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晚是最容易滋生自我厭惡情緒的時刻。
一天的時間就這樣飛逝, 我甚至懷疑,其實每天去公司上班我也沒有創造什麽價值。
間隔很久打開一次文檔, 每次打開都要重新複健。
對著寫到一半的文檔毫無思路, 我不自覺掏出了手機。順手劃掉許琦發來的一堆分享連結, 我點開和傅瑜之的對話。也就是這一刻,我才突然意識到,我和傅瑜之,已經超過24小時沒有聯繫了。
正常人談戀愛的聯繫頻率應該如何,我至今也沒有摸清。
以前看許琦談戀愛,基本上都是24小時不間斷,白天消息不停,晚上睡覺還要兩個人開視頻,我真的懷疑她會得腱鞘炎。
而我自己上次戀愛,也是很久之前了,並且也是和傅瑜之,還是在高中的時候,也不具備任何參考意義。
但既然是男女朋友了,總不能一天消息都沒有一條吧?這一天我是在家忙著不知道什麽的瑣事,那傅瑜之呢?他麵試完了,又被我拒絕了一起出門,他會做什麽呢?
點開手機對話框的這一刻,我真實的遲疑了。
傅瑜之沒發消息給我,是在忙什麽?還是和什麽別的人在一起?昨天我推掉了今晚和他一起吃飯的邀約,他會不會是生氣了?
我下意識的去翻和他這幾天以來的對話,發現幾乎有七成的對話,都是我先開的頭。而剩下三成傅瑜之主動發過來的消息,不是因為問我到沒到酒店,就是問我到沒到家,這種因為我出差,而發生的走流程似的詢問關心。
不知怎的,我腦子裏一下就浮現出來之前他和我說的那句,和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我忽然就別扭起來,索性關掉對話框,把手機扔到一邊。
-
人在和喜歡的人聊天的時候總會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明明更喜歡對方的是自己,但卻希望在聊天裏對方能比自己更加熱情。
之前在美國的時候,有個學弟追許琦,天天黏著她問她為什麽不主動給自己發消息。
傻逼啊他,我他媽又不喜歡你,給你丫發什麽消息。
許琦被纏得肉眼可見的煩躁,劈裏啪啦的給我打字吐苦水。
我一邊應和她,一邊就不由得想到了和傅瑜之發消息的自己。
那陣子我和傅瑜之在聯繫,但十次有九次都是我主動發消息過去,打語音也都是我提出來。
不找你就是不想找你,還問什麽問。
隔著手機屏幕,我可以完全想像出許琦翻著白眼的表情。
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我知道她是對的。
當時的傅瑜之不僅不主動給我發消息,我發過去的消息,他也時不時的忽略。
有一次我發了個博美的寵物視頻過去,說好可愛,隔了好幾天傅瑜之都沒迴。那次我也是在跟自己較勁,他不迴消息,我也就堅決不發。大概將近一周之後,傅瑜之才像是終於想起來了我這個人,迴複了那條消息,順便假模假式的解釋了一句自己剛剛看到。
笑話,怎麽會有人一周不看手機。
但當時的我,也隻能接受了他的說辭。畢竟隻是朋友,傅瑜之確實沒有義務對我發過去的每一條消息都進行迴複。
想到這我就愈發的不想主動聯繫傅瑜之,哪怕最近兩天的他並沒有刻意忽略我的消息,相反的,他甚至還被我拒絕了邀約。
一想到明天早上又要去上班,我更加沒什麽心情,匆匆洗漱完躺到了床上。
上學的時候可以盼放假,可以盼畢業。但工作了之後發現,這樣痛苦的日子好像根本就沒有盡頭。雖然其實就算是放假了也還是要做假期作業,畢業了還會有新的學要上,可這感覺總歸是不一樣。階段感,成就感,儀式感,現在都變成了日複一日的重複工作。
盼什麽呢?盼三十年後的退休嗎?
這樣的日子很難找到喘息,更難找到快樂,更別提找到什麽意義。
-
周三早上我剛到公司,就被叫去了樓上的大會議室。
永聯的大樓,每兩層有一間能容納七八十人的大會議室。平時開會大多是項目自己的組會,撐死了也就二十來人,這還是我入職以來第一次來十四層、參加整個部門的會議。
我所在的數位化分析部,大領導姓雷,叫雷茂華,是兩個王總的直係領導。
我到得不早,會議室裏靠後、靠門以及靠窗的好位置,都被人坐滿了。雷總坐在會議室正中間的主位,兩個王總坐在他的左右手邊。剩下的座位,不是在正中間、恰好在三位領導的眼皮子底下,就是在緊挨著大小王總的手邊。
我站在會議室的門口,感覺鞋底下像是忽然被膠水粘住。在猶豫了片刻後,最終還是選擇了與領導們直線距離稍微遠一些的位置,坐在了自家直係領導——小王總的正對麵。
會議不長,攏共也就不到一個小時,講的是關於公司年底的一些很重要的事項。其中重中之重的,就是關於公司年底舉辦的大型酒會。
一年一度的年末酒會,相當於公司平時月度酒會的盛典版。平時月度酒會,是由戰略部牽頭、各個部門輪流協同承辦,每次也都隻邀請一家甲方公司。而年末酒會,則是所有部門協同、共同聯合承辦。席間會邀請多家公司的重要客戶,每個部門分配到一個名額,各個部門分別負責聯絡當年度最重要的甲方、邀請對方參會。<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夜晚是最容易滋生自我厭惡情緒的時刻。
一天的時間就這樣飛逝, 我甚至懷疑,其實每天去公司上班我也沒有創造什麽價值。
間隔很久打開一次文檔, 每次打開都要重新複健。
對著寫到一半的文檔毫無思路, 我不自覺掏出了手機。順手劃掉許琦發來的一堆分享連結, 我點開和傅瑜之的對話。也就是這一刻,我才突然意識到,我和傅瑜之,已經超過24小時沒有聯繫了。
正常人談戀愛的聯繫頻率應該如何,我至今也沒有摸清。
以前看許琦談戀愛,基本上都是24小時不間斷,白天消息不停,晚上睡覺還要兩個人開視頻,我真的懷疑她會得腱鞘炎。
而我自己上次戀愛,也是很久之前了,並且也是和傅瑜之,還是在高中的時候,也不具備任何參考意義。
但既然是男女朋友了,總不能一天消息都沒有一條吧?這一天我是在家忙著不知道什麽的瑣事,那傅瑜之呢?他麵試完了,又被我拒絕了一起出門,他會做什麽呢?
