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1號,但這一章發的時候可能就不是11號了,說實話,這幾天確實燥的慌,上個月的總都沒能完成
一個月比一個月成績差,但還是會寫下去,但說實話,我也不知道說什麽,隻能說繼續努力吧
等到這個100章寫完後,應該會好好休息休息,自己都不知道要寫個幾年
廢話也就這麽多了,以後就不寫總繪了,就那樣吧,隨緣更新,隨緣閑聊,其實十三卷的方案我也寫了,寫的太爛,刪了
就直接進入現實番外吧
………………………
今天是個非同尋常的日子,蜀都之人有一項獨特的習俗,那便是趕集,用蜀地的方言來講,叫做趕場。
我們鎮子裏設定的趕集日子是每逢 1、4、7,今天是 11 號,星期一,我和小蓮隻得在村子裏待著。
除了有個別朋友,其他人時基本上都會至少趕一次場才會離開村子。
早上七點,老大徐龍印滿臉興奮,興衝衝地跑了出來,老二無精打采地趴在老大的背上,眼睛都睜不開,一副困兮兮的模樣。
老三則是被我強行用物理手段搖醒的,他一臉幽怨地瞪著我,那眼神仿佛在說“我和你沒完”。
老爸老媽早就收拾妥當,就等著磨蹭的小蓮了。
每次趕場,小蓮總是動作最慢的那個,她起得倒是挺早,可出發卻總是最晚。
但我們也隻敢在心裏抱怨抱怨,誰也不敢當麵說出來。
7 點 10 分,那個磨蹭的小蓮,總算是收拾倒騰好了。
老爸老媽步伐堅定地走在隊伍的最前端,他們的身影透著一種沉穩和從容。
老大精神抖擻地跟在其後,位列第三,而老二則有氣無力地趴在老大的背上,腦袋一點一點的,眼睛都快睜不開了,一副困得不行的模樣,位列第四。
小蓮像隻歡快的小兔子,蹦蹦跳跳地排在第五的位置,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笑容。
老三排在第六,小小的身影有些搖晃,而我則小心翼翼地走在隊伍的最後麵,目光時刻關注著老三,生怕他有個閃失。
老三今年才五歲,相比其他同齡的孩子,他走路的時間要晚一些。
而且之前做過相關的平衡測試,結果顯示他存在有點平衡模糊的狀況。
所以在走這崎嶇不平的山路時,就算他摔倒在其他部位都還不算太嚴重,最讓人擔心的就是怕他不小心摔到了腦袋,萬一有個好歹,那可就麻煩了。
我們緩緩走過那條不陰暗不狹窄的巷口,一步一步直接走到了我們村的盡頭之處。
說實話,我著實分不清這裏究竟是村頭還是村尾,反正對於我來說,這裏就是我們村的邊界所在就對了。
每逢趕場的日子,就會有麵包車出現,專門負責把村裏的人送到鎮子裏去。
在平常的時候,那是根本見不到的。每個人的車費是五塊錢,我們一行六個人依次上了車。
司機見一下子上來這麽多人,沒有絲毫猶豫,直接發動車子出發了。
通常情況下,司機都是要耐心地等到車上坐滿了人才會啟程,但要是像今天這樣一次性上車的人比較多,他們也就不再苦苦等待其他人,而是果斷地直接出發了。
麵包車司機,我們彼此之間早已是知根知底的熟稔。
他們那個小小的車隊,攏共有著七輛車,成員包括六名男性和一名女性。
我們從來不會唿喊他們的本名,向來都是以各自獨特的外號來稱唿。
這次前來接我們的車,正是“野鴨子”所駕駛的那一輛。
至於他為何會被冠上“野鴨子”這麽個稀奇古怪的外號?這裏麵可是有段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
在最初開始運營的那幾年,這家夥開車就跟脫韁的野馬似的,狀況百出。老是一不小心就撞上了人家養在路邊的鴨子,惹得鴨主人好一頓抱怨。
而且他開車的架勢那叫一個瘋狂,哪怕是行駛在坑坑窪窪的土路上,車子顛簸得仿佛要飛起來一般,他不僅不減速,還一個勁兒地把油門猛踩到底。
那場景,光是想想都讓人覺得膽戰心驚。
小蓮在這方麵可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她的人脈關係簡直廣泛到了令人驚歎的程度,甚至比老爹老媽的還要寬廣得多。
