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大風歌
我刷短視頻:朱棣快樂曲 作者:月下追愛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到那首打油詩的古人差點沒崩住。
當然那些沒學識的就算了,覺得聽得還挺順口,那些文采斐然的看到這首打油詩都是連連搖頭。
有人更是鄙夷張宗昌為粗鄙武夫。
劉邦倒是哈哈大笑起來,誇讚這張宗昌有他當年的風采。
不過這幫後人也真是什麽都敢說,龍王這種管降雨的神靈也敢拿來調侃。
那個什麽龍王?他有幾個師?
以及蝦兵一盤,蟹將二兩,外加金錢龜丞相一隻這些話可是把他劉邦給逗樂了。
這後人陰陽人也就罷了,連神都敢陰陽,還真是天不怕地不怕。
不過那個叫炮的東西真的能把龍王嚇的降雨不成?
劉邦摩挲著下巴,目光閃爍,想著自己要不要也讓人去那幹旱之地來這麽一出時,那邊的崇禎已經坐不住了,看到那張宗昌都能用火炮讓龍王下雨,那他大明的火炮應該也可以讓龍王下雨對吧?
“大伴一會去讓人試試。”朱由檢對身邊王承恩說道。
王承恩聽後腳下一軟,差點沒一屁股坐到地上,心中更是為崇禎捏了一把汗。
哪怕那張宗昌開炮把龍王嚇得降雨,也沒法一下子就讓所有人消除對神靈的畏懼。
還有一點就是關於皇權的。
王承恩想了一會,在心裏準備了一下措辭之後,才低垂著頭對崇禎道:“皇爺這件事不好亂試,否則會影響皇爺的威名。”
見朱由檢看向自己,沒有說話,而是示意自己繼續說下去,王承恩也不在藏著掖著,“這件事若是成了,龍王下雨,百姓們就不會再懼怕這些神明,他們連神明都不怕,還會懼怕皇權嗎?”
見崇禎目光微變,王承恩趕忙接著說道:“這件事若是不成,甚至導致今後天災更加嚴重起來,那時候百姓是否會認為這是皇爺炮轟龍王廟惹怒了龍王才會變得如此,到了那時候要是有對皇爺對大明不利的逆賊在煽動一下輿論,那百姓會將仇恨發泄到誰身上呢?”
這一番話說完,王承恩連忙跪在地上不敢再說下去。
而坐在那的崇禎皇帝則是從原本的目光微變,到後來的麵露恐懼最後那那蒼白的麵容仿佛失去了所有的血色。他緊握著拳頭,手關節因為用力而泛白,嘴唇微微顫抖著,似乎想要說些什麽,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許久之後,崇禎才緩緩鬆開了緊握著扶手的手,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他看向跪在地上的王承恩,眼中滿是複雜的情緒,有感激,也有後怕。
“大伴,多虧了你提醒,朕險些犯下大錯。” 崇禎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和慶幸,“朕一心想要為百姓解決幹旱之苦,卻未曾想到這其中的利害關係。若不是你,朕恐怕真的會成為大明的罪人。”
王承恩依舊跪在地上,頭垂得更低了,“皇爺,老奴身為陛下的侍從,自當為陛下分憂。此事關係重大,老奴不得不謹慎提醒。陛下心懷百姓,乃天下之福,但行事還需權衡利弊,切不可衝動行事。”
崇禎點了點頭,最後卻是露出一抹苦笑,“若是天幕沒有出現之前,朕還以為自己會是皇兄口中的堯舜,卻不想最後卻成了亡國之君!”
如果說最初那首百戰成史並沒有明說他朱由檢就是明朝的亡國之君的話,那後麵的朝代歌已經給了他答案。
明到崇禎帝,大順立闖王。
這不就已經明白的告訴他,甚至告訴天下人,他朱由檢會死在那個叫順的政權……
忽然朱由檢意識到不對。
天幕可沒有說自己死了,那自己究竟是死了還是沒死?
