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外交旋斡,外情難料
朱標重生改寫大明曆史 作者:黃書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殿下,各國使節已至!”侍衛那略顯急切的唿喊聲驟然響起,猶如一道驚雷劃破長空,瞬間將朱標的思緒從九霄雲外猛地拉迴到現實之中。他微微一怔,隨即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內心的波瀾起伏,然後緩緩站起身來,邁著沉穩而堅定的步伐,朝著使節館驛走去。
當朱標踏入館驛時,一股凝重而又微妙的氛圍撲麵而來。隻見寬敞明亮的大廳裏,各國使節早已濟濟一堂,或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或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難以捉摸的神情。
此時,坐在前排的朝鮮大臣率先站起身來,他恭恭敬敬地向朱標行了一個大禮,然後用洪亮而誠摯的嗓音說道:“尊敬的大明太子殿下,我代表朝鮮國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我國一直以來都對大明心懷敬仰,渴望能與之永結友好、世代和睦。此次特備薄禮若幹,聊表心意,還望殿下笑納。”說罷,便有侍者呈上精美的禮盒,裏麵裝滿了珍貴的特產和稀世珍寶。
朱標麵帶微笑,親自走上前去接過禮盒,同時溫和地迴應道:“朝鮮乃我大明之友好鄰邦,貴國的忠誠與情誼,本宮銘記於心。相信今後我們兩國定能攜手共進,共創繁榮昌盛之景。”一番話讓在場的朝鮮使節們紛紛麵露喜色,心中倍感欣慰。
然而,就在這和諧融洽的氛圍中,韃靼使節卻顯得格外突兀。他們一行數人端坐在那裏,一個個麵無表情,尤其是為首的那位使節更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倨傲神態,自始至終都保持著令人不安的沉默。
待到朝鮮使臣心滿意足地重新落座之後,一直按兵不動的韃靼使節終於緩緩開了口。但他的話語中絲毫沒有友善之意,反而充滿了濃濃的試探與挑釁意味。隻見他斜睨著朱標,冷笑著說道:“久聞大明皇帝陛下威震天下,我等不辭辛勞、不遠萬裏而來,就是想要親眼見識一下大明究竟擁有怎樣的實力?是否真如外界所傳聞的那般強大無敵?”
此言一出,全場頓時陷入一片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聚焦在了朱標的身上,仿佛在等待著看他如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發難。
麵對韃靼使節咄咄逼人的言辭,朱標卻依舊鎮定自若、處變不驚。他嘴角微揚,露出一抹從容不迫的笑容,然後不急不緩地迴應道:“大明之國力強盛,乃是不爭之事實,絕非虛妄之言。我朝向來秉持著和平友好之原則,願與周邊鄰國相互扶持、互惠互利,一同謀求長遠穩定之發展。至於所謂的實力強弱,想必諸位通過此番交流自會有所判斷。”
說完這番話,朱標掃視了一圈在座的各國使節,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不移的自信與威嚴。
韃靼使節冷哼一聲,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屑的笑容:“和平友好?哼,說得倒是好聽,隻怕這所謂的‘和平友好’隻是你們大明的緩兵之計,實則口蜜腹劍罷了!如今你們大明軍隊屯兵邊境,如此大動幹戈,究竟意欲何為?難道不是對我們韃靼有所圖謀嗎?”
