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謠破途通,文改推進
朱標重生改寫大明曆史 作者:黃書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侍衛領命而去,朱標披上黑色鬥篷,悄然離開了東宮。夜色濃重,掩蓋了他的行蹤,也掩蓋了國子監裏暗流湧動的氣氛。他如同一道幽靈,穿梭在寂靜的宮牆之間,朝著國子監的方向而去。
抵達國子監時,朱標並未驚動任何人,而是選擇暗中觀察。他深入到學子中間,不動聲色地收集著關於謠言的蛛絲馬跡。他神情嚴肅,眼神堅定,仿佛能洞察一切,學子們感受到他身上散發出的威嚴,氣氛驟然緊張起來。
經過數日不辭辛勞、小心翼翼的暗訪之後,朱標終於成功搜集到了充足且有力的證據。此刻,他麵沉似水,端坐在書房之中,目光冷峻而犀利。
隨著一聲傳喚,吳學子戰戰兢兢地走了進來。朱標連寒暄都省卻了,直接開門見山地發問道:“吳學子,那些擾亂人心的謠言想必就是出自你手吧?”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質問,吳學子心中一驚,但仍強作鎮定,試圖用閃爍不定的眼神和支支吾吾的言辭來掩蓋自己的心虛與慌張。
然而,朱標早有準備。隻見他緩緩從袖中取出一封書信,信箋展開,上麵赫然是宋祭酒寫給吳學子的筆跡,清晰明了地記載著整個散布謠言的詳細計劃以及二人之間的密謀細節。
看到此信,吳學子的心理防線瞬間崩潰。他的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原本還算白皙的麵容刹那間變得慘白如紙,豆大的汗珠順著額頭滾滾而下,仿佛剛剛經曆了一場噩夢。
一旁的宋祭酒眼見形勢不妙,急忙趨身上前,想要替吳學子辯解幾句:“殿下啊,這裏麵肯定存在一些誤會,請您務必聽我解釋一番......”話未說完,便被朱標的怒喝聲生生打斷。
“宋祭酒!如今鐵證如山,擺在眼前,你還有何話可說?”朱標的聲音猶如寒夜中的冰霜,冷酷無情,沒有絲毫轉圜餘地。一時間,整個書房內的氣氛壓抑至極,凝重得讓人幾乎無法唿吸。
朱標對於維護革新成果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堅定決心,這份執著與堅毅讓人無法產生絲毫質疑。緊接著,朱標毫不猶豫地將吳學子所犯下的種種罪行毫無保留地公諸於眾。
當眾多學子聽聞這一驚人真相之後,現場頓時陷入一片嘩然之中。他們憤怒不已,紛紛對吳學子那卑鄙無恥的惡劣行徑予以嚴厲指責和痛斥。此時此刻,吳學子已然成為眾矢之的,遭受著來自四麵八方的鄙夷和唾棄。他麵紅耳赤、無地自容,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懊悔與羞恥,恨不能立刻尋得一條地縫,然後一頭鑽進去,永遠消失在人們的視野當中。
與此同時,那位指使吳學子四處散播謠言的宋祭酒,其自身形象也因這一事件而受到極大損害,可謂是顏麵盡失、威風掃地。曾經高高在上、受人敬仰的他,如今淪為了人們口中的笑柄和批判對象。
朱標憑借著過人的智慧與果敢手段,成功地扭轉了整個局麵,一種掌控全局、主宰一切的強烈感受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他目光銳利地凝視著眼前那狼狽至極的宋祭酒,嘴角微微上揚,流露出一抹輕蔑的冷笑:“宋祭酒啊宋祭酒,事到如今,你可還有什麽話好說呢?”
