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三年後
最牛重生,人生迴檔在牙牙學語 作者:三寸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之所以提到這條振興河,是因為楊家未來的新家就緊挨著這條河,也成了二興前世最難抹去的人生印記之一。
他親眼見識了這條從清澈變成汙水溝,又從臭水變澈清的全過程。
隨後的上學體驗,對於二興來說是充滿了溫馨跟迴憶的,他不僅是樂在其中,還有這一世成為萬眾矚目焦點的新鮮感。
再加上他沒有學業上的壓力,當天讓他參加高中的入學考試都毫無壓力,又怎能感受到小學課程的艱難。
而且他執意留在春城上小學,還有靜下心來彌補前世文化方麵的不足的考慮。
悄悄地學習高中以上的知識,才是他隱藏最深的秘密,不然可就辜負了重生以後過目不忘的重活者福利。
時間過得很快!
1980年,1981年,1982年轉眼就過去了,時間也轉眼來到了1983年的1月1日元旦假期。
二興馬上要10歲了,此時利用假期,他卻身在燕京。
過去的三年半,他並沒有碌碌無為,而是在刻苦學習的同時,仍舊偶露崢嶸,延續著“神童”光環下的驚人表現。
80年,七歲多的他“創作”了個人的第一首校園歌曲《童年》,發行了第三本童話書《盤古開天》。
一首《童年》,不僅在內地被廣泛傳唱,更隨著兩岸文化交流的日漸開放,傳播到海峽的另一岸灣島,並且被無數成年歌手爭相翻唱。
一本《盤古開天》,更是以最通俗的語言闡述方式,把華國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擷取最具有華國趣味、最適合幼兒閱讀的篇章,變成了近三十年來最優秀的兒童文學,沒有之一。
根據這本童話故事所改編的兒童繪本《盤古開天地》,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並且在第二年就被選入了小學一年級傳統文化教材。
國家文化部門給它的定義是:以圖畫書的形式再現老故事的豐厚神韻,開闊幼兒的閱讀視野,豐富閱讀內容,為其精神成長打下傳統文化的底子!
至此,原作者二興正式闖入了全國人民的視線,更隨著林吉省的那部紀錄片《小神童大毅力!記春城天才少年楊克檢的生活點滴》,在地方台、央台的陸續播出,從此成為炙手可熱的少年名人。
也是在這個1981年,他二度進京,接受了多個頒獎的同時,甚至受邀進入了南海湖,得到了好幾位大人物的共同接見。
1982年,10歲的二興“創作”了嚴格說來建國以後的第一首流行歌曲《鄉間小路》,發行的第一周就引起全國範圍的學唱風潮,並在第二個月傳入灣島,並迅速獲得了金鼎獎優勝歌手獎。
該獎是當年華國灣島地區音樂類最高榮譽獎項,雖然幾年後被金曲獎徹底地取代了,但在那個年代的含金量極高。
沒有獲得冠軍歌手獎,屬於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那幾年灣島有實力的唱將實在太多了,根本數不過來。
而二興要資曆沒資曆,要作品也隻有之前的一首《童年》,甚至能被選入優勝歌手獎,還是由於當地新聞局為了樹立金鼎獎的業內崇高地位,首次邀請灣島之外的音樂人參加,擴大了活動的參與對象的原因。
二興來自更敏感的內地市場,而且年僅10歲,不需要考慮其他的政.治因素,因而算是僥幸入選。
但側麵也說明了這首歌如同《童年》一樣,不止是受到了廣泛關注,還在於那裏的人對如此小的年齡就能創作出這麽成熟作品的驚歎。
也是在這一年冬天,二興的第三首歌《龍的傳人》(基於故事劇情考慮,具體發行年代不必考究)悄然推出。
這首歌一出來更了不得了,民間的民族情緒在一周之內就全麵爆發,促成了大量反映家國情懷、故土之思、塞外風情、英雄情懷的校園歌曲的密集產生。
尤其是海峽對岸的灣島,因這首歌產生的直接刺激因素更是令創作激情一瀉千裏,對於兩岸樂壇所帶來的強烈衝擊力,已經全麵超越了社會因素,讓那段時期的音樂風格變得更純粹、更具正麵性。
正是基於這個因素,在83年的開年第一天,二興接到央台春晚劇組的邀請三度進京,接受內地建國以來第一次現場直播的大型文藝晚會的演出資格的約談。
