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朝堂新舉,舊臣頑抗
朱標重生改寫大明曆史 作者:黃書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標身著華麗而莊重的太子蟒袍,身姿挺拔如鬆,穩穩地站立於朝堂中央。那身蟒袍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仿佛昭示著他尊貴無比的身份和即將施行的重大舉措。
早在昨日,朱標就已下令讓手下之人在京城各處顯眼位置張貼告示,預告今日將會有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要向滿朝文武宣告。此刻,朝堂之上早已是人潮湧動、熙熙攘攘,大臣們交頭接耳,嗡嗡的議論聲此起彼伏,猶如炸開了鍋的蜂窩一般喧鬧不休。
以戶部尚書徐峰為首的一眾位高權重的老臣們則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他們一個個麵色陰沉似水,凝重得好似能滴出水來;雙眉緊緊皺起,形成一道道深深的溝壑,仿佛天馬上就要坍塌下來似的。這些老臣們在朝中根基深厚、勢力龐大,對於任何可能觸動他們既得利益的變革都抱有極大的警惕性和抵觸情緒。
然而,朱標卻對眾人的神情變化洞若觀火,他不動聲色地將所有人的反應盡收眼底。看著那些憂心忡忡的老臣們,朱標心中不禁暗暗冷笑一聲:“哼,改革之事,向來都是困難重重,又豈能沒有阻力?不過,這才僅僅隻是個開始罷了!”
隻見他輕咳兩聲,清了清嗓子,然後提高聲音,用洪亮而堅定的語氣朗聲說道:“諸位愛卿,請安靜一下。孤今日在此,要鄭重地向大家宣布一項全新的選拔人才製度!”話音未落,原本嘈雜不堪的朝堂瞬間變得鴉雀無聲,靜得連一根針掉落在地上的聲音都清晰可聞。所有大臣都瞪大了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朱標,急切地想要知道這項所謂的新製度究竟是什麽樣的。
朱標目光堅定地看著滿朝文武大臣,臉上毫無掩飾地流露出他內心深處那堅定不移的信念和決心。隻見他微微抬起右手,示意眾人安靜下來,然後深吸一口氣,毫不猶豫地大聲說道:“諸位愛卿,今日在此,孤不再賣關子,將孤心中一直以來所秉持的核心理念全盤托出——唯才是舉,不論出身!”說罷,他稍微停頓了一下,犀利的眼神緩緩掃過在場每一個人的臉龐,仿佛要看穿他們心底最真實的想法一般。緊接著,他再次開口,語氣比之前更加強硬有力:“孤決意打破以往那些陳舊腐朽的規矩,廣納天下賢才,讓那些真正具備非凡才幹之人能夠得以進入朝廷,為國家效力,施展他們的才華與抱負。而絕非像過去那樣,僅僅依據出身門第來選拔官員!”
這番話猶如一道晴天霹靂,在原本莊嚴肅穆的朝堂之上轟然炸響。一時間,整個朝堂都陷入了一片嘩然之中,眾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場麵頓時變得混亂不堪。
就在這時,站在文官隊列前排的徐峰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隻見他猛地向前踏出一步,怒目圓睜,腮幫子氣得鼓鼓的,連下巴上那一撮花白胡須都跟著劇烈顫抖起來。他瞪著朱標,氣急敗壞地高聲喊道:“太子殿下,您這一舉措實在是萬萬不可啊!祖宗之法乃立國之本,豈容輕易更改?我大明朝自開國以來,選官用人向來都是以門第為重,此乃千百年來傳承不變之鐵律,怎可因您一時興起就這般視同兒戲呢!還望太子殿下三思而後行呐!”
