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崇禎要下罪己詔
我刷短視頻:朱棣快樂曲 作者:月下追愛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瞧瞧,朕早就說過,這崇禎果真是個庸碌之輩,刻薄寡恩,眾叛親離那都是必然的。就他這治國理政的本事,也就比楊廣略強些許,甚至可能還比不上。” 趙構愜意地坐在一旁,一邊饒有興致地看著天幕上的景象,一邊眉飛色舞地對秦檜說道。
話落,他又笑著誇讚了秦檜一句:“愛卿當真是料事如神,那朱由檢果然如你所言,是個扶不起的阿鬥。不對阿鬥至少不會刻薄寡恩,這個崇禎連阿鬥都不如。”
秦檜嘴角微微上揚,臉上堆滿了諂媚的笑容,恰到好處地迴拍了一句馬屁:“陛下聖明,洞察秋毫,此皆陛下之功,微臣不過是略陳淺見罷了。” 兩人相視一笑,眼中滿是對彼此的心領神會,對對方的滿意度又增添了幾分。
趙匡胤凝視著天幕裏後人評論區中透露的信息,不禁感慨萬千:“看來,但凡皇帝到了亡國之時,總有各種各樣的緣由。這朱由檢能力有限,又欺軟怕硬、刻薄寡恩,最終落得個自縊身亡的悲慘下場,倒也在情理之中。” 他見識過太多的亡國之君,就拿自己手中所滅的那些國家來說,亡國之君們要麽沉溺於聲色犬馬,貪圖享樂,荒廢朝政;要麽自身能力不足,使得文武大臣們紛紛離心離德,最終國破家亡。不過,崇禎能以自縊這種較為體麵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倒也算得上是有幾分剛烈。
念及此處,趙匡胤對這位明朝皇帝不禁生出了幾分敬重之情。“怎麽說呢…… 至少比李隆基要有骨氣,敢於殉國,而不是像李隆基那樣,丟棄都城,狼狽逃竄到蜀地。”
恰在此時,李隆基接連打了好幾個噴嚏,他揉了揉鼻子,一臉疑惑,總感覺似乎有人在背後議論他。他抬眼望向天幕裏後人對朱由檢性格缺點的評論,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冷笑:“亡國之君終究是亡國之君,哪怕殉國之舉再壯烈,也無法掩蓋他斷送江山的事實。”
雖然後人隻提及了朱由檢的幾個缺點,但李隆基心裏清楚,這幾個缺點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已然是致命的。在盛世之時,這些缺點或許還能被暫時掩蓋;可一旦身處亂世,這些缺點便會被無限放大,國家也將因此搖搖欲墜,岌岌可危。
李隆基暗自思忖,倘若自己身處朱由檢的麾下,為了朱家江山拚死奮戰,最後卻不幸戰敗,還慘遭處置;而那些同樣戰敗,卻因手握兵馬的將領,即便明知他們是兵敗的罪魁禍首,朱由檢卻不敢加以懲處,反而還要好言安撫。反觀自己,為國家拚盡了最後一絲力量,卻落得個被痛下殺手的下場,如此一來,朝廷裏的其他人又怎能不感到寒心呢?僅僅憑這一點,李隆基就認定,朱由檢丟了江山,實在是咎由自取,一點都不冤枉。
在其他時空,像李世民、李治、武則天、劉邦、劉徹、嬴政等一眾帝王,也都持有類似的看法。
朱由檢對待前線兵敗將領的這種雙標做法,實在是讓他們忍不住搖頭歎息。戰敗了,自然需要有人承擔責任,殺幾個將領以震懾眾人,讓其他人不敢在日後的戰事中拖後腿,這本無可厚非。可問題的關鍵在於,他殺的偏偏是那些忠心耿耿、不該殺的人;而那些真正該殺的人,他卻畏畏縮縮,不敢動手,反而還要小心翼翼地哄著。這種做法,無疑盡顯他對外的軟弱無能。
那些手握兵權的將領們看到這一幕,心裏都跟明鏡似的,在這個時代,隻要手中有兵權,便可立於不敗之地;而那些拚光了兵馬的人,就如同待宰的羔羊,任人宰割。如此一來,人人都隻想著自保,又有誰還願意真心實意地效忠朝廷、效忠皇帝呢?
