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成功地將天竺納入自己的版圖之後,接下來所麵臨的關鍵問題便是如何有效地開發並充分利用這片資源富饒且地域遼闊的土地。


    天竺大陸的北部乃是一片廣闊無垠的恆河平原,其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暖濕潤,堪稱開展大規模農業生產活動的理想之地。在這裏,可以種植各種農作物,包括稻穀、小麥、棉花等等,從而為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糧食供應以及重要的經濟作物輸出。


    而位於南部的區域則是以高原山地為主,但令人欣喜的是,這一地帶蘊含著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煤炭的儲量尤為驚人。據 2000 年的探測數據顯示,天竺的煤炭儲量高達 844 億噸之多,約占據全球總量的 8.6%左右。這些煤炭種類多樣,既有常見的煙煤,又有無煙煤等優質品種。


    除了煤炭之外,天竺的鐵礦資源同樣豐富異常。經過詳細勘探查明,其鐵礦儲量已然達到 42 億噸,而儲量基礎更是多達 62 億噸,如此龐大的數量占到了全世界總量的 53%,在國際上位居第六。不僅如此,天竺境內的錳礦儲量亦頗為可觀,目前已被探明的就有 3400 萬噸,而且其中絕大部分均屬於可用於高爐冶煉的高品質礦石。


    另外,天竺還坐擁一些具備相當優勢的其他礦產資源,例如鋁土礦、鉻礦、白雲岩以及石灰岩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各類寶貴的礦產資源大多集中分布於德幹高原的東北部一帶。這種相對集中的資源布局無疑為當地發展現代化工業體係創造出了極其有利的先決條件。


    據確鑿消息稱,德幹高原因其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蘊藏著極為豐富的黃金礦產資源。然而,當前南華卻麵臨著一項嚴峻挑戰——地廣人稀。人口問題猶如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嚴重束縛著南華的蓬勃發展。


    曆經十幾載歲月,南華政府不遺餘力地推動各項事業進步,尤其在醫療和教育領域傾注大量心血,逐步構建並完善了相關體係。不僅如此,針對多孩家庭,國家更是出台專項補貼政策以鼓勵生育。即便如此,截至目前,南華的漢族人口數量仍僅有 3 億之數。而這當中,竟有高達 1.5 億屬於未成年人。


    為進一步提升漢族人口素質及規模,南華采取了一係列積極舉措。例如,對於漢族人口實施教育免費政策,並推行長達十二年的義務教育製度。與此同時,對於未滿十歲的兒童,也全麵施行免費醫療服務。之所以如此大力度地投入,其核心目標便是全力確保新生兒的存活率,而這無疑成為了南華漢族人口得以迅速增長的關鍵所在。


    實在是別無他法了!如今的南華各個角落都極度缺乏漢人勞動力,這可真是讓張育清感到焦頭爛額。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最終把目光投向了廣袤無垠的大陸北方。畢竟其他地方的人口資源已經被壓榨到極限,根本無法再抽出多餘的人力來填補南華的空缺,但這片土地說不定還藏著一線希望呢。


    說幹就幹,張育清毫不猶豫地收拾好行囊,踏上了前往大陸的征程。一路上風餐露宿、舟車勞頓自不必說,但一想到能夠解決南華眼下的燃眉之急,他心中便充滿了動力。


    終於抵達目的地後,張育清馬不停蹄地找到了自己的大哥張育湘,並與北方的大領導展開了一場深入而嚴肅的商討。他們圍坐在會議桌前,詳細分析了當前的形勢以及各種可行方案的利弊得失。


    經過數輪激烈的討論和反複權衡,眾人最終達成一致意見並製定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那就是將位於陝甘地區黃土高原之上那些生態環境極其脆弱區域的老百姓們全部遷移出去。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極大程度地減輕當地日益嚴峻的環境壓力,同時也能為南華提供急需的人力資源,簡直是一舉兩得!


    與此同時,在廣袤無垠的黃土高原之上,一支強大的建設兵團應運而生。南華國政府展現出了巨大的決心與魄力,每年慷慨地撥出整整一億元的南華幣,並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各式各樣先進的機械設備。這些資源猶如久旱後的甘霖,為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當地的建設兵團肩負起了艱巨而神聖的使命——疏浚那蜿蜒曲折、泥沙淤積的河道;修建一座座規模宏大、堅固耐用的水庫;積極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他們不畏艱辛,夜以繼日地勞作,隻為能逐步改善這原本生態脆弱、土地貧瘠之地的惡劣環境。


    當這一係列工程取得顯著成效後,南華國又果斷做出決策:將那些生活在生態脆弱且土地貧瘠區域的百姓們有序地遷移至遙遠的天竺。在這裏,南華國更是不惜重金投入,全力支持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在恆河平原以及沿海地帶,一座座嶄新的城鎮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寬闊平坦的道路縱橫交錯,現代化的建築鱗次櫛比。


    不僅如此,大片肥沃的農田被開墾出來,形成了一個個繁榮興旺的農場。各類農作物茁壯成長,瓜果飄香,穀穗滿倉。與此同時,一片片規劃合理、設施完備的工業區也迅速崛起,工廠裏機器轟鳴,生產線上工人們忙碌不停,一件件精美的產品不斷下線,遠銷世界各地。


    通過這一係列舉措,不僅極大地改善了黃土高原地區的生態環境,更為當地百姓創造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和美好生活條件。同時,也促進了天竺地區的經濟繁榮與社會進步,實現了雙贏的局麵。


    南華也開始天竺大陸修建公路,鐵路,飛機場。同時醫院,學校,商場等配套設施也趴地而起。整個天竺開始繁華了起來。港口中和南華往來的船隻絡繹不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開局南洋建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經塵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經塵居士並收藏抗戰:開局南洋建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