他心中大驚,一生信奉祖製,門第觀念深入骨髓,更重要的是,他背後的家族勢力靠著門第選官製度獲取了諸多利益。一旦朱標推行新政,那他家族的榮耀和利益必然受損。所以他顧不上許多,就跳了出來。他身後的老臣們也紛紛附和,像是商量好了一般,齊聲高唿:“祖製不可違!祖製不可違!”一時間,反對的聲音如潮水般湧來,幾乎要將朱標淹沒。
朱標麵不改色,氣定神閑道:“徐尚書此言差矣!祖製並非一成不變,我大明如今百廢待興,正需要新鮮血液!難道徐尚書認為,出身寒門便一定沒有治國之才嗎?”他環視四周,目光如炬,“難道徐尚書要讓大明錯過無數棟梁之材嗎?”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之際,武將隊列中傳來一聲洪亮的嗓音。馮勝站在武將隊列中,聽著朱標那充滿激情和遠見的話語,心中思緒萬千。他在軍中多年,深知底層士兵中有許多有才能之人,卻因出身無法得到重用。他也看到其他國家因為不拘一格用人才而軍隊強盛,他本就對朱標充滿敬佩,此時聽到朱標要唯才是舉,不論出身,他覺得這是大明軍隊強大的機會,於是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太子殿下所言極是!末將馮勝,堅決支持太子殿下的新政!我大明軍隊正需要新鮮血液,需要有真才實學的人來保家衛國!” 馮勝聲如洪鍾,擲地有聲,瞬間扭轉了局勢。
徐峰等人臉色微變,他們沒想到軍方竟然會支持朱標。
朱標心中暗喜,馮勝不愧是軍中的忠義之士。他想起曾經私下與馮勝探討軍事改革時,馮勝那敏銳的眼光和對新事物的接納態度,就知道今日馮勝必然會支持自己。這也讓朱標更加堅定了自己用人唯賢的想法,他深知大明的朝堂需要更多像馮勝這樣有眼光、有胸懷的人,而不是那些隻知抱殘守缺的老臣。他對馮勝投去感激的一瞥。
“馮將軍說得對!”朱標趁熱打鐵,高聲道,“我大明的未來,在於人才!在於改革!誰敢阻攔,便是阻攔大明的未來!”他目光如電,掃向戶部尚書徐峰,“徐尚書,你還要阻攔嗎?”
徐峰臉色鐵青,嘴唇顫抖,半晌才擠出一句話:“臣…老臣…隻是擔心…”他眼珠一轉,忽然高聲道:“太子殿下如此年輕,驟然推行如此激進的改革,恐怕難以服眾啊!還請三思而後行!”
朱標心中冷笑,這等小伎倆也敢在孤麵前施展。他向前邁了一步,身上的蟒袍隨風而動,聲音冰冷而威嚴:“徐尚書,孤是太子,大明未來的儲君。孤自幼隨父皇學習治國之道,飽讀詩書,又怎會是心血來潮?莫要以為拿年齡與祖製便可壓孤,孤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了大明的千秋萬代!”朱標這一番話,如同重錘一般,砸在那些還想附和徐峰的官員心頭。
但他這一招「以老賣老」果然奏效,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員也開始附和:“是啊,太子殿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祖宗之法不可輕廢啊!”
一時間,反對的聲音又開始喧囂起來,像一群蒼蠅嗡嗡作響。
朱標心中冷笑:“想用輿論壓我?沒門!”他深吸一口氣,朗聲道:“爾等以為孤是心血來潮嗎?孤熟讀史書,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商鞅變法,秦國崛起;孝文帝改革,北魏強盛!朱標話語一出,仿佛朝堂上瞬間浮現出秦國因商鞅變法後兵強馬壯,鐵騎踏破六國的場景,也能看到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後百姓富足、文化繁榮的盛景。這些景象仿佛就在眾臣眼前閃爍,讓那些反對者的聲音微微一滯。難道爾等要抱著腐朽的製度,坐等大明衰敗嗎?”
他頓了頓,又拋出一個重磅炸彈:“諸位可知,後世有一種製度,叫做‘科舉’!不論出身,唯才是舉!正是這種製度,讓無數寒門子弟得以施展抱懷,讓國家繁榮昌盛!”
他環視四周,擲地有聲地說道:“孤要做的,就是讓大明領先世界五百年!”
朱標此言一出,朝堂中那些年輕些、思想較為開明的官員眼中露出向往與敬佩的神色,他們被朱標的宏偉誌向所震撼,仿佛看到了大明無比輝煌的未來,而那些頑固的老臣則像被雷擊中一般,呆立當場。
“領先五百年?這…”一些官員開始竊竊私語,他們從未聽過如此大膽的想法。
徐尚書更是氣得胡子亂顫,指著朱標怒斥道:“一派胡言!簡直是癡人說夢!”
朱標不理會他的叫囂,繼續說道:“孤知道,變法之路必然充滿荊棘,但孤絕不退縮!為了大明的未來,孤願付出一切!”他的眼神堅定而執著,仿佛能穿透人心。
徐尚書過於激動,突然向前踉蹌了一下,差點摔倒,朱標下意識地伸手去扶。徐尚書卻一把甩開朱標的手,怒喝道:“殿下莫要假惺惺,老臣雖老,但還站得穩!”這一扶一甩之間,朝堂的氣氛更加緊張,所有人都屏住唿吸,仿佛下一刻就會有大事發生。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一直默默觀察著這一切。他的眼神深邃而複雜,讓人捉摸不透。看到兒子如此堅定的模樣,他微微點了點頭,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朱標知道,自己暫時贏了這一局。但他心中清楚,這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他望著徐尚書等人,心中明白,他們不會善罷甘休。
他緩緩開口:“明日早朝,孤將公布新政的具體細則…”他的目光落在徐尚書身上,“希望諸位愛卿,都能好好想想,如何為大明效力!”