上一次來燕京,還是由王傳文和王美芬的陪伴,隻是多出來一位呂奉翊。
這一次來,就隻有呂奉翊一個人了,因為王傳文年事已高,已經83歲了,也於去年離開了城裏的九宿舍,迴到了老家正式養老。
這一世的老人家比前一世要晚迴去了三年,但畢竟年齡擺在那裏,盡管有懂中醫的呂奉翊時不時幫他調理,可身體內部的功能老化問題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作用。
王美芬沒有來,則是因為年前就住院接受治療了。
上一世母親的早逝一直是二興心頭的最大傷痛,這一世為了讓她早早接受治療,是二興一直在努力的事情之一。
去年的十一月份,二興聯合老爸和哥哥,專門為此事跟王美芬展開了一次艱辛的談判。
王美芬始終不肯答應的原因就是害怕多花錢,好在最後終於達成了一致。
現在的她主要得的是一種叫做“食管憩室”的慢性病,積極接受治療並及時進行相應輔助檢查的話,還是完全有治愈可能的。
如今治療了一個多月了,王美芬也果然消失了之前吞咽困難、聲音嘶啞、飲水嗆咳等等症狀,讓二興某一天躲起來很痛快地大哭了一場,情緒裏既有慶幸也有後怕。
按照他的計劃,等再過兩年,就該輪到老爸的入院治療了,但治療肝髒就需要更先進的醫療技術,他打算在燕京有了一定的人脈基礎,再接去徹底治療。
實際上,他的此行除了接受春晚的演出邀請之外,還有一個重大事情要提前商議,那就是正式轉學來燕京的問題。
隻有他首先跟幹媽董娟商量好了,解決了這邊的學籍接收問題,才會有接下來說服家裏人的事情。
這一年是他小學三年級的上學期結束,爭取九月份就能來到燕京直接升至五年級甚至六年級就讀。
因此,其中的牽扯還是很複雜的,至少要跟董娟談明白了如此操作的可能性,才好有接下來的一係列操作。
剛好利用首屆春晚之後的影響力,他的文化課沒有問題,經過了這三年的刻苦學習,讓他參加今年的高考都沒有問題。
當然了,能不能取得高分是另外一碼事,暫時他還沒有那個能力,畢竟太多知識點並不是依靠著死記硬背就能達到的。
燕京火車站,董娟親自來接的他。
此時的二興,身高已經達到了一米七,比他幹媽都高了。
以至於時隔將近一年,再一次的擁抱,惹得董娟頻頻吐槽:“就你這個頭,很有可能初二初三就能長到一米八,現在幹媽就抱不動你了,竄這麽快幹什麽!”
他親眼見識了這條從清澈變成汙水溝,又從臭水變澈清的全過程。
隨後的上學體驗,對於二興來說是充滿了溫馨跟迴憶的,他不僅是樂在其中,還有這一世成為萬眾矚目焦點的新鮮感。
再加上他沒有學業上的壓力,當天讓他參加高中的入學考試都毫無壓力,又怎能感受到小學課程的艱難。
而且他執意留在春城上小學,還有靜下心來彌補前世文化方麵的不足的考慮。
悄悄地學習高中以上的知識,才是他隱藏最深的秘密,不然可就辜負了重生以後過目不忘的重活者福利。
時間過得很快!
1980年,1981年,1982年轉眼就過去了,時間也轉眼來到了1983年的1月1日元旦假期。
二興馬上要10歲了,此時利用假期,他卻身在燕京。
過去的三年半,他並沒有碌碌無為,而是在刻苦學習的同時,仍舊偶露崢嶸,延續著“神童”光環下的驚人表現。
80年,七歲多的他“創作”了個人的第一首校園歌曲《童年》,發行了第三本童話書《盤古開天》。
一首《童年》,不僅在內地被廣泛傳唱,更隨著兩岸文化交流的日漸開放,傳播到海峽的另一岸灣島,並且被無數成年歌手爭相翻唱。
一本《盤古開天》,更是以最通俗的語言闡述方式,把華國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擷取最具有華國趣味、最適合幼兒閱讀的篇章,變成了近三十年來最優秀的兒童文學,沒有之一。
根據這本童話故事所改編的兒童繪本《盤古開天地》,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並且在第二年就被選入了小學一年級傳統文化教材。
國家文化部門給它的定義是:以圖畫書的形式再現老故事的豐厚神韻,開闊幼兒的閱讀視野,豐富閱讀內容,為其精神成長打下傳統文化的底子!
