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乾隆被嚇到了
我刷短視頻:朱棣快樂曲 作者:月下追愛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先不說趙匡胤看到歲幣兩個字是什麽表情,清朝那些在鴉片戰爭前的皇帝們一個個都繃不住了。
什麽玩意?
我大清賠款了?
還是數不清的白銀?
賠款對象是那些洋人還有日本人?
先不說這吃瓜看戲莫名其妙吃到自己身上算怎麽迴事,就說這賠款的事,這件事是真特麽離譜好不好。
他們大清天下無敵,隻有他們打別人的份,什麽時候被別人打的賠款?
康熙那個叫一個氣,都是一群不孝子孫。
旋即他目光幽深的看著自己的好兒子,那意思很明白了,看看你生的後代。
冷麵王低著頭表示我啥都不知道啥也不想知道。
雍正則是看向自己兒子,等他看到弘曆不在才想起來,這小子現在不在這,他想了想讓太監準備一根馬鞭,要是天幕透露是那小子賠的款,他保證不抽死這個混賬東西,難道不知道你老子為了國庫能多增加一兩銀子耗費多少心血嗎?
乾隆朝。
乾隆是他們中最最生氣的一個,他看了看旁邊掛著的大清輿圖,看著那遼闊無邊的疆土,他就想不明白一群漂洋過海的洋人,配什麽讓大清賠款?還有那日本人,小小倭奴也敢猖狂?
誰?究竟是誰?
哪個廢物的後代,偌大的大清連這些人都打不過?
乾隆越想越氣,拿起麵前的茶杯就摔了下去,直接將茶杯摔碎,杯中的茶水濺了一地,嚇得身邊的宮女太監跪在地上瑟瑟發抖。
和珅見狀趕忙上前勸道:“萬歲爺可要保重龍體啊。再說那後人說的是不是真的都不一定,說不定又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史盲在胡說八道誤導了萬歲爺您。”
乾隆一聽也覺得十分有理,他左思右想左想右思,就是想不出一個洋人能夠打的他大清賠款的理由。
對了還有那幫日本倭子。
他大清多少人,這群人才多少人?
論人口,論軍隊,論疆域。
他大清怕過誰?
定是後人在那胡說八道。
“且再看看。”乾隆想了想說出了一個自認為穩妥的辦法,不過心裏忽然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那就是火器。
之前天幕播放的一個視頻,裏麵就有火器的畫麵,雖然隻是一閃而過,可那威力真的有些嚇人……
作為清朝的最高領導者,乾隆對自己定下的國策再清楚不過,大清現在的火器雖然也很厲害,但是大清一直害怕漢人掌握火器,因此在對火器的管理是很嚴格的。
不過嚴格管控火器不表示放棄火器,不然戴梓也沒機會創製連珠火銃和衝天炮,雖然戴梓最後被爺爺康熙流放了,但那並非因為火器的事,而是南懷仁這個傳教士的原因。
作為後人的乾隆自然從史書的記錄裏以及他小時候對這件事的觀察得出一個結論,南懷仁因為衝天炮的原因對戴梓嫉恨在心,勾結陳弘勳,在聖主爺麵前誣陷戴梓“私通東洋”,聖祖爺不知是知曉南懷仁的小算盤,還是別的原因,就將戴梓流放到盛京去了。
乾隆知道戴梓的事不是一件普通的誣陷事件,而是大清對火器這種東西又愛又恨,既喜歡火器的強大又害怕火器的強大。
因為若是讓漢人都掌握了強大的火器,八旗勇士還能不能壓製得住這群漢人都不一定了。
而後世的火器竟然恐怖到那種地步,那是不是說我大清因為滿漢問題讓火器的進程減緩了速度,那些洋人則是沒有這個顧慮……
一想到洋人有著比大清還要先進的火器,乾隆背後下意識流出了冷汗。
如果沒有看到之前天幕播放的那關於火器威力的視頻,乾隆還真不會往這方麵去想,而現在就不同了,他自問大清的八旗挨個幾炮那種大範圍爆炸的火炮,估計大軍都要被打崩。
不會的,應該不會的,那群洋人才幾個人啊。
已經有了猜測的乾隆,又在心裏喃喃自語,自欺欺人也好,還是覺得自己想多了也罷,總之他在天幕沒有透露真正的原因之前,是不會認為自己的大清能被那些蠻夷給打的賠款。
不知道皇帝們此時是什麽心情的劉鴻,看到了一個讓他感到意外的評論,若非這個評論,他還以為劉邦隻有一首大風歌的作品呢。
(高祖一生就兩首詩詞,《大風歌》《鴻鵠歌》,還都是晚年所作。)
迴複:鴻鵠高飛,一舉千裏。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迴複:超喜歡鴻鵠歌前四句,單截取出來豪氣衝天。
迴複:發現立不了自己喜歡的小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迴複:太子的羽翼豐滿了,展翅高飛,橫絕四海,即使我有弓箭,又能為之奈何呢。
迴複:孩子的遺傳也是門玄學,劉如意像他但劉盈卻不像。
迴複:劉邦說劉如意像他,我感覺劉如意就算有劉邦的基因也被戚夫人的基因中和了吧,劉盈倒是有點負負得正的意思了。
基因?