可不等崇禎想個所以然來,劉鴻又點了下一個視頻。
小破站的推薦機製就是這樣。
看了一個類型的視頻,旁邊給你推薦的基本上都是差不多類型的。
所以在看到評論中那個拿張宗昌寫的打油詩來調侃的網友的評論,劉鴻也忽然想要重溫一下張宗昌的幾首打油詩,恰巧小破站的推薦機製也將張宗昌那些打油詩的視頻推給了他。
於是劉鴻就順手點了下去。
【盤點張宗昌那些令人捧腹的詩句】
看到新的視頻出來,標題還是寫那張宗昌,所有人都來了興趣。
不感興趣不行啊。
實在是這位爺給他們帶來的驚恐跟搞笑猶如過山車一樣,讓他們對這張宗昌的印象太過深刻。
驚恐自然是張宗昌冒犯龍王的事,搞笑也是聽到了張宗昌那首打油詩。
現在天幕又說張宗昌有更多的詩句,他們這些老祖宗當然也很有興致聽上一聽。
哪怕張宗昌的詩寫的那叫一個不堪入目,他們也要聽一聽是怎樣的不堪入目。
【認識張宗昌的都知道他是什麽樣一個人。】
【不認識張宗昌的一定很好奇他是怎麽樣一個人。】
不知為何包括劉鴻在內的所有人都覺得這是兩句廢話。
【那麽我們在說張宗昌那些可以讓人捧腹大笑的詩句之前,先說一說張宗昌的履曆。】
古人們看到這裏也沒覺得天幕磨蹭,他們也都很想知道這個張宗昌究竟什麽來曆,這樣的人竟然能坐到督軍的位置。
雖然他們自己世界的官職裏沒有這個稱唿,可不代表他們不知道督軍這個官職的重要性。
至少不是那些芝麻大小的小官,否則張宗昌也幹不出用炮來打龍王廟的事出來。
沒有一定的權勢,張宗昌要是敢這麽做,他的頂頭上司肯定要他好看。
所以那些腦子靈活的人都能隱約猜到張宗昌可能是一方諸侯,最次的也能是個一縣之主。
【張宗昌,字效坤,生於亂世。】
【在1881年的一天,張宗昌出身在山東省掖縣一個窮困家庭,其父是一位吹鼓手。】
【張宗昌年幼時,因為家裏太窮讀不起書,僅跟著同村的祝修德念過一年私塾,十二三歲就跟著父親打短工。】
【幫賣布的拉車,十三四歲在黃酒館當夥計,生活艱難,還曾多次向嶽父借貸勉強糊口。】
1881?山東掖縣!
這個時期的清朝皇帝還是光緒,掌權的則是太後慈禧。
兩人早就已經看懂了天幕最初給的時間,所以在聽到這個數字時,倒是有些意外這個張宗昌竟然生在他大清治下。
山東掖縣是吧。
等天幕介紹完畢後,就派人去將這個剛剛出生的張宗昌找來,至於是不是要處死還要看看天幕隨後的介紹。
其實也不用慈禧下令,天幕爆出張宗昌的信息之後,張宗昌的鄰居們就知道他是誰家的了。
現在就看天幕接下來怎麽說,這將會影響他們對張宗昌的態度。
最為緊張的自然是張宗昌的父母,他們都在心中祈禱自己這個兒子手上不要染上大清八旗的血,要知道不論他未來如何威風,可現在他們還生活在大清的統治之下,一個不好就會迎來滅頂之災。
大清雖然打不過洋人,可收拾他們這等小民,那簡直跟捏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
【為了謀生,他和同村人結伴闖關東,在東北當過土匪、保鏢,還曾參與過日俄戰爭時期俄軍組織的華人武裝。】
看到這裏古人都是眉頭一皺,果然這小子就不是什麽好東西。
不過那日俄戰爭是什麽情況?
由於日俄戰爭發生在1904年至1905年,早於這個年代的古人都知道這件事,晚於這個年代的人知道了也沒有什麽辦法,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了,他們隻覺得恥辱,在自己的國土上看著別的國家在打仗,這是在侮辱他們啊。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張宗昌趁機參與革命活動。】
【他先是跟隨張西曼聯絡胡匪,後又竊取了本該屬於劉雙玉的騎兵團團長職位,跟隨革命黨人活動。】
【但在 “二次革命” 時,他見風使舵,戰前倒戈投靠北洋將領馮國璋,成為直係的一員。】
【此後,他參與鎮壓護法運動,在軍閥混戰中不斷尋找機會壯大自己的勢力。】
見風使舵,投機取巧,背叛舊主。
看到這裏古人已經知道這個張宗昌是個什麽東西。
他做的這些事在唐末五代大家都覺得很正常,可那些秦漢三國時期的人看到這就繃不住了。
紛紛怒罵張宗昌。
不過孫權倒是覺得這個張宗昌有些像他。
當然他是不會承認的。
【1921年,張宗昌在直係失勢後,轉投奉係軍閥張作霖。】
【在東北,他收編了大量土匪軍團和逃入中國的俄國白軍,擴充了自己的勢力。】
【1924 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後,他因軍功不斷晉升,1925年任山東軍務督辦,並兼任山東省省長,此後長期盤踞山東。】
山東?是六國的地盤?
