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府試3
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 作者:五毛錢的鍋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屋內陳設很簡單,不,甚至到了簡陋的程度。
一個四方的桌子兩個長凳,就在廳堂的中央,說是廳堂,實際不遠處就是灶膛。
此時的灶膛裏還丟著幾根木柴,在慢慢燃燒著,讓整個屋子並不是太冷。
一個腳踏式的紡織機倒是整個廳堂最為貴重的物什了,其餘地方顯得空蕩,不過灑掃的尤為幹淨。
“你這是在紡布?”秦朗看著明顯織了一半的成品道。
“讓你見笑了,春冬時節,地裏活計沒那麽多,織幾尺布能多少攢點。”
農婦一邊套上長褂,一邊迴答。
“大姐,你說咱現在的日子是好還是不好?”
秦朗忽然化身了央視記者,發出了一句靈魂提問。
“好,怎麽不好,隻要肯幹,一天兩頓飯總是有保障的,多少朝代連糊口都勉強哩。”
農婦從鍋外舀水的動作微微一頓笑道。
一看她的神態,秦朗就知道,自己沒有得到真實的迴答。
“那咱的農稅是多少?”秦朗換了個方式問道。
“一年交兩次吧,六到七成不等。”
不是看這小郎君大大方方的不似壞人,又結合她學子的身份,農婦是決計不會說實話的。
“這麽高?”秦朗唰的一下站了起來,把一旁的陳二爺嚇了一跳。
“也不高吧,聽說隔壁的縣有到八成的,我們還算可以,侍弄著土地,再做點工,一年還多少能存點哩。”
農婦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了感激。
但秦朗聽的不是滋味,他喵的,原來富宋是這麽富出來的,就是壓榨百姓的骨髓嗎?
看他臉色鐵青,陳二爺知道他已然是在爆發的邊緣,小聲解釋。
“我朝規定了,正稅一般不超收獲的一半,這裏麵肯定有別的原因。”
“狗官,虧他還是進士及第出身,竟然也魚肉百姓。”秦朗對自家知縣的感觀差到了極致。
陳二爺苦笑。
“也不能全賴他,自古皇權不下鄉,他也是照著丈量的冊子收糧,具體細則那也是裏正村長這些代收,他也隻保證事情不太過分,而不能太多幹預。”
“狗屁,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迴家賣紅薯。”
他大約知道這裏麵,是有門門道道的,但是沒想到普通農家攤派後的課稅,竟然如此繁重。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此時秦朗臉上陰沉的可怕。
“唉。”陳二爺不再解釋。
“娘,我們迴來了。”屋外傳來狗剩的叫喊。
不多時門簾被挑開,一個精幹的男人,帶著一個年歲稍大一點的孩子進了屋。
“大哥好,途經寶地,饑腸轆轆,想借餐飯食。”秦朗壓住自己的怒氣,起來笑臉相迎道。
“知道了,郎君稍坐,飯菜馬上就好。”迴來的中年男人並不健談,隻訥訥的搭了一句話就去燒鍋去了。
隻餘下兩個小子,和秦朗二人大眼瞪小眼。
“你們幾歲了?”秦朗看著稍大的孩子問道。
“我八歲,我弟弟五歲。”到底歲數大一些,男孩迴答道。
“那你蒙學了沒?”秦朗又問。
“沒有,我娘說今年能讓我上學,她再紡出三匹布就能交束修,這樣我就能上學了。”
大一點的孩子臉上寫滿了憧憬。
“你想上學嗎?”
“想。”
“那上學可是很吃苦的。”
“我不怕,考中童生老爺,就能讓我爹娘不那麽辛苦了。”孩子臉上有說不出的堅定。
“好,勇氣可嘉,那我這做哥哥的,就給你點小禮物。”秦朗伸出大拇指。
“老陳,去把我車上的刀紙和書籍都拿來吧,還有那根灰毫筆,算是我送小兄弟的開學禮。”秦朗對陳二爺說道。
“可是少爺...”陳二爺有些為難。
“去拿吧,我有個狼毫和一方硯台就行了,府試對於我來說倒不難了。”秦朗不在意的擺手道。
府試他抱的心態也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大白話就是無所吊謂。
“你小子有福氣,這可是咱縣的案首,讓你沾沾文氣,說不定未來你也能考個案首呢。”
陳二爺是拗不過秦朗的,對著那小子半開玩笑的道。
拿來了五刀秦朗的練手的紙,還有一刀是上好的宣紙。
加上那灰毫和記有秦朗筆記的幾本開蒙書,起碼八十兩往上的價值。
“你叫什麽?”秦朗再次問道。
“我叫王騰,小名石墩。”王騰看著秦朗手中的紙筆書,眼中有無以言說的喜愛。
“好,我把學習工具給你,這些是死物,我想要的是你能通過學習,改變萬千和你一樣的家庭。”
“讓大家的父母都不再勞累,讓所有人都過上好日子,你可能做到?”
