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桓侯攻冀


    桓侯翼德,收洛陽,豪情似火。龐士元,神機妙算,誌收城郭。張趙徐文齊奮進,馬超龐德威揚漠。虎類豹,鐵蹄踏冀州,鄴城破。


    曹芳挫,無可躲!魏疆蹙,皆殘破。盼公孫救魏,百濟橫舸。大業將傾風雨驟,冀並二州起兵戈。看蜀漢,奮起鯤鵬誌,山河鎖。


    上章書中說到魏主曹芳以禮降蜀,並將親小姑獻與蜀漢太子劉??做妃嬪求和,張飛暫許了和議。當他聽說遼東的公孫淵令叔父公孫乾帶了二十萬善戰的遼騎南下救魏。並以卑衍為大將軍,楊祚為先行。又得知遼東三國聯兵六十萬,渡海攻擊青州。截斷了南軍的糧道。登時又強硬起來了,他下旨命令曹爽整備兵馬,迎戰南軍!


    曹爽接旨後立刻整頓三軍,他抽調各方將領,守禦洛陽。於是驍將張球,幽州刺史毋丘儉,徽州胡遵,侍中劉放,光祿大夫孫資,侍禦史何言,儀郎鄧颺。欽州刺史李勝,弘農令丁謐,校尉畢軌等人堅守河南郡。


    此時張飛大軍已經占領了河南郡的大部分地方,前鋒前攻到了北魏守都洛陽城下。正紮下了七座大營。先鋒張合直抵城下挑戰,魏兵見城上看見來人白發蒼蒼,丁謐欺他年老,立即請曹爽討令,自帶五千人馬岀城迎戰,獨戰張合。


    那張合從冀州韓馥之時就已經為將,投在張飛的部下南征北戰五十多年,說是身經百戰都不為過,戰鬥經驗非常豐富。丁謐怎是對手?二人戰不到十合,張合大喝一聲,將丁謐挑死於馬下!


    敗兵逃迴了城中,報告了曹爽,曹爽認為南兵勝了一陣,會疏於防範,他令點起三萬人馬,由畢軌,李勝帶著偷營劫寨。誰知南軍早有防備,二人帶領兵將殺入左營時,忽聽一聲炮響,左邊是馬超殺出,右麵李嚴殺來,趙雲又帶兵截斷歸路,張任又正麵衝殺過來。


    畢、李哪裏見過如此之陣容!無論哪一個都能吊打他,何況是四員大將!大家混戰到天明,二人皆戰死於亂軍之中,三萬人死了近兩萬,剩下的一萬多人立刻扔掉兵器。下拜請降。


    晚上。張飛令中軍大營虛立旗幡,崛好戰坑,並安排了人馬四處埋伏。眾將皆不明其中的道理。被點名的將領問原因,他們說昨天曹爽派三萬人馬來劫營,被我們一仗截殺得幹幹淨淨。難道說今晚還敢前來?難道曹爽連“用兵不複”的道理了嗎?


    桓侯對眾人說“曹爽就是用的是“用兵不複”。他白天輸了一陣,戰死了丁謐;昨天晚上偷營劫寨又戰死了李勝、畢軌。今天晚上會像你們說的這樣,認為我軍也是依作古例用兵不複,而大舉的偷營劫寨,並且目標是中軍大營。所以你們隻管去按照吾吩咐的去做。其餘的不要多問。


    並囑咐左右各營都要做好應戰的準備。這一幕也在曹爽營中重演,曹爽召集諸將商議,大多數人都覺得張飛不會料到他們再次劫營,主張再次出兵去劫營。


    唯有劉放提出疑慮,但曹爽不聽,他親自帶領五萬精兵前往劫中軍大營。並令二弟曹羲帶一萬人馬偷劫左邊第三營。又令三弟曹則帶兵兩萬偷襲南軍右邊第二營。使南軍營中大亂,無力支援大營。當夜三更時分,魏軍悄悄摸到蜀軍大營。隻見營帳安靜無聲,曹爽大喜,以為得計,便率軍衝入。


    他帶人衝進了中軍大營,剛一進去,就聽四周喊殺聲震天,蜀軍伏兵盡出。曹爽方知中計,卻為時已晚。張合、趙雲等蜀軍將領奮勇殺敵,魏軍陣腳大亂。曹爽眼見不敵,無數的人馬掉落在戰坑之中。他欲率軍突圍,卻被馬超攔住去路。