嬴政聽到山東兩字下意識的蹦出這個想法來,不過他立刻反應過來,這後世王朝更迭,地名早就換了不知多少遍。
因此這個山東肯定不是指六國的地盤,而是六國裏的某一處,再說憑他區區一個張宗昌,怎麽也不可能擁有整個六國的土地。
而且天幕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山東省省長。
他大秦雖然沒有這種行政單位,可這個省想必也不會小,可能跟郡守類似。
這後世竟然還在用我大元的行省製?!
忽必烈也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雖說他的大元在那個時候早就沒了,可製度倒是傳了下去。
不過這樣也好,這樣後人一提到行省製,就沒法繞過他的大元。
這也算變個法的讓後人記住了自己這些先輩。
就是不知道這些漢人認不認自己這個融入華夏的皇帝是他們的誅仙?
【在山東任上,張宗昌協助日方殘酷鎮壓青島日商紗廠工人罷工,造成 “青島慘案”。】
【他還大肆征斂,製定各類苛捐雜稅達 50 多種,百姓苦不堪言,山東民眾諷刺他刮地皮兇惡,稱他督魯以來 “天高三尺”。】
【他的種種惡行,讓他成為了臭名昭著的軍閥。】
【1926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後,張宗昌擔任直魯聯軍總司令,與北伐軍作戰。】
【1928年8月,張宗昌兵敗下野,後被迫逃亡日本。】
【1932 年,張宗昌在吳佩孚的邀請下迴國,潛居於天津租界。】
【同年,張宗昌被山東省督軍韓複榘邀至山東濟南,在濟南火車站被刺殺身亡。】
【刺殺張宗昌的原因很簡單,複榘不希望張宗昌迴到山東掌權,於是在馮玉祥的幫助下,策劃了刺殺行動。】
【而刺殺張宗昌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鄭金聲的養子鄭繼成。】
【不過由於我們這個視頻主題是要講張宗昌的那些詞句,別的事我們有機會在討論。】
【現在就讓我們盤點一下張宗昌的那些詩詞。】
【不過在盤點之前,我們還要知道張宗昌在曆史上還有一個稱號。】
【那就是有名的三不知將軍。】
【不知道有多少兵,不知道有多少錢,不知道有多少女人。】
【好了現在就讓我們正式進入主題。】
【首先我們盤點張宗昌的第一首詩就是他的求雨詩。】
【《求雨》】
【玉皇爺爺也姓張,為啥為難俺張宗昌?】
【三天之內不下雨,先扒龍皇廟,再用大炮轟你娘。】
哪怕之前已經在那後人的評論裏看過這首詩,可聽著天幕再念上一遍,他們這些古人還是覺得滑稽可笑。
尤其是乾隆,滿臉不屑,“什麽東西,一個粗鄙武夫,也敢學人作詩。連朕十萬分之一的才能都沒有的東西,簡直丟人現眼。”
身邊的和珅連忙拍著馬屁。
乾隆當然知道和珅在拍自己馬屁,可這種話聽起來就很舒服,讓他有種飄飄然的感覺,他非常樂意聽。
【大風歌】
【大炮開兮轟他娘,威加海內兮迴家鄉。】
【數英雄兮張宗昌,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這首詩一出來,古人們更是一片嘩然。
劉邦原本還饒有興致地聽著張宗昌的詩,可聽到這首仿寫他的《大風歌》,臉色頓時變得不太好看。
不過很快劉邦就大笑起來,還點評起了張宗昌這首抄襲自己的詩連連點頭:“不錯不錯,確實有乃公當初的幾分無恥。”
身邊的宮女都嚇得瑟瑟發抖,這天下還有這樣承認自己很無恥的皇帝,還真是刷新他們的三觀。
劉邦不計較,不代表他的後世子孫不計較。
聽到高皇帝的大風歌被張宗昌抄襲修改,漢朝的皇帝哪裏會對張宗昌有好臉色。
好在這該的氣勢還算不錯,他們也就不與之計較。
【《笑劉邦》】
【聽說項羽力拔山,嚇得劉邦就要竄。】
【不是俺家小張良,奶奶早已迴沛縣。】
劉邦:“額?”