那是啥意思?
不過結合那句劉邦跟戚夫人的字,聰明的老祖宗瞬間就明白過來。
原來是血脈啊。
可後人為何稱血脈為那什麽基因呢?
(誰還記得當年王立群教授tv百家講壇講《大風歌》係列的時候的音樂。)
迴複:我記得,那個是最好的。
迴複:那是修改版,演唱者好像叫做“極瀧”
迴複:沒錯就是極瀧,他還給楊廣和趙光義填過詞。
迴複:還有趙匡胤極瀧也給他寫過歌。
迴複:立群老師說了,劉邦那首改編版是勝利者的哀歌。
迴複:我看到了一位偉大的帝王,他奠定了後世一個民族的名稱,一個強悍的帝國。王朝終將隕落,但是他在這個民族這個文明曆史上的烙印他的痕跡永遠不會消逝,就如同這個文明以及它所包含的民族一樣。縱使後世憎恨他的書生以及別有用心的人將他描繪的如同小人一般,但是也掩蓋不了一位帝王應有的氣概,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趙匡胤的目光已經在趙光義身上來迴審視許久,趙光義也是低著頭不敢看他哥,背後也已經冷汗淋漓。緊接著趙匡胤那看似隨意的一句話差點沒把他嚇得三魂走失六魄消散。
“你說天幕裏後人的那句斧頭幫幫主,絕命毒師,還有一些古怪頭銜是不是在說你?大宋太宗陛下?”
撲通一聲趙光義直接跪在地上,聲淚俱下說道:“兄長……陛下臣弟可沒有那個膽量,你看看我這身板,我真沒有造反的心思啊。”
趙匡胤卻隻是淡淡的看了一眼跪在那哭訴的弟弟便繼續抬頭看著天幕,畢竟天幕那些評論一旦錯過了重要的信息,想要再次看到就不知是猴年馬月,除非他能聯係那天幕裏的後人讓他再翻閱一次那些信息。
可話又說迴來,要是真能聯絡到那位後人,哪裏還用得著讓他再去翻閱那些,直接問他本人不就好了。
跪在地上的大宋車神,絕命毒師,斧頭幫幫主陛下,悄悄抬頭看了眼自己兄長,見他抬頭看天幕沒有看自己,瞬間就感到無比的尷尬,不知是繼續哭訴還是站起來……
宋太宗時期的趙光義,看到後世還有人為自己寫歌詞,立刻就心花怒放起來。
他早就對朱元璋劉邦李世民朱棣他們嫉妒不已,憑什麽後人這麽喜歡給這幾個填詞,他做的也不錯啊,在文治方麵不比唐太宗和漢文帝差,憑什麽後世之人隻歌頌他們?
