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玉泉院
1955重生迴到從前 作者:張不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左手邊是財神殿,供奉著三位財神,分別是正財神趙公明,副財神比幹和範蠡。”
“右手邊是文昌店,供奉著的是文昌帝君,他是掌管文曲星下飯點狀元的,很是靈驗,每年都有人來這裏祭拜,以求升官發財,學業有成。”
“不過這些年倒是有些沒落了,咱們繼續往前走那邊是百獅台,這個台階兩邊的石柱子上有一百多個小石獅子,因此而得名。”
“獅子在傳統文化通被稱為瑞獸,取得是吉祥之意。”
說著老道士帶著張國慶兩人上了台階,經過了寫著玉泉院的一個大殿繼續往裏走,來到了另一重院子。
老道士指著院子裏水池右邊的一個石船樣子的東西說。
“那個是石舫,也叫做石船,裏邊供奉著慈航真人,據說求子很靈驗,你們兩個還小就不用過去了,不過心誠則靈,相信慈航真人他老人家會保佑你們的。”
張國慶和泰山兩人麵麵相覷,不知道該怎麽迴複。
老道士帶著張國慶兩人走過了石舫又往前走,來到一個涼亭說。
“這個亭子叫無憂亭,寓意是無憂無慮,我們當地有個俗話講‘玉泉院內西北角,天大的事兒能睡著’,說的就是很多小朋友夏天都迴來這裏睡覺,你們看那邊有幾個孩子正在午睡。”
張國慶和泰山順著老道士的手指看到了有幾個孩童正躺在涼亭下睡得正香呢。
老道士帶著張國慶他們走過無憂亭來到了一個走廊邊走邊說。
“這裏是七十二窗長廊,這個是環繞著玉泉院一圈的走廊,總共有七十二個窗戶,窗型又有圓有方,花花草蟲魚,各不相同,在國內的園林裏獨樹一幟。”
“是根據古代文獻《禮記月令篇》的七十二物候現象設計的,物候學把一年分為五日一候,三候一個節氣,一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七十二候。”
“前邊是含清殿,裏邊供奉的是全真七子,走我帶你們進去看看。”
說完老道士已經帶著張國慶和泰山兩人走進了含清殿。
老道士指著前邊的神像說“中間的是丘處機,其餘幾位是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幾位。”
看了一下以後老道長帶著張國慶兩人繼續往外走,然後經過了一個過水涼亭,來到了希夷睡洞,是賈德升開鑿的。
老道士指著洞裏的陳摶臥像說“我們當地人把喜好睡懶覺的人稱之為‘你咋是個陳摶爺嘛’”
然後又帶著張國慶兩人王道一個大石頭上的一個涼亭“這個亭子叫做山蓀亭,相傳是陳摶老祖親手所建。”
“北宋時期的蘇東坡,清代的顧炎武王宏撰都先後對這個亭子捐錢修建過。”
“涼亭下邊的那棵樹叫做無憂樹,因為沒人修剪過它,他想怎麽長就怎麽長,無憂無慮的所以叫無憂樹,相傳也是陳摶老祖時期的。”
老道士指著一棵樹給兩人介紹著,然後又帶著張國慶兩人下了涼亭往前走,來到了一個大殿。
“這個大殿分為前殿和後殿兩大部分,前殿供奉的是華山派的創始人郝大通,旁邊有好多石碑,最著名的是宋代書法大家米芾寫的《第一山》題刻。”
說著老道士帶著張國慶兩人看了一下,然後帶著他們穿過前殿走到後殿。
“後殿這裏供奉著的是陳摶坐像,咱們繼續往前走,那邊是一個亭子叫通天亭。”
說著老道士又帶著張國慶兩人往前走,張國慶兩人感覺很無奈,自己本來就是想知道為什麽他們要送給自己一個金印,沒想到成了遊客了,還跟著老道士逛起來了。
幾人來到了通天亭,在這裏老道士坐下跟張國慶說“轉了一圈了累了吧,我能告訴你的就是,你們家與道家淵源深厚。”
張國慶點頭說“老祖曾是張天師座下弟子,算的上是跟道家淵源深厚。”
老道士繼續說“家師先師之前,留下遺言,如有人在今年夏天在霞光衝天的那天從山上下來,要把那個金印交給他,這是物歸其主。”
張國慶露出無奈的眼神看向老道士“然後呢?”
老道士說“然後今天萬道霞光,我就讓小童去等把金印交給你了。”
張國慶問“為什麽會給我,不是我兄弟?”