張良:“……”
嬴政:“劉邦?沛縣?”
當然那些沒學識的就算了,覺得聽得還挺順口,那些文采斐然的看到這首打油詩都是連連搖頭。
有人更是鄙夷張宗昌為粗鄙武夫。
劉邦倒是哈哈大笑起來,誇讚這張宗昌有他當年的風采。
不過這幫後人也真是什麽都敢說,龍王這種管降雨的神靈也敢拿來調侃。
那個什麽龍王?他有幾個師?
以及蝦兵一盤,蟹將二兩,外加金錢龜丞相一隻這些話可是把他劉邦給逗樂了。
這後人陰陽人也就罷了,連神都敢陰陽,還真是天不怕地不怕。
不過那個叫炮的東西真的能把龍王嚇的降雨不成?
劉邦摩挲著下巴,目光閃爍,想著自己要不要也讓人去那幹旱之地來這麽一出時,那邊的崇禎已經坐不住了,看到那張宗昌都能用火炮讓龍王下雨,那他大明的火炮應該也可以讓龍王下雨對吧?
“大伴一會去讓人試試。”朱由檢對身邊王承恩說道。
王承恩聽後腳下一軟,差點沒一屁股坐到地上,心中更是為崇禎捏了一把汗。
哪怕那張宗昌開炮把龍王嚇得降雨,也沒法一下子就讓所有人消除對神靈的畏懼。
還有一點就是關於皇權的。
王承恩想了一會,在心裏準備了一下措辭之後,才低垂著頭對崇禎道:“皇爺這件事不好亂試,否則會影響皇爺的威名。”
見朱由檢看向自己,沒有說話,而是示意自己繼續說下去,王承恩也不在藏著掖著,“這件事若是成了,龍王下雨,百姓們就不會再懼怕這些神明,他們連神明都不怕,還會懼怕皇權嗎?”
見崇禎目光微變,王承恩趕忙接著說道:“這件事若是不成,甚至導致今後天災更加嚴重起來,那時候百姓是否會認為這是皇爺炮轟龍王廟惹怒了龍王才會變得如此,到了那時候要是有對皇爺對大明不利的逆賊在煽動一下輿論,那百姓會將仇恨發泄到誰身上呢?”
這一番話說完,王承恩連忙跪在地上不敢再說下去。
而坐在那的崇禎皇帝則是從原本的目光微變,到後來的麵露恐懼最後那那蒼白的麵容仿佛失去了所有的血色。他緊握著拳頭,手關節因為用力而泛白,嘴唇微微顫抖著,似乎想要說些什麽,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許久之後,崇禎才緩緩鬆開了緊握著扶手的手,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他看向跪在地上的王承恩,眼中滿是複雜的情緒,有感激,也有後怕。
“大伴,多虧了你提醒,朕險些犯下大錯。” 崇禎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和慶幸,“朕一心想要為百姓解決幹旱之苦,卻未曾想到這其中的利害關係。若不是你,朕恐怕真的會成為大明的罪人。”
王承恩依舊跪在地上,頭垂得更低了,“皇爺,老奴身為陛下的侍從,自當為陛下分憂。此事關係重大,老奴不得不謹慎提醒。陛下心懷百姓,乃天下之福,但行事還需權衡利弊,切不可衝動行事。”
崇禎點了點頭,最後卻是露出一抹苦笑,“若是天幕沒有出現之前,朕還以為自己會是皇兄口中的堯舜,卻不想最後卻成了亡國之君!”
如果說最初那首百戰成史並沒有明說他朱由檢就是明朝的亡國之君的話,那後麵的朝代歌已經給了他答案。
明到崇禎帝,大順立闖王。
這不就已經明白的告訴他,甚至告訴天下人,他朱由檢會死在那個叫順的政權……
忽然朱由檢意識到不對。
天幕可沒有說自己死了,那自己究竟是死了還是沒死?