“看來這些後人也不是那麽目光短淺,知道朕的功績也是能在史書上留名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聽到那後人給朕填的詞。”趙光義說完,身邊的官員立刻上前阿諛奉承,將車神拍的那叫一個舒服。
不過趙光義並非完全隻是想看那歌詞裏如何誇他,而是想通過歌詞知曉未來的自己究竟做到了什麽地步。
楊廣也同樣好奇,他已經知道自己未來是亡國之君了,可更詳細的內容卻不知道,他也希望從那歌詞裏找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劉鴻在看到“極瀧”兩個字時候,立刻想起好幾年前刷到過他唱的這首歌。當時覺得很好聽還循環播放了好久,隻是時隔好幾年已經忘記了歌詞,要不是在評論區意外的看到這個名字還真想不起來。
於是劉鴻立刻在搜索欄裏打出“大風歌極瀧”這五個字,然後按了一下迴車鍵,網頁立刻刷新跳到了他想要的那個頁麵。
新的頁麵裏劉鴻看到那密密麻麻的小視頻正躺在那等著自己挑選,他迅速掃了一眼,發現除了自己幾年前看過的百家講壇的視頻,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秦漢英雄傳》的視頻。
劉鴻當然知道這“秦漢英雄傳”卻沒有看過這部動漫,主要是不太喜歡那種畫麵。
沒辦法要是以前知道了就會去看,後來被3d動畫給養刁了,到了非3d動畫不看的地步。
在後來各種由小說改編的3d動畫越來越多,多到劉鴻都有些看不過來了,這種情況下他怎麽還會去看不喜歡的2d呢?
不過這一次他選擇了《秦漢英雄傳》這個視頻,主要是百家講壇的那個他已經看過了,再看也就沒啥意思,倒不如選個新的視頻來看。
反正他這次主要是聽歌,點哪個不是放這首歌。
【極瀧】秦漢英雄傳 《大風歌》
看到這個新的標題,老祖宗們已經不怎麽驚訝了,見麵看過太多早已對其免疫。
不過“秦漢英雄傳”五個字倒是讓他們稍微有些詫異。
進度條開始移動,畫麵也從刷新的黑屏變得五彩斑斕,裏麵的人動了起來。
已經經曆過永劫無間這種可以動起來的小人偶,再一次看到這種畫風的古人也不再大驚小怪,一個個饒有興致的看了起來。
【望華車市井奪未央】
【塵沙起鴻門巧對王】
【納賢良無為得天下】
【三章法垓下定漢疆】
前麵四句歌詞,哪怕劉邦這個本尊都不由拍手叫好。
劉邦之後的古人也都紛紛露出佩服之色,這歌詞填的正好,每一句都是漢太祖高皇帝經曆過的。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隨著最後一句落下,整首歌也就結束,不過視頻卻並未結束,而是又一次重複了一遍。
劉邦之前的古人,則是忽略了後麵的那三句,因為之前已經聽過了,他們的注意力都在前麵幾句上。
第一句他們感覺沒啥價值,第二句就有些意思。
鴻門巧對王。
劉邦在鴻門跟誰王對王?
應該是那個項羽,後人不是說那項羽是什麽西楚霸王,劉邦的一生之地。
納賢良無為得天下。
這句也很好理解,劉邦廣納賢良最終得了天下,不過這個無為……這個是黃老學說啊。
由於黃老之學是黃帝學派和老子學派的合稱,且起源於戰國時期,戰國時候的那幾位可是都清楚的。
不過在天天打仗的戰國時代談這種無為而治的學說,簡直是南轅北轍諸侯們哪裏會接受。
其市場還不如儒家。
漢朝竟然用黃老治國,這倒是令他們意外。
嬴政倒是有點懂了,天下人需要修養,所以劉邦用了主張無為而治的黃老學說。
無為而定天下!
嬴政輕輕一歎,他倒是有些佩服劉邦了,或許他出身的緣故比自己更容易知曉底層需要什麽。
三章法垓下定漢疆。
這句讓嬴政這些在劉邦之前的古人都是一愣,這“三章法”想必就是與人約定的三件事,並且這三件事還是有法理依據的。
隻是這劉邦究竟是與誰約定的這三件事,這三件事對漢朝有怎樣的作用?
最後的那句“垓下定漢疆”,應該是在垓下最終奠定了漢朝的疆域。
那麽這個垓下就是那劉邦打敗項羽的地方咯。
他在這個地方打敗了項羽,最後天下歸漢,可不就在垓下定漢疆了。
這群後世之人倒是厲害,劉邦的一生就用了幾句歌詞便可述說。
真的是堪比那惜墨如金的史官。
什麽玩意?
