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神奇的王震霆
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 作者:五毛錢的鍋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旭這小子確實給力,經過秦家吃穿不愁後那個子也是嗖嗖的長。
跟在秦朗身後那也是健步如飛。
一行四人來到了貢院外,這會試就在這貢院進行,為期還是三天。
經義策論詩賦,驗明正身,秦朗背著書簍進了貢院。
是否一飛衝天,就全看這會試和殿試了。
籌備了這麽久,有棗沒棗的那也得打上三竿子。
不過秦朗對自己倒是信心滿滿,迎著破曉的初陽,他在自己的號舍前站定。
翻修過的貢院確實不錯,沒有臭號,貢舍高大寬敞。
秦朗在貢舍內先是把筆墨紙硯一一排齊,然後,他吃飯了......
雞湯還溫熱,此刻不喝當是暴殄天物,必須得趁熱喝才是對美食的尊敬。
當然還有一層深意,上次的雞湯可都被自己那便宜嶽父給喝的幹淨。
這次自己不把握住機會,怕是還沒有進自己肚子的可能。
反正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他這奇葩的操作倒是沒引起多少人注意。
無非是這撲鼻的香氣讓人為之側目,反正還沒開考,大家扭頭歪腦也無人製止。
秦朗看這會試的考生少見年輕人,多數都是壯年,乃至老年。
所以大宋舉人這身份的,含金量那可真不一般。
像他這麽小的人更是一個沒有,十三的舉人,雖然略微微有水分,可也當得一絕了。
也怪不得趙恆對他的重視,這可不單單是獨子的重視。
作為原本也是有理想有抱負的雄主,趙恆落得簽下澶淵之盟的結果。
他就不想一雪前恥嗎?
自己已然暮年,怕是不行了,可隻要兒子爭氣,這偌大的中國隻要微微發展,還弄不死這些蠻夷?
喝完湯渾身熨帖,鳴鑼聲響,會試開考了。
高台上的孫啟智剛站穩,就在四下搜尋秦朗的身影。
好不容易找到了,看著秦朗麵前空空如也的瓦罐,孫啟智沒好氣別開了頭。
這小子學聰明了,上來就把芷蘭給他準備的雞湯給喝了,讓孫啟智微微為之氣結。
這小子是防著我啊,我是那種人嗎?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大人,你要的瓷碗。”一個衙役殷勤聲音打斷了孫啟智的悶氣。
隻見這衙役一手拿著一個小碗,另一個手上還拎著這蔥花和芫荽。
“不用了,拿下去吧。”孫啟智索然擺手。
湯都被喝完了,拿碗頂個屁用。
秦朗是懂孫啟智的。
所以現在的孫啟智看他更加不順眼了。
不提滿心碎碎念的孫啟智,秦朗這拿到了會試的題目。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揉了揉眼確認,
“我特喵不是在做夢吧?”他拿起題目反複確認。
‘論《春秋》大義與治國之道’
這可不就是王震霆給他猜的題嘛,一個字不差。
這我要說巧合好像都沒人信,可這真就是巧合。
老天爺賞飯吃,感謝老天爺。
秦朗感動的想哭,當年高考要是考的全會,那高低也得弄個清華北大上上。
可能花光了上輩子攢的所有運氣吧,現在日子過的就是挺順溜的。
這明擺著的考題隻用往上謄寫標準答案就行。
也就王震霆不在他身邊,不然他高低得抱著他外祖父親一個。
孫啟智照例下來遊場,看到秦朗又是連草稿都不打,蹙起眉頭。
這小子是真不把科舉當迴事啊,之前就直接開莽。
雖然文采確實不錯,但是如果打磨一下腹稿,那做出來的就更是錦繡文章。
他重重的咳嗽了兩下,想提醒下自己的便宜女婿。
可秦朗現在正在用強大的記憶力答題呢,哪有心思搭理一旁人的動靜。
腦袋都幹冒煙了有沒有。
‘《春秋》者,魯史之名,寓褒貶於記事之中,微言大義,垂訓後世。
吾宋承五代之亂,以文治國,重法度而輕刑罰,尊儒術而崇禮教。
觀《春秋》之義,尊王攘夷,內修政事,外睦鄰邦,此正我朝治國之要義。
故我朝當以《春秋》大義為鑒,內則整肅綱紀,外則和睦四夷,方能長治久安...’
