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風如頑皮的孩童般穿堂入室,肆意地嬉戲著。它唿嘯而過,吹得那放置於書案之上的燭火左搖右晃,仿佛隨時都會熄滅一般。然而,這風卻怎麽也吹不散朱標眉間那如濃墨重彩般凝結的愁雲。


    新曆法的推廣之路可謂是荊棘密布、寸步難行。就好似一塊巨大無比的磐石橫亙在前,任憑朱標如何努力,都難以將其挪動分毫,沉重的壓力令他幾乎要喘不過氣來。


    就在這片令人窒息的沉寂之中,突然傳來一聲輕喚:“殿下。”這聲音雖然不大,但在此時寂靜的夜裏,卻顯得格外清晰。原來是陳工匠大師來到了門外。


    朱標聞聲緩緩抬起頭來,隻見他滿臉疲憊之色,伸出手輕輕地揉了揉那因長時間思索而發脹疼痛的太陽穴,然後開口問道:“陳師傅,這麽晚了,不知找我所為何事啊?”


    陳工匠大師小心翼翼地推開房門,邁步走進書房。他的臉上交織著一絲興奮與一絲忐忑,這種複雜的神情讓他看上去有些緊張。站定之後,他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說道:“殿下,草民苦思冥想多日,心中倒是有了一個想法,興許能夠為這新曆法的推行破開當前的困局呢!”


    朱標聽聞此言後,麵上表情並無太大波動,但那微不可察地點頭動作卻表明他正在認真傾聽著陳大師接下來要說的話語。隻見陳大師稍稍湊近了些,刻意壓低聲線說道:“殿下啊,您瞧瞧那欽天監裏的一眾老大人,整日裏就知道抱殘守缺、故步自封,一味地篤信祖宗傳下來的法子。依微臣看呐,咱們不妨換個思路,另辟蹊徑一番如何?”


    朱標靜靜地聽著,起初還隻是一臉平靜,然而當聽到“另辟蹊徑”這四個字時,他的雙眉忽地一挑,臉上流露出明顯的訝異之色。緊接著,這份訝異又迅速轉化成了一抹難以掩飾的欣喜。他霍然起身,腳步急促地開始在屋內來迴踱起步來,那雙原本沉靜如水的眼眸此刻竟似有精芒不斷閃爍跳躍。


    “妙啊!實在是妙極了!”朱標的聲音因為激動而略微發顫,“陳師傅,虧得你能想出如此絕妙的主意!這‘另辟蹊徑’四字當真說到了本殿下心坎兒裏去,說不定此事真能行得通呢!”


    這個驚人的消息如同野火一般迅速蔓延開來,眨眼之間便傳遍了整個科研所。一時間,這裏仿佛被點燃了激情的火焰,眾人皆為之沸騰。人們紛紛湧向朱標和那位德高望重的陳工匠大師周圍,如潮水般簇擁著他們。大家興奮異常,七嘴八舌地熱烈討論起那個令人驚歎不已、前所未有的大膽想法。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難以抑製的期待與激動之情。


    然而,讓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朱標並未像眾人預想的那樣馬不停蹄地直奔欽天監而去。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就在眾人疑惑不解之時,數日後,一則猶如重磅炸彈般的消息轟然炸響,震動朝野上下——太子朱標竟然要在那莊嚴而神秘的皇宮之中舉辦一場規模空前盛大的天文研討活動,並向全天下的天文愛好者廣發邀請函,誠邀各方賢能之士齊聚一堂,共同參與這場舉世矚目的盛會!


    當這則消息傳到徐欽天監監正耳中的那一刻,他頓時怒不可遏,氣得渾身顫抖不止,連胡須都根根翹起,仿佛要掙脫麵皮的束縛。他瞪大雙眼,怒目圓睜,口中更是毫不留情地怒斥朱標的此番舉動簡直就是大逆不道、離經叛道之舉,純屬蠱惑人心!盡管心中怒火熊熊燃燒,但這位監正大人終究還是按捺不住內心強烈的好奇與不安,最終決定親自率領幾名自己最為得意的門生弟子,一同奔赴皇宮,想要親眼看看朱標究竟在搞什麽名堂。


    在研討活動舉行的那一天,整個皇宮廣場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喧囂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放眼望去,隻見來自五湖四海的民間天文愛好者們如潮水般湧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與期待的神情。


    他們不辭辛勞地攜帶著自己精心打造而成的各式各樣的天文儀器,仿佛捧著一件件稀世珍寶一般小心翼翼。這些儀器雖然外表看起來略顯質樸,但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其中蘊含著製作者的巧思和心血。有的儀器結構複雜而精妙,令人歎為觀止;有的則設計簡約但實用至極,充分展現了民間智慧的魅力。