而其中最為關鍵的原因,就在於她與那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特別投緣,相處起來極為融洽。
每次看到她和老人們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親密無間的樣子,都讓人不禁感歎她那獨特的親和力。
在農村乘坐這種麵包車,感覺就是格外的舒適自在。
一路上,大家無拘無束地閑聊著,分享著村裏村外的新鮮事兒,或是談論著哪家的莊稼長勢喜人。
車子晃晃悠悠地前行著,仿佛時間都變得緩慢而悠長,就在這輕鬆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間就抵達了鎮子裏。
車剛一停穩,我便趕緊將依舊沉浸在睡夢中的老二輕柔地抱在了懷裏。
看著她那睡眼惺忪的模樣,我湊到她耳邊,輕聲地嚇唬她:“再不醒過來,好吃的可就都沒你的份兒了。”
話音剛落,老二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瞬間瞪大了眼睛,一下子清醒了過來。
她忙不迭地牽著我的手,小腳丫搖搖擺擺地往前邁著步子,那急切的樣子,真是可愛極了。
我們一家趕場,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三個隊伍。小蓮自成“閑聊隊”,老爸老媽組成“閑聊二號”,而我則帶著三個娃組成了“一通狂吃隊”。
小蓮趕個場,那真是走兩步停一下,見著誰都能熱絡地聊上兩句。
我和娃子們起初還在一旁耐心等著,可後來實在等得不耐煩了,也就懶得再等,大家幹脆各自散開。
畢竟我對那些老年人的話題也實在是插不上嘴,沒什麽興趣。
與老爹老媽還有小蓮告別後,我領著老大、老二、老三,來到了第一個口子左側處的早餐店鋪。
剛一進門,我就扯開嗓子大聲吆喝道:“叔子,給咱來四碗粉子,一個二兩青紅湯,一個一兩清湯,一個三兩青紅湯,再來兩屜包子。”
“要得!”老板爽快地應道。
我們坐在那種食堂同款的圓椅上,龍叔見小蓮沒在我旁邊,好奇地問了一句:“蓮妹娃沒跟你一起來哇?”
“一會兒就來咯。”我話音剛落。
果不其然,真應了那句“說曹操,曹操到”。
我們平時不吃早餐倒還好,要是吃的話,基本上都是到龍叔這兒來吃米粉。
小蓮跟我口味一樣,都是三兩青紅湯牛肉粉,外加一籠包子。
而老爹老媽則更喜歡吃對麵那一家的,我們幾個就鍾情於這一家。
龍叔那偏心的勁兒,真真是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
通常情況下,米粉做好之後,那佐料都是得顧客依照自己的口味自行添加的。
然而小蓮一來,這一切常規就被打破了。
那粉的份量多得簡直不像話,肉的量更是多得讓人咋舌,佐料添加的份量也是極為慷慨。
龍叔把剛做好的米粉端到外麵的台子上時,眼瞅著那所剩無幾的香菜,他竟然毫不猶豫地全部傾倒在了小蓮的那碗粉裏,那股子豪爽勁兒仿佛那香菜不要錢似的。
再瞧瞧那蔥花和酸菜蘿卜,也是滿滿當當、實實在在的一大勺。
緊接著,他還滿臉堆笑,格外殷勤又貼心地把那碗粉穩穩當當端到了小蓮坐著的桌子上,同時嘴裏還念叨著:“我跟蓮妹娃,有要事相談,徐娃兒,自己端,自己舀哈。”
我聽了,無奈地比了個 ok 的手勢。
要說起龍叔所謂的要事,基本上都是學校裏的那些家長裏短的八卦。
比如說哪個學生不小心拉屎拉到褲兜裏頭啦,哪個學生玩得太盡興尿了褲子呀,又或者是哪個學生調皮搗蛋跟人打架了之類的。
他獲取這些消息的速度快得出奇,甚至比學校裏的師生知曉得還要迅速及時。
龍叔的孩子把粉做好了,隻見他雙手端著碗,臉上的表情瞬間變得扭曲,嘴裏不停地發出“嘶哈嘶哈”的聲音。
我瞅見這一幕,毫不猶豫地大步走過去,臉上帶著毫不掩飾的嘲笑,說道:“龍龍娃兒,你都在這兒幹了整整三年啦,怎麽到現在端個碗還能被燙得嘶哈嘶哈叫個不停,你這雙手咋就這麽嬌嫩喲?”