這標準答案是王震霆加秦思妙,還有自己精心迴答並修改的。
緊扣典故,絕對亮眼。
揮毫潑墨,洋洋灑灑幾百字的文章躍然於紙上。
迴答完畢,秦朗都開始隱隱期待起下一道題了,是不是還是王震霆猜測的題。
融化的雪水滴滴落下,秦朗把考卷陰幹,放入牛皮袋。
到了他最熟悉的環境,吾去會周公去也。
直把巡考迴來見此情景的孫啟智氣的夠嗆。
沒辦法,他這死樣子女兒還愛死愛活的,家門不幸,家門不幸。
索性不看這讓人來氣的臭小子了。
吃午飯,吃完飯,秦朗甚至有時間站了會樁。
別人都在奮筆疾書,草稿紙上滿滿當當時,他在睡覺,別人在謄寫時,他還在睡覺。
臨近下午,忽然又是一聲鑼響,衙役又開始發卷了,這下把三天要考的卷子都印發下來。
秦朗終於不無聊了,他揉了揉自己睡的發緊的臉頰,打開了策略題。
‘論我朝邊疆防禦之策,及與周邊民族之和戰之道。’
是了,一模一樣,秦朗強忍心中的激動,這策論一做完就隻剩下一門詩賦,那還不是手拿把掐的。
‘我大宋腹地遼闊,知禮守節,當以和為貴,以戰為輔。
和者,通商互市,以安邊境;戰者,加強邊防,以禦外侮。
同時,當選拔勇將,訓練精兵,以備不時之需。
革者當摒棄雜念,提高武人待遇,令將士們曉大義,敢衝鋒,獲得自己應有的禮遇。
文能興國,武能安邦,缺一不可,我大宋時至今日,已然成為跛腳巨人。
空有繁華而無守護的實力,如砧板上的牛羊肉,任人宰割。
扭轉此等局麵,非武人不可行,非強大軍備不可扭轉...’
他的卷子寫的很直白,一個文人考試大書特書提高武人地位。
是的他又沒有按照王震霆和秦思妙給他的標準答案去寫,反而寫出了自己心中一直想說的。
因為他不止一次看到府軍將士因為上下克扣,隻能變著法的從百姓身上找補。
一次兩次還行,時間久了之後,那些將士就真的成了欺壓良善的惡兵。
可他們明明是護家保國的利器,反而因為沒人把他們當迴事,變成了欺壓內部的最大勢力。
可一旦稍稍有人把他們放在心上,簡單的獎賞就能讓他們有質的蛻變。
這其中的緣由不由得秦朗不去深思。
所以他不吐不快,明明實力恐怖的嚇人的宋朝,怎麽就弱的跟狗一樣。
打仗的打的啥,不就是經濟嘛。
大宋的經濟可謂冠絕曆朝,可最終亡國確實讓人深思。
有著精銳的甲胄,怎麽就打不了勝仗。
還老是發生數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的悲劇。
大宋的結局不該是這樣的。
秦朗隻想通過自己的試卷微微的發一分力,不多,引起一點點波瀾就行。
當然斟詞酌句還是很考究了,沒有出現太過過激的字眼。
他首先得保證自己能過了會試,直接言辭鋒利,說不得直接就被pass了。
那也得不償失。
這是他科舉以來寫的最認真的一次,迴頭一看一條條一列列的竟然高達千餘字。
其中不少是結合古今的練兵心得。
以後拿來直接當訓練教材用都綽綽有餘。
陰幹考卷,最後一個是詩賦。
“以‘月’為題,賦詩一首,要求意境高遠,用詞雅致”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秦朗還真自創了一首詩。
明月掛天涯,清輝照萬家。
秋風吹落葉,寒露濕桂花。
遠望思鄉客,長吟詠夜華。
願得團圓日,共賞此輪霞。
不錯不錯,誌得意滿,封筆,封卷,吃飯練功睡覺。
後續的兩天他的卷子再沒打開過一次,直到收卷的鑼鼓聲響。
秦朗的這般操作令人生氣的不單單是孫啟智,左謙才是真麻了。
他還誇下海口盯死秦朗呢,這小子不是吃就是睡,不然就站樁,這出去貢院怎麽給王爺匯報?