隻見宋祭酒麵色慘白如紙,仿佛瞬間失去了所有血色一般。他的雙唇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喉嚨裏像是被什麽東西堵住似的,縱然有千言萬語想要辯解,但最終卻連一個字都吐不出。這位昔日不可一世的人物怎麽也沒有想到,本想借助此次事件給予朱標沉重一擊,未曾料到卻是弄巧成拙,親手搬起一塊巨石狠狠地砸在了自己腳上。
迴到東宮書房後,朱標獨自置身於那昏暗的燭光之下,腳步緩慢而沉重地來迴踱著步。窗外,夜風如怒號般唿嘯而過,猛烈地拍打著窗戶,樹枝在風中搖曳,投射出一片片詭異的陰影,它們似乎也在以這種方式映襯著朱標此時內心的洶湧波濤。
宋祭酒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如同導火索一般,點燃了朱標心中積壓已久的怒火。這無疑給他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一個能夠將那些阻撓革新的勢力一舉鏟除的絕佳契機。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朱標口中喃喃低語,聲音雖輕卻透著無比的堅定。他緊緊地握起拳頭,因用力過度致使指節微微發白,青筋暴突,仿佛已然下定了決心要采取果斷行動。
然而,就在下一刹那,他原本堅毅的神情突然出現一絲遲疑和猶豫。因為朱標心裏很清楚,宋祭酒此人在那幫守舊的文人士大夫中間享有崇高的威望,如果對其處理手段過於嚴苛激烈,必然會引起更強烈的抵觸情緒,甚至有可能激發整個舊文人集團群起而攻之,掀起一場規模浩大的集體抗爭浪潮。
\"究竟應該怎樣取舍呢?\" 朱標的眉頭緊緊鎖在一起,形成一道深深的溝壑,臉上滿是糾結與矛盾之色。他一遍遍地在心中反複掂量著其中的利害關係,權衡各種可能產生的後果,但始終無法輕易地下定最後的決心。
經過長時間的苦苦思索之後,朱標終於做出了一個暫時的決定:先給予宋祭酒嚴厲的警告,責令他有所收斂,暫且觀察一下局勢的發展再做進一步的打算。
同時,朱標決定加大對新學科的推廣力度,以實際成果來證明新學科的價值,從而贏得更多人的支持。他立即召集了陳夫子等一批支持革新的學者,商討如何進一步推廣新學科。他邀請更多知名學者來國子監講學,鼓勵學子們積極參與新學科的研究和學習。
在朱標的推動下,國子監內學術氛圍日益濃厚。新學科的優秀成果不斷湧現,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子參與其中。一場別開生麵的成果展示會在國子監舉行。
各種新奇的儀器、精妙的模型、令人歎為觀止的實驗成果,讓學子們眼界大開,對新學科的熱情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看著眼前熱鬧的景象,朱標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他知道,他的計劃成功了。新學科的影響力正在迅速擴大,而他,也逐漸掌控了局勢。
朱標走到陳夫子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意味深長地說道:“陳夫子,好戲才剛剛開始……”
朱標的雷霆手段暫時壓製了宋祭酒,新學科在國子監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欣欣向榮。
然而,盡管表麵上風平浪靜,但暗地裏的波濤洶湧卻從未停歇過。那股暗流就像是隱匿在暗處的毒蛇,悄悄地潛伏著,等待著最佳的時機,然後猛地撲出給予致命一擊。
宋祭酒雖然在此前遭遇了沉重的挫敗,但他那顆爭強好勝的心並沒有因此而熄滅。相反,他憑借自己多年來在文人圈子中的摸爬滾打所積累下來的經驗和人脈,深知其中的門道與規則。於是乎,他開始不動聲色地秘密聯係起了一群同樣固執己見且守舊的文人墨客。
這群人湊在一起後,經過一番密謀策劃,決定改變策略,不再像之前那樣大張旗鼓地公然對抗新科舉製度。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為陰險狡詐的手段——散布各種謠言,蓄意製造社會恐慌情緒。
