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舟哈哈笑了起來:“重視體育,就是反智主義?這個家夥肯定是在胡說八道。”


    “我媽就有相同的觀點,我想練習體育,我媽就立馬讓我去寫作業,還振振有詞地說‘頭腦發達、四肢簡單’。”


    柏舟說道:“頭腦發達,四肢簡單?這的確是以前人們經常說的一句話,不過現在這句話越來越沒有市場了。發達的頭腦和四肢的簡單之間,並沒有什麽必然聯係。頭腦長在四肢之上,實際四肢發達、身體健壯,是可以讓頭腦更好工作的。”


    馬小可說道:“可是在很多遊戲的設定裏麵,四肢發達的武將一般都智力偏低,而智力超群的角色武力值一般都很低,身板脆弱。”


    柏舟說道:“遊戲為了平衡各種角色的屬性,當然會進行這樣的設置,可是事實並非如此。比如在很多三國題材的遊戲中諸葛亮的智力值當然會大大高於孫策,因為諸葛亮定位是法師,而孫策的定位是戰士。可是在實際中,諸葛亮的智力值未必高於,甚至很大程度上會低於孫策。”


    “什麽,你說諸葛亮的智慧不會比孫策更高?”


    “不是吧,孫策的智慧能與諸葛亮相提並論。”


    在場的很多人都覺得難以置信。


    柏舟對馬小可說道:“馬小可,你覺得諸葛亮和孫策的智慧誰更高?”


    馬小可說道:“應該是諸葛亮吧。”


    “為什麽呢?”


    馬小可說道:“因為在曆史上,諸葛亮就是以足智多謀而著稱的呀。他不是中華民族智慧的象征嗎?隆中對策,未出茅廬而知三分天下的故事誰都知道。而孫策,是一個很驍勇的人,所以被稱為江東小霸王;好像他還曾經和猛將太史慈大戰一場不分勝負,並且有用胳膊夾死一員敵將喝死一員敵將的記錄。”


    柏舟對方未艾說道:“方未艾,你也是這麽覺得嗎?”


    方未艾說道:“孫策應該不僅僅是一員驍勇戰將吧,他應該很有軍事才華。另外諸葛亮隆中對策的故事,虛構的可能性很大。”


    張子豪說道:“聽說三國演義裏麵諸葛亮的很多事跡都是虛構的。”


    柏舟問道:“哦,你知道三國演義裏麵諸葛亮哪些事跡是虛構的?”


    張子豪說道:“在三國演義裏麵,劉備請諸葛亮出山之後,諸葛亮的首秀就是放了幾把火,什麽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諸葛亮神機妙算,用火燒的夏侯惇、李典屁滾尿流,也燒的關羽和張飛五體投地。可是好像在真實的曆史中,這幾次火攻都是劉備自己策劃並組織實施的。還有草船借箭的故事,曆史上的確有草船借箭的事,隻不過借箭的主角並非是諸葛亮,而是孫權。”


    柏舟點點頭說道:“你說的不錯。除開你剛才所舉的兩個例子之外,移花接木接到諸葛亮身上的還有空城計,三國時期空城計的真正實施者是曹操,而不是諸葛亮。像馬小可對三國人物的印象,實際上是對《三國演義》這本書中的人物印象。很多人都和馬小可一樣,他們腦海中三國人物的形象實際是《三國演義》這部文學作品所塑造的出來的,並非是真實的曆史形象。隻不過讀曆史的人少,看小說聽評書看影視劇的人更多,所以很自然地虛構的人物形象就遮掩了真實的曆史人物形象。遊戲開發更多的是重視傳播度,而不是事實。”


    馬小可說道:“雖然諸葛亮的形象被美化了不少,但真實的諸葛亮也算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吧?”


    柏舟說道:“實際上諸葛亮真正的才幹,是一個政治家;他既不以軍事見長,也不以謀略見長。”


    “哦,難道政治家不需要智謀嗎?”


    柏舟說道:“當然需要,但還是有所差別。以漢初三傑來舉例,韓信、張良、蕭何分別是軍事家、謀略家、政治家。韓信的智謀,是要戰必勝攻必克。張良是謀士,他不負責管理具體事務,專門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蕭何更多的其實並不是參與出謀劃策,而是負責轉運糧草、安定生產等日常事務。在劉備集團中,軍事主要是劉備自己和關羽張飛等人負責;劉備手下的主要謀士是法正;諸葛亮更多地是在像蕭何一樣,當劉備在前方打仗的時候,他在後方穩定生產、籌備糧草。”


    馬小可說道:“孫策呢,那孫策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你為何說他的智謀甚至比諸葛亮更高?”


    柏舟說道:“在三國演義裏麵,有既生瑜何生亮的說法,周瑜被描寫成為一個心胸狹窄之人,因為嫉妒竟然被周瑜氣的吐血。可是這完全不符合事實。赤壁之戰,是天下三分的最關鍵戰役,可以說這一戰關係到魏蜀吳三國的命運,甚至影響中國曆史的走向。在三國演義裏麵,孫劉聯軍取得勝利的關鍵人物是諸葛亮。可是實際上,在史書《三國誌》中,諸葛亮隻不過在赤壁之戰之前來到東吳向東吳求救。”


    “不是說孫劉聯合抗曹嗎,怎麽說是向東吳求救?”


    柏舟說道:“要說是孫劉聯合抗曹也可以,隻不過劉備一方的兵力實在是太微弱,在赤壁之戰中完全處於一個有你不多、沒你不少的角色。”


    沈良說道:“我記得三國演義中劉備手下好像也有幾萬兵力吧?”


    柏舟說道:“關於劉備的軍力,《三國演義》諸葛亮的說法是‘豫州雖新敗,然關雲長猶率精兵萬人;劉琦領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也就是共計約兩萬人。諸葛亮還向孫權吹噓道:‘吾視曹操百萬之眾,如群蟻耳!但我一舉手,則皆為齏粉矣!’


    孫權問諸葛亮為何劉備不投降曹操:‘誠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降操?’諸葛亮又在孫權麵前大大美化了一番劉備,說劉備具有抗曹到底的決心:‘昔田橫,uu看書 .uuanshu.cm 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又安能屈處人下乎’。這完全是一幅雙方平起平坐、且劉備堅決抗曹、孫權猶豫不決的畫麵。”


    “那事實究竟是怎樣的?”鄭世龍問道。


    柏舟說道:“在《三國誌》諸葛亮傳中,赤壁之戰前夕,曹軍南下,劉備逃至夏口,危急之時,諸葛亮對劉備說道:‘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注意諸葛亮的措辭是求救於孫將軍。孔明到東吳,的確是來求救的。因為劉備手下根本就沒有什麽兵力。赤壁之戰,曹操和孫權兩軍的真實兵力,按照《三國誌》的說法是:‘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複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軍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夫以疲病之卒,禦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萬,自足製之,原將軍勿慮。’也就是曹操原來的中原部大約有十五六萬人,後來收了劉表的降部,但是周瑜估計最多也就七八萬人;也就是曹軍總數大約在二十二三萬這個數目。為了對抗曹操,周瑜向孫權要兵‘得精兵五萬,自足製之,原將軍勿慮。’孫權答複說:‘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船糧戰具俱辦,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孤當續發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後援’。周瑜問孫權要五萬精兵,說足以擊敗曹操。可是孫權說難以一下征調五萬人,已經選好了三萬人,船糧戰具都準備好了。就等你上場表演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救贖羽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有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有恥並收藏救贖羽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