    一番激戰之後,曹爽身邊的將士越來越少。正在絕望之際,遠處突然傳來號角之聲,原來是公孫淵的援軍趕到。蜀軍一時腹背受敵,張飛見狀,親自擂鼓助威,蜀軍士氣大振。兩邊苦戰許久,不分勝負。


    此時天色漸亮,張飛心生一計,命士兵佯作敗退,引敵軍追擊。公孫淵與曹爽不知是計,領軍追趕。不想蜀軍早已設下陷阱,待敵軍追至,觸發機關,頓時箭雨紛飛,公孫乾和曹爽的聯軍損失慘重,隻得狼狽退兵。


    偷襲中營的計劃全部失敗,曹爽部下戰死了四萬五千人,還戰死了何言,孫資,張球三員大將。而公孫淵的援兵損失了三萬多人,副先鋒唿圖邪,唿圖昭,以及平南將軍許儀皆戰死。這個許儀不是虎侯許褚的兒子,是許姓的同族同名人。


    他的二弟帶兵殺入了左邊第三營,營中一片空虛,連傷兵都沒有一個,四方圍滿了柴草。曹羲剛進進營中,周圍各營的兵馬一齊來到,將他們後軍往營中一逼,立刻混亂起來,前軍退出後軍湧進,真是雜亂無章。此刻進營的的士兵們嗅到了硝煙,白酒,硫黃的味道,四下而來的南軍立刻向營中發射了火箭,立刻引起衝天的大火。


    北兵衣甲著火立刻燃燒起來了,曹羲在大火中拚死掙紮,身邊的士卒們也是慘叫連連。他心中暗悔不該輕信兄長之計,前來偷襲此營。但事已至此,隻能奮力拚殺以求一線生機。


    正當曹羲絕望之時,一員猛將率一萬人馬衝入火海,竟是公孫乾帳下的心腹愛將。他一邊抵擋著蜀軍的攻擊,一邊唿喊曹羲跟上。曹羲大喜過望,急忙隨著他往外衝。但眾將奉了張飛的命令,隻能放進,卻不讓逃出。黃忠見遼兵來勢兇猛,暗傳號令,命士兵們讓開一條道路,讓他們進去。


    卻叫士兵們立刻封閉了缺口,並令預先準備的弓弩手分成三列,北軍殺出來時,第一列萬箭齊發,當第一列換箭的同時,不要命的北兵上前了許多,但第二列的弓箭手立刻向他們射出了手之箭,然後讓開了位置。


    然後第三列迅速上前,占在原先的位置上射殺北兵,就這樣的周而複始,曹羲的一萬兵馬和前來救援的一萬遼兵盡死於火海之中,一裏之外都聞到了肉臭!


    與此同時,曹則那邊也好不到哪去。他帶領多名將佐和兩萬人馬進入右營後便遭到重重圍困,雖未遭遇火攻,但蜀軍不斷縮小包圍圈,魏兵死傷無數。曹則心急如焚,試圖組織幾次突圍都未能成功。


    張飛站在高坡之上,望著被困的魏軍,捋須大笑。“此乃天助我蜀漢也。”身旁眾將亦是滿臉喜色。


    公孫乾眼見兩路救援失敗,心中焦急萬分。他深知若再這樣下去,此次聯軍必敗無疑。於是他決定孤注一擲,集合剩餘所有兵力,衝向蜀軍主營,欲擒賊先擒王。


    張飛見公孫乾來勢洶洶,卻鎮定自若。他令趙雲領軍三萬大軍繞到了敵後,攔住公孫乾大軍的退路後,又令馬超、龐德左右包抄。並命令三十信使兵集體出發,帶上火箭往公孫乾等遼兵的大營飛去,然後落在營中,四麵放起火來。營中立刻燃燒起熊熊烈火。頓時遼軍的糧草,刀械,財物都付之一炬!


    公孫乾和卑衍正全力衝擊時,突然發現自己陷入重圍。雙方又是一場惡戰,刀光劍影間鮮血飛濺。然而公孫乾終究難以抵抗蜀軍的四麵夾擊,漸漸力不從心。他忽然又看見自己的大營方向燃起了大火,知道一切都完了!