匯報他吃吃睡睡練練功?
會試的考卷要改的很快,因為官家還在等著給考過的貢士們進行殿試。
這才是科舉的最後一步,角逐狀元的決賽圈。
不僅官家等著,這些學子們也是翹首以盼,魚躍龍門在此一遭。
“十取一,今朝恩科,會試930人,取93人得中,40人甲榜,56人乙榜,諸位,同心戮力。”
孫啟智在考卷麵前站定囑托道,換迴副考齊齊行禮。
他挑選的副考都是幹材,閱卷也是神速。
筆跡不好,拙落。語義不順,拙落。文章犯忌諱,拙落。
小山堆一般的卷子在慢慢變小。
整整兩天都在高強度閱卷,時不時的一份佳作被拿上來,交由孫啟智進行排名。
“嘶,這策論...”兵部主事張琪論拿著一個試卷倒吸一口涼氣。
“怎滴,張兄又發現甚佳作了?”邊上一副考饒有興致的湊了過來,想一探究竟。
“唔,不好說,不好說,李兄你看看這篇文章寫的。”張琪論把卷子交由邊上的副考李明達。
李明達接過文章,隻粗粗看了幾眼,也是如同張琪論那般倒吸一口涼氣。
“此子是真敢說啊,這卷子,要不直接拙了吧?”李明達小聲道。
“要說拙落好似也有點說不過去,因為這文章沒有明顯的忌諱,隻是說話太過直白。”張琪論糾結的道。
這文章要從一個務實的角度看,那絕對沒什麽毛病。
關鍵是身份和視角。
他一個文人變著法想讓武人提高地位。
那不就是在挖自己牆角嘛。
哪有此等道理。
“要不讓大人看看,或許他有新想法呢?”李明達建議道。
橫豎他二人是沒招了,不如把問題丟出去,讓孫啟智頭疼去。
“妙哉,大人博聞強記,肯定比吾等見解深。”說著張琪論就拿著試卷來到了孫啟智身邊。
“怎滴?又是佳作?”孫啟智放下手中的詩賦,他喜歡詩賦,雖然他這人比較務實。
詩賦一詞最流於表麵,可是務實歸務實,欣賞歸欣賞,他從來分的清楚。
就像愛好和工作一般。
“倒也不是,是一篇文章,我和李大人都拿不定主意,想讓主考大人你幫忙掌掌眼。”
張琪論把試卷往孫啟智麵前一攤說道。
“什麽文章如此神秘,我倒要看看。”孫啟智拿起來剛看幾句,臉上就充滿了謹慎。
這文章且先放一旁,這筆跡可不就是那夯貨的嘛。
也就他的字能讓人記憶猶新。
“怎樣?孫大人。”張琪論臉上帶著莫名的神彩。
他作為文人天然是不喜歡這篇文章的,可作為他發現的這篇文章,又不想它被埋沒。
很矛盾的心理,讓他糾結的不行。
不管從孫啟智嘴裏說出取中,亦或是拙落都會讓他難以接受。
“這文章,本官也無法判斷它的優劣,我麵見陛下交由他聖裁。”孫啟智猶豫了一下說道。
“您要為這篇文章開貢院?”張琪論驚訝道。
這貢院可不是好開的,在未撕名謄寫名次前,誰主張開貢院可都得負起舞弊風險的責任。
“嗯,開!傳我令,一刻後開貢門,本官要入宮麵聖,汝等當好自為之,切莫自誤。”
孫啟智滿臉正色的說道。
官家拿出數十年前的考題,那時的他是多麽精明強幹,富有精神活力。
這文章若是那時候出現,想必官家會毫不猶豫的選中。
可是歲月蹉跎,士階層愈發龐大之時,這文章很大可能在初選就被pass,根本到不了官家眼前。
秦朗賭上了自己科舉考試的名次,而孫啟智賭上的是自己的人頭。
若因為自己開貢院有舞弊事件發生,那他的政治生涯基本就宣告結束了。
鬧不好自己的腦袋都得換換地方。
可是這麽實用的一篇文章,若真埋沒,讓他又於心何忍。
即便這人不是他的便宜女婿,孫啟智也應該會做相同的選擇。
命令一下達,整個貢院都動了起來,所有卷子統一收繳。
閱卷人員統一在衙役的看管下,集中在了書房。
跟在秦朗身後那也是健步如飛。
一行四人來到了貢院外,這會試就在這貢院進行,為期還是三天。
經義策論詩賦,驗明正身,秦朗背著書簍進了貢院。
是否一飛衝天,就全看這會試和殿試了。
籌備了這麽久,有棗沒棗的那也得打上三竿子。
不過秦朗對自己倒是信心滿滿,迎著破曉的初陽,他在自己的號舍前站定。
翻修過的貢院確實不錯,沒有臭號,貢舍高大寬敞。
秦朗在貢舍內先是把筆墨紙硯一一排齊,然後,他吃飯了......