朱標的眼神瞬間變得淩厲起來,猶如兩道閃電劃過夜空。他挺直了身軀,義正言辭地迴應道:“保家衛國,乃是我大明軍隊神聖不可侵犯的天職!隻有確保邊境安寧,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國家才能繁榮昌盛、長治久安。”
麵對朱標的堅定立場,韃靼使節不僅沒有退縮,反而得寸進尺,步步緊逼。隻見他雙手抱胸,盛氣淩人地提出了種種苛刻至極的條件,每一條都仿佛是一把利刃,直刺大明的心窩。而且,他的言語之間更是充滿了威脅和恐嚇,讓人不寒而栗。
然而,朱標並沒有被韃靼使節的囂張氣焰所嚇倒。他穩如泰山般坐在那裏,神色從容淡定,有條不紊地據理力爭。對於韃靼使節提出的無理要求,他一一予以駁斥,絲毫不肯退讓半步。一時間,雙方你來我往,展開了一場激烈無比的唇槍舌戰。
就在這場緊張的對峙中,朱標忽然留意到韃靼使節時不時地將目光投向窗外,那眼神顯得有些鬼祟和焦急,似乎正在接收著來自外界的某種神秘信號。朱標心中不禁一沉,暗自思忖道:“看來這韃靼使節並非獨自前來談判,其背後必定有其他勢力在暗中操縱指使。”
想到此處,朱標表麵上依舊不露聲色,繼續與韃靼使節周旋,以免打草驚蛇。與此同時,他悄悄地向身旁的親信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們暗中安排人手去調查此事,務必弄清楚韃靼使節背後隱藏的陰謀。
談判桌上,雙方代表正襟危坐,看似平靜的表麵下實則暗流湧動、暗中較勁。整個會議室裏彌漫著一股令人窒息的緊張氛圍,仿佛一根緊繃到極致的弦,隨時都有可能斷裂。
為了打破眼前這僵持不下的局麵,朱標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派出自己的弟弟朱棣前往邊境,向韃靼一方展示大明王朝那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強大軍事力量。
當朱棣率領著數萬名精銳士兵抵達邊境時,隻見戰馬嘶鳴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無數麵旌旗迎風招展,遮天蔽日。一眼望去,軍容整齊、氣勢恢宏,猶如鋼鐵洪流一般滾滾向前,讓人不禁為之膽寒。
而那些前來觀摩的韃靼使節們,當他們親眼目睹如此威猛雄壯的明軍時,一個個臉上都露出了驚愕之色,原本趾高氣揚的態度瞬間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明顯開始軟化起來。
不知不覺間,夜幕已經悄然降臨。然而位於館驛之內的燈火卻依然通明如晝,將周圍照得亮堂堂一片。此時的朱標坐在桌前,右手輕輕揉著眉心,雙眉緊鎖,腦海之中思緒翻湧、心潮起伏。
韃靼使節態度的突然轉變確實讓他看到了實現和平的一絲曙光,但與此同時他心裏也非常清楚,這僅僅隻是一個初步的階段性勝利而已。要想真正實現兩國之間長久穩定的和平共處,接下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朱標緩緩起身走到窗前,抬頭仰望著窗外那漆黑如墨的夜空,口中喃喃低語道:“或許......我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啊!”說完這句話後,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然後又轉身迴到營帳內繼續來迴踱步。
此刻他手中握著的那杯茶盞早就已經涼透,可他渾然不覺,腦海裏不斷迴想著白天與韃靼使節談判時對方所提出的種種刁鑽難題以及各種別有用心的試探手段。如何才能在堅決扞衛國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順利與對方達成合作意向呢?這個問題就像一塊沉重的巨石般壓在朱標的心頭,令他感到有些喘不過氣來。
“讓步?可讓到何種程度才能既讓他們滿意,又不損害大明根本?”他低聲自語,眉頭緊鎖。
