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百戰成史(六)
我刷短視頻:朱棣快樂曲 作者:月下追愛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歌詞還在繼續。不論那些看過歌詞後心情各異的曆朝曆代古人們有著怎樣的反應,他們都無法阻止畫麵的變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天幕繼續播放後續的朝代更迭。
—— 公元 1905 年三民主義提出。
【擎三民麾幟】。
—— 公元 1911 年武昌起義。
【首義激四遐】。
—— 公元 1912 年中華民國。
【約法換新元,帝製散成沙】。
曆朝曆代的皇帝們滿臉驚愕,心中滿是疑惑。
什麽玩意?
帝製散成沙?
那就是說皇帝沒有了?
震驚之餘,不論是皇帝還是大臣,都麵麵相覷,難以掩飾這句歌詞給他們帶來的巨大震撼。沒有了皇帝,那誰來統治天下呢?
等等…… 中華民國!
反應快的皇帝看到剛才天幕在清朝之後出現了 “中華民國” 四個字腦海裏浮現了一種看起來非常荒唐的想法。
民國?
莫非是指平民的國家?
這世上真的會有一個沒有皇帝、隻有平民的國家嗎?
那誰來統治他們?沒有人統治他們聽誰的?交不交稅?打不打仗?打仗又聽誰的?
還有那三民主義是什麽意思?
還有那武昌起義。天幕把造反稱作起義?意思難道是說這些人做的這件事是正確的?
短短幾個畫麵,幾句歌詞,就讓古人們開始各種腦補,思緒如麻。
可是時間不等人,天幕上的歌詞也不會等他們想出個所以然來,才慢悠悠地轉換畫麵。
—— 公元 1915 年新文化運動。
【迎科學民主】。
—— 公元 1919 年五四運動。
【五四風雷發】。
—— 公元 1921 年中共成立。
【燎原星火煥,紅船啟日華】。
—— 公元 1926 年北伐戰爭。
【兄弟執一劍,誓師破軍閥】。
—— 公元 1927 年南昌起義。
【南昌煙未散】。
—— 公元 1931 年九一八事變。
【驚聞九一八】。
—— 公元 1934 年長征。
【踏征程萬裏,扶將傾之廈】。
—— 公元 1937 年七七事變。
【蠻夷踐血地,神州同披甲】。
—— 公元 1937 年南京大屠殺。
【殞骨三十萬,銜冤金陵下】。
—— 公元 1945 年日本投降。
【捐軀十四載,逐寇振中華】。
—— 公元 1946 年解放戰爭。
【渡江百萬師,解放綻朝霞】。
—— 公元 1949 年新中國成立。
【一唱天下白,醒獅屹華夏】。
【時代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天幕一變,畫麵變得黑白起來。
在這黑白畫麵中,一位穿著古人們從未見過的服飾,頭發也短了許多,年歲看上去已經步入中老年的男子正露著和藹可親的笑容,對著他們說著話。
他是誰?不論是皇帝還是權貴又或者平民,在看到這位出現在天幕上的時候,腦海裏都浮現出這樣一個問題。
神仙?
神仙長這樣的嗎?
神仙的穿著打扮跟他們都不相同啊。
還有他說的那句話是什麽意思?
沒有時間讓他們多做思考,因為天幕上的畫麵又一次出現了變化。
【定一統雄疆,傳大國泱泱(秦)】。
【天陣掃邊方,鑄漢姓脊梁(漢)】。
【昭昭耀萬象,引千古共仰(唐)】。
【德威服眾邦,安社稷宏壯(明)】。
【國人從此立,幹將作其芒(新中國)】。
【雲程正意氣,攬月下五洋(新中國)】。
【吾等留勝跡,拭目待新章】。
【我輩皆炬火,複民族榮光】。
秦漢唐明的皇帝們看到天幕又一次提到了他們的朝代,一個個臉上都露出了洋溢的笑容。看看,都看看,這麽多朝代中天幕隻反複提到秦漢唐明的朝代,沒有提那蠻夷建立的元清,也沒有提那被蠻夷滅掉的弱宋,不就證明這四個朝代的功績遠遠勝過那幾個沒被再一次提起的朝代嗎?
大明,洪武朝。
朱元璋在笑過之後忽然冷哼一聲,看得身邊的朱標有些不明所以。還沒來得及開口詢問,就聽朱元璋道:“漢朝和唐朝確實做得不錯,配跟咱的大明相提並論。可暴秦憑什麽?一個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跟隋朝一個德行,天幕在最後竟然還特意提了一句,他配和咱的大明相提並論?”