劉鴻看著這些評論,不禁重重地歎了口氣。天地龍鱗的音樂,配上崇禎上吊的畫麵,以及明朝那戰火紛飛、滿目瘡痍的景象,實在是極具感染力。
大明的滅亡,對於中國的國運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倒不是他對明朝有著特殊的歸屬感,隻是對於明朝在這個時候走向覆滅,感到深深的惋惜。在劉鴻看來,明朝會走向滅亡是理所當然,畢竟王朝周期律在那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是無法跳出這個怪圈。
但滅亡明朝的李自成實在是太過無能。他好不容易奪取了江山,卻根本守不住,白白便宜了滿清。
“若是滿清不像元朝那般,故意封鎖科技,故意讓百姓淪為文盲,那中國也不至於在科技上被西方遠遠吊打。至少在武器裝備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鴉片戰爭時,雙方的戰績也不會如此慘不忍睹。倘若真是那樣,即便滿清最終覆滅,後人對滿清的評價,想必也會有所提升吧。” 劉鴻在心裏暗自想著,可惜,曆史從來就沒有如果。
劉鴻不過是稍稍走了會兒神,便很快迴過神來。
他也失去了繼續看下麵那些評論的興致,反正大概內容他都能猜到。無非是沙雕網友們對崇禎的功過進行激烈的辯論,辯著辯著,就會把明朝與其他朝代進行對比。到最後,那些情緒激動、言辭極端的人,甚至會演變成一場毫無底線的罵戰。稍微文明一點的,還能克製住自己;而那些極端的人,就會滿口汙言穢語,問候對方的家人。
想到這兒,劉鴻最終選擇關掉了這個視頻。這一舉動,讓清朝以前的古人們紛紛暗自歎息,倍感可惜。他們原本滿心期待,能從這些後人的評論區裏,多了解一些明朝的情況,從中吸取一些經驗教訓,以免自己的國家重蹈覆轍。
尤其是崇禎,更是迫切地想要從後人的隻言片語中,探尋出救治國家的良方。可萬萬沒想到,劉鴻竟然看到一半就關掉了視頻。這可把崇禎急壞了,他全然不顧自己的帝王形象,語氣急促,大聲喊道:“別關,別關啊!再讓朕看看,再讓朕看看有什麽辦法可以挽救朕的大明啊……”
身旁的王承恩看著自家皇上急得眼眶都紅了,幾乎要哭出來,趕忙上前安慰道:“皇上莫要著急,咱們的時間還充裕著呢。或許下一個視頻,就會有救治我大明的良方。”
崇禎聽了王承恩的話,逐漸冷靜了下來。他仔細一想,覺得這話確實在理。大明雖然最終會在自己手中滅亡,但也並非是馬上就會發生的事情。天幕上那個演繹自己的後人不是寫過血書嗎?自己在位足足有十七年的時間,那麽現在,自己還有足夠的時間去改變這一切。最起碼,隻要自己還在位一天,建奴就休想踏入北京城半步。
至於以後…… 天幕所透露的信息,已然足夠自己慢慢做出改變。別的暫且不說,至少對於戰敗大臣的處置,絕對不能再像曆史上的自己那樣,賞罰不分,從而寒了文武大臣們的心。
想通了這一切的崇禎,心中的急切漸漸平息。他突然轉頭對王承恩說道:“朕要下詔罪己。” 這話一出口,直接把王承恩驚得愣在了原地,一時之間,竟不知該如何迴應。
話落,他又笑著誇讚了秦檜一句:“愛卿當真是料事如神,那朱由檢果然如你所言,是個扶不起的阿鬥。不對阿鬥至少不會刻薄寡恩,這個崇禎連阿鬥都不如。”
秦檜嘴角微微上揚,臉上堆滿了諂媚的笑容,恰到好處地迴拍了一句馬屁:“陛下聖明,洞察秋毫,此皆陛下之功,微臣不過是略陳淺見罷了。” 兩人相視一笑,眼中滿是對彼此的心領神會,對對方的滿意度又增添了幾分。
趙匡胤凝視著天幕裏後人評論區中透露的信息,不禁感慨萬千:“看來,但凡皇帝到了亡國之時,總有各種各樣的緣由。這朱由檢能力有限,又欺軟怕硬、刻薄寡恩,最終落得個自縊身亡的悲慘下場,倒也在情理之中。” 他見識過太多的亡國之君,就拿自己手中所滅的那些國家來說,亡國之君們要麽沉溺於聲色犬馬,貪圖享樂,荒廢朝政;要麽自身能力不足,使得文武大臣們紛紛離心離德,最終國破家亡。不過,崇禎能以自縊這種較為體麵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倒也算得上是有幾分剛烈。
念及此處,趙匡胤對這位明朝皇帝不禁生出了幾分敬重之情。“怎麽說呢…… 至少比李隆基要有骨氣,敢於殉國,而不是像李隆基那樣,丟棄都城,狼狽逃竄到蜀地。”
恰在此時,李隆基接連打了好幾個噴嚏,他揉了揉鼻子,一臉疑惑,總感覺似乎有人在背後議論他。他抬眼望向天幕裏後人對朱由檢性格缺點的評論,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冷笑:“亡國之君終究是亡國之君,哪怕殉國之舉再壯烈,也無法掩蓋他斷送江山的事實。”