可不等崇禎想個所以然來,劉鴻又點了下一個視頻。
小破站的推薦機製就是這樣。
看了一個類型的視頻,旁邊給你推薦的基本上都是差不多類型的。
所以在看到評論中那個拿張宗昌寫的打油詩來調侃的網友的評論,劉鴻也忽然想要重溫一下張宗昌的幾首打油詩,恰巧小破站的推薦機製也將張宗昌那些打油詩的視頻推給了他。
於是劉鴻就順手點了下去。
【盤點張宗昌那些令人捧腹的詩句】
看到新的視頻出來,標題還是寫那張宗昌,所有人都來了興趣。
不感興趣不行啊。
實在是這位爺給他們帶來的驚恐跟搞笑猶如過山車一樣,讓他們對這張宗昌的印象太過深刻。
驚恐自然是張宗昌冒犯龍王的事,搞笑也是聽到了張宗昌那首打油詩。
現在天幕又說張宗昌有更多的詩句,他們這些老祖宗當然也很有興致聽上一聽。
哪怕張宗昌的詩寫的那叫一個不堪入目,他們也要聽一聽是怎樣的不堪入目。
【認識張宗昌的都知道他是什麽樣一個人。】
【不認識張宗昌的一定很好奇他是怎麽樣一個人。】
不知為何包括劉鴻在內的所有人都覺得這是兩句廢話。
【那麽我們在說張宗昌那些可以讓人捧腹大笑的詩句之前,先說一說張宗昌的履曆。】
古人們看到這裏也沒覺得天幕磨蹭,他們也都很想知道這個張宗昌究竟什麽來曆,這樣的人竟然能坐到督軍的位置。
雖然他們自己世界的官職裏沒有這個稱唿,可不代表他們不知道督軍這個官職的重要性。
至少不是那些芝麻大小的小官,否則張宗昌也幹不出用炮來打龍王廟的事出來。
沒有一定的權勢,張宗昌要是敢這麽做,他的頂頭上司肯定要他好看。
所以那些腦子靈活的人都能隱約猜到張宗昌可能是一方諸侯,最次的也能是個一縣之主。
【張宗昌,字效坤,生於亂世。】
【在1881年的一天,張宗昌出身在山東省掖縣一個窮困家庭,其父是一位吹鼓手。】
【張宗昌年幼時,因為家裏太窮讀不起書,僅跟著同村的祝修德念過一年私塾,十二三歲就跟著父親打短工。】
【幫賣布的拉車,十三四歲在黃酒館當夥計,生活艱難,還曾多次向嶽父借貸勉強糊口。】
1881?山東掖縣!
這個時期的清朝皇帝還是光緒,掌權的則是太後慈禧。
兩人早就已經看懂了天幕最初給的時間,所以在聽到這個數字時,倒是有些意外這個張宗昌竟然生在他大清治下。
山東掖縣是吧。
等天幕介紹完畢後,就派人去將這個剛剛出生的張宗昌找來,至於是不是要處死還要看看天幕隨後的介紹。
其實也不用慈禧下令,天幕爆出張宗昌的信息之後,張宗昌的鄰居們就知道他是誰家的了。
現在就看天幕接下來怎麽說,這將會影響他們對張宗昌的態度。
最為緊張的自然是張宗昌的父母,他們都在心中祈禱自己這個兒子手上不要染上大清八旗的血,要知道不論他未來如何威風,可現在他們還生活在大清的統治之下,一個不好就會迎來滅頂之災。
大清雖然打不過洋人,可收拾他們這等小民,那簡直跟捏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
【為了謀生,他和同村人結伴闖關東,在東北當過土匪、保鏢,還曾參與過日俄戰爭時期俄軍組織的華人武裝。】
看到這裏古人都是眉頭一皺,果然這小子就不是什麽好東西。
不過那日俄戰爭是什麽情況?
由於日俄戰爭發生在1904年至1905年,早於這個年代的古人都知道這件事,晚於這個年代的人知道了也沒有什麽辦法,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了,他們隻覺得恥辱,在自己的國土上看著別的國家在打仗,這是在侮辱他們啊。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張宗昌趁機參與革命活動。】
【他先是跟隨張西曼聯絡胡匪,後又竊取了本該屬於劉雙玉的騎兵團團長職位,跟隨革命黨人活動。】
【但在 “二次革命” 時,他見風使舵,戰前倒戈投靠北洋將領馮國璋,成為直係的一員。】
【此後,他參與鎮壓護法運動,在軍閥混戰中不斷尋找機會壯大自己的勢力。】
見風使舵,投機取巧,背叛舊主。
看到這裏古人已經知道這個張宗昌是個什麽東西。
他做的這些事在唐末五代大家都覺得很正常,可那些秦漢三國時期的人看到這就繃不住了。
紛紛怒罵張宗昌。
不過孫權倒是覺得這個張宗昌有些像他。
當然他是不會承認的。
【1921年,張宗昌在直係失勢後,轉投奉係軍閥張作霖。】
【在東北,他收編了大量土匪軍團和逃入中國的俄國白軍,擴充了自己的勢力。】
【1924 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後,他因軍功不斷晉升,1925年任山東軍務督辦,並兼任山東省省長,此後長期盤踞山東。】
山東?是六國的地盤?
