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國是一個由島嶼組成的國家,四周環繞著廣闊的海洋。這個國家對海洋有著深厚的情感和依賴,他們將海洋視為生命之源,因此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非常重視。


    隨著科技的發展,南華國開始建造新型潛艇,並投入大量資源和人力進行研發。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國家的軍事力量,也為探索深海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新型潛艇開工建造之際,張育清意識到海洋研究對於國家未來的重要性。他決定召集一支由頂尖海洋專家組成的團隊,帶領幾艘民用科考船隻,對南太平洋進行一次全麵的科學考察。


    以往的科考船隻大多局限於附近的海域,活動範圍有限。而這次張育清決心打破常規,從員嶠仙島出發,一路向東穿越呂宋海域,朝著南美洲前進。這將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冒險,也是對遠嶠仙國海洋科研實力的一次重大考驗。


    在漫長的航程中,科考船隊遭遇了各種挑戰和困難,但他們憑借堅定的信念和專業知識,不斷克服困難,深入南太平洋深處進行科學考察。這次考察不僅為南華國帶來了寶貴的海洋數據和資源信息,也為國家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次科考,重點在於深入調查南太平洋的水紋、地下暗礁、珊瑚礁以及漁場分布情況。這些信息對於未來潛艇的遠航和遠洋捕魚至關重要,將為相關行動奠定堅實基礎。


    船隊經過呂宋群島後便分散開來,每艘船隻間保持著約5海裏的距離,並通過無線電保持船隊間的通訊聯絡。在南太平洋漫長而又孤寂的漂泊中,船隊曆經一個多月的時間,期間多次停靠海島進行補給。


    終於,他們抵達了位於南太平洋複活節島以南一千多公裏的海域。根據現有世界地圖的標注,這片廣闊數千海裏的區域,竟然沒有明確的歸屬權。


    就在這裏,張育清驚喜地發現了大量的珊瑚礁群。有些珊瑚礁已經露出水麵,有些則接近水麵,而周圍較大的珊瑚礁群島多達五十餘個。如果選擇填海造陸,那麽就有可能在這裏圈占大片的海洋領土。這個發現讓他興奮不已,仿佛看到了一片充滿無限可能的新天地。


    張育清自然不會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他立刻指揮科考隊,詳細記錄下當前的水紋和海況,並繪製出精確的地圖。身為一名陣法師,他深知時間緊迫,於是迅速從儲物戒中取出早已準備好的陣盤,開始布置一係列陣法。


    隨著他的動作,那些剛剛露出海麵的島礁逐漸被陣法所掩蓋,消失在了眾人眼前。按照陣盤中儲存的能量,在接下來的五十年內,其他人將無法察覺到這片海域中的珊瑚礁群。


    與此同時,張玉清還巧妙地運用紫玉葫蘆秘境,將那些較大的露出水麵的珊瑚礁島一一記錄下來,以備日後之需。他這次組織這次科考的目的,就是在南太平洋,尋找一個合適的地方,修建一個軍事基地,為未來南太平洋布局作為支點。


    科考結束後,張育清立刻讓南華國的工廠開始大量生產消波塊。與此同時,他親自通過紫玉葫蘆秘境,來到了南太平洋的珊瑚礁群。他運用自己強大的元神力量,仔細地掃描了周圍的海域,最終選定了一座麵積較大的珊瑚礁,並將其命名為“紫竹林”。


    這座珊瑚礁島南北長達20多公裏,東西寬度也有5公裏左右,中間還有廣闊的泄湖。在漲潮時,隻有少數幾個地點會露出水麵。更重要的是,在周邊上百公裏的範圍內,水下隱藏著超過1000個大型珊瑚礁群。在平潮時期,能夠露出海麵的珊瑚礁就有6個之多。張育清的計劃是將這6個島嶼全部填充起來,開發成一個基地,使其成為員嶠仙國在南太平洋活動的重要據點。


    首先,他們開始建造最大的島嶼——紫竹林島。每當張育清前往南美紫陽農場時,他都會路過這個地方,並把已經建好的消波塊投放到島嶼周圍。當他從南美返迴時,他會把開采鐵礦石產生的不需要的土石也投放到被消波塊包圍的島嶼中。這樣來來迴迴幾次後,島嶼的雛形便逐漸顯現出來。


    原本計劃保留泄湖作為港口使用,但經過仔細考察,張玉清發現泄湖並不實用。因為泄湖在平潮時水位隻有5到6米,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的船隻將會越來越大,需要更深水的港口來容納它們。因此,他不得不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將整個泄湖一並填平。這樣一來,港口就隻能另外選地方建了。


    張玉清展開自己強大的元神力量,範圍掃描著周邊海域。他的大腦飛速運轉,不斷地構想著建造港口的最佳方案。在這個過程中,他的目光最終落在了島嶼東南方。這裏水下有著大片的珊瑚礁,延綿上百公裏,方向基本與紫竹林一致。然而,這片珊瑚礁並非完美無缺,它與紫竹林之間存在著一條寬5公裏、深達100多米的海溝。


    但是,令人驚喜的是,在島嶼的中間部位,這條海溝的深度卻隻有10多米。這給了張玉清一個靈感,如果能將這裏填起來連接珊瑚礁和紫竹林的通道,那麽這個位置將成為理想的港口建設地點。不僅如此,通過利用海溝的天然地形,可以節省大量的工程成本和時間。


    所有張育清又運來大量的消波塊和土石,在這個位置,修建出了一條長30公裏寬20多米的弧形堤壩出來。等這條堤壩建成後,港口的雛形也基本出來了。整個港口中間被一條堤壩隔開,港港口分為東港和西港。


    以後可以沿著紫竹林修建碼頭,供輪船停靠卸貨使用。以後船隻多了,卸完貨後,可以去對外的大壩邊停靠。停靠後,可以通過堤壩上的公路,迴到紫竹林。


    整個島嶼的雛型出來後,就不用張育清費神了,以後慢慢加高海島,壓實地麵就可以了,過個幾年,就可以在上麵修建建築,著急的話,也可以人工壓實地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開局南洋建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經塵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經塵居士並收藏抗戰:開局南洋建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