老道士笑嗬嗬的說“道法自然。”
張國慶都有罵街的衝動了,他和泰山一路跟著老道士轉悠了半天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道法自然的迴答,這誰不上火啊,不過想想自己好像是白得了一個金印也就算了吧,畢竟自己占便宜了。
張國慶掏出二十張大團結遞給老道士說“感謝道爺帶我們了解玉泉院的曆史,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老道士很自然的把錢收過去,對張國慶說“那邊的那座橋叫遇仙橋,水池裏邊有不少香客們放生的烏龜,你們可以捉一隻帶走,試吃是放都由你們吧。”
張國慶點點頭說“好的,長者賜不敢辭,泰山你去捉一隻最大的,我要補補了,這一夜爬山給我折騰的夠嗆。”
泰山快步上前一個翻身就跳進水池裏撈了一隻最大的烏龜笑嗬嗬的迴來。
老道士笑眯眯的看著泰山,他並沒有生氣,可見多年的清修,人家的養氣功夫還真的是挺到家的。
張國慶起身帶著泰山跟老道士告辭“道爺,我們小哥倆還沒吃早飯呢,現在都快天黑了,小子們就先告退了,您別送,咱們江湖路遠,後會有期。”
說完張國慶和泰山對著老道士行禮告退,老道士沒有站起來隻是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然後就目送張國慶兩人出了玉泉院的大門。
一出大門泰山感慨著說“這個地方看起來不到說法還挺多的。”
張國慶沒迴答他,心裏默默地說‘這個算個屁啊,前世那些厲害的導遊,指著一個什麽都沒有的大坑,能給你從原始人說到近代史,那才叫厲害呢。’
當然這個也就是張國慶自己想想就行,人家能把一個普通的東西吃的天花亂墜的也是自己的本事,別人羨慕不來的。
兩人迴到吉普車上,泰山開車帶著張國慶兩人來到了昨天晚上吃飯的國營飯店。
一進門,昨天晚上的女服務員見到張國慶兩人很高興的跟他們打招唿“你們這麽早就下山來了?沒爬到山頂嗎?”
張國慶笑嗬嗬的說“爬了,我們昨天晚上爬上去的,今天早上在南峰看的日出,萬道霞光真美啊。”
在飯店裏吃飯的其他人聽到張國慶兩人在山上看的日出,感覺不可思議。
當地山下的農戶都不敢夜爬華山,這兩個外地的小夥子膽子很夠大的,也不怕出什麽危險。
張國慶沒有讓女服務員繼續追問趕緊說“大姐,快點點菜上菜把,我們昨天晚上到現在還沒吃飯呢,有什麽上什麽,趕緊的,都快餓死了。”
女服務員聽到張國慶說的到現在還沒吃飯呢,對於張國慶說得他們是夜爬華山不由得相信了幾分,再加上張國慶用全國糧票不差錢的樣子,趕緊進廚房幫著張羅飯菜去了。
“右手邊是文昌店,供奉著的是文昌帝君,他是掌管文曲星下飯點狀元的,很是靈驗,每年都有人來這裏祭拜,以求升官發財,學業有成。”
“不過這些年倒是有些沒落了,咱們繼續往前走那邊是百獅台,這個台階兩邊的石柱子上有一百多個小石獅子,因此而得名。”
“獅子在傳統文化通被稱為瑞獸,取得是吉祥之意。”
說著老道士帶著張國慶兩人上了台階,經過了寫著玉泉院的一個大殿繼續往裏走,來到了另一重院子。
老道士指著院子裏水池右邊的一個石船樣子的東西說。
“那個是石舫,也叫做石船,裏邊供奉著慈航真人,據說求子很靈驗,你們兩個還小就不用過去了,不過心誠則靈,相信慈航真人他老人家會保佑你們的。”
張國慶和泰山兩人麵麵相覷,不知道該怎麽迴複。
老道士帶著張國慶兩人走過了石舫又往前走,來到一個涼亭說。
“這個亭子叫無憂亭,寓意是無憂無慮,我們當地有個俗話講‘玉泉院內西北角,天大的事兒能睡著’,說的就是很多小朋友夏天都迴來這裏睡覺,你們看那邊有幾個孩子正在午睡。”
張國慶和泰山順著老道士的手指看到了有幾個孩童正躺在涼亭下睡得正香呢。
老道士帶著張國慶他們走過無憂亭來到了一個走廊邊走邊說。
“這裏是七十二窗長廊,這個是環繞著玉泉院一圈的走廊,總共有七十二個窗戶,窗型又有圓有方,花花草蟲魚,各不相同,在國內的園林裏獨樹一幟。”
“是根據古代文獻《禮記月令篇》的七十二物候現象設計的,物候學把一年分為五日一候,三候一個節氣,一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七十二候。”
“前邊是含清殿,裏邊供奉的是全真七子,走我帶你們進去看看。”
說完老道士已經帶著張國慶和泰山兩人走進了含清殿。
老道士指著前邊的神像說“中間的是丘處機,其餘幾位是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幾位。”