雞湯還溫熱,此刻不喝當是暴殄天物,必須得趁熱喝才是對美食的尊敬。
當然還有一層深意,上次的雞湯可都被自己那便宜嶽父給喝的幹淨。
這次自己不把握住機會,怕是還沒有進自己肚子的可能。
反正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他這奇葩的操作倒是沒引起多少人注意。
無非是這撲鼻的香氣讓人為之側目,反正還沒開考,大家扭頭歪腦也無人製止。
秦朗看這會試的考生少見年輕人,多數都是壯年,乃至老年。
所以大宋舉人這身份的,含金量那可真不一般。
像他這麽小的人更是一個沒有,十三的舉人,雖然略微微有水分,可也當得一絕了。
也怪不得趙恆對他的重視,這可不單單是獨子的重視。
作為原本也是有理想有抱負的雄主,趙恆落得簽下澶淵之盟的結果。
他就不想一雪前恥嗎?
自己已然暮年,怕是不行了,可隻要兒子爭氣,這偌大的中國隻要微微發展,還弄不死這些蠻夷?
喝完湯渾身熨帖,鳴鑼聲響,會試開考了。
高台上的孫啟智剛站穩,就在四下搜尋秦朗的身影。
好不容易找到了,看著秦朗麵前空空如也的瓦罐,孫啟智沒好氣別開了頭。
這小子學聰明了,上來就把芷蘭給他準備的雞湯給喝了,讓孫啟智微微為之氣結。
這小子是防著我啊,我是那種人嗎?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大人,你要的瓷碗。”一個衙役殷勤聲音打斷了孫啟智的悶氣。
隻見這衙役一手拿著一個小碗,另一個手上還拎著這蔥花和芫荽。
“不用了,拿下去吧。”孫啟智索然擺手。
湯都被喝完了,拿碗頂個屁用。
秦朗是懂孫啟智的。
所以現在的孫啟智看他更加不順眼了。
不提滿心碎碎念的孫啟智,秦朗這拿到了會試的題目。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揉了揉眼確認,
“我特喵不是在做夢吧?”他拿起題目反複確認。
‘論《春秋》大義與治國之道’
這可不就是王震霆給他猜的題嘛,一個字不差。
這我要說巧合好像都沒人信,可這真就是巧合。
老天爺賞飯吃,感謝老天爺。
秦朗感動的想哭,當年高考要是考的全會,那高低也得弄個清華北大上上。
可能花光了上輩子攢的所有運氣吧,現在日子過的就是挺順溜的。
這明擺著的考題隻用往上謄寫標準答案就行。
也就王震霆不在他身邊,不然他高低得抱著他外祖父親一個。
孫啟智照例下來遊場,看到秦朗又是連草稿都不打,蹙起眉頭。
這小子是真不把科舉當迴事啊,之前就直接開莽。
雖然文采確實不錯,但是如果打磨一下腹稿,那做出來的就更是錦繡文章。
他重重的咳嗽了兩下,想提醒下自己的便宜女婿。
可秦朗現在正在用強大的記憶力答題呢,哪有心思搭理一旁人的動靜。
腦袋都幹冒煙了有沒有。
‘《春秋》者,魯史之名,寓褒貶於記事之中,微言大義,垂訓後世。
吾宋承五代之亂,以文治國,重法度而輕刑罰,尊儒術而崇禮教。
觀《春秋》之義,尊王攘夷,內修政事,外睦鄰邦,此正我朝治國之要義。
故我朝當以《春秋》大義為鑒,內則整肅綱紀,外則和睦四夷,方能長治久安...’
