們很快發現她換了一種彈法,並且可能是她的手傷所致,手指的技巧少了,和弦完全靠手腕。原本沉鬱的重音變得輕盈飄逸。他們起先不習慣,很快又體會典雅的詩意。
她把宏偉史詩演繹得很沉靜,沉靜自是一種天意。再多沉重的痛苦,曆盡千帆後,也能留下清透而澄澈的藍天。演奏完全成為她早前經曆的自喻。
一曲終了,留出徹底的時間給觀眾鼓掌。她的發揮讓謠言不攻自破,掌聲響了兩輪。餘頌也有些累,藉機歇了口氣。然後她又彈起了巴赫。這似乎成了不成文的慣例。如果你自詡是舉世一流的鋼琴家,你必須當眾演奏巴赫。否則就太荒唐了,就像中國文學家不看《夢》,畫家不知道達文西。
台下則是屏息以待,餘頌還太年輕,尚且在音樂家的巔峰時期。既然她能克服傷病演出,他們便期待她能有聳壑淩霄的進益。她可以比一流更近於完美,直到成為標杆。
安思雨是直接從飯局上溜出來的,他出發的時候就已經是八點,完全沒指望能及時趕上。路上的車程還是四十分鍾,最後一公裏還遇上車拋錨。司機問他怎麽辦,他左右看一眼,幹脆拉開門跳車。一路小跑到音樂廳,直到氣喘籲籲被攔在外麵。他遲到超過半小時,工作人員自然不讓進,以免打擾其他人。
他也不勉強,隻是靠在牆上喘勻氣,又暗自好笑。這音樂廳都是他負責改建的,他和餘頌又是什麽關係,為什麽一定要勉強來聽這一場?自找麻煩。好在不管當初用了多少隔音材料,樂聲總是會從縫隙中漏出來一些。
他能聽到餘頌在彈巴赫,她不再追求恢弘和澎湃的音色,也沒有任何炫技的意圖,隻是很平淡地演奏著,盡力用鋼琴模仿羽管鍵琴的音色。這是她的***。靜謐的肅穆,主音和導音的差別減弱,恰如天才與常人間從沒有過真正的界限。籠子裏的天才,泥土裏的凡人,年輕的琴童一代代的老去,獻祭了鮮亮的青春。最後塵歸塵,土推土,不過是譜子再翻過一頁。
餘頌在演奏結束後,還有話要說。話筒的迴音很好,安思雨悄悄得意了一下,他在外麵聽得很清楚。「謝謝大家今天過來,我有一些話想說。從我初次登台到現在,已經快十年了。我的家庭很不幸福,我的童年非常痛苦。我一直想用成功的事業抹去這些,結果隻是加劇了痛苦。割裂開的人生讓我的琴聲也幹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