“哼,你懂個啥球!老子那是手不長皮子,所以才這麽怕燙!”他氣鼓鼓地反駁著,兩隻手拚命地來迴揮動,那速度快得幾乎要出現殘影了,仿佛這樣就能讓那滾燙的溫度快點消散。
我看到他那副狼狽的模樣,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隨後壞心思地伸手輕輕摸了一下那滾燙的碗沿,緊接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握住他的手,將那灼人的溫度全都傳了過去。
這一下可把小龍娃燙得嗷嗷直叫,那聲音淒慘極了。
龍叔在一旁忙活著,看都沒朝這邊看一眼,隻是大聲道:“龍娃子,你叫冤還是叫魂呢?!”
我笑嘻嘻地把粉一碗一碗挨個端到了台子上,動作嫻熟地加好各種調料,然後對著正用冷水衝洗雙手、一臉哀怨的小龍娃吹了個響亮的口哨,這一舉動更是把小龍娃氣得直跳腳。
這幾碗青紅湯的粉,其中那二兩青紅湯的是徐龍和老三的,那碗清湯的自然是老二的,而我麵前這碗三兩青紅湯的則毫無疑問是我的。
老二這娃子也是奇怪得很,平日裏其他辣的食物都能吃得津津有味,唯獨在麵對米粉的時候,卻偏偏鍾愛這毫無辣味的清湯。
一個月比一個月成績差,但還是會寫下去,但說實話,我也不知道說什麽,隻能說繼續努力吧
等到這個100章寫完後,應該會好好休息休息,自己都不知道要寫個幾年
廢話也就這麽多了,以後就不寫總繪了,就那樣吧,隨緣更新,隨緣閑聊,其實十三卷的方案我也寫了,寫的太爛,刪了
就直接進入現實番外吧
………………………
今天是個非同尋常的日子,蜀都之人有一項獨特的習俗,那便是趕集,用蜀地的方言來講,叫做趕場。
我們鎮子裏設定的趕集日子是每逢 1、4、7,今天是 11 號,星期一,我和小蓮隻得在村子裏待著。
除了有個別朋友,其他人時基本上都會至少趕一次場才會離開村子。
早上七點,老大徐龍印滿臉興奮,興衝衝地跑了出來,老二無精打采地趴在老大的背上,眼睛都睜不開,一副困兮兮的模樣。
老三則是被我強行用物理手段搖醒的,他一臉幽怨地瞪著我,那眼神仿佛在說“我和你沒完”。
老爸老媽早就收拾妥當,就等著磨蹭的小蓮了。
每次趕場,小蓮總是動作最慢的那個,她起得倒是挺早,可出發卻總是最晚。
但我們也隻敢在心裏抱怨抱怨,誰也不敢當麵說出來。
7 點 10 分,那個磨蹭的小蓮,總算是收拾倒騰好了。
老爸老媽步伐堅定地走在隊伍的最前端,他們的身影透著一種沉穩和從容。
老大精神抖擻地跟在其後,位列第三,而老二則有氣無力地趴在老大的背上,腦袋一點一點的,眼睛都快睜不開了,一副困得不行的模樣,位列第四。
小蓮像隻歡快的小兔子,蹦蹦跳跳地排在第五的位置,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笑容。
老三排在第六,小小的身影有些搖晃,而我則小心翼翼地走在隊伍的最後麵,目光時刻關注著老三,生怕他有個閃失。
老三今年才五歲,相比其他同齡的孩子,他走路的時間要晚一些。
而且之前做過相關的平衡測試,結果顯示他存在有點平衡模糊的狀況。
所以在走這崎嶇不平的山路時,就算他摔倒在其他部位都還不算太嚴重,最讓人擔心的就是怕他不小心摔到了腦袋,萬一有個好歹,那可就麻煩了。
我們緩緩走過那條不陰暗不狹窄的巷口,一步一步直接走到了我們村的盡頭之處。
說實話,我著實分不清這裏究竟是村頭還是村尾,反正對於我來說,這裏就是我們村的邊界所在就對了。
每逢趕場的日子,就會有麵包車出現,專門負責把村裏的人送到鎮子裏去。