雖然後人隻提及了朱由檢的幾個缺點,但李隆基心裏清楚,這幾個缺點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已然是致命的。在盛世之時,這些缺點或許還能被暫時掩蓋;可一旦身處亂世,這些缺點便會被無限放大,國家也將因此搖搖欲墜,岌岌可危。
李隆基暗自思忖,倘若自己身處朱由檢的麾下,為了朱家江山拚死奮戰,最後卻不幸戰敗,還慘遭處置;而那些同樣戰敗,卻因手握兵馬的將領,即便明知他們是兵敗的罪魁禍首,朱由檢卻不敢加以懲處,反而還要好言安撫。反觀自己,為國家拚盡了最後一絲力量,卻落得個被痛下殺手的下場,如此一來,朝廷裏的其他人又怎能不感到寒心呢?僅僅憑這一點,李隆基就認定,朱由檢丟了江山,實在是咎由自取,一點都不冤枉。
在其他時空,像李世民、李治、武則天、劉邦、劉徹、嬴政等一眾帝王,也都持有類似的看法。
朱由檢對待前線兵敗將領的這種雙標做法,實在是讓他們忍不住搖頭歎息。戰敗了,自然需要有人承擔責任,殺幾個將領以震懾眾人,讓其他人不敢在日後的戰事中拖後腿,這本無可厚非。可問題的關鍵在於,他殺的偏偏是那些忠心耿耿、不該殺的人;而那些真正該殺的人,他卻畏畏縮縮,不敢動手,反而還要小心翼翼地哄著。這種做法,無疑盡顯他對外的軟弱無能。
那些手握兵權的將領們看到這一幕,心裏都跟明鏡似的,在這個時代,隻要手中有兵權,便可立於不敗之地;而那些拚光了兵馬的人,就如同待宰的羔羊,任人宰割。如此一來,人人都隻想著自保,又有誰還願意真心實意地效忠朝廷、效忠皇帝呢?
劉鴻看著這些評論,不禁重重地歎了口氣。天地龍鱗的音樂,配上崇禎上吊的畫麵,以及明朝那戰火紛飛、滿目瘡痍的景象,實在是極具感染力。
大明的滅亡,對於中國的國運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倒不是他對明朝有著特殊的歸屬感,隻是對於明朝在這個時候走向覆滅,感到深深的惋惜。在劉鴻看來,明朝會走向滅亡是理所當然,畢竟王朝周期律在那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是無法跳出這個怪圈。
但滅亡明朝的李自成實在是太過無能。他好不容易奪取了江山,卻根本守不住,白白便宜了滿清。
“若是滿清不像元朝那般,故意封鎖科技,故意讓百姓淪為文盲,那中國也不至於在科技上被西方遠遠吊打。至少在武器裝備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鴉片戰爭時,雙方的戰績也不會如此慘不忍睹。倘若真是那樣,即便滿清最終覆滅,後人對滿清的評價,想必也會有所提升吧。” 劉鴻在心裏暗自想著,可惜,曆史從來就沒有如果。
劉鴻不過是稍稍走了會兒神,便很快迴過神來。
他也失去了繼續看下麵那些評論的興致,反正大概內容他都能猜到。無非是沙雕網友們對崇禎的功過進行激烈的辯論,辯著辯著,就會把明朝與其他朝代進行對比。到最後,那些情緒激動、言辭極端的人,甚至會演變成一場毫無底線的罵戰。稍微文明一點的,還能克製住自己;而那些極端的人,就會滿口汙言穢語,問候對方的家人。
想到這兒,劉鴻最終選擇關掉了這個視頻。這一舉動,讓清朝以前的古人們紛紛暗自歎息,倍感可惜。他們原本滿心期待,能從這些後人的評論區裏,多了解一些明朝的情況,從中吸取一些經驗教訓,以免自己的國家重蹈覆轍。
尤其是崇禎,更是迫切地想要從後人的隻言片語中,探尋出救治國家的良方。可萬萬沒想到,劉鴻竟然看到一半就關掉了視頻。這可把崇禎急壞了,他全然不顧自己的帝王形象,語氣急促,大聲喊道:“別關,別關啊!再讓朕看看,再讓朕看看有什麽辦法可以挽救朕的大明啊……”
身旁的王承恩看著自家皇上急得眼眶都紅了,幾乎要哭出來,趕忙上前安慰道:“皇上莫要著急,咱們的時間還充裕著呢。或許下一個視頻,就會有救治我大明的良方。”
崇禎聽了王承恩的話,逐漸冷靜了下來。他仔細一想,覺得這話確實在理。大明雖然最終會在自己手中滅亡,但也並非是馬上就會發生的事情。天幕上那個演繹自己的後人不是寫過血書嗎?自己在位足足有十七年的時間,那麽現在,自己還有足夠的時間去改變這一切。最起碼,隻要自己還在位一天,建奴就休想踏入北京城半步。
至於以後…… 天幕所透露的信息,已然足夠自己慢慢做出改變。別的暫且不說,至少對於戰敗大臣的處置,絕對不能再像曆史上的自己那樣,賞罰不分,從而寒了文武大臣們的心。
想通了這一切的崇禎,心中的急切漸漸平息。他突然轉頭對王承恩說道:“朕要下詔罪己。” 這話一出口,直接把王承恩驚得愣在了原地,一時之間,竟不知該如何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