朱標用手摸了摸額頭,對自己老爹這番話他沒有讚同也沒有反對,至於心中是怎麽想的也隻有自己知道。
最終他忍不住提醒道:“那個爹,咱們現在要做的是收集天幕播放的後世信息,那個‘新中國’三個字您注意到了沒?” 朱元璋一聽也是,這個時候提什麽暴秦,從天幕中收集到對他朱家統治有用的信息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
“新中國”?朱元璋細細品味了這三個字,此時天幕也已經暗了下去,又恢複到剛才的樣子。這個時候他們才有時間仔細研究天幕上播放的信息。
“這個稱唿怎麽聽著有些貶低咱們這些前麵的朝代,他們是新中國,咱們這些朝代難不成是舊中國?” 朱元璋細品了一會,認為天幕裏那個新中國就是這個意思,不然為何在中國麵前加一個 “新” 字?不就是要跟以前的朝代區別開來嗎?
朱標深表認同,不過他也好奇這所謂的新中國到底跟自己這些朝代有何不同,敢用 “新” 這個字來區分自己和前朝。難道是因為沒有了皇帝?可那個沒有皇帝的國家不是中華民國嗎?莫非這個所謂的中華民國也沒有完全擺脫帝製?
因為信息量太少,畫麵閃得又快,朱標哪怕政治頭腦很強也無法在這有限的信息裏推斷出完整的真相。
“這些都記錄下來了沒?”
朱元璋沒有問朱標而是對那些秉筆太監說話,因為他的大明是在後麵,歌詞唱到他大明時朱元璋早就已經準備好筆墨讓下麵的人記。
前麵的哪怕沒記全也無所謂,反正都是以前的事,史書上都記載著,對他大明也沒啥幫助,後麵的歌詞才是重中之重。
“迴皇爺的話,奴婢們都記錄下來了。” 朱元璋點點頭,示意太監把記好的歌詞拿過來,之後他便與朱標一字一句看了起來,探討著歌詞中的內容。
大明朝以前的歌詞他們都隻是掃了一眼甚至直接略過,因為沒有探討的價值,後麵的才是他們探討的重點。這個清朝他們已經知道八成是女真野人幹的,雖說是清滅了明,可比起那句 “帝製散成沙” 帶來的震撼,清朝滅他大明的事就顯得沒那麽重要了。反正現在清朝他老祖宗都還是野人,沒資格讓他們朱家父子馬上將其視為心腹大患,還不如清朝後麵那些歌詞重要。
—— 公元 1905 年三民主義提出。
【擎三民麾幟】。
—— 公元 1911 年武昌起義。
【首義激四遐】。
—— 公元 1912 年中華民國。
【約法換新元,帝製散成沙】。
曆朝曆代的皇帝們滿臉驚愕,心中滿是疑惑。
什麽玩意?
帝製散成沙?
那就是說皇帝沒有了?
震驚之餘,不論是皇帝還是大臣,都麵麵相覷,難以掩飾這句歌詞給他們帶來的巨大震撼。沒有了皇帝,那誰來統治天下呢?
等等…… 中華民國!
反應快的皇帝看到剛才天幕在清朝之後出現了 “中華民國” 四個字腦海裏浮現了一種看起來非常荒唐的想法。
民國?
莫非是指平民的國家?
這世上真的會有一個沒有皇帝、隻有平民的國家嗎?
那誰來統治他們?沒有人統治他們聽誰的?交不交稅?打不打仗?打仗又聽誰的?
還有那三民主義是什麽意思?
還有那武昌起義。天幕把造反稱作起義?意思難道是說這些人做的這件事是正確的?
短短幾個畫麵,幾句歌詞,就讓古人們開始各種腦補,思緒如麻。
可是時間不等人,天幕上的歌詞也不會等他們想出個所以然來,才慢悠悠地轉換畫麵。
—— 公元 1915 年新文化運動。
【迎科學民主】。
—— 公元 1919 年五四運動。
【五四風雷發】。
—— 公元 1921 年中共成立。
【燎原星火煥,紅船啟日華】。
—— 公元 1926 年北伐戰爭。
【兄弟執一劍,誓師破軍閥】。
—— 公元 1927 年南昌起義。
【南昌煙未散】。
—— 公元 1931 年九一八事變。
【驚聞九一八】。
—— 公元 1934 年長征。
【踏征程萬裏,扶將傾之廈】。
—— 公元 1937 年七七事變。
【蠻夷踐血地,神州同披甲】。
—— 公元 1937 年南京大屠殺。
【殞骨三十萬,銜冤金陵下】。
—— 公元 1945 年日本投降。
【捐軀十四載,逐寇振中華】。
—— 公元 1946 年解放戰爭。
【渡江百萬師,解放綻朝霞】。
—— 公元 1949 年新中國成立。
【一唱天下白,醒獅屹華夏】。
【時代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天幕一變,畫麵變得黑白起來。
在這黑白畫麵中,一位穿著古人們從未見過的服飾,頭發也短了許多,年歲看上去已經步入中老年的男子正露著和藹可親的笑容,對著他們說著話。
他是誰?不論是皇帝還是權貴又或者平民,在看到這位出現在天幕上的時候,腦海裏都浮現出這樣一個問題。
神仙?