在平常的時候,那是根本見不到的。每個人的車費是五塊錢,我們一行六個人依次上了車。
司機見一下子上來這麽多人,沒有絲毫猶豫,直接發動車子出發了。
通常情況下,司機都是要耐心地等到車上坐滿了人才會啟程,但要是像今天這樣一次性上車的人比較多,他們也就不再苦苦等待其他人,而是果斷地直接出發了。
麵包車司機,我們彼此之間早已是知根知底的熟稔。
他們那個小小的車隊,攏共有著七輛車,成員包括六名男性和一名女性。
我們從來不會唿喊他們的本名,向來都是以各自獨特的外號來稱唿。
這次前來接我們的車,正是“野鴨子”所駕駛的那一輛。
至於他為何會被冠上“野鴨子”這麽個稀奇古怪的外號?這裏麵可是有段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
在最初開始運營的那幾年,這家夥開車就跟脫韁的野馬似的,狀況百出。老是一不小心就撞上了人家養在路邊的鴨子,惹得鴨主人好一頓抱怨。
而且他開車的架勢那叫一個瘋狂,哪怕是行駛在坑坑窪窪的土路上,車子顛簸得仿佛要飛起來一般,他不僅不減速,還一個勁兒地把油門猛踩到底。
那場景,光是想想都讓人覺得膽戰心驚。
小蓮在這方麵可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她的人脈關係簡直廣泛到了令人驚歎的程度,甚至比老爹老媽的還要寬廣得多。
而其中最為關鍵的原因,就在於她與那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特別投緣,相處起來極為融洽。
每次看到她和老人們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親密無間的樣子,都讓人不禁感歎她那獨特的親和力。
在農村乘坐這種麵包車,感覺就是格外的舒適自在。
一路上,大家無拘無束地閑聊著,分享著村裏村外的新鮮事兒,或是談論著哪家的莊稼長勢喜人。
車子晃晃悠悠地前行著,仿佛時間都變得緩慢而悠長,就在這輕鬆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間就抵達了鎮子裏。
車剛一停穩,我便趕緊將依舊沉浸在睡夢中的老二輕柔地抱在了懷裏。
看著她那睡眼惺忪的模樣,我湊到她耳邊,輕聲地嚇唬她:“再不醒過來,好吃的可就都沒你的份兒了。”
話音剛落,老二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瞬間瞪大了眼睛,一下子清醒了過來。
她忙不迭地牽著我的手,小腳丫搖搖擺擺地往前邁著步子,那急切的樣子,真是可愛極了。
我們一家趕場,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三個隊伍。小蓮自成“閑聊隊”,老爸老媽組成“閑聊二號”,而我則帶著三個娃組成了“一通狂吃隊”。
小蓮趕個場,那真是走兩步停一下,見著誰都能熱絡地聊上兩句。
我和娃子們起初還在一旁耐心等著,可後來實在等得不耐煩了,也就懶得再等,大家幹脆各自散開。
畢竟我對那些老年人的話題也實在是插不上嘴,沒什麽興趣。
與老爹老媽還有小蓮告別後,我領著老大、老二、老三,來到了第一個口子左側處的早餐店鋪。
剛一進門,我就扯開嗓子大聲吆喝道:“叔子,給咱來四碗粉子,一個二兩青紅湯,一個一兩清湯,一個三兩青紅湯,再來兩屜包子。”
“要得!”老板爽快地應道。
我們坐在那種食堂同款的圓椅上,龍叔見小蓮沒在我旁邊,好奇地問了一句:“蓮妹娃沒跟你一起來哇?”