嬴政聽到山東兩字下意識的蹦出這個想法來,不過他立刻反應過來,這後世王朝更迭,地名早就換了不知多少遍。
因此這個山東肯定不是指六國的地盤,而是六國裏的某一處,再說憑他區區一個張宗昌,怎麽也不可能擁有整個六國的土地。
而且天幕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山東省省長。
他大秦雖然沒有這種行政單位,可這個省想必也不會小,可能跟郡守類似。
這後世竟然還在用我大元的行省製?!
忽必烈也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雖說他的大元在那個時候早就沒了,可製度倒是傳了下去。
不過這樣也好,這樣後人一提到行省製,就沒法繞過他的大元。
這也算變個法的讓後人記住了自己這些先輩。
就是不知道這些漢人認不認自己這個融入華夏的皇帝是他們的誅仙?
【在山東任上,張宗昌協助日方殘酷鎮壓青島日商紗廠工人罷工,造成 “青島慘案”。】
【他還大肆征斂,製定各類苛捐雜稅達 50 多種,百姓苦不堪言,山東民眾諷刺他刮地皮兇惡,稱他督魯以來 “天高三尺”。】
【他的種種惡行,讓他成為了臭名昭著的軍閥。】
【1926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後,張宗昌擔任直魯聯軍總司令,與北伐軍作戰。】
【1928年8月,張宗昌兵敗下野,後被迫逃亡日本。】
【1932 年,張宗昌在吳佩孚的邀請下迴國,潛居於天津租界。】
【同年,張宗昌被山東省督軍韓複榘邀至山東濟南,在濟南火車站被刺殺身亡。】
【刺殺張宗昌的原因很簡單,複榘不希望張宗昌迴到山東掌權,於是在馮玉祥的幫助下,策劃了刺殺行動。】
【而刺殺張宗昌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鄭金聲的養子鄭繼成。】
【不過由於我們這個視頻主題是要講張宗昌的那些詞句,別的事我們有機會在討論。】
【現在就讓我們盤點一下張宗昌的那些詩詞。】
【不過在盤點之前,我們還要知道張宗昌在曆史上還有一個稱號。】
【那就是有名的三不知將軍。】
【不知道有多少兵,不知道有多少錢,不知道有多少女人。】
【好了現在就讓我們正式進入主題。】
【首先我們盤點張宗昌的第一首詩就是他的求雨詩。】
【《求雨》】
【玉皇爺爺也姓張,為啥為難俺張宗昌?】
【三天之內不下雨,先扒龍皇廟,再用大炮轟你娘。】
哪怕之前已經在那後人的評論裏看過這首詩,可聽著天幕再念上一遍,他們這些古人還是覺得滑稽可笑。
尤其是乾隆,滿臉不屑,“什麽東西,一個粗鄙武夫,也敢學人作詩。連朕十萬分之一的才能都沒有的東西,簡直丟人現眼。”
身邊的和珅連忙拍著馬屁。
乾隆當然知道和珅在拍自己馬屁,可這種話聽起來就很舒服,讓他有種飄飄然的感覺,他非常樂意聽。
【大風歌】
【大炮開兮轟他娘,威加海內兮迴家鄉。】
【數英雄兮張宗昌,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這首詩一出來,古人們更是一片嘩然。
劉邦原本還饒有興致地聽著張宗昌的詩,可聽到這首仿寫他的《大風歌》,臉色頓時變得不太好看。
不過很快劉邦就大笑起來,還點評起了張宗昌這首抄襲自己的詩連連點頭:“不錯不錯,確實有乃公當初的幾分無恥。”
身邊的宮女都嚇得瑟瑟發抖,這天下還有這樣承認自己很無恥的皇帝,還真是刷新他們的三觀。
劉邦不計較,不代表他的後世子孫不計較。
聽到高皇帝的大風歌被張宗昌抄襲修改,漢朝的皇帝哪裏會對張宗昌有好臉色。
好在這該的氣勢還算不錯,他們也就不與之計較。
【《笑劉邦》】
【聽說項羽力拔山,嚇得劉邦就要竄。】
【不是俺家小張良,奶奶早已迴沛縣。】
劉邦:“額?”
張良:“……”
嬴政:“劉邦?沛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