秦朗也不確定,自己說給一個尚未啟蒙的農家子弟這番話,他能理解幾分,但是他還是這樣說了。
“我能,我不想我爹娘吃苦,同樣的我也不願意,將這份苦難轉嫁給別人。”
王騰倒是少有的鄭重,他可能文化不多。
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淺顯道理他是懂的,這就是淳樸的農家子弟。
秦朗也沒想到自己一個無心之舉,換迴一個左膀右臂,在未來的改革裏給了他這麽大的助力,當然這也是後話了。
“大郎,你拿的什麽?”王母端著碗上前時,正好看到自己的大兒子在擺弄秦朗剛剛給他的書籍,那是一本論語。
“娘,哥哥給的書,我蒙學不用再買書了,還給了紙筆。”王騰炫耀的說道。
“還迴去。”王母臉色頓時垮了下來,嚴肅的道。
“可是娘...”王騰臉色一白,他是喜歡書,可也沒見過母親那麽嚴肅。
“沒事大姐,送書不算送禮,一餐飯可比這無用的書價值高多了,莫覺得沾了我們的恩惠。”
秦朗起身接過王母的碗道。
“可這也太貴重了。”王母臉色躊躇。
這時代文人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不單單是社會地位,吃喝用度那都是第一位的,紙筆無不昂貴至極。
“我看這小弟弟也頗有天資,埋沒可惜,區區一點心意,就別放在心上了,種善因,結善果,這規則在你這打破可不好。”
秦朗笑道。
一個四方的桌子兩個長凳,就在廳堂的中央,說是廳堂,實際不遠處就是灶膛。
此時的灶膛裏還丟著幾根木柴,在慢慢燃燒著,讓整個屋子並不是太冷。
一個腳踏式的紡織機倒是整個廳堂最為貴重的物什了,其餘地方顯得空蕩,不過灑掃的尤為幹淨。
“你這是在紡布?”秦朗看著明顯織了一半的成品道。
“讓你見笑了,春冬時節,地裏活計沒那麽多,織幾尺布能多少攢點。”
農婦一邊套上長褂,一邊迴答。
“大姐,你說咱現在的日子是好還是不好?”
秦朗忽然化身了央視記者,發出了一句靈魂提問。
“好,怎麽不好,隻要肯幹,一天兩頓飯總是有保障的,多少朝代連糊口都勉強哩。”
農婦從鍋外舀水的動作微微一頓笑道。
一看她的神態,秦朗就知道,自己沒有得到真實的迴答。
“那咱的農稅是多少?”秦朗換了個方式問道。
“一年交兩次吧,六到七成不等。”
不是看這小郎君大大方方的不似壞人,又結合她學子的身份,農婦是決計不會說實話的。
“這麽高?”秦朗唰的一下站了起來,把一旁的陳二爺嚇了一跳。
“也不高吧,聽說隔壁的縣有到八成的,我們還算可以,侍弄著土地,再做點工,一年還多少能存點哩。”
農婦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了感激。
但秦朗聽的不是滋味,他喵的,原來富宋是這麽富出來的,就是壓榨百姓的骨髓嗎?