“一會兒就來咯。”我話音剛落。
果不其然,真應了那句“說曹操,曹操到”。
我們平時不吃早餐倒還好,要是吃的話,基本上都是到龍叔這兒來吃米粉。
小蓮跟我口味一樣,都是三兩青紅湯牛肉粉,外加一籠包子。
而老爹老媽則更喜歡吃對麵那一家的,我們幾個就鍾情於這一家。
龍叔那偏心的勁兒,真真是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
通常情況下,米粉做好之後,那佐料都是得顧客依照自己的口味自行添加的。
然而小蓮一來,這一切常規就被打破了。
那粉的份量多得簡直不像話,肉的量更是多得讓人咋舌,佐料添加的份量也是極為慷慨。
龍叔把剛做好的米粉端到外麵的台子上時,眼瞅著那所剩無幾的香菜,他竟然毫不猶豫地全部傾倒在了小蓮的那碗粉裏,那股子豪爽勁兒仿佛那香菜不要錢似的。
再瞧瞧那蔥花和酸菜蘿卜,也是滿滿當當、實實在在的一大勺。
緊接著,他還滿臉堆笑,格外殷勤又貼心地把那碗粉穩穩當當端到了小蓮坐著的桌子上,同時嘴裏還念叨著:“我跟蓮妹娃,有要事相談,徐娃兒,自己端,自己舀哈。”
我聽了,無奈地比了個 ok 的手勢。
要說起龍叔所謂的要事,基本上都是學校裏的那些家長裏短的八卦。
比如說哪個學生不小心拉屎拉到褲兜裏頭啦,哪個學生玩得太盡興尿了褲子呀,又或者是哪個學生調皮搗蛋跟人打架了之類的。
他獲取這些消息的速度快得出奇,甚至比學校裏的師生知曉得還要迅速及時。
龍叔的孩子把粉做好了,隻見他雙手端著碗,臉上的表情瞬間變得扭曲,嘴裏不停地發出“嘶哈嘶哈”的聲音。
我瞅見這一幕,毫不猶豫地大步走過去,臉上帶著毫不掩飾的嘲笑,說道:“龍龍娃兒,你都在這兒幹了整整三年啦,怎麽到現在端個碗還能被燙得嘶哈嘶哈叫個不停,你這雙手咋就這麽嬌嫩喲?”
“哼,你懂個啥球!老子那是手不長皮子,所以才這麽怕燙!”他氣鼓鼓地反駁著,兩隻手拚命地來迴揮動,那速度快得幾乎要出現殘影了,仿佛這樣就能讓那滾燙的溫度快點消散。
我看到他那副狼狽的模樣,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隨後壞心思地伸手輕輕摸了一下那滾燙的碗沿,緊接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握住他的手,將那灼人的溫度全都傳了過去。
這一下可把小龍娃燙得嗷嗷直叫,那聲音淒慘極了。
龍叔在一旁忙活著,看都沒朝這邊看一眼,隻是大聲道:“龍娃子,你叫冤還是叫魂呢?!”
我笑嘻嘻地把粉一碗一碗挨個端到了台子上,動作嫻熟地加好各種調料,然後對著正用冷水衝洗雙手、一臉哀怨的小龍娃吹了個響亮的口哨,這一舉動更是把小龍娃氣得直跳腳。
這幾碗青紅湯的粉,其中那二兩青紅湯的是徐龍和老三的,那碗清湯的自然是老二的,而我麵前這碗三兩青紅湯的則毫無疑問是我的。
老二這娃子也是奇怪得很,平日裏其他辣的食物都能吃得津津有味,唯獨在麵對米粉的時候,卻偏偏鍾愛這毫無辣味的清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