這標準答案是王震霆加秦思妙,還有自己精心迴答並修改的。
緊扣典故,絕對亮眼。
揮毫潑墨,洋洋灑灑幾百字的文章躍然於紙上。
迴答完畢,秦朗都開始隱隱期待起下一道題了,是不是還是王震霆猜測的題。
融化的雪水滴滴落下,秦朗把考卷陰幹,放入牛皮袋。
到了他最熟悉的環境,吾去會周公去也。
直把巡考迴來見此情景的孫啟智氣的夠嗆。
沒辦法,他這死樣子女兒還愛死愛活的,家門不幸,家門不幸。
索性不看這讓人來氣的臭小子了。
吃午飯,吃完飯,秦朗甚至有時間站了會樁。
別人都在奮筆疾書,草稿紙上滿滿當當時,他在睡覺,別人在謄寫時,他還在睡覺。
臨近下午,忽然又是一聲鑼響,衙役又開始發卷了,這下把三天要考的卷子都印發下來。
秦朗終於不無聊了,他揉了揉自己睡的發緊的臉頰,打開了策略題。
‘論我朝邊疆防禦之策,及與周邊民族之和戰之道。’
是了,一模一樣,秦朗強忍心中的激動,這策論一做完就隻剩下一門詩賦,那還不是手拿把掐的。
‘我大宋腹地遼闊,知禮守節,當以和為貴,以戰為輔。
和者,通商互市,以安邊境;戰者,加強邊防,以禦外侮。
同時,當選拔勇將,訓練精兵,以備不時之需。
革者當摒棄雜念,提高武人待遇,令將士們曉大義,敢衝鋒,獲得自己應有的禮遇。
文能興國,武能安邦,缺一不可,我大宋時至今日,已然成為跛腳巨人。
空有繁華而無守護的實力,如砧板上的牛羊肉,任人宰割。
扭轉此等局麵,非武人不可行,非強大軍備不可扭轉...’
他的卷子寫的很直白,一個文人考試大書特書提高武人地位。
是的他又沒有按照王震霆和秦思妙給他的標準答案去寫,反而寫出了自己心中一直想說的。
因為他不止一次看到府軍將士因為上下克扣,隻能變著法的從百姓身上找補。
一次兩次還行,時間久了之後,那些將士就真的成了欺壓良善的惡兵。
可他們明明是護家保國的利器,反而因為沒人把他們當迴事,變成了欺壓內部的最大勢力。
可一旦稍稍有人把他們放在心上,簡單的獎賞就能讓他們有質的蛻變。
這其中的緣由不由得秦朗不去深思。
所以他不吐不快,明明實力恐怖的嚇人的宋朝,怎麽就弱的跟狗一樣。
打仗的打的啥,不就是經濟嘛。
大宋的經濟可謂冠絕曆朝,可最終亡國確實讓人深思。
有著精銳的甲胄,怎麽就打不了勝仗。
還老是發生數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的悲劇。
大宋的結局不該是這樣的。
秦朗隻想通過自己的試卷微微的發一分力,不多,引起一點點波瀾就行。
當然斟詞酌句還是很考究了,沒有出現太過過激的字眼。
他首先得保證自己能過了會試,直接言辭鋒利,說不得直接就被pass了。
那也得不償失。
這是他科舉以來寫的最認真的一次,迴頭一看一條條一列列的竟然高達千餘字。
其中不少是結合古今的練兵心得。
以後拿來直接當訓練教材用都綽綽有餘。
陰幹考卷,最後一個是詩賦。
“以‘月’為題,賦詩一首,要求意境高遠,用詞雅致”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秦朗還真自創了一首詩。
明月掛天涯,清輝照萬家。
秋風吹落葉,寒露濕桂花。
遠望思鄉客,長吟詠夜華。
願得團圓日,共賞此輪霞。
不錯不錯,誌得意滿,封筆,封卷,吃飯練功睡覺。
後續的兩天他的卷子再沒打開過一次,直到收卷的鑼鼓聲響。
秦朗的這般操作令人生氣的不單單是孫啟智,左謙才是真麻了。
他還誇下海口盯死秦朗呢,這小子不是吃就是睡,不然就站樁,這出去貢院怎麽給王爺匯報?
匯報他吃吃睡睡練練功?