看他臉色鐵青,陳二爺知道他已然是在爆發的邊緣,小聲解釋。
“我朝規定了,正稅一般不超收獲的一半,這裏麵肯定有別的原因。”
“狗官,虧他還是進士及第出身,竟然也魚肉百姓。”秦朗對自家知縣的感觀差到了極致。
陳二爺苦笑。
“也不能全賴他,自古皇權不下鄉,他也是照著丈量的冊子收糧,具體細則那也是裏正村長這些代收,他也隻保證事情不太過分,而不能太多幹預。”
“狗屁,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迴家賣紅薯。”
他大約知道這裏麵,是有門門道道的,但是沒想到普通農家攤派後的課稅,竟然如此繁重。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此時秦朗臉上陰沉的可怕。
“唉。”陳二爺不再解釋。
“娘,我們迴來了。”屋外傳來狗剩的叫喊。
不多時門簾被挑開,一個精幹的男人,帶著一個年歲稍大一點的孩子進了屋。
“大哥好,途經寶地,饑腸轆轆,想借餐飯食。”秦朗壓住自己的怒氣,起來笑臉相迎道。
“知道了,郎君稍坐,飯菜馬上就好。”迴來的中年男人並不健談,隻訥訥的搭了一句話就去燒鍋去了。
隻餘下兩個小子,和秦朗二人大眼瞪小眼。
“你們幾歲了?”秦朗看著稍大的孩子問道。
“我八歲,我弟弟五歲。”到底歲數大一些,男孩迴答道。
“那你蒙學了沒?”秦朗又問。
“沒有,我娘說今年能讓我上學,她再紡出三匹布就能交束修,這樣我就能上學了。”
大一點的孩子臉上寫滿了憧憬。
“你想上學嗎?”
“想。”
“那上學可是很吃苦的。”
“我不怕,考中童生老爺,就能讓我爹娘不那麽辛苦了。”孩子臉上有說不出的堅定。
“好,勇氣可嘉,那我這做哥哥的,就給你點小禮物。”秦朗伸出大拇指。
“老陳,去把我車上的刀紙和書籍都拿來吧,還有那根灰毫筆,算是我送小兄弟的開學禮。”秦朗對陳二爺說道。
“可是少爺...”陳二爺有些為難。
“去拿吧,我有個狼毫和一方硯台就行了,府試對於我來說倒不難了。”秦朗不在意的擺手道。
府試他抱的心態也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大白話就是無所吊謂。
“你小子有福氣,這可是咱縣的案首,讓你沾沾文氣,說不定未來你也能考個案首呢。”
陳二爺是拗不過秦朗的,對著那小子半開玩笑的道。
拿來了五刀秦朗的練手的紙,還有一刀是上好的宣紙。
加上那灰毫和記有秦朗筆記的幾本開蒙書,起碼八十兩往上的價值。
“你叫什麽?”秦朗再次問道。
“我叫王騰,小名石墩。”王騰看著秦朗手中的紙筆書,眼中有無以言說的喜愛。
“好,我把學習工具給你,這些是死物,我想要的是你能通過學習,改變萬千和你一樣的家庭。”
“讓大家的父母都不再勞累,讓所有人都過上好日子,你可能做到?”
秦朗也不確定,自己說給一個尚未啟蒙的農家子弟這番話,他能理解幾分,但是他還是這樣說了。
“我能,我不想我爹娘吃苦,同樣的我也不願意,將這份苦難轉嫁給別人。”
王騰倒是少有的鄭重,他可能文化不多。
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淺顯道理他是懂的,這就是淳樸的農家子弟。
秦朗也沒想到自己一個無心之舉,換迴一個左膀右臂,在未來的改革裏給了他這麽大的助力,當然這也是後話了。
“大郎,你拿的什麽?”王母端著碗上前時,正好看到自己的大兒子在擺弄秦朗剛剛給他的書籍,那是一本論語。
“娘,哥哥給的書,我蒙學不用再買書了,還給了紙筆。”王騰炫耀的說道。
“還迴去。”王母臉色頓時垮了下來,嚴肅的道。
“可是娘...”王騰臉色一白,他是喜歡書,可也沒見過母親那麽嚴肅。
“沒事大姐,送書不算送禮,一餐飯可比這無用的書價值高多了,莫覺得沾了我們的恩惠。”
秦朗起身接過王母的碗道。
“可這也太貴重了。”王母臉色躊躇。
這時代文人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不單單是社會地位,吃喝用度那都是第一位的,紙筆無不昂貴至極。
“我看這小弟弟也頗有天資,埋沒可惜,區區一點心意,就別放在心上了,種善因,結善果,這規則在你這打破可不好。”
秦朗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