    與此同時,這些天文愛好者們還毫不吝嗇地向周圍人展示並闡述著他們對於浩瀚星空的獨到見解。他們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從星辰的運行軌跡到天體的神秘變化,無一不涉及,讓人不禁為之側目。


    就在這熙熙攘攘的人群當中,徐欽天監監正領著他的一眾門生也來到了現場。起初,這位監正大人滿心以為能夠借此機會好好教訓一下這些所謂的“野路子”,以彰顯自己作為官方代表的權威和正統地位。於是,他邁著傲慢的步伐,帶著輕蔑的眼神,在人群中冷眼看著這一切。


    然而,隨著他不斷深入了解,眼前所呈現出的一幕幕景象卻逐漸打破了他原有的認知。那些看似簡陋實則精巧無比的天文儀器,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其功能之強大甚至超出了他的想象;那些別出心裁的觀測方法更是令他大開眼界,原來探索星空竟還有如此多新奇的途徑;尤其是當他看到那些通過新曆法推算出來的數據竟然準確無誤時,心中的震驚簡直難以言表。


    更讓徐監正內心惶惶難安的是,那些本應安分守己、遵循傳統的欽天監年輕官員們,竟然也紛紛投身於這場激烈的研討當中。


    這些年輕人被新曆法那令人驚歎的精準度以及無可比擬的實用性深深吸引,猶如發現新大陸一般,開始對欽天監一直以來沿襲多年的舊曆法產生了強烈的懷疑與動搖。


    “這……這怎麽可能?絕對不可能啊!”徐監正麵如死灰般慘白,眼睜睜地望著自己費盡心血精心構建起來的堅固陣營,就像一座搖搖欲墜的大廈,正在一點點地分崩離析,心中滿是難以置信的震驚與絕望。


    此時,朱標穩穩地站立在一處地勢較高之處,將眼前發生的這一幕幕情景全都清晰無誤地納入眼中。而正當他饒有興致地觀察之時,忽然瞧見徐監正腳步蹣跚、踉踉蹌蹌地朝著自己所在的方向緩緩走來,口中還不停地低聲嘟囔著一些讓人難以聽清的話語。


    見此情形,朱標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飽含深意且耐人尋味的微笑,然後主動邁步向前迎接過去,並以一種不緊不慢的語調開口說道:“徐監正,不知對於這嶄新的曆法,您究竟作何感想呢......\"


    朱標目光如炬,緊緊地盯著時機的到來。當那場引起軒然大波的研討會圓滿結束後,他果斷決定借此巨大的聲勢,精心安排了一場盛宴,地點就定在了美輪美奐的禦花園。此次宴會,他特別邀請了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朝中眾多位高權重的大臣們前來參加。


    夜幕降臨,繁星閃爍,宛如璀璨的寶石鑲嵌在天幕之上。微弱而柔和的星光,恰到好處地映照出朱標那堅毅且充滿自信的麵龐。隻見他身姿挺拔地站起身來,手中高舉著一杯美酒,穩步走向朱元璋所在之處,然後恭敬地躬身行禮,緊接著以洪亮而堅定的聲音說道:“父皇,兒臣認為這全新的曆法意義非凡,它不僅僅關係到農業生產的時節把握,更是與我們大明王朝的國運緊密相連!一套精確無誤的曆法,可以使得天下百姓過上安定、富足的生活,同時也能夠確保國家長久穩定地繁榮昌盛下去!”


    朱元璋聽聞此言,微微放下手中的酒杯,那雙飽經滄桑卻依舊銳利無比的眼眸凝視著朱標,隨後緩緩地點了點頭,表示認同道:“標兒啊,你的這番心意,朕自然是心知肚明。然而,想要順利推行這一新法,恐怕將會麵臨諸多艱難險阻和重重阻礙啊。”


    對此局麵早有預料並做好充分應對之策的朱標,微微一笑,從容不迫地從袖袍之中取出一份早已擬寫好的奏折,恭恭敬敬地呈遞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這份奏折之後,仔細閱讀起來。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他臉上原本嚴肅凝重的神情逐漸變得舒展愉悅,最終不禁喜笑顏開。於是,他當場便下令召集滿朝的文武官員,前往莊嚴肅穆的奉天殿商議要事。