六百年後的曆史告訴他,韃靼始終是大明的心腹大患,若能此時化幹戈為玉帛,對大明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可一旦讓步過度,又恐養虎為患。
次日,談判繼續。韃靼使節故技重施,提出種種無理要求,言語間盡是傲慢。朱標卻不再像昨日那般針鋒相對,而是以退為進,避重就輕。
朱標對於韃靼內部各部落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可謂了如指掌,他清楚地知曉這些部落彼此之間存在著諸多難以調和的矛盾與紛爭。而此次前來談判的使節們,雖然表麵上代表著整個韃靼,但實際上他們各自心懷鬼胎,根本就不是一個堅不可摧的整體。
麵對這樣的局麵,朱標心中早已定下妙計。隻見他麵帶微笑,言辭溫和地說道:“使節大人們一路奔波勞頓,實在辛苦啦!”那語氣親切自然,宛如鄰家兄長一般,讓人不禁心生親近之感。接著,他話鋒一轉,繼續道:“本宮心裏明白得很呐,諸位此次出使絕非輕鬆之事。畢竟各部族之間意見分歧嚴重,要想達成一致,實乃困難重重啊。”
說到此處,朱標稍稍停頓了一下,然後將銳利的目光投向眾使節。那目光猶如閃電,似乎能夠直接穿透人的內心深處。他緩聲道:“本宮當然也能理解,各位使節都希望為本部族謀取到最大程度的利益,這本就是人之常情,無可非議。然而,正所謂‘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唯有通過合作實現雙贏,方為長遠之道。倘若一味地固執己見、強行索取,到頭來恐怕隻能落個兩敗俱傷的下場,對誰都沒有好處呀。”
韃靼使節聞言,神色微變。朱標這番話正戳中了他的痛點。他此行確實壓力巨大,各部族首領都對他寄予厚望,若是不能帶迴滿意的結果,他的地位也將岌岌可危。
朱標見他有所動搖,便趁熱打鐵,拋出一些可行的合作方案,既顧及了韃靼的利益,又維護了大明的尊嚴。
韃靼使節原本以為朱標年輕可欺,沒想到他竟如此老練,對蒙古內部情況了如指掌。他心中暗自佩服,態度也逐漸軟化下來。
經過幾番磋商,雙方終於達成初步合作意向,並約定擇日簽訂正式條約。
館驛內,氣氛輕鬆了許多。朱標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舉起酒杯,向韃靼使節敬酒:“預祝我大明與蒙古永世修好!”
夜深人靜,朱標獨自一人站在窗前,望著天上的明月,心中思緒萬千。他知道,這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未來的路還很長,充滿了挑戰。
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夜的寧靜。一個侍衛匆匆走進營帳,神色慌張:“殿下,大事不好……”
侍衛的話音未落,便將一份奏章遞到了朱標麵前。朱標展開一看,眉頭瞬間緊鎖。
奏章上,赫然是國內一眾保守大臣聯名上書,反對他與韃靼的和談計劃,言辭激烈,幾乎是指責他“引狼入室。”
“這些老頑固!”朱標低聲咒罵一句,手中的奏章被他捏得有些變形。
朱標深知,國內的保守勢力一直對邊疆問題持強硬態度,認為任何與外族的妥協都是軟弱的表現。他本想通過外交手段為大明爭取更多發展時間,但沒想到國內的阻力如此之大。
這時,一個內侍匆匆進來稟報:「殿下,王邊境守將求見。」朱標心中一動,王邊境守將此時前來,定是為了此事而來。
朱標深吸一口氣,說道:“請他進來。”
王邊境守將快步走進營帳,麵色凝重,顯然是受到了朝廷保守大臣的影響,他向朱標行禮後,直言道:“殿下,邊境將士皆認為與韃靼和談乃是縱虎歸山之舉,請殿下三思。”
朱標望著王邊境守將,內心波瀾起伏。國內的反對聲音、邊將的質疑,如同一座座大山壓在他的肩頭。
朱標知道,若不能平息這些反對聲音,他的外交努力將功虧一簣。他緩緩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遙遠的京城方向,目光深邃。