點開手機對話框的這一刻,我真實的遲疑了。
傅瑜之沒發消息給我,是在忙什麽?還是和什麽別的人在一起?昨天我推掉了今晚和他一起吃飯的邀約,他會不會是生氣了?
我下意識的去翻和他這幾天以來的對話,發現幾乎有七成的對話,都是我先開的頭。而剩下三成傅瑜之主動發過來的消息,不是因為問我到沒到酒店,就是問我到沒到家,這種因為我出差,而發生的走流程似的詢問關心。
不知怎的,我腦子裏一下就浮現出來之前他和我說的那句,和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我忽然就別扭起來,索性關掉對話框,把手機扔到一邊。
-
人在和喜歡的人聊天的時候總會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明明更喜歡對方的是自己,但卻希望在聊天裏對方能比自己更加熱情。
之前在美國的時候,有個學弟追許琦,天天黏著她問她為什麽不主動給自己發消息。
傻逼啊他,我他媽又不喜歡你,給你丫發什麽消息。
許琦被纏得肉眼可見的煩躁,劈裏啪啦的給我打字吐苦水。
我一邊應和她,一邊就不由得想到了和傅瑜之發消息的自己。
那陣子我和傅瑜之在聯繫,但十次有九次都是我主動發消息過去,打語音也都是我提出來。
不找你就是不想找你,還問什麽問。
隔著手機屏幕,我可以完全想像出許琦翻著白眼的表情。
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我知道她是對的。
當時的傅瑜之不僅不主動給我發消息,我發過去的消息,他也時不時的忽略。
有一次我發了個博美的寵物視頻過去,說好可愛,隔了好幾天傅瑜之都沒迴。那次我也是在跟自己較勁,他不迴消息,我也就堅決不發。大概將近一周之後,傅瑜之才像是終於想起來了我這個人,迴複了那條消息,順便假模假式的解釋了一句自己剛剛看到。
笑話,怎麽會有人一周不看手機。
但當時的我,也隻能接受了他的說辭。畢竟隻是朋友,傅瑜之確實沒有義務對我發過去的每一條消息都進行迴複。
想到這我就愈發的不想主動聯繫傅瑜之,哪怕最近兩天的他並沒有刻意忽略我的消息,相反的,他甚至還被我拒絕了邀約。
一想到明天早上又要去上班,我更加沒什麽心情,匆匆洗漱完躺到了床上。
上學的時候可以盼放假,可以盼畢業。但工作了之後發現,這樣痛苦的日子好像根本就沒有盡頭。雖然其實就算是放假了也還是要做假期作業,畢業了還會有新的學要上,可這感覺總歸是不一樣。階段感,成就感,儀式感,現在都變成了日複一日的重複工作。
盼什麽呢?盼三十年後的退休嗎?
這樣的日子很難找到喘息,更難找到快樂,更別提找到什麽意義。
-
周三早上我剛到公司,就被叫去了樓上的大會議室。
永聯的大樓,每兩層有一間能容納七八十人的大會議室。平時開會大多是項目自己的組會,撐死了也就二十來人,這還是我入職以來第一次來十四層、參加整個部門的會議。
我所在的數位化分析部,大領導姓雷,叫雷茂華,是兩個王總的直係領導。
我到得不早,會議室裏靠後、靠門以及靠窗的好位置,都被人坐滿了。雷總坐在會議室正中間的主位,兩個王總坐在他的左右手邊。剩下的座位,不是在正中間、恰好在三位領導的眼皮子底下,就是在緊挨著大小王總的手邊。
我站在會議室的門口,感覺鞋底下像是忽然被膠水粘住。在猶豫了片刻後,最終還是選擇了與領導們直線距離稍微遠一些的位置,坐在了自家直係領導——小王總的正對麵。
會議不長,攏共也就不到一個小時,講的是關於公司年底的一些很重要的事項。其中重中之重的,就是關於公司年底舉辦的大型酒會。
一年一度的年末酒會,相當於公司平時月度酒會的盛典版。平時月度酒會,是由戰略部牽頭、各個部門輪流協同承辦,每次也都隻邀請一家甲方公司。而年末酒會,則是所有部門協同、共同聯合承辦。席間會邀請多家公司的重要客戶,每個部門分配到一個名額,各個部門分別負責聯絡當年度最重要的甲方、邀請對方參會。<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