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看了這些評論嘴角揚起一抹果然不出所料的笑容,漢粉就是多,當然數量不及明粉,他記得多年前逛貼吧的時候,曆史貼吧裏明朝吧的人數遠超漢朝,不過那時候的明朝貼吧都是在跟清粉在辯論罵戰,然後……然後就那樣了。


    劉鴻都已經忘記自己多少年沒有再去逛那貼吧了,將近十年了吧,沒有再去逛其實也好,不然容易被那些曆史事件帶出極端情緒來。


    他迴憶起最開始沒有接觸貼吧這個東西的時候,因為曆史也不怎麽樣,所以經常喜歡看一些清朝的電視劇。


    不過不是那種情情愛愛的電視劇,而是當年非常火的《鐵齒銅牙紀曉嵐》這種電視劇。


    當年的自己因為曆史知識缺乏,也不知道那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曆史事件,對清朝自然沒有什麽惡感,後來無意中接觸了貼吧,第一個進去的就是明朝吧。年輕氣盛的自己,在看到那些血淋淋的曆史之後,瞬間對滿清充滿了惡感,然後連帶著看那紀曉嵐電視劇怎麽看怎麽覺得惡心。


    還有那《康熙王朝》最開始也覺得康熙是正義的一派,施琅是民族英雄,結果後來在明朝吧看到了那麽多史料,一下子就轉變了自己的態度,開始心疼起鄭經來,重新迴看台灣被清軍拿下,鄭經拔劍自刎那一幕,心裏感覺沉甸甸的。


    因為從此以後,台灣的漢家衣冠從此不複存在。


    這種沉甸甸的曆史,讓還處於年輕容易衝動時候的劉鴻,也成為了反清的鐵粉。


    那些清朝貼吧稱自己這些明朝吧的人什麽來著……好像叫皇漢。


    劉鴻摸了摸下巴,他已經多少年沒聽到這個詞了。


    從自己不再去逛貼吧以後,就已經忘記了皇漢這個稱唿。


    而且皇漢還有一個叫法。


    大漢主義者。


    又稱漢族主義。


    劉鴻記得很多人在貼吧裏罵著罵著就罵出火氣來,然後什麽話都敢說,好在吧主怕貼吧被封,把那些激烈且不利於團結的言論都給刪掉了。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又忙於糊口,慢慢的不怎麽玩貼吧了。


    那些曆史的沉重包袱隨著時間推移以及社會的殘酷,劉鴻早已忘記當初自己無憂無慮整天把時間浪費在貼吧辯論這種無意義的事情上。


    後來的一次偶然,他看到了這麽一篇文章,內容也就幾百個字,可足以讓他恍然大悟。


    內容也很簡單,全篇都在說兩個字。


    間諜。


    境外敵特分子利用網絡挑起中國人的內部矛盾,其中民族問題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所以那些貼吧裏很多過激言論的評論十有八九是這幫人搞的鬼。


    明白了這些的劉鴻,差點沒給自己一巴掌,自己平時也不傻怎麽就被這種東西給左右了情緒了呢。


    越到後來劉鴻越發的心如明鏡。


    懂得上網逛貼吧的年齡都不會太大,這樣的年輕人容易衝動,腦子一熱就會幹出不可預料的事情出來。


    那些敵特分子就是看到了這點,才會在網絡上發動那些煽動的言論。


    當然也是因為那時候網絡管理規範之類的還沒有完全製定出來,畢竟那時候才零幾年,能上網的也就是長大一些的九零後,老一輩的沒幾個會電腦。


    後麵隨著網絡被國家規範管理,那些言論肯定也不會允許出現,劉鴻也已經過了衝動的年齡。


    隨著閱曆越來越豐富,他也慢慢閱讀了很多之前不願意讀的曆史,才發現在滿清時期,也不是所有滿人都作威作福,比如關外的滿人比漢人都恨愛新覺羅一家。


    這是劉鴻以前看康熙王朝和紀曉嵐之類的清朝電視劇都沒有發現的事情。


    不過想想也是,這種東西電視劇也不會拍出來。


    在後來他在企鵝聊天軟件裏認識了一個滿族的妹子,這個妹子恰好也喜歡曆史,當然她最喜歡讀馬列的書。


    劉鴻記得每次跟她辯論曆史問題,滿漢問題,都被對方給說的啞口無言。


    一個曆史半吊子的人麵對一個動不動就扔出史料打臉的對手實在是無從招架。


    到了後來幹脆躺平了,不辯論了,反正贏不了。


    就是贏了她又能怎麽樣,又不能當飯吃。


    迴想著自己那些過往好一會,便不再去多想,繼續操弄電腦鼠標,右邊的推薦欄裏有一個大風歌被劉鴻刷了出來。


    屠洪剛在唱劉邦的大風歌?