朱標知道,京城內也定是暗流湧動,保守勢力一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必須盡快迴到京城,親自處理此事,否則,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化為泡影。
“傳令下去,明日一早,即刻啟程迴京!”朱標語氣堅定,不容置疑。
夜色漸濃,營帳內的燭火搖曳,將朱標的影子拉得很長。朱標低頭看著手中的地圖,上麵標注著大明周邊的各個國家和部落,他的目光在地圖上緩緩移動,最終停留在京城的位置上。
朱標心中盤算著迴到京城後,該如何應對那些老頑固,如何繼續推進與其他國家的外交工作。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場外交談判,更是一場與舊觀念的博弈。
突然,朱標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從帳外傳來,“太子殿下,可否借一步說話?”聲音的主人,正是朱棣。
當朱標踏入館驛時,一股凝重而又微妙的氛圍撲麵而來。隻見寬敞明亮的大廳裏,各國使節早已濟濟一堂,或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或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難以捉摸的神情。
此時,坐在前排的朝鮮大臣率先站起身來,他恭恭敬敬地向朱標行了一個大禮,然後用洪亮而誠摯的嗓音說道:“尊敬的大明太子殿下,我代表朝鮮國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我國一直以來都對大明心懷敬仰,渴望能與之永結友好、世代和睦。此次特備薄禮若幹,聊表心意,還望殿下笑納。”說罷,便有侍者呈上精美的禮盒,裏麵裝滿了珍貴的特產和稀世珍寶。
朱標麵帶微笑,親自走上前去接過禮盒,同時溫和地迴應道:“朝鮮乃我大明之友好鄰邦,貴國的忠誠與情誼,本宮銘記於心。相信今後我們兩國定能攜手共進,共創繁榮昌盛之景。”一番話讓在場的朝鮮使節們紛紛麵露喜色,心中倍感欣慰。
然而,就在這和諧融洽的氛圍中,韃靼使節卻顯得格外突兀。他們一行數人端坐在那裏,一個個麵無表情,尤其是為首的那位使節更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倨傲神態,自始至終都保持著令人不安的沉默。
待到朝鮮使臣心滿意足地重新落座之後,一直按兵不動的韃靼使節終於緩緩開了口。但他的話語中絲毫沒有友善之意,反而充滿了濃濃的試探與挑釁意味。隻見他斜睨著朱標,冷笑著說道:“久聞大明皇帝陛下威震天下,我等不辭辛勞、不遠萬裏而來,就是想要親眼見識一下大明究竟擁有怎樣的實力?是否真如外界所傳聞的那般強大無敵?”
此言一出,全場頓時陷入一片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聚焦在了朱標的身上,仿佛在等待著看他如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發難。
麵對韃靼使節咄咄逼人的言辭,朱標卻依舊鎮定自若、處變不驚。他嘴角微揚,露出一抹從容不迫的笑容,然後不急不緩地迴應道:“大明之國力強盛,乃是不爭之事實,絕非虛妄之言。我朝向來秉持著和平友好之原則,願與周邊鄰國相互扶持、互惠互利,一同謀求長遠穩定之發展。至於所謂的實力強弱,想必諸位通過此番交流自會有所判斷。”
說完這番話,朱標掃視了一圈在座的各國使節,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不移的自信與威嚴。
韃靼使節冷哼一聲,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屑的笑容:“和平友好?哼,說得倒是好聽,隻怕這所謂的‘和平友好’隻是你們大明的緩兵之計,實則口蜜腹劍罷了!如今你們大明軍隊屯兵邊境,如此大動幹戈,究竟意欲何為?難道不是對我們韃靼有所圖謀嗎?”