“你們都聽說了嗎?這次新科舉的考試內容完全就是脫離實際啊!盡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技術和淫巧之術,對於治理國家、安定邦交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可言呐!”有人故作神秘地壓低聲音說道。
“可不是嘛!我還聽說這迴科舉居然要考查什麽算學、格物之類的東西,這不是純粹的胡鬧嗎?咱們這些正兒八經的讀書之人,理應專心研讀那些古聖先賢留下來的經典著作,通過自我修養、管理家庭進而實現治國平天下的宏偉抱負。怎麽能沉迷於這些不入流的旁門左道呢?”另一個人隨聲附和道。
諸如此類的言論就這樣在文人圈子裏如幽靈般悄然傳播開來,其速度之快猶如一場可怕的瘟疫。起初,那些原本對新科舉製度滿懷憧憬和期望的莘莘學子們,在聽到這些流言蜚語之後,內心也漸漸地產生了動搖。
他們或是對新內容感到茫然,或是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對新科舉的未來充滿了擔憂。一股無形的壓力,如同厚重的烏雲,籠罩在國子監的上空,也壓抑在朱標的心頭。
朱標靜靜地佇立在東宮那扇雕飾精美的木窗之前,身姿挺拔如鬆,一襲月白色長衫隨風微微飄動。他那雙深邃如海的眼眸,此刻正凝視著遠方那處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文人聚集地,目光凝重而又銳利,仿佛能夠穿透重重迷霧,洞悉其中隱藏的秘密與陰謀。
他深知,盡管表麵上風平浪靜,但以宋祭酒為首的那些人並沒有真正死心塌地地放棄反抗。相反,他們就如同隱匿於黑暗中的毒蛇一般,悄無聲息地潛伏著,暗自醞釀著更為龐大且陰險的陰謀詭計,等待著時機成熟便會猛然出擊,給予致命一擊。
正當此時,一陣輕微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打破了書房內原本死一般的沉寂。緊接著,一名侍衛恭恭敬敬地立於門外,輕聲稟報:“殿下,陳夫子求見。”
“讓他進來吧。”朱標的視線從窗外緩緩收迴,他轉過身來,步伐沉穩地朝著那張堆滿書卷和筆墨紙硯的書桌走去。
片刻之後,隻見陳夫子神色匆忙地踏進書房,腳下生風般快步來到朱標麵前。他那張平日裏總是和藹可親的麵龐此刻卻布滿了焦慮之色,額頭上甚至滲出了細密的汗珠。還未等站穩腳跟,陳夫子便迫不及待地開口說道:“殿下啊,大事不好啦!宋祭酒他們……”
然而,話尚未說完,朱標便抬起右手,做了個製止的手勢,硬生生地將其話語截斷。隨後,他用一種異常平靜但卻充滿威嚴的口吻說道:“不必多言,我都已經知曉了。”說罷,他邁步走到牆邊,伸手將一幅巨大的大明地圖徐徐展開。
這幅地圖繪製得極為精細,山川河流、城池關隘無一不清晰呈現其上。朱標的目光緊緊鎖定在北方邊疆之處,那裏是大明國土的重要防線,也是當前局勢最為緊張的地方。他伸出修長的手指,輕輕地敲擊著地圖上的某一個小點,口中喃喃自語道:“看來,是時候下出這至關重要的一步棋了……”
抵達國子監時,朱標並未驚動任何人,而是選擇暗中觀察。他深入到學子中間,不動聲色地收集著關於謠言的蛛絲馬跡。他神情嚴肅,眼神堅定,仿佛能洞察一切,學子們感受到他身上散發出的威嚴,氣氛驟然緊張起來。
經過數日不辭辛勞、小心翼翼的暗訪之後,朱標終於成功搜集到了充足且有力的證據。此刻,他麵沉似水,端坐在書房之中,目光冷峻而犀利。
隨著一聲傳喚,吳學子戰戰兢兢地走了進來。朱標連寒暄都省卻了,直接開門見山地發問道:“吳學子,那些擾亂人心的謠言想必就是出自你手吧?”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質問,吳學子心中一驚,但仍強作鎮定,試圖用閃爍不定的眼神和支支吾吾的言辭來掩蓋自己的心虛與慌張。
然而,朱標早有準備。隻見他緩緩從袖中取出一封書信,信箋展開,上麵赫然是宋祭酒寫給吳學子的筆跡,清晰明了地記載著整個散布謠言的詳細計劃以及二人之間的密謀細節。
看到此信,吳學子的心理防線瞬間崩潰。他的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原本還算白皙的麵容刹那間變得慘白如紙,豆大的汗珠順著額頭滾滾而下,仿佛剛剛經曆了一場噩夢。
一旁的宋祭酒眼見形勢不妙,急忙趨身上前,想要替吳學子辯解幾句:“殿下啊,這裏麵肯定存在一些誤會,請您務必聽我解釋一番......”話未說完,便被朱標的怒喝聲生生打斷。
“宋祭酒!如今鐵證如山,擺在眼前,你還有何話可說?”朱標的聲音猶如寒夜中的冰霜,冷酷無情,沒有絲毫轉圜餘地。一時間,整個書房內的氣氛壓抑至極,凝重得讓人幾乎無法唿吸。
