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的舅舅為何會送楊明足球呢?這一切的起因還要從頭說起。
楊樹和和陳蘭早年是乒乓球運動員,都進過省隊。不過在乒乓球人才濟濟的龍國,兩人並不算突出。早早便退役了,楊樹和通過朋友介紹在一家乒乓球館做教練,陳蘭則是在南門的林玉小學當體育老師。兩人也是在打比賽的時候認識,最後走到了一起。
楊明還沒有出生,他的父母就已經有了培養他打乒乓球的打算。用陳蘭的話說就是:“兩個乒乓球運動員的孩子基因肯定不會差,更何況我們還能根據以前的經驗讓他少走彎路。
於是楊明4歲前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乒乓球館。當小楊明一歲的時候,父母二人就已經給他買了小乒乓球拍玩具開始讓他接觸。楊明剛剛能拿起東西,父母給他拿的最多的也是乒乓球。經過父母不辭辛勞的栽培,楊明很小就展現出了運動天賦。
2歲半的楊明夠不到球台,父母就把他抱到台上聯係打乒乓球。然而到了3歲的時候,事情往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發展了。也許是楊明長高了一些,站在球台上彎腰打球太累,他開始用腳接球。慢慢的他用腳打乒乓球越來越順,甚至能左右開弓。兩腳都能接球,甚至還能抽球。作為資深足球迷的陳鵬宇聽了這件事便在楊明4歲生日這天送來了一個足球。
飯後,陳蘭在廚房洗碗。剛才飯桌上試圖給弟弟安排相親的打算又失敗了。
楊樹和看著坐在沙發上玩著玩具的兒子,拿起一旁的足球:“怎麽想到買這個的啊?”
“不是前陣子聽我姐說,明明喜歡用腳踢乒乓球,還踢的挺好。我就尋思給他買個足球,萬一有興趣說不定以後還能培養出個國腳呢。”
楊樹和:“可是我和你姐都打算培養他打乒乓球,走我們的路子。他的天賦我感覺比我那時候強了。”
陳鵬宇早就料到楊樹和會這麽說:“姐夫。我覺得你和我姐的教育觀念有些落後了。明明才多大啊。他的未來是無限的,我覺得你們作為父母應該給他盡量創造更多的可能才對。不能隻給他一個選擇,萬一他在其他的方向能走的更遠呢。況且咱們國家這個乒乓球,競爭多激烈啊。”
陳蘭洗完了碗從廚房走了出來:“就你會說,都讓你懂完了。那你咋不自己創造個孩子去聽你那個先進教育。”
陳鵬宇不服:“你不管我生不生孩子。你不也沒有走爸媽的路子啊。還有姐夫也沒有啊。你們要是沒打乒乓球,姐夫現在可能在教書,我姐的話應該是中醫。”
楊樹和想了想:“蘭蘭,我覺得小宇說的有些道理。要不咱們看小明自己有沒有興趣吧。”
陳鵬宇見目的達到,又說起其他事:“姐夫,明天亞洲杯開始了,你要出來看嗎?”
楊樹和瘋狂的跟陳鵬宇使眼色,“不了不了。明天我有事。”
陳鵬宇眨了眨眼睛,一副我懂了的表情。“那姐,姐夫我先迴去了啊。明明再見。”
陳蘭:“明明,跟舅舅再見。”
等陳鵬宇走後,陳蘭看著電視問道:“老楊,你明天有事怎麽之前沒和我說啊。”
楊樹和:“就和老鄧去看那個火鍋店啊。之前和你提過的。”
陳蘭:“哦哦。那你明天啥時候迴來。”
楊樹和:“談完事就迴來了。”
看著抱著足球在拍的兒子,楊樹和說道:“明明,來,爸爸教你踢球。用腳這麽踢。”
看著有些興趣的楊明,陳蘭問道:“老楊,你真想送楊明去學一下這個足球。”
楊樹和一邊給楊明展示怎麽踢球一邊說:“改天帶他去試一下吧,現在不是正流行那個足球興趣班嗎。周末帶他去試試。看他喜不喜歡吧。”
因為舅舅買的一個足球作為生日禮物,4歲的楊明被父母帶去第一次體驗了足球。
後來楊明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迴憶道:當時我爸媽本來準備是帶我隨便找一個足球興趣班試試。結果把這件事告訴了我的爺爺奶奶還有外公外婆後,家裏老人關係比較廣,他們隨口問了下朋友哪裏的少兒足球培訓正規一點。
結果一來二去,最後去了當時的蓉都足球俱樂部做了一個體驗。體驗具體的內容我記不太清了,不過我的父母都說我當時對於足球的球感非常的優秀。就是還太小,他們那邊的培訓都是針對6歲的,最起碼也要是5歲。
然後我媽就很堅持,說既然孩子喜歡,能不能學一些基礎的,能在旁邊學一些基礎的東西就行。結果很多做少兒足球培訓的,都因為年齡太小拒絕了。
後來好不容易找到有一家足球培訓在做一個夏令營。他們那個就是純啟蒙的,沒有對抗,不太會受傷。我媽後來就每天騎自行車帶我去,當時大夏天特別熱,每天都頂著個大太陽。那個夏令營年齡除了我最小的都是5歲多。不過我的球感比他們好,對球的控製比他們都要強。後來教練說我帶球別人搶不到,把別人急哭了。我倒是記不清了。
因為夏令營的適應,後麵我還是去了一個比較正規的足球青訓。然後我六歲的時候就去了蓉都足球俱樂部的少年梯隊。當時就一邊上學一邊訓練。後來的事情,大家基本上就都知道了。
楊樹和和陳蘭早年是乒乓球運動員,都進過省隊。不過在乒乓球人才濟濟的龍國,兩人並不算突出。早早便退役了,楊樹和通過朋友介紹在一家乒乓球館做教練,陳蘭則是在南門的林玉小學當體育老師。兩人也是在打比賽的時候認識,最後走到了一起。
楊明還沒有出生,他的父母就已經有了培養他打乒乓球的打算。用陳蘭的話說就是:“兩個乒乓球運動員的孩子基因肯定不會差,更何況我們還能根據以前的經驗讓他少走彎路。
於是楊明4歲前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乒乓球館。當小楊明一歲的時候,父母二人就已經給他買了小乒乓球拍玩具開始讓他接觸。楊明剛剛能拿起東西,父母給他拿的最多的也是乒乓球。經過父母不辭辛勞的栽培,楊明很小就展現出了運動天賦。
2歲半的楊明夠不到球台,父母就把他抱到台上聯係打乒乓球。然而到了3歲的時候,事情往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發展了。也許是楊明長高了一些,站在球台上彎腰打球太累,他開始用腳接球。慢慢的他用腳打乒乓球越來越順,甚至能左右開弓。兩腳都能接球,甚至還能抽球。作為資深足球迷的陳鵬宇聽了這件事便在楊明4歲生日這天送來了一個足球。
飯後,陳蘭在廚房洗碗。剛才飯桌上試圖給弟弟安排相親的打算又失敗了。
楊樹和看著坐在沙發上玩著玩具的兒子,拿起一旁的足球:“怎麽想到買這個的啊?”