朱標的眼神瞬間變得淩厲起來,猶如兩道閃電劃過夜空。他挺直了身軀,義正言辭地迴應道:“保家衛國,乃是我大明軍隊神聖不可侵犯的天職!隻有確保邊境安寧,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國家才能繁榮昌盛、長治久安。”
麵對朱標的堅定立場,韃靼使節不僅沒有退縮,反而得寸進尺,步步緊逼。隻見他雙手抱胸,盛氣淩人地提出了種種苛刻至極的條件,每一條都仿佛是一把利刃,直刺大明的心窩。而且,他的言語之間更是充滿了威脅和恐嚇,讓人不寒而栗。
然而,朱標並沒有被韃靼使節的囂張氣焰所嚇倒。他穩如泰山般坐在那裏,神色從容淡定,有條不紊地據理力爭。對於韃靼使節提出的無理要求,他一一予以駁斥,絲毫不肯退讓半步。一時間,雙方你來我往,展開了一場激烈無比的唇槍舌戰。
就在這場緊張的對峙中,朱標忽然留意到韃靼使節時不時地將目光投向窗外,那眼神顯得有些鬼祟和焦急,似乎正在接收著來自外界的某種神秘信號。朱標心中不禁一沉,暗自思忖道:“看來這韃靼使節並非獨自前來談判,其背後必定有其他勢力在暗中操縱指使。”
想到此處,朱標表麵上依舊不露聲色,繼續與韃靼使節周旋,以免打草驚蛇。與此同時,他悄悄地向身旁的親信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們暗中安排人手去調查此事,務必弄清楚韃靼使節背後隱藏的陰謀。
談判桌上,雙方代表正襟危坐,看似平靜的表麵下實則暗流湧動、暗中較勁。整個會議室裏彌漫著一股令人窒息的緊張氛圍,仿佛一根緊繃到極致的弦,隨時都有可能斷裂。
為了打破眼前這僵持不下的局麵,朱標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派出自己的弟弟朱棣前往邊境,向韃靼一方展示大明王朝那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強大軍事力量。
當朱棣率領著數萬名精銳士兵抵達邊境時,隻見戰馬嘶鳴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無數麵旌旗迎風招展,遮天蔽日。一眼望去,軍容整齊、氣勢恢宏,猶如鋼鐵洪流一般滾滾向前,讓人不禁為之膽寒。
而那些前來觀摩的韃靼使節們,當他們親眼目睹如此威猛雄壯的明軍時,一個個臉上都露出了驚愕之色,原本趾高氣揚的態度瞬間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明顯開始軟化起來。
不知不覺間,夜幕已經悄然降臨。然而位於館驛之內的燈火卻依然通明如晝,將周圍照得亮堂堂一片。此時的朱標坐在桌前,右手輕輕揉著眉心,雙眉緊鎖,腦海之中思緒翻湧、心潮起伏。
韃靼使節態度的突然轉變確實讓他看到了實現和平的一絲曙光,但與此同時他心裏也非常清楚,這僅僅隻是一個初步的階段性勝利而已。要想真正實現兩國之間長久穩定的和平共處,接下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朱標緩緩起身走到窗前,抬頭仰望著窗外那漆黑如墨的夜空,口中喃喃低語道:“或許......我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啊!”說完這句話後,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然後又轉身迴到營帳內繼續來迴踱步。
此刻他手中握著的那杯茶盞早就已經涼透,可他渾然不覺,腦海裏不斷迴想著白天與韃靼使節談判時對方所提出的種種刁鑽難題以及各種別有用心的試探手段。如何才能在堅決扞衛國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順利與對方達成合作意向呢?這個問題就像一塊沉重的巨石般壓在朱標的心頭,令他感到有些喘不過氣來。
“讓步?可讓到何種程度才能既讓他們滿意,又不損害大明根本?”他低聲自語,眉頭緊鎖。
六百年後的曆史告訴他,韃靼始終是大明的心腹大患,若能此時化幹戈為玉帛,對大明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可一旦讓步過度,又恐養虎為患。
次日,談判繼續。韃靼使節故技重施,提出種種無理要求,言語間盡是傲慢。朱標卻不再像昨日那般針鋒相對,而是以退為進,避重就輕。
朱標對於韃靼內部各部落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可謂了如指掌,他清楚地知曉這些部落彼此之間存在著諸多難以調和的矛盾與紛爭。而此次前來談判的使節們,雖然表麵上代表著整個韃靼,但實際上他們各自心懷鬼胎,根本就不是一個堅不可摧的整體。