會試的考卷要改的很快,因為官家還在等著給考過的貢士們進行殿試。
這才是科舉的最後一步,角逐狀元的決賽圈。
不僅官家等著,這些學子們也是翹首以盼,魚躍龍門在此一遭。
“十取一,今朝恩科,會試930人,取93人得中,40人甲榜,56人乙榜,諸位,同心戮力。”
孫啟智在考卷麵前站定囑托道,換迴副考齊齊行禮。
他挑選的副考都是幹材,閱卷也是神速。
筆跡不好,拙落。語義不順,拙落。文章犯忌諱,拙落。
小山堆一般的卷子在慢慢變小。
整整兩天都在高強度閱卷,時不時的一份佳作被拿上來,交由孫啟智進行排名。
“嘶,這策論...”兵部主事張琪論拿著一個試卷倒吸一口涼氣。
“怎滴,張兄又發現甚佳作了?”邊上一副考饒有興致的湊了過來,想一探究竟。
“唔,不好說,不好說,李兄你看看這篇文章寫的。”張琪論把卷子交由邊上的副考李明達。
李明達接過文章,隻粗粗看了幾眼,也是如同張琪論那般倒吸一口涼氣。
“此子是真敢說啊,這卷子,要不直接拙了吧?”李明達小聲道。
“要說拙落好似也有點說不過去,因為這文章沒有明顯的忌諱,隻是說話太過直白。”張琪論糾結的道。
這文章要從一個務實的角度看,那絕對沒什麽毛病。
關鍵是身份和視角。
他一個文人變著法想讓武人提高地位。
那不就是在挖自己牆角嘛。
哪有此等道理。
“要不讓大人看看,或許他有新想法呢?”李明達建議道。
橫豎他二人是沒招了,不如把問題丟出去,讓孫啟智頭疼去。
“妙哉,大人博聞強記,肯定比吾等見解深。”說著張琪論就拿著試卷來到了孫啟智身邊。
“怎滴?又是佳作?”孫啟智放下手中的詩賦,他喜歡詩賦,雖然他這人比較務實。
詩賦一詞最流於表麵,可是務實歸務實,欣賞歸欣賞,他從來分的清楚。
就像愛好和工作一般。
“倒也不是,是一篇文章,我和李大人都拿不定主意,想讓主考大人你幫忙掌掌眼。”
張琪論把試卷往孫啟智麵前一攤說道。
“什麽文章如此神秘,我倒要看看。”孫啟智拿起來剛看幾句,臉上就充滿了謹慎。
這文章且先放一旁,這筆跡可不就是那夯貨的嘛。
也就他的字能讓人記憶猶新。
“怎樣?孫大人。”張琪論臉上帶著莫名的神彩。
他作為文人天然是不喜歡這篇文章的,可作為他發現的這篇文章,又不想它被埋沒。
很矛盾的心理,讓他糾結的不行。
不管從孫啟智嘴裏說出取中,亦或是拙落都會讓他難以接受。
“這文章,本官也無法判斷它的優劣,我麵見陛下交由他聖裁。”孫啟智猶豫了一下說道。
“您要為這篇文章開貢院?”張琪論驚訝道。
這貢院可不是好開的,在未撕名謄寫名次前,誰主張開貢院可都得負起舞弊風險的責任。
“嗯,開!傳我令,一刻後開貢門,本官要入宮麵聖,汝等當好自為之,切莫自誤。”
孫啟智滿臉正色的說道。
官家拿出數十年前的考題,那時的他是多麽精明強幹,富有精神活力。
這文章若是那時候出現,想必官家會毫不猶豫的選中。
可是歲月蹉跎,士階層愈發龐大之時,這文章很大可能在初選就被pass,根本到不了官家眼前。
秦朗賭上了自己科舉考試的名次,而孫啟智賭上的是自己的人頭。
若因為自己開貢院有舞弊事件發生,那他的政治生涯基本就宣告結束了。
鬧不好自己的腦袋都得換換地方。
可是這麽實用的一篇文章,若真埋沒,讓他又於心何忍。
即便這人不是他的便宜女婿,孫啟智也應該會做相同的選擇。
命令一下達,整個貢院都動了起來,所有卷子統一收繳。
閱卷人員統一在衙役的看管下,集中在了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