“不是前陣子聽我姐說,明明喜歡用腳踢乒乓球,還踢的挺好。我就尋思給他買個足球,萬一有興趣說不定以後還能培養出個國腳呢。”
楊樹和:“可是我和你姐都打算培養他打乒乓球,走我們的路子。他的天賦我感覺比我那時候強了。”
陳鵬宇早就料到楊樹和會這麽說:“姐夫。我覺得你和我姐的教育觀念有些落後了。明明才多大啊。他的未來是無限的,我覺得你們作為父母應該給他盡量創造更多的可能才對。不能隻給他一個選擇,萬一他在其他的方向能走的更遠呢。況且咱們國家這個乒乓球,競爭多激烈啊。”
陳蘭洗完了碗從廚房走了出來:“就你會說,都讓你懂完了。那你咋不自己創造個孩子去聽你那個先進教育。”
陳鵬宇不服:“你不管我生不生孩子。你不也沒有走爸媽的路子啊。還有姐夫也沒有啊。你們要是沒打乒乓球,姐夫現在可能在教書,我姐的話應該是中醫。”
楊樹和想了想:“蘭蘭,我覺得小宇說的有些道理。要不咱們看小明自己有沒有興趣吧。”
陳鵬宇見目的達到,又說起其他事:“姐夫,明天亞洲杯開始了,你要出來看嗎?”
楊樹和瘋狂的跟陳鵬宇使眼色,“不了不了。明天我有事。”
陳鵬宇眨了眨眼睛,一副我懂了的表情。“那姐,姐夫我先迴去了啊。明明再見。”
陳蘭:“明明,跟舅舅再見。”
等陳鵬宇走後,陳蘭看著電視問道:“老楊,你明天有事怎麽之前沒和我說啊。”
楊樹和:“就和老鄧去看那個火鍋店啊。之前和你提過的。”
陳蘭:“哦哦。那你明天啥時候迴來。”
楊樹和:“談完事就迴來了。”
看著抱著足球在拍的兒子,楊樹和說道:“明明,來,爸爸教你踢球。用腳這麽踢。”
看著有些興趣的楊明,陳蘭問道:“老楊,你真想送楊明去學一下這個足球。”
楊樹和一邊給楊明展示怎麽踢球一邊說:“改天帶他去試一下吧,現在不是正流行那個足球興趣班嗎。周末帶他去試試。看他喜不喜歡吧。”
因為舅舅買的一個足球作為生日禮物,4歲的楊明被父母帶去第一次體驗了足球。
後來楊明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迴憶道:當時我爸媽本來準備是帶我隨便找一個足球興趣班試試。結果把這件事告訴了我的爺爺奶奶還有外公外婆後,家裏老人關係比較廣,他們隨口問了下朋友哪裏的少兒足球培訓正規一點。
結果一來二去,最後去了當時的蓉都足球俱樂部做了一個體驗。體驗具體的內容我記不太清了,不過我的父母都說我當時對於足球的球感非常的優秀。就是還太小,他們那邊的培訓都是針對6歲的,最起碼也要是5歲。
然後我媽就很堅持,說既然孩子喜歡,能不能學一些基礎的,能在旁邊學一些基礎的東西就行。結果很多做少兒足球培訓的,都因為年齡太小拒絕了。
後來好不容易找到有一家足球培訓在做一個夏令營。他們那個就是純啟蒙的,沒有對抗,不太會受傷。我媽後來就每天騎自行車帶我去,當時大夏天特別熱,每天都頂著個大太陽。那個夏令營年齡除了我最小的都是5歲多。不過我的球感比他們好,對球的控製比他們都要強。後來教練說我帶球別人搶不到,把別人急哭了。我倒是記不清了。
因為夏令營的適應,後麵我還是去了一個比較正規的足球青訓。然後我六歲的時候就去了蓉都足球俱樂部的少年梯隊。當時就一邊上學一邊訓練。後來的事情,大家基本上就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