麵對這樣的局麵,朱標心中早已定下妙計。隻見他麵帶微笑,言辭溫和地說道:“使節大人們一路奔波勞頓,實在辛苦啦!”那語氣親切自然,宛如鄰家兄長一般,讓人不禁心生親近之感。接著,他話鋒一轉,繼續道:“本宮心裏明白得很呐,諸位此次出使絕非輕鬆之事。畢竟各部族之間意見分歧嚴重,要想達成一致,實乃困難重重啊。”
說到此處,朱標稍稍停頓了一下,然後將銳利的目光投向眾使節。那目光猶如閃電,似乎能夠直接穿透人的內心深處。他緩聲道:“本宮當然也能理解,各位使節都希望為本部族謀取到最大程度的利益,這本就是人之常情,無可非議。然而,正所謂‘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唯有通過合作實現雙贏,方為長遠之道。倘若一味地固執己見、強行索取,到頭來恐怕隻能落個兩敗俱傷的下場,對誰都沒有好處呀。”
韃靼使節聞言,神色微變。朱標這番話正戳中了他的痛點。他此行確實壓力巨大,各部族首領都對他寄予厚望,若是不能帶迴滿意的結果,他的地位也將岌岌可危。
朱標見他有所動搖,便趁熱打鐵,拋出一些可行的合作方案,既顧及了韃靼的利益,又維護了大明的尊嚴。
韃靼使節原本以為朱標年輕可欺,沒想到他竟如此老練,對蒙古內部情況了如指掌。他心中暗自佩服,態度也逐漸軟化下來。
經過幾番磋商,雙方終於達成初步合作意向,並約定擇日簽訂正式條約。
館驛內,氣氛輕鬆了許多。朱標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舉起酒杯,向韃靼使節敬酒:“預祝我大明與蒙古永世修好!”
夜深人靜,朱標獨自一人站在窗前,望著天上的明月,心中思緒萬千。他知道,這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未來的路還很長,充滿了挑戰。
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夜的寧靜。一個侍衛匆匆走進營帳,神色慌張:“殿下,大事不好……”
侍衛的話音未落,便將一份奏章遞到了朱標麵前。朱標展開一看,眉頭瞬間緊鎖。
奏章上,赫然是國內一眾保守大臣聯名上書,反對他與韃靼的和談計劃,言辭激烈,幾乎是指責他“引狼入室。”
“這些老頑固!”朱標低聲咒罵一句,手中的奏章被他捏得有些變形。
朱標深知,國內的保守勢力一直對邊疆問題持強硬態度,認為任何與外族的妥協都是軟弱的表現。他本想通過外交手段為大明爭取更多發展時間,但沒想到國內的阻力如此之大。
這時,一個內侍匆匆進來稟報:「殿下,王邊境守將求見。」朱標心中一動,王邊境守將此時前來,定是為了此事而來。
朱標深吸一口氣,說道:“請他進來。”
王邊境守將快步走進營帳,麵色凝重,顯然是受到了朝廷保守大臣的影響,他向朱標行禮後,直言道:“殿下,邊境將士皆認為與韃靼和談乃是縱虎歸山之舉,請殿下三思。”
朱標望著王邊境守將,內心波瀾起伏。國內的反對聲音、邊將的質疑,如同一座座大山壓在他的肩頭。
朱標知道,若不能平息這些反對聲音,他的外交努力將功虧一簣。他緩緩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遙遠的京城方向,目光深邃。
朱標知道,京城內也定是暗流湧動,保守勢力一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必須盡快迴到京城,親自處理此事,否則,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化為泡影。
“傳令下去,明日一早,即刻啟程迴京!”朱標語氣堅定,不容置疑。
夜色漸濃,營帳內的燭火搖曳,將朱標的影子拉得很長。朱標低頭看著手中的地圖,上麵標注著大明周邊的各個國家和部落,他的目光在地圖上緩緩移動,最終停留在京城的位置上。
朱標心中盤算著迴到京城後,該如何應對那些老頑固,如何繼續推進與其他國家的外交工作。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場外交談判,更是一場與舊觀念的博弈。
突然,朱標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從帳外傳來,“太子殿下,可否借一步說話?”聲音的主人,正是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