我大清賠款了?
還是數不清的白銀?
賠款對象是那些洋人還有日本人?
先不說這吃瓜看戲莫名其妙吃到自己身上算怎麽迴事,就說這賠款的事,這件事是真特麽離譜好不好。
他們大清天下無敵,隻有他們打別人的份,什麽時候被別人打的賠款?
康熙那個叫一個氣,都是一群不孝子孫。
旋即他目光幽深的看著自己的好兒子,那意思很明白了,看看你生的後代。
冷麵王低著頭表示我啥都不知道啥也不想知道。
雍正則是看向自己兒子,等他看到弘曆不在才想起來,這小子現在不在這,他想了想讓太監準備一根馬鞭,要是天幕透露是那小子賠的款,他保證不抽死這個混賬東西,難道不知道你老子為了國庫能多增加一兩銀子耗費多少心血嗎?
乾隆朝。
乾隆是他們中最最生氣的一個,他看了看旁邊掛著的大清輿圖,看著那遼闊無邊的疆土,他就想不明白一群漂洋過海的洋人,配什麽讓大清賠款?還有那日本人,小小倭奴也敢猖狂?
誰?究竟是誰?
哪個廢物的後代,偌大的大清連這些人都打不過?
乾隆越想越氣,拿起麵前的茶杯就摔了下去,直接將茶杯摔碎,杯中的茶水濺了一地,嚇得身邊的宮女太監跪在地上瑟瑟發抖。
和珅見狀趕忙上前勸道:“萬歲爺可要保重龍體啊。再說那後人說的是不是真的都不一定,說不定又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史盲在胡說八道誤導了萬歲爺您。”
乾隆一聽也覺得十分有理,他左思右想左想右思,就是想不出一個洋人能夠打的他大清賠款的理由。
對了還有那幫日本倭子。
他大清多少人,這群人才多少人?
論人口,論軍隊,論疆域。
他大清怕過誰?
定是後人在那胡說八道。
“且再看看。”乾隆想了想說出了一個自認為穩妥的辦法,不過心裏忽然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那就是火器。
之前天幕播放的一個視頻,裏麵就有火器的畫麵,雖然隻是一閃而過,可那威力真的有些嚇人……
作為清朝的最高領導者,乾隆對自己定下的國策再清楚不過,大清現在的火器雖然也很厲害,但是大清一直害怕漢人掌握火器,因此在對火器的管理是很嚴格的。
不過嚴格管控火器不表示放棄火器,不然戴梓也沒機會創製連珠火銃和衝天炮,雖然戴梓最後被爺爺康熙流放了,但那並非因為火器的事,而是南懷仁這個傳教士的原因。
作為後人的乾隆自然從史書的記錄裏以及他小時候對這件事的觀察得出一個結論,南懷仁因為衝天炮的原因對戴梓嫉恨在心,勾結陳弘勳,在聖主爺麵前誣陷戴梓“私通東洋”,聖祖爺不知是知曉南懷仁的小算盤,還是別的原因,就將戴梓流放到盛京去了。
乾隆知道戴梓的事不是一件普通的誣陷事件,而是大清對火器這種東西又愛又恨,既喜歡火器的強大又害怕火器的強大。
因為若是讓漢人都掌握了強大的火器,八旗勇士還能不能壓製得住這群漢人都不一定了。
而後世的火器竟然恐怖到那種地步,那是不是說我大清因為滿漢問題讓火器的進程減緩了速度,那些洋人則是沒有這個顧慮……
一想到洋人有著比大清還要先進的火器,乾隆背後下意識流出了冷汗。
如果沒有看到之前天幕播放的那關於火器威力的視頻,乾隆還真不會往這方麵去想,而現在就不同了,他自問大清的八旗挨個幾炮那種大範圍爆炸的火炮,估計大軍都要被打崩。
不會的,應該不會的,那群洋人才幾個人啊。
已經有了猜測的乾隆,又在心裏喃喃自語,自欺欺人也好,還是覺得自己想多了也罷,總之他在天幕沒有透露真正的原因之前,是不會認為自己的大清能被那些蠻夷給打的賠款。
不知道皇帝們此時是什麽心情的劉鴻,看到了一個讓他感到意外的評論,若非這個評論,他還以為劉邦隻有一首大風歌的作品呢。
(高祖一生就兩首詩詞,《大風歌》《鴻鵠歌》,還都是晚年所作。)
迴複:鴻鵠高飛,一舉千裏。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迴複:超喜歡鴻鵠歌前四句,單截取出來豪氣衝天。
迴複:發現立不了自己喜歡的小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迴複:太子的羽翼豐滿了,展翅高飛,橫絕四海,即使我有弓箭,又能為之奈何呢。
迴複:孩子的遺傳也是門玄學,劉如意像他但劉盈卻不像。
迴複:劉邦說劉如意像他,我感覺劉如意就算有劉邦的基因也被戚夫人的基因中和了吧,劉盈倒是有點負負得正的意思了。
基因?