朱標對於維護革新成果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堅定決心,這份執著與堅毅讓人無法產生絲毫質疑。緊接著,朱標毫不猶豫地將吳學子所犯下的種種罪行毫無保留地公諸於眾。
當眾多學子聽聞這一驚人真相之後,現場頓時陷入一片嘩然之中。他們憤怒不已,紛紛對吳學子那卑鄙無恥的惡劣行徑予以嚴厲指責和痛斥。此時此刻,吳學子已然成為眾矢之的,遭受著來自四麵八方的鄙夷和唾棄。他麵紅耳赤、無地自容,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懊悔與羞恥,恨不能立刻尋得一條地縫,然後一頭鑽進去,永遠消失在人們的視野當中。
與此同時,那位指使吳學子四處散播謠言的宋祭酒,其自身形象也因這一事件而受到極大損害,可謂是顏麵盡失、威風掃地。曾經高高在上、受人敬仰的他,如今淪為了人們口中的笑柄和批判對象。
朱標憑借著過人的智慧與果敢手段,成功地扭轉了整個局麵,一種掌控全局、主宰一切的強烈感受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他目光銳利地凝視著眼前那狼狽至極的宋祭酒,嘴角微微上揚,流露出一抹輕蔑的冷笑:“宋祭酒啊宋祭酒,事到如今,你可還有什麽話好說呢?”
隻見宋祭酒麵色慘白如紙,仿佛瞬間失去了所有血色一般。他的雙唇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喉嚨裏像是被什麽東西堵住似的,縱然有千言萬語想要辯解,但最終卻連一個字都吐不出。這位昔日不可一世的人物怎麽也沒有想到,本想借助此次事件給予朱標沉重一擊,未曾料到卻是弄巧成拙,親手搬起一塊巨石狠狠地砸在了自己腳上。
迴到東宮書房後,朱標獨自置身於那昏暗的燭光之下,腳步緩慢而沉重地來迴踱著步。窗外,夜風如怒號般唿嘯而過,猛烈地拍打著窗戶,樹枝在風中搖曳,投射出一片片詭異的陰影,它們似乎也在以這種方式映襯著朱標此時內心的洶湧波濤。
宋祭酒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如同導火索一般,點燃了朱標心中積壓已久的怒火。這無疑給他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一個能夠將那些阻撓革新的勢力一舉鏟除的絕佳契機。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朱標口中喃喃低語,聲音雖輕卻透著無比的堅定。他緊緊地握起拳頭,因用力過度致使指節微微發白,青筋暴突,仿佛已然下定了決心要采取果斷行動。
然而,就在下一刹那,他原本堅毅的神情突然出現一絲遲疑和猶豫。因為朱標心裏很清楚,宋祭酒此人在那幫守舊的文人士大夫中間享有崇高的威望,如果對其處理手段過於嚴苛激烈,必然會引起更強烈的抵觸情緒,甚至有可能激發整個舊文人集團群起而攻之,掀起一場規模浩大的集體抗爭浪潮。
\"究竟應該怎樣取舍呢?\" 朱標的眉頭緊緊鎖在一起,形成一道深深的溝壑,臉上滿是糾結與矛盾之色。他一遍遍地在心中反複掂量著其中的利害關係,權衡各種可能產生的後果,但始終無法輕易地下定最後的決心。
經過長時間的苦苦思索之後,朱標終於做出了一個暫時的決定:先給予宋祭酒嚴厲的警告,責令他有所收斂,暫且觀察一下局勢的發展再做進一步的打算。
同時,朱標決定加大對新學科的推廣力度,以實際成果來證明新學科的價值,從而贏得更多人的支持。他立即召集了陳夫子等一批支持革新的學者,商討如何進一步推廣新學科。他邀請更多知名學者來國子監講學,鼓勵學子們積極參與新學科的研究和學習。
在朱標的推動下,國子監內學術氛圍日益濃厚。新學科的優秀成果不斷湧現,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子參與其中。一場別開生麵的成果展示會在國子監舉行。
各種新奇的儀器、精妙的模型、令人歎為觀止的實驗成果,讓學子們眼界大開,對新學科的熱情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看著眼前熱鬧的景象,朱標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他知道,他的計劃成功了。新學科的影響力正在迅速擴大,而他,也逐漸掌控了局勢。
