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收丹陽
桓侯勇略威名早,劍指丹陽道。旌麾烈烈卷塵囂,三軍四路齊搗、郡城遙。
伯言禦敵愁腸繞,力竭城難保。丟盔棄甲漫荒郊,子衡子瑜心焦,意蕭蕭。
各位書友觀眾讀者們,大家好!不才在番茄小說上學發表文章,已經有八十多天了,由於本人文化低下,用不了華麗的篇幅,所以寫不出好的文章,我本人當初也是圖個好玩,當與平台簽約發文後,所以每天隻能兢兢業業的編寫著。由於趕不上時代的需要,不會電腦碼字,也不會在手機上打字,隻能以一筆一劃的手寫,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因為還要做一些農活家務,每一天更新的四千字都直接感到力不從心,所以對長期跟隨我的書友們鄭重地說一聲“謝謝”!並祝福你們全家幸福,合家平安,也祝你們蛇年大發!
在你們的監督之下,管它好歹與否,我的《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已經編寫了九十個章節,並且發表了五十萬字,關於每個章節中出現的一些失誤的字,我會抽空清除,造成這些失誤的原因是手寫時的與顯示出來的不一樣,也有急著完成任務的成分,沒有仔細的檢查,就慌忙地發布岀去了。因此特意向書友們鄭重地說一聲“對不起”!
上文中提到張飛分兵數路進攻丹陽,先說張苞張虎帶兵攻打宣城。宣城守將朱恩見蜀兵勢大,吳兵的領土已經喪失了大半,幹脆便來一個棄城而逃。管它娘的什麽國計民生!他帶上了家人,與一眾心腹往吳郡逃去。
張苞令白水都尉喬衝帶兩千人馬守住宣城,自己和張虎帶兵繼續前行。武將統兵隻管前進,卻苦了文職官員。荊襄城中的文官之首陳群、簡雍等人隻得挑選正直清廉的文士去擔任新平定的這些縣邑的縣官。
張飛、關公、龐統把指揮部遷移往豫章的治所六安縣,他們對著地形圖,統籌著各方。這種平行推進、步步蠶食的辦法已經奏效。
諸葛瑾麵對漢軍的步步緊逼,早已六神無主,他久食江東俸祿多年,也不願意棄吳。更不可能去請求二弟孔明勸說昭烈皇帝罷兵。當然一統天下行程是誰都阻止不了的,除非是沒有那個實力。即使諸葛亮也幹擾不了這個一統江東的進程。
因此諸葛瑾在蜀兵的步步緊逼下,氣得急火攻心,終於一病不起,小命嗚唿了。孫亮因他的兒子諸葛恪也很有本事,於是讓諸葛恪子承父職,與陸遜一起統領東吳大軍。並加封他為太傅。
諸葛恪與陸遜合議,決定把丹陽全郡的人馬調往秣陵,即國都建業。劉軍也在龐統的調動下,派遣偏將收取各處縣邑,而眾將直接帶兵圍攻秣陵。
關公與張飛、龐統商議過後,他命令文聘、蔣欽帶兵越過玄武湖攻打秣陵北門,王甫,趙累為後應;張苞、張虎帶兵越過石頭城,穿越幕府山攻打西門,劉封、劉循等人為後隊;潘璋、申耽,陳琳渡過了秦淮河、占領了雨花台攻打南門,由高順、李嚴作為援兵。
每門都是攻城的部隊是五萬,接應的也是五萬。陸遜與諸葛恪商議,調周循,程應,蔡伍帶兵守北門,對抗文聘、蔣欽;調昭義將軍孫虎臣,率張順、夏貴以拒張苞張虎;調定北將軍孫文,驍騎將尉胡廣、從及呂文換等抵敵潘璋,申耽等人。
雙方兵馬列陣於秣陵城下,喊殺聲震天動地。文聘、蔣欽身先士卒衝向北門,周循等人率兵抵擋,一時間箭如雨下。文聘揮舞長刀,撥開箭矢,口中高唿:“兒郎們,今日破城就在此時!”蔣欽則指揮弓箭手向城頭反擊。
城外千方百計的攻打,城上亦絞盡腦汁的防守。文聘、蔣欽剛剛撤了下去。王甫和趙累又帶人繼續攻打,周循見敵軍再次攻來,大喊:“放箭!莫要讓蜀軍登上城牆!”一時間箭如飛蝗般射向蜀軍。王甫舉起盾牌,大聲激勵士兵:“吾等隨關將軍征戰多年,豈會懼這小小城池!”說罷,不顧箭雨奮勇向前。
趙累見狀,命人推出攻城雲梯車,數十輛雲梯車向著城牆緩緩靠近。城上守軍見狀,紛紛扔下巨石,不少雲梯車被砸毀。但還是有近十輛車靠近了城牆,蜀軍順著梯子攀爬而上。