神仙長這樣的嗎?
神仙的穿著打扮跟他們都不相同啊。
還有他說的那句話是什麽意思?
沒有時間讓他們多做思考,因為天幕上的畫麵又一次出現了變化。
【定一統雄疆,傳大國泱泱(秦)】。
【天陣掃邊方,鑄漢姓脊梁(漢)】。
【昭昭耀萬象,引千古共仰(唐)】。
【德威服眾邦,安社稷宏壯(明)】。
【國人從此立,幹將作其芒(新中國)】。
【雲程正意氣,攬月下五洋(新中國)】。
【吾等留勝跡,拭目待新章】。
【我輩皆炬火,複民族榮光】。
秦漢唐明的皇帝們看到天幕又一次提到了他們的朝代,一個個臉上都露出了洋溢的笑容。看看,都看看,這麽多朝代中天幕隻反複提到秦漢唐明的朝代,沒有提那蠻夷建立的元清,也沒有提那被蠻夷滅掉的弱宋,不就證明這四個朝代的功績遠遠勝過那幾個沒被再一次提起的朝代嗎?
大明,洪武朝。
朱元璋在笑過之後忽然冷哼一聲,看得身邊的朱標有些不明所以。還沒來得及開口詢問,就聽朱元璋道:“漢朝和唐朝確實做得不錯,配跟咱的大明相提並論。可暴秦憑什麽?一個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跟隋朝一個德行,天幕在最後竟然還特意提了一句,他配和咱的大明相提並論?”
朱標用手摸了摸額頭,對自己老爹這番話他沒有讚同也沒有反對,至於心中是怎麽想的也隻有自己知道。
最終他忍不住提醒道:“那個爹,咱們現在要做的是收集天幕播放的後世信息,那個‘新中國’三個字您注意到了沒?” 朱元璋一聽也是,這個時候提什麽暴秦,從天幕中收集到對他朱家統治有用的信息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
“新中國”?朱元璋細細品味了這三個字,此時天幕也已經暗了下去,又恢複到剛才的樣子。這個時候他們才有時間仔細研究天幕上播放的信息。
“這個稱唿怎麽聽著有些貶低咱們這些前麵的朝代,他們是新中國,咱們這些朝代難不成是舊中國?” 朱元璋細品了一會,認為天幕裏那個新中國就是這個意思,不然為何在中國麵前加一個 “新” 字?不就是要跟以前的朝代區別開來嗎?
朱標深表認同,不過他也好奇這所謂的新中國到底跟自己這些朝代有何不同,敢用 “新” 這個字來區分自己和前朝。難道是因為沒有了皇帝?可那個沒有皇帝的國家不是中華民國嗎?莫非這個所謂的中華民國也沒有完全擺脫帝製?
因為信息量太少,畫麵閃得又快,朱標哪怕政治頭腦很強也無法在這有限的信息裏推斷出完整的真相。
“這些都記錄下來了沒?”
朱元璋沒有問朱標而是對那些秉筆太監說話,因為他的大明是在後麵,歌詞唱到他大明時朱元璋早就已經準備好筆墨讓下麵的人記。
前麵的哪怕沒記全也無所謂,反正都是以前的事,史書上都記載著,對他大明也沒啥幫助,後麵的歌詞才是重中之重。
“迴皇爺的話,奴婢們都記錄下來了。” 朱元璋點點頭,示意太監把記好的歌詞拿過來,之後他便與朱標一字一句看了起來,探討著歌詞中的內容。
大明朝以前的歌詞他們都隻是掃了一眼甚至直接略過,因為沒有探討的價值,後麵的才是他們探討的重點。這個清朝他們已經知道八成是女真野人幹的,雖說是清滅了明,可比起那句 “帝製散成沙” 帶來的震撼,清朝滅他大明的事就顯得沒那麽重要了。反正現在清朝他老祖宗都還是野人,沒資格讓他們朱家父子馬上將其視為心腹大患,還不如清朝後麵那些歌詞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