    劉鴻有些詫異,他還真沒有聽過屠洪剛唱大風歌的視頻,於是好奇之下就點了進去。


    而古人也關注著天幕的變化,看到劉鴻點的這個視頻的標題也都愣住了。


    其中劉邦更是心中一緊,經曆過張宗昌那打油詩,他已經有些不想聽後人提自己的作品了。


    不過見劉鴻已經點了進去,想著不聽白不聽,總不能所有人都跟那張宗昌一個水平吧?


    屠洪剛《大風歌》,三句話唱出千軍萬馬!


    隨著視頻鏈刷新,畫麵開始呈現出來。


    映入古人眼簾的自然是那位身材高大,長相帥氣的男人,然後是那個舞台,背景那叫一個漂亮。


    隨之而來的便是那男人的歌喉。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每一個字每一句都唱出那渾厚且滄桑的曆史感。


    歌詞很短,隻有幾句。


    可配上那渾厚的嗓音,萬界的古人感覺自己仿佛看見了千軍萬馬在廝殺。


    其中作為不要稿費的原作者劉邦先生,卻是鬆了口氣的同時大聲叫好,看樣子終於是從張宗昌那打油詩人的陰影中走出來了。


    而嬴政看到視頻裏出現那《大風歌》漢·劉邦這幾個字,倒是沒有生氣,反而是以一種平等身份來看待這位後世帝王。


    怎麽說呢。


    文采倒是不怎麽出眾,但這詞做的還算不錯,勉強入得了他的眼。


    視頻很長,可歌詞很短,來來迴迴就是那三句。


    不過由於屠洪剛的嗓音,古人們對他不斷重複這幾句並沒有感到反感,反倒是對這種唱法感到新鮮想要多聽聽。


    畢竟古代的歌跟現代的歌還是有區別的。


    不過華夏文明從來都是包容萬物,海納百川,音樂的神奇更是可以跨時空跨種族的交流。


    更別說唱這首歌的人還是後世華夏樂壇中頂流的存在。


    劉鴻一邊聽歌,一邊看評論區。


    於是古人們又看到了那熟悉還會時不時出現刺激他們心髒的評論區。


    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李世民了。


    評論區那一句國都六陷天子九逃差點沒把他自己帶走,要不是他內心強大那會就已經被氣死了。


    所以又一次見劉鴻去翻評論區的李世民,是既想看又害怕看到那些刺激他心髒的言論。


    整個人都陷入了糾結中。


    (屠洪剛的歌真好聽,精忠報國,霸王別姬,你,中國功夫,大風歌,可以反複循環的歌!)


    迴複:可惜屠洪剛上了年紀,聲線比不上年輕時候的自己。


    迴複:沒辦法這世上沒人永遠年輕。


    迴複:不愧是唱京劇出身,氣息把的真穩。


    迴複:反正我隻想說一句臥槽,別的不會。不對,還會一個詞,餘音繞梁。


    迴複:真羨慕你,我就會個臥槽,牛逼。


    迴複:至少我會說他的聲音一響起,我好像真的看到了劉邦帶領千軍萬馬站在山巔之上。


    (秦末人傑輩出,唯高祖時代玉成!智謀策略略遜張良蕭何,帶兵打仗略遜韓信項籍。從漢初滅異姓王來開真是略遜……雖有缺點,確實一代雄君,末世戰亂誌高而不倒。一點淺見,狗頭,勿噴)


    迴複:他對華夏的最傑出的貢獻,就是延續了秦始皇的理念,在當時就舊分封勢力反撲,朝廷內部大部分都是舊分封勢力,大一統思想的勢力處於弱勢,並且朝庭直接管轄地不到三分之一,仍然堅持大一統的理想(漢高祖的手段懷柔許多),並且漢朝用了六代統治者,終於完成了從形式到思想上的徹底大一統,漢高祖的功績足以排進帝王前五,漢高祖也是有著再造華夏之功的。


    迴複:劉邦最大的能力體現是奠定了皇帝的模式。


    迴複:確實,他現在十字路口,選擇了大一統,使得今後的統一成為常態!了不起的選擇遠見及戰略!