與此同時,其他各門的戰鬥也進入白熱化。南門處,潘璋手持長槍,冒著矢石衝向城門,身後申耽帶著撞城木緊緊相隨。城內孫文指揮將士拚命抵抗,不斷有熱油從城牆上潑灑而下。
正當雙方僵持不下之時,天空忽然暗了下來,一片烏雲遮住了太陽。戰場上眾人皆感詫異,交戰暫時緩了一緩。突然,一道閃電劃過天際,緊接著雷聲轟鳴,仿佛上天也在為這場慘烈的戰爭怒吼。然而片刻之後,雙方又重振旗鼓,廝殺重新開始。
西門處張苞、張虎攻勢猛烈,張苞手持長矛直刺敵軍。孫虎臣這邊雖奮力抵抗,但蜀軍士氣高昂。張苞張虎剛剛撤下,劉封劉循又繼續攻了上來。就在雙方激戰正酣之際,突然一陣狂風唿嘯而過,風中似夾雜著神秘力量。隻見劉備軍中一白發老者走出,他曾在茅山上修道幾十年,學到一些道家的基本玄功,叫做杜昱,自號為單茅真君。隻見杜昱雙手舞動,連連掐訣,口中念念有詞。刹那間,風雲變幻,原本對守城有利的天氣變得有利於攻城一方。
原來杜昱與龐統有舊,當日龐統向曹操獻連環策之後兩個人曾經相處了一段時間。這次他有事路過秣陵,聽說龐統在此,便來一見,便被龐士元拉來做了一個幫手。在杜昱的協助之下。東吳軍隊頓時亂了陣腳,諸葛恪大驚失色,忙與陸遜商議對策。然此時蜀軍趁勢猛攻,各門均有突破之勢。
北門的周循等人漸感不支,文聘、蔣欽抓住機會率軍猛衝,一舉衝破防線,打開了北門。
消息傳開,蜀軍士氣大振,其他各門也加緊攻勢。西門的劉封劉循成功登城,與城中吳軍短兵相接。南門潘璋更是避開熱油,撞開城門。
諸葛恪見大勢已去,欲率軍突圍,陸遜卻道:“如今唯有死戰到底。”但兵敗如山倒,最終東吳軍隊全麵潰敗。劉備軍順利攻占秣陵,向著統一江東的目標更進一步。南門戰況同樣激烈,潘璋等人架起雲梯欲登城牆,定北將軍孫文親自督戰,滾木礌石不斷的從城頭下砸下………。
攻守多次易位!白天失去的陣地,晚上吳兵仗著地理熟悉,又組織人馬奪了迴來。就這樣的春去秋來,寒來暑往。蜀漢先是投入了三十萬人馬,又陸續征調了二十萬大軍加入了圍攻秣陵之戰,朝流不息的攻打秣陵。孫亮也是從吳郡、會稽、建安諸郡征調人馬,並征發民眾加入了守城之戰。後來的呂文煥守堅持了襄陽六年,才被元兵攻破。可是孫亮,陸遜、諸葛恪、呂範等人縱然費盡了千辛萬苦。也才守了一年半的時間,蜀兵從北、西、南三方同天攻破了建業。每門都擁進了十餘萬大軍。
蜀漢後主禪建興三年春,蜀軍全麵占領了秣陵,丹陽全郡盡歸於漢軍管轄之下,金陵的攻堅之戰,蜀漢兵馬以十八萬的代價,殲滅吳軍主力十六萬人,占領了整個秣陵,吳主亮,太上皇權,太傅諸葛恪,大將軍陸遜,老臣張昭,顧雍,嚴畯,陸績等人,帶領吳宮上下,以及文武大臣的家眷,以及十餘萬殘兵,從東門逃岀,住吳郡而去。
時曹魏廣陵太守夏侯榮,乃夏侯淵的孫子,也是桓侯夫人夏侯涓的侄兒,他見魏、吳大勢已去,想結交桓侯,竟然帶兵偷襲了吳兵。孫亮卻陰陽怪氣的譏笑陸遜。說陸遜不懂用兵啦,與蜀漢勾結啦,目不識人啦。反正什麽話他都說得出口,
就是他父親太上皇孫權也經常受他的奚落。沒過多久,大將軍陸遜便被他活活的氣死了。陸遜死後,諸葛恪獨掌大權,他與眾老臣都不和,本來就是國破家亡、苟延殘喘了,他還作威作福起來,任意處置朝臣,有許多立場不夠堅定的官員見勢不妙,竟然悄悄的向蜀漢大軍抗降。
地盤越小,防禦力越弱!諸葛恪的專權跋扈使得東吳內部人心惶惶。蜀漢方麵,桓侯又調大將帶兵來助。於是多久沒有出麵的大將們都岀現在吳郡周邊。連遠在雍涼的馬超和魏延等人都來湊熱鬧。
他們是總指揮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龐德,魏延,張遼,張合,太史慈、高順,文聘,臧霸,李嚴,以及吳將潘璋,蔣欽等人,他們奉桓侯的軍令,各帶一隊人馬,地毯式的追剿吳兵。
趙雲帶兵進吳縣,斬殺守兵三千餘人,斬孫氏宗親孫成;馬超帶騎兵走婁縣,吳守將昭羽將軍陸航亡。龐德引一軍進由拳,守將呂輝棄城而逃,從秣陵逃往海鹽的吳鋼、諸葛靚向魏延乞降!