    待到眾人齊聚奉天殿之時,朱元璋端坐在金碧輝煌的龍椅之上,用他那威嚴赫赫的聲音開口說道:“諸位愛卿,今日太子所呈上來的這套新曆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現在,大家都暢所欲言,談談各自對於此事的見解和看法吧。”他的話音剛落,整個奉天殿內頓時陷入一片沉寂,但很快又被此起彼伏的議論聲所打破……


    隻見那李戶部侍郎身形微微前傾,雙手抱拳,恭恭敬敬地向龍椅之上的皇帝行了一禮後,朗聲道:“啟奏陛下,如今我國庫之中銀兩匱乏,空空如也。且近年來戰事不斷,烽火連天,致使黎民百姓生活艱難,苦不堪言呐。而這新曆法的推行所需耗費的資金數額龐大,微臣認為應當暫緩施行此等舉措,如此方才是當前最為妥當之策啊。”


    聽聞李戶部侍郎這番言論,立於一旁的朱標眉頭微皺,他那雙原本就炯炯有神的眼睛此刻更是閃爍著銳利的光芒,直直地盯著李戶部侍郎,義正辭嚴地反駁道:“李大人,您這話可就有所偏頗了!正所謂開源節流,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此乃治理國家的根本之道。大力推廣這新曆法,或許在短時間內確實需要一定的投入,然而從長遠角度考慮,它必定能夠顯著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產量,進而增加國家的稅收收入,最終讓廣大百姓受益無窮!”


    麵對朱標的駁斥,李戶部侍郎毫不退縮,他梗著脖子,繼續爭辯道:“太子殿下,您所說的固然不無道理,但是遠水終究難解近火呀!當下之急乃是解決眼前國庫空虛、民生凋敝的困境,若貿然推行新曆法,隻怕會令情況愈發雪上加霜啊!”


    就這樣,二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你一言我一語,展開了一場針鋒相對的激烈辯論。一時間,朝堂之上眾人皆噤若寒蟬,隻聽得見他倆慷慨激昂的陳詞聲,整個朝堂的氣氛緊張到了極點,仿佛一根緊繃的弦,隨時都有可能斷裂開來。


    就在此時,陳工匠大師上前一步,呈上一份詳細的賬目:“陛下,諸位大人,這是我工坊改良火器後的開支節省統計。新式火器,不僅威力更強,而且所需的材料和人力都大大減少,長久以往,能為國庫節省大量開支!”


    朱元璋麵色凝重地接過那本厚厚的賬目,緩緩翻開封麵,逐頁仔細審閱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原本緊皺著的眉頭竟漸漸地舒展開來,嘴角也微微上揚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弧度。


    終於,朱元璋看完了最後一頁賬目,他緩緩抬起頭來,那雙銳利如鷹隼般的眼睛此刻正閃爍著光芒,仿佛能夠洞悉一切。他的目光如閃電一般迅速掃過在場的群臣,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與霸氣。


    “朕算是徹底明白了!”朱元璋猛地站起身來,雙手背於身後,大聲說道,“所謂科技興邦,此乃利在千秋之大事啊!然而,李侍郎,你為何隻能看到眼前的些許困難,卻對這長遠的未來視而不見呢?如此目光短淺之人,如何能擔當大任!”


    說罷,朱元璋突然伸出右手,用力地揮了一下,那寬大的衣袖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緊接著,他以一種堅定不移的口吻繼續說道:“朕已然下定決心,要從戶部調撥出一部分資金,全力以赴地支持科研所的發展壯大!若有誰敢在此事上橫加阻攔、從中作梗,朕定當嚴懲不貸,絕不姑息遷就!”


    聽到這番話,站在一旁的太子朱標不禁心頭一熱,一股暖流瞬間湧上心間。他滿懷感激之情地望向自己的父親朱元璋,眼中閃爍著激動的淚花,然後恭敬地躬身行禮道:“兒臣多謝父皇的隆恩浩蕩!”


    有了資金支持,皇宮科研所迅速擴建,來自各地的能工巧匠紛紛湧入,這裏一時間成為了大明科技創新的搖籃。


    朱標看著日漸壯大的科研所,心中充滿了希望,他仿佛看到了一個嶄新的大明,正在冉冉升起。


    然而,朱標並未被眼前的成功衝昏頭腦。他深知,僅僅依靠皇宮科研所,遠遠不夠。


    要真正實現科技興邦,必須讓更多的民間工坊參與進來。朱標必須找到一個突破口,一個能讓那些目光短淺的工坊主們,心甘情願加入進來的方法。


    夜深人靜,朱標獨自一人站在科研所外,仰望星空。他喃喃自語:“如何才能讓他們看到科技的力量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標重生改寫大明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書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書翰並收藏朱標重生改寫大明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