那是啥意思?
不過結合那句劉邦跟戚夫人的字,聰明的老祖宗瞬間就明白過來。
原來是血脈啊。
可後人為何稱血脈為那什麽基因呢?
(誰還記得當年王立群教授tv百家講壇講《大風歌》係列的時候的音樂。)
迴複:我記得,那個是最好的。
迴複:那是修改版,演唱者好像叫做“極瀧”
迴複:沒錯就是極瀧,他還給楊廣和趙光義填過詞。
迴複:還有趙匡胤極瀧也給他寫過歌。
迴複:立群老師說了,劉邦那首改編版是勝利者的哀歌。
迴複:我看到了一位偉大的帝王,他奠定了後世一個民族的名稱,一個強悍的帝國。王朝終將隕落,但是他在這個民族這個文明曆史上的烙印他的痕跡永遠不會消逝,就如同這個文明以及它所包含的民族一樣。縱使後世憎恨他的書生以及別有用心的人將他描繪的如同小人一般,但是也掩蓋不了一位帝王應有的氣概,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趙匡胤的目光已經在趙光義身上來迴審視許久,趙光義也是低著頭不敢看他哥,背後也已經冷汗淋漓。緊接著趙匡胤那看似隨意的一句話差點沒把他嚇得三魂走失六魄消散。
“你說天幕裏後人的那句斧頭幫幫主,絕命毒師,還有一些古怪頭銜是不是在說你?大宋太宗陛下?”
撲通一聲趙光義直接跪在地上,聲淚俱下說道:“兄長……陛下臣弟可沒有那個膽量,你看看我這身板,我真沒有造反的心思啊。”
趙匡胤卻隻是淡淡的看了一眼跪在那哭訴的弟弟便繼續抬頭看著天幕,畢竟天幕那些評論一旦錯過了重要的信息,想要再次看到就不知是猴年馬月,除非他能聯係那天幕裏的後人讓他再翻閱一次那些信息。
可話又說迴來,要是真能聯絡到那位後人,哪裏還用得著讓他再去翻閱那些,直接問他本人不就好了。
跪在地上的大宋車神,絕命毒師,斧頭幫幫主陛下,悄悄抬頭看了眼自己兄長,見他抬頭看天幕沒有看自己,瞬間就感到無比的尷尬,不知是繼續哭訴還是站起來……
宋太宗時期的趙光義,看到後世還有人為自己寫歌詞,立刻就心花怒放起來。
他早就對朱元璋劉邦李世民朱棣他們嫉妒不已,憑什麽後人這麽喜歡給這幾個填詞,他做的也不錯啊,在文治方麵不比唐太宗和漢文帝差,憑什麽後世之人隻歌頌他們?