朱標走到陳夫子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意味深長地說道:“陳夫子,好戲才剛剛開始……”
朱標的雷霆手段暫時壓製了宋祭酒,新學科在國子監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欣欣向榮。
然而,盡管表麵上風平浪靜,但暗地裏的波濤洶湧卻從未停歇過。那股暗流就像是隱匿在暗處的毒蛇,悄悄地潛伏著,等待著最佳的時機,然後猛地撲出給予致命一擊。
宋祭酒雖然在此前遭遇了沉重的挫敗,但他那顆爭強好勝的心並沒有因此而熄滅。相反,他憑借自己多年來在文人圈子中的摸爬滾打所積累下來的經驗和人脈,深知其中的門道與規則。於是乎,他開始不動聲色地秘密聯係起了一群同樣固執己見且守舊的文人墨客。
這群人湊在一起後,經過一番密謀策劃,決定改變策略,不再像之前那樣大張旗鼓地公然對抗新科舉製度。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為陰險狡詐的手段——散布各種謠言,蓄意製造社會恐慌情緒。
“你們都聽說了嗎?這次新科舉的考試內容完全就是脫離實際啊!盡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技術和淫巧之術,對於治理國家、安定邦交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可言呐!”有人故作神秘地壓低聲音說道。
“可不是嘛!我還聽說這迴科舉居然要考查什麽算學、格物之類的東西,這不是純粹的胡鬧嗎?咱們這些正兒八經的讀書之人,理應專心研讀那些古聖先賢留下來的經典著作,通過自我修養、管理家庭進而實現治國平天下的宏偉抱負。怎麽能沉迷於這些不入流的旁門左道呢?”另一個人隨聲附和道。
諸如此類的言論就這樣在文人圈子裏如幽靈般悄然傳播開來,其速度之快猶如一場可怕的瘟疫。起初,那些原本對新科舉製度滿懷憧憬和期望的莘莘學子們,在聽到這些流言蜚語之後,內心也漸漸地產生了動搖。
他們或是對新內容感到茫然,或是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對新科舉的未來充滿了擔憂。一股無形的壓力,如同厚重的烏雲,籠罩在國子監的上空,也壓抑在朱標的心頭。
朱標靜靜地佇立在東宮那扇雕飾精美的木窗之前,身姿挺拔如鬆,一襲月白色長衫隨風微微飄動。他那雙深邃如海的眼眸,此刻正凝視著遠方那處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文人聚集地,目光凝重而又銳利,仿佛能夠穿透重重迷霧,洞悉其中隱藏的秘密與陰謀。
他深知,盡管表麵上風平浪靜,但以宋祭酒為首的那些人並沒有真正死心塌地地放棄反抗。相反,他們就如同隱匿於黑暗中的毒蛇一般,悄無聲息地潛伏著,暗自醞釀著更為龐大且陰險的陰謀詭計,等待著時機成熟便會猛然出擊,給予致命一擊。
正當此時,一陣輕微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打破了書房內原本死一般的沉寂。緊接著,一名侍衛恭恭敬敬地立於門外,輕聲稟報:“殿下,陳夫子求見。”
“讓他進來吧。”朱標的視線從窗外緩緩收迴,他轉過身來,步伐沉穩地朝著那張堆滿書卷和筆墨紙硯的書桌走去。
片刻之後,隻見陳夫子神色匆忙地踏進書房,腳下生風般快步來到朱標麵前。他那張平日裏總是和藹可親的麵龐此刻卻布滿了焦慮之色,額頭上甚至滲出了細密的汗珠。還未等站穩腳跟,陳夫子便迫不及待地開口說道:“殿下啊,大事不好啦!宋祭酒他們……”
然而,話尚未說完,朱標便抬起右手,做了個製止的手勢,硬生生地將其話語截斷。隨後,他用一種異常平靜但卻充滿威嚴的口吻說道:“不必多言,我都已經知曉了。”說罷,他邁步走到牆邊,伸手將一幅巨大的大明地圖徐徐展開。
這幅地圖繪製得極為精細,山川河流、城池關隘無一不清晰呈現其上。朱標的目光緊緊鎖定在北方邊疆之處,那裏是大明國土的重要防線,也是當前局勢最為緊張的地方。他伸出修長的手指,輕輕地敲擊著地圖上的某一個小點,口中喃喃自語道:“看來,是時候下出這至關重要的一步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