至此,原作者二興正式闖入了全國人民的視線,更隨著林吉省的那部紀錄片《小神童大毅力!記春城天才少年楊克檢的生活點滴》,在地方台、央台的陸續播出,從此成為炙手可熱的少年名人。
也是在這個1981年,他二度進京,接受了多個頒獎的同時,甚至受邀進入了南海湖,得到了好幾位大人物的共同接見。
1982年,10歲的二興“創作”了嚴格說來建國以後的第一首流行歌曲《鄉間小路》,發行的第一周就引起全國範圍的學唱風潮,並在第二個月傳入灣島,並迅速獲得了金鼎獎優勝歌手獎。
該獎是當年華國灣島地區音樂類最高榮譽獎項,雖然幾年後被金曲獎徹底地取代了,但在那個年代的含金量極高。
沒有獲得冠軍歌手獎,屬於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那幾年灣島有實力的唱將實在太多了,根本數不過來。
而二興要資曆沒資曆,要作品也隻有之前的一首《童年》,甚至能被選入優勝歌手獎,還是由於當地新聞局為了樹立金鼎獎的業內崇高地位,首次邀請灣島之外的音樂人參加,擴大了活動的參與對象的原因。
二興來自更敏感的內地市場,而且年僅10歲,不需要考慮其他的政.治因素,因而算是僥幸入選。
但側麵也說明了這首歌如同《童年》一樣,不止是受到了廣泛關注,還在於那裏的人對如此小的年齡就能創作出這麽成熟作品的驚歎。
也是在這一年冬天,二興的第三首歌《龍的傳人》(基於故事劇情考慮,具體發行年代不必考究)悄然推出。
這首歌一出來更了不得了,民間的民族情緒在一周之內就全麵爆發,促成了大量反映家國情懷、故土之思、塞外風情、英雄情懷的校園歌曲的密集產生。
尤其是海峽對岸的灣島,因這首歌產生的直接刺激因素更是令創作激情一瀉千裏,對於兩岸樂壇所帶來的強烈衝擊力,已經全麵超越了社會因素,讓那段時期的音樂風格變得更純粹、更具正麵性。
正是基於這個因素,在83年的開年第一天,二興接到央台春晚劇組的邀請三度進京,接受內地建國以來第一次現場直播的大型文藝晚會的演出資格的約談。
上一次來燕京,還是由王傳文和王美芬的陪伴,隻是多出來一位呂奉翊。
這一次來,就隻有呂奉翊一個人了,因為王傳文年事已高,已經83歲了,也於去年離開了城裏的九宿舍,迴到了老家正式養老。
這一世的老人家比前一世要晚迴去了三年,但畢竟年齡擺在那裏,盡管有懂中醫的呂奉翊時不時幫他調理,可身體內部的功能老化問題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作用。
王美芬沒有來,則是因為年前就住院接受治療了。
上一世母親的早逝一直是二興心頭的最大傷痛,這一世為了讓她早早接受治療,是二興一直在努力的事情之一。
去年的十一月份,二興聯合老爸和哥哥,專門為此事跟王美芬展開了一次艱辛的談判。
王美芬始終不肯答應的原因就是害怕多花錢,好在最後終於達成了一致。
現在的她主要得的是一種叫做“食管憩室”的慢性病,積極接受治療並及時進行相應輔助檢查的話,還是完全有治愈可能的。
如今治療了一個多月了,王美芬也果然消失了之前吞咽困難、聲音嘶啞、飲水嗆咳等等症狀,讓二興某一天躲起來很痛快地大哭了一場,情緒裏既有慶幸也有後怕。
按照他的計劃,等再過兩年,就該輪到老爸的入院治療了,但治療肝髒就需要更先進的醫療技術,他打算在燕京有了一定的人脈基礎,再接去徹底治療。
實際上,他的此行除了接受春晚的演出邀請之外,還有一個重大事情要提前商議,那就是正式轉學來燕京的問題。
隻有他首先跟幹媽董娟商量好了,解決了這邊的學籍接收問題,才會有接下來說服家裏人的事情。
這一年是他小學三年級的上學期結束,爭取九月份就能來到燕京直接升至五年級甚至六年級就讀。
因此,其中的牽扯還是很複雜的,至少要跟董娟談明白了如此操作的可能性,才好有接下來的一係列操作。
剛好利用首屆春晚之後的影響力,他的文化課沒有問題,經過了這三年的刻苦學習,讓他參加今年的高考都沒有問題。
當然了,能不能取得高分是另外一碼事,暫時他還沒有那個能力,畢竟太多知識點並不是依靠著死記硬背就能達到的。
燕京火車站,董娟親自來接的他。
此時的二興,身高已經達到了一米七,比他幹媽都高了。
以至於時隔將近一年,再一次的擁抱,惹得董娟頻頻吐槽:“就你這個頭,很有可能初二初三就能長到一米八,現在幹媽就抱不動你了,竄這麽快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