早在昨日,朱標就已下令讓手下之人在京城各處顯眼位置張貼告示,預告今日將會有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要向滿朝文武宣告。此刻,朝堂之上早已是人潮湧動、熙熙攘攘,大臣們交頭接耳,嗡嗡的議論聲此起彼伏,猶如炸開了鍋的蜂窩一般喧鬧不休。
以戶部尚書徐峰為首的一眾位高權重的老臣們則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他們一個個麵色陰沉似水,凝重得好似能滴出水來;雙眉緊緊皺起,形成一道道深深的溝壑,仿佛天馬上就要坍塌下來似的。這些老臣們在朝中根基深厚、勢力龐大,對於任何可能觸動他們既得利益的變革都抱有極大的警惕性和抵觸情緒。
然而,朱標卻對眾人的神情變化洞若觀火,他不動聲色地將所有人的反應盡收眼底。看著那些憂心忡忡的老臣們,朱標心中不禁暗暗冷笑一聲:“哼,改革之事,向來都是困難重重,又豈能沒有阻力?不過,這才僅僅隻是個開始罷了!”
隻見他輕咳兩聲,清了清嗓子,然後提高聲音,用洪亮而堅定的語氣朗聲說道:“諸位愛卿,請安靜一下。孤今日在此,要鄭重地向大家宣布一項全新的選拔人才製度!”話音未落,原本嘈雜不堪的朝堂瞬間變得鴉雀無聲,靜得連一根針掉落在地上的聲音都清晰可聞。所有大臣都瞪大了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朱標,急切地想要知道這項所謂的新製度究竟是什麽樣的。
朱標目光堅定地看著滿朝文武大臣,臉上毫無掩飾地流露出他內心深處那堅定不移的信念和決心。隻見他微微抬起右手,示意眾人安靜下來,然後深吸一口氣,毫不猶豫地大聲說道:“諸位愛卿,今日在此,孤不再賣關子,將孤心中一直以來所秉持的核心理念全盤托出——唯才是舉,不論出身!”說罷,他稍微停頓了一下,犀利的眼神緩緩掃過在場每一個人的臉龐,仿佛要看穿他們心底最真實的想法一般。緊接著,他再次開口,語氣比之前更加強硬有力:“孤決意打破以往那些陳舊腐朽的規矩,廣納天下賢才,讓那些真正具備非凡才幹之人能夠得以進入朝廷,為國家效力,施展他們的才華與抱負。而絕非像過去那樣,僅僅依據出身門第來選拔官員!”
這番話猶如一道晴天霹靂,在原本莊嚴肅穆的朝堂之上轟然炸響。一時間,整個朝堂都陷入了一片嘩然之中,眾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場麵頓時變得混亂不堪。
就在這時,站在文官隊列前排的徐峰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隻見他猛地向前踏出一步,怒目圓睜,腮幫子氣得鼓鼓的,連下巴上那一撮花白胡須都跟著劇烈顫抖起來。他瞪著朱標,氣急敗壞地高聲喊道:“太子殿下,您這一舉措實在是萬萬不可啊!祖宗之法乃立國之本,豈容輕易更改?我大明朝自開國以來,選官用人向來都是以門第為重,此乃千百年來傳承不變之鐵律,怎可因您一時興起就這般視同兒戲呢!還望太子殿下三思而後行呐!”
他心中大驚,一生信奉祖製,門第觀念深入骨髓,更重要的是,他背後的家族勢力靠著門第選官製度獲取了諸多利益。一旦朱標推行新政,那他家族的榮耀和利益必然受損。所以他顧不上許多,就跳了出來。他身後的老臣們也紛紛附和,像是商量好了一般,齊聲高唿:“祖製不可違!祖製不可違!”一時間,反對的聲音如潮水般湧來,幾乎要將朱標淹沒。
朱標麵不改色,氣定神閑道:“徐尚書此言差矣!祖製並非一成不變,我大明如今百廢待興,正需要新鮮血液!難道徐尚書認為,出身寒門便一定沒有治國之才嗎?”他環視四周,目光如炬,“難道徐尚書要讓大明錯過無數棟梁之材嗎?”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之際,武將隊列中傳來一聲洪亮的嗓音。馮勝站在武將隊列中,聽著朱標那充滿激情和遠見的話語,心中思緒萬千。他在軍中多年,深知底層士兵中有許多有才能之人,卻因出身無法得到重用。他也看到其他國家因為不拘一格用人才而軍隊強盛,他本就對朱標充滿敬佩,此時聽到朱標要唯才是舉,不論出身,他覺得這是大明軍隊強大的機會,於是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太子殿下所言極是!末將馮勝,堅決支持太子殿下的新政!我大明軍隊正需要新鮮血液,需要有真才實學的人來保家衛國!” 馮勝聲如洪鍾,擲地有聲,瞬間扭轉了局勢。
徐峰等人臉色微變,他們沒想到軍方竟然會支持朱標。
朱標心中暗喜,馮勝不愧是軍中的忠義之士。他想起曾經私下與馮勝探討軍事改革時,馮勝那敏銳的眼光和對新事物的接納態度,就知道今日馮勝必然會支持自己。這也讓朱標更加堅定了自己用人唯賢的想法,他深知大明的朝堂需要更多像馮勝這樣有眼光、有胸懷的人,而不是那些隻知抱殘守缺的老臣。他對馮勝投去感激的一瞥。
“馮將軍說得對!”朱標趁熱打鐵,高聲道,“我大明的未來,在於人才!在於改革!誰敢阻攔,便是阻攔大明的未來!”他目光如電,掃向戶部尚書徐峰,“徐尚書,你還要阻攔嗎?”