    迴複:劉邦最大的貢獻就是禁止了異姓王。這可不是遜,這是把自己整個家族全押上了賭桌,你隻看見兩漢四百年,劉家子孫數十萬,卻沒想萬一這中間出一個敗家子,就能把劉家全埋了。漢在世界史上都是bug,國力超過了當時文明科技的承受能力數倍,兩代人就應該解體了,完全是靠天子崇拜強行維係。當時皇帝生兒子是為了選一個太子當皇帝的儲備,剩下的兒子就是當太子的儲備,完全把皇子當零件用。漢兩度亡國,好多宗室手握重兵,堅決不稱帝,劉秀光棍去河北,一幫人塞給他十幾萬人馬,可算找到頂缸的了。


    迴複:漢前期就是老劉家內鬥史,外戚功臣鬥中央,中央鬥地方,皇帝鬥藩王,一直鬥到文景二帝再到武帝上台,鬥到內部跳反勢力死傷殆盡。然後漢就武德拉滿,開始向外鬥,打了匈奴幾十年,最後把匈奴有生力量打滅了三分之二,尤其是霍去病,每次真把匈奴腦袋當瓜砍,一殺就是數千數萬,此外,在西域各國,漢使者也是剛的離譜,談不攏就砸了禮物破口大罵,性格剛烈的就直接自殺,然後就是西漢大軍遠征。


    (乾隆作詩四萬首,不及劉邦兩句半)


    迴複:乾隆真的沒資格和劉邦比。


    迴複:蠻夷豈能和我大漢高祖相比。


    迴複:說真的,漢高祖這三句一般人真達不到,劉邦平民出身教育本來就比乾隆低,乾隆出生就一個強大的帝國寫了四萬多首詩,一首都比不過人家劉邦一句並且教育上能頂十個劉邦不止。


    迴複:劉邦起於草莽,七年君臨天下(比朱快了一倍,對手還比朱強),十二年掃神州三遍(滅秦滅項滅異姓王);開四百年大漢(大一統王朝時間最長的),定兩千載郡縣(嬴政開始,劉邦定型),當為封建皇帝第一人。


    迴複:假的秦二世嬴胡亥,真的秦二世劉邦。


    迴複:嬴政要是知道後麵發生了什麽,他怎麽也要給劉邦磕一個頭,沒有劉邦,項羽那麽群人就是複辟的分封製諸侯,在開曆史倒車,最後中國可能跟歐洲一樣分裂成一大堆小國永遠統一不了。


    迴複:這話不錯,當時文字不一樣,語言不一樣,習俗也不一樣。要是沒有劉邦給嬴政打補丁,把那什麽楚人魏人趙人的觀念消除掉,中國真的就統一不了。


    迴複:我大周不服,你們都是我周的臣子。狗頭保命


    迴複:就憑你那出巡半日就迴宮的國土麵積,哪裏有臉說這樣的話。狗頭保命


    迴複:不是說秦皇鑄骨,漢武鑄魂嗎?怎麽扯到劉邦身上?


    迴複:沒有劉邦打的基礎,文皇帝和景皇帝在那添磚加瓦,劉徹那什麽鑄骨?


    迴複:最後是漢朝提出了“炎黃子孫”的概念,也是這個概念才消除了地域的隔閡,從此以後有了四海一家、漢人、漢族、漢語、好漢、漢字等詞匯由此誕生。


    迴複:樓上的兄弟,我建議你先去多讀讀書,炎黃子孫這個概念在漢朝之前就已經有人提出來了。《國語?晉語》記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薑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薑,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這表明在先秦時期,人們就已經認識到黃帝和炎帝之間的親屬關係以及他們在部落形成中的重要地位,這可以看作是 “炎黃子孫” 說法的早期雛形。


    迴複:早起是早起,雛形是雛形。真正把這個概念付出實際的是漢朝,漢朝從劉邦開始經過文帝和景帝到了武帝時期,炎黃子孫才真正被世人認可。


    迴複:漢惠帝:合著沒我什麽事?


    迴複:你一個存在感不高的皇帝,在位七年就被你老娘活活嚇死,能有你什麽事?


    迴複:劉盈也是有功績的,在位期間他實行無為而治,詔告天下減田租,十五稅一。 下令 “弛商賈之律”,放寬了對商賈的限製,促進了經濟的恢複和發展。在用人上他重用曹參為相,蕭規曹隨,保證了漢初政局的穩定。同時減輕刑罰,詔 “省刑令妨民者”,減少煩擾,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迴複:劉盈是一個好皇帝,就是死的太早。


    迴複:劉盈:怪我嘍?


    迴複:說到蕭規曹隨,是曹參覺得自己在治國上不如蕭何,才會沿用蕭何定下的國策是吧?


    迴複:有這個說法,主要是曹參想不出比蕭何製定的政策更好的國策,秉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就不會錯的原則還是沿用了蕭何的治國之策。


    迴複:你們說蕭何跟李斯比起來,兩個人誰的能力更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短視頻:朱棣快樂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下追愛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下追愛姬並收藏我刷短視頻:朱棣快樂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