    他隻得下令拚命突圍。隨著公孫乾的軍隊節節敗退,曹爽見大勢已去,長歎一聲,帶著殘兵敗將與遼兵合力向北逃竄而去。但來路被趙雲帶兵攔住,很久了也衝不出去,張飛令眾人乘勝追擊,進一步縮小包圍圈,又將他們緊緊的圍在其中。這時去燒營的信使兵已經迴來,桓侯令他的去戰場上助戰。他們立刻分散站立北軍的空中,以石頭專砸北兵的頭目。魏兵與遼人也發現了他們。


    也讓弓箭手望空放箭,但是他們是站在射程之外。下方的箭支根本傷不到他們的分毫!因為北軍們並沒有後羿射日的本領。而他們手中石頭丟下來卻足以砸死砸傷北兵。在他們的空中支援下,地麵的軍隊加以猛攻,北軍們如桔杆一般的倒下。


    他們一大片、一大片的停屍於大地。蜀漢的旗幟飄揚在這片土地上,向著統一山河的大業又邁進了一步。但蜀軍如同潮水般不斷湧來。曹則死於亂軍之中。


    此時張合獨戰揚祚,徐晃與卑衍交鋒,劉封扭住公孫乾不放,傅彤,趙融,霍弋圍殺曹爽。北軍無力再戰,公孫淵派來的二十萬援兵就這樣拋屍於洛陽城下!為了讓曹爽帶著萬般恐懼的心理退迴洛陽城。張飛下令開一缺口。曹爽趁機帶著千餘殘兵敗將殺出重圍,往洛陽城而去。桓侯望著遠去的敵軍背影,冷冷一笑,下令打掃戰場,準備攻城之戰。


    洛陽城下這一戰,南兵損失了八萬多人,卻埋葬了公孫淵派出的二十萬援兵!監軍,大將和先鋒都戰死了,隻有五六百人在一名校尉的帶領下,跟著曹爽退迴了洛陽城,而曹爽的大軍也損失了十五萬。城內人心惶惶。百姓們看到魏軍如此慘敗,皆擔憂城破後的命運。


    張飛下令,命諸將立刻帶兵圍困四門,並截斷了水源。不讓城中出來取一桶水。並召集眾將商討攻城之策。黃忠建議挖掘地道通向城內,馬超則提議趁夜強攻城門。張飛沉思片刻後,說道:“如今魏軍雖敗,但困獸猶鬥,強攻必然傷亡巨大。”


    他決定騷擾城中的兵民。命各門之將帶領士兵在城外大聲呐喊,佯裝即將攻城之勢,並且每門調派了大批的鼓手。於是四門都在擂鼓。頓時鼓聲震天。又派信使兵們飛進城中,從眾人的頭上飛來飛去,又撒下了招降文書。城中更是人心惶惶。數日之後,不時都有一部分兵民出城來投降南軍。張飛讓他們也給城中的親戚朋友們寫信,告訴了他們在城外的一切情況,讓守城的親戚朋友們開城投降。曹魏君臣,眾將領也無法控製。此時張飛收到了洛北校尉殷立的來信,信中約定了日期,他確定向南軍獻西門投降。


    張飛大喜,精心布置一番。但是他也怕這個校尉使詐降之計。於是命信使兵嚴密的監視西城門中的一切。信使兵們經過反複的多次核實,沒有發覺城中有伏兵的情況後,立時上報了桓侯。


    待到約定之日,殷立果然命令守軍悄悄打開城門,蜀軍如潮水般湧入。曹爽大驚失色,倉促組織抵抗,然軍心已散,無力迴天。


    最終,洛陽城被蜀軍攻破,魏主曹芳徹底失去了反抗之力。張飛進城後,安撫百姓,嚴明軍紀。蜀漢勢力大增,離統一山河的目標更近一步,張飛之名更是威震天下,曹芳在曹爽、曹休、桓範、蔣齊等一眾忠心耿耿的大臣們的護衛下,開北門而岀,殺開一條血路,向冀州而去。


    張飛占據洛陽後,並未急於北上追擊曹芳。他深知冀州地勢險要,且曹魏在北方各州郡還有不少的兵力,因此並沒有立即追趕,而是開始著手治理洛陽。他一麵派人向南京報捷,請求增兵與補給;一麵著手打理洛陽城,恢複城中秩序。


    數日後,後主劉禪收到捷報,龍顏大悅,即刻下旨命丞相諸葛亮、五品中正令太尉陳長文籌備物資兵員送往洛陽。同時,要他們抽調官員,接管兩京。張飛在洛陽城中訓練新兵,廣納賢才。不少中原之士慕其威名,紛紛前來投靠。


    再說曹芳一行逃往冀州途中,聽聞張飛按兵不動,稍感安心。但冀州內部此時卻發生分歧,部分官員認為應與蜀漢議和,歸附蜀漢。另一部分則堅持魏武帝開疆不易,魏文帝建國之難,堅決抵抗到底。戰至最後的一兵一卒。曹芳猶豫不決,冀州局勢陷入僵局。