“看來這些後人也不是那麽目光短淺,知道朕的功績也是能在史書上留名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聽到那後人給朕填的詞。”趙光義說完,身邊的官員立刻上前阿諛奉承,將車神拍的那叫一個舒服。
不過趙光義並非完全隻是想看那歌詞裏如何誇他,而是想通過歌詞知曉未來的自己究竟做到了什麽地步。
楊廣也同樣好奇,他已經知道自己未來是亡國之君了,可更詳細的內容卻不知道,他也希望從那歌詞裏找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劉鴻在看到“極瀧”兩個字時候,立刻想起好幾年前刷到過他唱的這首歌。當時覺得很好聽還循環播放了好久,隻是時隔好幾年已經忘記了歌詞,要不是在評論區意外的看到這個名字還真想不起來。
於是劉鴻立刻在搜索欄裏打出“大風歌極瀧”這五個字,然後按了一下迴車鍵,網頁立刻刷新跳到了他想要的那個頁麵。
新的頁麵裏劉鴻看到那密密麻麻的小視頻正躺在那等著自己挑選,他迅速掃了一眼,發現除了自己幾年前看過的百家講壇的視頻,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秦漢英雄傳》的視頻。
劉鴻當然知道這“秦漢英雄傳”卻沒有看過這部動漫,主要是不太喜歡那種畫麵。
沒辦法要是以前知道了就會去看,後來被3d動畫給養刁了,到了非3d動畫不看的地步。
在後來各種由小說改編的3d動畫越來越多,多到劉鴻都有些看不過來了,這種情況下他怎麽還會去看不喜歡的2d呢?
不過這一次他選擇了《秦漢英雄傳》這個視頻,主要是百家講壇的那個他已經看過了,再看也就沒啥意思,倒不如選個新的視頻來看。
反正他這次主要是聽歌,點哪個不是放這首歌。
【極瀧】秦漢英雄傳 《大風歌》
看到這個新的標題,老祖宗們已經不怎麽驚訝了,見麵看過太多早已對其免疫。
不過“秦漢英雄傳”五個字倒是讓他們稍微有些詫異。
進度條開始移動,畫麵也從刷新的黑屏變得五彩斑斕,裏麵的人動了起來。
已經經曆過永劫無間這種可以動起來的小人偶,再一次看到這種畫風的古人也不再大驚小怪,一個個饒有興致的看了起來。
【望華車市井奪未央】
【塵沙起鴻門巧對王】
【納賢良無為得天下】
【三章法垓下定漢疆】
前麵四句歌詞,哪怕劉邦這個本尊都不由拍手叫好。
劉邦之後的古人也都紛紛露出佩服之色,這歌詞填的正好,每一句都是漢太祖高皇帝經曆過的。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隨著最後一句落下,整首歌也就結束,不過視頻卻並未結束,而是又一次重複了一遍。
劉邦之前的古人,則是忽略了後麵的那三句,因為之前已經聽過了,他們的注意力都在前麵幾句上。
第一句他們感覺沒啥價值,第二句就有些意思。
鴻門巧對王。
劉邦在鴻門跟誰王對王?
應該是那個項羽,後人不是說那項羽是什麽西楚霸王,劉邦的一生之地。
納賢良無為得天下。
這句也很好理解,劉邦廣納賢良最終得了天下,不過這個無為……這個是黃老學說啊。
由於黃老之學是黃帝學派和老子學派的合稱,且起源於戰國時期,戰國時候的那幾位可是都清楚的。
不過在天天打仗的戰國時代談這種無為而治的學說,簡直是南轅北轍諸侯們哪裏會接受。
其市場還不如儒家。
漢朝竟然用黃老治國,這倒是令他們意外。
嬴政倒是有點懂了,天下人需要修養,所以劉邦用了主張無為而治的黃老學說。
無為而定天下!
嬴政輕輕一歎,他倒是有些佩服劉邦了,或許他出身的緣故比自己更容易知曉底層需要什麽。
三章法垓下定漢疆。
這句讓嬴政這些在劉邦之前的古人都是一愣,這“三章法”想必就是與人約定的三件事,並且這三件事還是有法理依據的。
隻是這劉邦究竟是與誰約定的這三件事,這三件事對漢朝有怎樣的作用?
最後的那句“垓下定漢疆”,應該是在垓下最終奠定了漢朝的疆域。
那麽這個垓下就是那劉邦打敗項羽的地方咯。
他在這個地方打敗了項羽,最後天下歸漢,可不就在垓下定漢疆了。
這群後世之人倒是厲害,劉邦的一生就用了幾句歌詞便可述說。
真的是堪比那惜墨如金的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