全端、全懌和於詮在餘杭摩拳擦掌要與蜀兵拚死一鬥,卻被張遼、張合挑死於馬下,損兵一萬多。太史慈也帶了一隊兵馬,遊弋到錢塘,守兵苟在中岀來迎戰,太史慈令中軍徐退,左右兩軍包抄,然後中路複返身衝殺,將苟在中趕進了錢塘江中去抓魚撈蝦去了。
張苞,張虎,李嚴,張任、申耽、廖化、周倉、劉封等帶兵各進,接連收複了富春,烏程,陽羨,無錫,毗陵,曲阿,丹徒等地。
孫權帶吳宮上下遺老遺少們南下會稽。由於孫亮不得民心,任意詆毀大臣,許多老臣都看不過下去,孫峻、孫??趁機處死了他,另立孫休為帝,苟延殘喘。並且為了權利二人還殺死了太傅諸葛恪。孫峻、孫??一個為丞相、一個為大將軍,把持了朝中大權,朝中又是家中的子孫爭鬥把吳大帝孫權氣得死去活來!雖然他的年齡不算太高,但他卻是引退的太上皇,所以也不敢說什麽。
蜀漢後主禪建興四年春。劉備移駕秣陵,住進了孫權的皇宮,孫小妹見坐在大殿上的人變成了夫君劉備,不禁潸然淚下!一時的鄉土情懷湧上了心頭。她更是納悶劉關張兄弟放著曹魏不管,為什麽要先滅她們吳國。但是她也沒有向劉備說一聲饒吳的話。隻是在當初孫權的龍榻上,躺下的卻是自己和劉備兩人。貌似五十餘歲的劉備緊抱著四十左右的孫尚香,朝夕住宿在吳宮。
孫尚香曾經的閨房此時卻成張飛和劉小英、劉小琳的居住之所。昔日的香閨成了桓侯的指揮部,所有的滅吳之令都將在這裏發出。三十七八的劉娥、劉慧總是一左一右躺在翼德的身旁。
這時候各處的捷報頻傳,隨時都有喜訊傳報到吳宮,劉備也在東吳滅亡之際,立刻傳太上皇旨,令諸葛亮帶著大批的文人速來接管江東。由於張飛與諸葛亮,龐統等人都重視下代人才的承接,抽調這批人來管理江東也不是有多大的問題。
大批的漢官被派往江東各郡縣為官,大肆宣傳大漢的蜀律,江東的舊時政令適合的繼續施行,不適合的立刻淘汰。新上任的官吏們立刻清查戶口,核實土地,清點倉廩。以便利於管理。
桃園兄弟命令眾將繼續南下。不給吳兵喘息的機會,“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狀況他們是不會讓發生的,“打蛇必死”的道理人人都懂!