徐峰臉色鐵青,嘴唇顫抖,半晌才擠出一句話:“臣…老臣…隻是擔心…”他眼珠一轉,忽然高聲道:“太子殿下如此年輕,驟然推行如此激進的改革,恐怕難以服眾啊!還請三思而後行!”
朱標心中冷笑,這等小伎倆也敢在孤麵前施展。他向前邁了一步,身上的蟒袍隨風而動,聲音冰冷而威嚴:“徐尚書,孤是太子,大明未來的儲君。孤自幼隨父皇學習治國之道,飽讀詩書,又怎會是心血來潮?莫要以為拿年齡與祖製便可壓孤,孤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了大明的千秋萬代!”朱標這一番話,如同重錘一般,砸在那些還想附和徐峰的官員心頭。
但他這一招「以老賣老」果然奏效,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員也開始附和:“是啊,太子殿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祖宗之法不可輕廢啊!”
一時間,反對的聲音又開始喧囂起來,像一群蒼蠅嗡嗡作響。
朱標心中冷笑:“想用輿論壓我?沒門!”他深吸一口氣,朗聲道:“爾等以為孤是心血來潮嗎?孤熟讀史書,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商鞅變法,秦國崛起;孝文帝改革,北魏強盛!朱標話語一出,仿佛朝堂上瞬間浮現出秦國因商鞅變法後兵強馬壯,鐵騎踏破六國的場景,也能看到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後百姓富足、文化繁榮的盛景。這些景象仿佛就在眾臣眼前閃爍,讓那些反對者的聲音微微一滯。難道爾等要抱著腐朽的製度,坐等大明衰敗嗎?”
他頓了頓,又拋出一個重磅炸彈:“諸位可知,後世有一種製度,叫做‘科舉’!不論出身,唯才是舉!正是這種製度,讓無數寒門子弟得以施展抱懷,讓國家繁榮昌盛!”
他環視四周,擲地有聲地說道:“孤要做的,就是讓大明領先世界五百年!”
朱標此言一出,朝堂中那些年輕些、思想較為開明的官員眼中露出向往與敬佩的神色,他們被朱標的宏偉誌向所震撼,仿佛看到了大明無比輝煌的未來,而那些頑固的老臣則像被雷擊中一般,呆立當場。
“領先五百年?這…”一些官員開始竊竊私語,他們從未聽過如此大膽的想法。
徐尚書更是氣得胡子亂顫,指著朱標怒斥道:“一派胡言!簡直是癡人說夢!”
朱標不理會他的叫囂,繼續說道:“孤知道,變法之路必然充滿荊棘,但孤絕不退縮!為了大明的未來,孤願付出一切!”他的眼神堅定而執著,仿佛能穿透人心。
徐尚書過於激動,突然向前踉蹌了一下,差點摔倒,朱標下意識地伸手去扶。徐尚書卻一把甩開朱標的手,怒喝道:“殿下莫要假惺惺,老臣雖老,但還站得穩!”這一扶一甩之間,朝堂的氣氛更加緊張,所有人都屏住唿吸,仿佛下一刻就會有大事發生。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一直默默觀察著這一切。他的眼神深邃而複雜,讓人捉摸不透。看到兒子如此堅定的模樣,他微微點了點頭,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朱標知道,自己暫時贏了這一局。但他心中清楚,這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他望著徐尚書等人,心中明白,他們不會善罷甘休。
他緩緩開口:“明日早朝,孤將公布新政的具體細則…”他的目光落在徐尚書身上,“希望諸位愛卿,都能好好想想,如何為大明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