    公孫淵得知二十萬遼東兵全軍覆沒,登時大怒。他也曾有一絲的後悔!但是馬上便被仇恨迷失了心眼,他決定了發傾國之兵,並自任統帥,調大兵二十萬,親自增援冀州。


    曹芳聽聞公孫淵傾國來援,心中又生希望。他召集冀州眾臣商議對策,決定堅守冀州等待援兵。


    而在洛陽的張飛,得到消息後也積極應對。他挑選精銳之師,任命馬超為先鋒,領兵五萬先行進發冀州。自己則率領主力部隊隨後跟上。


    兩軍在官渡重新擺下戰場,但北軍的糧草並沒有屯於烏巢。曹爽派大將原洛陽忠翊將軍曹宇帶兵三萬,防守白馬;原潁川刺史章溢帶兵三萬,屯守延津。張飛、諸葛亮、龐統、徐庶、陳群都沒有參加過當年的官渡決戰。


    此時的曆史重演,他們決定身臨其境,體驗一下當年魏武的風采!


    馬超的騎兵速度極快,不久便到了官渡,公孫淵的大軍尚未到達,馬超看準時機,立刻帶兵攻打白馬。令龐德帶兵攻打延津。曹軍未曾料及,頓時陣腳大亂。


    曹宇聞馬超陣前挑戰,立刻派大將蕭龍帶兵五千岀城迎戰,蕭龍雖是一流武將,到底實力戰不過馬超,他與孟起交戰了八十多合,被馬超使用走馬線銅錘打死於馬下,畢竟不是人人都能像桓侯那樣躲得開。


    此時龐德也成功的攻取了延津,並砍死了守將章溢,曹宇無奈退屯黎陽。未幾南軍又攻占了武陽。烏巢雖然不是魏軍屯糧之所,但也是戰略要地,張飛令嚴顏為主將,傅僉,蔣舒為副將,帶兵兩萬,攻取了烏巢。並派了二小將帶兵助攻官渡。


    馬超與傅僉,蔣舒半夜殺入了官渡魏兵大營,曹宇大敗隻得棄官渡退守鄴城。


    曹芳聞報,驚恐不已。此時冀州城中主張議和之人再次強烈要求遣使向蜀漢求和。曹芳動搖不定之時,公孫淵的前鋒部隊終於趕到。他們與馬超的軍隊展開激烈交戰。


    馬超勇猛無比,在戰場上縱橫馳騁,眾將也鼎力相助,接連攻占了酸棗,黎陽。又在倉亭大破了公孫淵的前鋒軍隊。然而,隨著公孫淵的後續部隊陸續到來,戰局逐漸僵持。就在此時,張飛的主力大軍趕到,蜀軍氣勢如虹,喊殺聲響徹雲霄。


    曹芳見大勢已去,冀州城中人心思變,他也無計可施,最後落了一身疾病,不久後便向蒼天獻出了自身性命。眾人又扶立了曹林之子高貴鄉公曹髦繼承了皇位。從此,蜀漢版圖進一步擴大,距離統一山河的宏偉大業更近一步。張飛布署兵力準備攻奪冀州。張飛命李嚴帶兵攻打毛城,接通上黨郡通途,並接應魏延。


    太史亨。徐蓋帶兵攻打邯鄲,解決冀州的外邑城援。不多久幾城皆陷,他每日命士兵在城外叫罵挑釁,又讓信使兵飛入城中散發勸降傳單。城中軍民人心惶惶,不少人偷偷越城而出投降蜀軍。


    曹髦年少氣盛,他既不甘心坐以待斃,也知道死守的結果!但他還是抱定之死之心,率兵出城與蜀軍決一死戰。眾大臣苦苦相勸,曹髦不聽,執意披掛上陣。公孫淵見皇帝親征,亦率部跟隨。


    兩軍對陣,張飛穩坐軍中,隻派馬超出陣迎敵。馬超連殺了曹髦麾下的幾名大將。曹髦無奈退迴了冀州。公孫淵見狀,妄圖逃跑,卻被趙雲截住去路,太史慈與徐晃一使眼色。二人頓時有了主意。


    徐晃立刻一斧劈在了公孫淵的頭上,太史慈一乾砍掉了他的在臂。趙雲無奈,也隻得手起一槍刺入了他的前心。


    要知後事如何發展,請接著看下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國康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國康譽並收藏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