看了一下以後老道長帶著張國慶兩人繼續往外走,然後經過了一個過水涼亭,來到了希夷睡洞,是賈德升開鑿的。
老道士指著洞裏的陳摶臥像說“我們當地人把喜好睡懶覺的人稱之為‘你咋是個陳摶爺嘛’”
然後又帶著張國慶兩人王道一個大石頭上的一個涼亭“這個亭子叫做山蓀亭,相傳是陳摶老祖親手所建。”
“北宋時期的蘇東坡,清代的顧炎武王宏撰都先後對這個亭子捐錢修建過。”
“涼亭下邊的那棵樹叫做無憂樹,因為沒人修剪過它,他想怎麽長就怎麽長,無憂無慮的所以叫無憂樹,相傳也是陳摶老祖時期的。”
老道士指著一棵樹給兩人介紹著,然後又帶著張國慶兩人下了涼亭往前走,來到了一個大殿。
“這個大殿分為前殿和後殿兩大部分,前殿供奉的是華山派的創始人郝大通,旁邊有好多石碑,最著名的是宋代書法大家米芾寫的《第一山》題刻。”
說著老道士帶著張國慶兩人看了一下,然後帶著他們穿過前殿走到後殿。
“後殿這裏供奉著的是陳摶坐像,咱們繼續往前走,那邊是一個亭子叫通天亭。”
說著老道士又帶著張國慶兩人往前走,張國慶兩人感覺很無奈,自己本來就是想知道為什麽他們要送給自己一個金印,沒想到成了遊客了,還跟著老道士逛起來了。
幾人來到了通天亭,在這裏老道士坐下跟張國慶說“轉了一圈了累了吧,我能告訴你的就是,你們家與道家淵源深厚。”
張國慶點頭說“老祖曾是張天師座下弟子,算的上是跟道家淵源深厚。”
老道士繼續說“家師先師之前,留下遺言,如有人在今年夏天在霞光衝天的那天從山上下來,要把那個金印交給他,這是物歸其主。”
張國慶露出無奈的眼神看向老道士“然後呢?”
老道士說“然後今天萬道霞光,我就讓小童去等把金印交給你了。”
張國慶問“為什麽會給我,不是我兄弟?”
老道士笑嗬嗬的說“道法自然。”
張國慶都有罵街的衝動了,他和泰山一路跟著老道士轉悠了半天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道法自然的迴答,這誰不上火啊,不過想想自己好像是白得了一個金印也就算了吧,畢竟自己占便宜了。
張國慶掏出二十張大團結遞給老道士說“感謝道爺帶我們了解玉泉院的曆史,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老道士很自然的把錢收過去,對張國慶說“那邊的那座橋叫遇仙橋,水池裏邊有不少香客們放生的烏龜,你們可以捉一隻帶走,試吃是放都由你們吧。”
張國慶點點頭說“好的,長者賜不敢辭,泰山你去捉一隻最大的,我要補補了,這一夜爬山給我折騰的夠嗆。”
泰山快步上前一個翻身就跳進水池裏撈了一隻最大的烏龜笑嗬嗬的迴來。
老道士笑眯眯的看著泰山,他並沒有生氣,可見多年的清修,人家的養氣功夫還真的是挺到家的。
張國慶起身帶著泰山跟老道士告辭“道爺,我們小哥倆還沒吃早飯呢,現在都快天黑了,小子們就先告退了,您別送,咱們江湖路遠,後會有期。”
說完張國慶和泰山對著老道士行禮告退,老道士沒有站起來隻是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然後就目送張國慶兩人出了玉泉院的大門。
一出大門泰山感慨著說“這個地方看起來不到說法還挺多的。”
張國慶沒迴答他,心裏默默地說‘這個算個屁啊,前世那些厲害的導遊,指著一個什麽都沒有的大坑,能給你從原始人說到近代史,那才叫厲害呢。’
當然這個也就是張國慶自己想想就行,人家能把一個普通的東西吃的天花亂墜的也是自己的本事,別人羨慕不來的。
兩人迴到吉普車上,泰山開車帶著張國慶兩人來到了昨天晚上吃飯的國營飯店。
一進門,昨天晚上的女服務員見到張國慶兩人很高興的跟他們打招唿“你們這麽早就下山來了?沒爬到山頂嗎?”
張國慶笑嗬嗬的說“爬了,我們昨天晚上爬上去的,今天早上在南峰看的日出,萬道霞光真美啊。”
在飯店裏吃飯的其他人聽到張國慶兩人在山上看的日出,感覺不可思議。
當地山下的農戶都不敢夜爬華山,這兩個外地的小夥子膽子很夠大的,也不怕出什麽危險。
張國慶沒有讓女服務員繼續追問趕緊說“大姐,快點點菜上菜把,我們昨天晚上到現在還沒吃飯呢,有什麽上什麽,趕緊的,都快餓死了。”
女服務員聽到張國慶說的到現在還沒吃飯呢,對於張國慶說得他們是夜爬華山不由得相信了幾分,再加上張國慶用全國糧票不差錢的樣子,趕緊進廚房幫著張羅飯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