東吳的水兵都督呂範見大勢已去,幹脆將部下兩千多條戰船,五萬多舟師投降了張飛,張飛倒很待見的這個大媒人,心中一高興,還賞賜了他一枚烈火丹,他當即服下之中,立刻成了三十多歲那的樣子,這一舉動更加互解了吳人的鬥誌,許多的達官顯貴都拖家帶口的來投靠蜀軍。
隻有平南將軍衛溫素存忠義,他不願意陪呂範父子投蜀,帶著親信兵率八千餘人,大小船隻六百餘艘,順海南下。
張飛與龐統兩個酒葫蘆一碰頭,當然有時候關羽在參與其中。決定命眾將迅速解決會稽,關公在荊襄本有水師,現在又有呂範的船隊加入,更是如虎添翼。有了投送軍隊渡江的能力自然就行動迅快。趙雲帶兵走山陰,吳宗室孫儀亡。
張文遠入烏傷,吳衛將軍騰胤戰死,徐晃帶兵進了諸暨,孔憲死亡;逃往餘暨的武衛中郎將王惇召集七八千眾,想與太史慈一戰,但士兵們已經無心抗蜀,當下反而殺了王惇,投降在太史慈的馬前;
張苞張虎驅兵大進,連下太末,上虞,鄮縣三縣,殺吳兵建德將軍朱異及部下一萬五千人。
劉封、劉循也一路突進,奪取了剡、餘桃、句章三城,擒斬了吳軍李陵,環衛將軍孫霸,長史張布。
鄞、章安、永寧和東部侯國奉表投降了蜀漢。太上皇孫權與吳主孫休等一應官僚無奈東逃西蕩進了以山越人為主的建安郡。即今天的福建。要知蜀兵是否繼續跟進,吳國的出路在何方?請繼續接看下文。
桓侯勇略威名早,劍指丹陽道。旌麾烈烈卷塵囂,三軍四路齊搗、郡城遙。
伯言禦敵愁腸繞,力竭城難保。丟盔棄甲漫荒郊,子衡子瑜心焦,意蕭蕭。
各位書友觀眾讀者們,大家好!不才在番茄小說上學發表文章,已經有八十多天了,由於本人文化低下,用不了華麗的篇幅,所以寫不出好的文章,我本人當初也是圖個好玩,當與平台簽約發文後,所以每天隻能兢兢業業的編寫著。由於趕不上時代的需要,不會電腦碼字,也不會在手機上打字,隻能以一筆一劃的手寫,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因為還要做一些農活家務,每一天更新的四千字都直接感到力不從心,所以對長期跟隨我的書友們鄭重地說一聲“謝謝”!並祝福你們全家幸福,合家平安,也祝你們蛇年大發!
在你們的監督之下,管它好歹與否,我的《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已經編寫了九十個章節,並且發表了五十萬字,關於每個章節中出現的一些失誤的字,我會抽空清除,造成這些失誤的原因是手寫時的與顯示出來的不一樣,也有急著完成任務的成分,沒有仔細的檢查,就慌忙地發布岀去了。因此特意向書友們鄭重地說一聲“對不起”!
上文中提到張飛分兵數路進攻丹陽,先說張苞張虎帶兵攻打宣城。宣城守將朱恩見蜀兵勢大,吳兵的領土已經喪失了大半,幹脆便來一個棄城而逃。管它娘的什麽國計民生!他帶上了家人,與一眾心腹往吳郡逃去。
張苞令白水都尉喬衝帶兩千人馬守住宣城,自己和張虎帶兵繼續前行。武將統兵隻管前進,卻苦了文職官員。荊襄城中的文官之首陳群、簡雍等人隻得挑選正直清廉的文士去擔任新平定的這些縣邑的縣官。
張飛、關公、龐統把指揮部遷移往豫章的治所六安縣,他們對著地形圖,統籌著各方。這種平行推進、步步蠶食的辦法已經奏效。
諸葛瑾麵對漢軍的步步緊逼,早已六神無主,他久食江東俸祿多年,也不願意棄吳。更不可能去請求二弟孔明勸說昭烈皇帝罷兵。當然一統天下行程是誰都阻止不了的,除非是沒有那個實力。即使諸葛亮也幹擾不了這個一統江東的進程。
因此諸葛瑾在蜀兵的步步緊逼下,氣得急火攻心,終於一病不起,小命嗚唿了。孫亮因他的兒子諸葛恪也很有本事,於是讓諸葛恪子承父職,與陸遜一起統領東吳大軍。並加封他為太傅。
諸葛恪與陸遜合議,決定把丹陽全郡的人馬調往秣陵,即國都建業。劉軍也在龐統的調動下,派遣偏將收取各處縣邑,而眾將直接帶兵圍攻秣陵。
關公與張飛、龐統商議過後,他命令文聘、蔣欽帶兵越過玄武湖攻打秣陵北門,王甫,趙累為後應;張苞、張虎帶兵越過石頭城,穿越幕府山攻打西門,劉封、劉循等人為後隊;潘璋、申耽,陳琳渡過了秦淮河、占領了雨花台攻打南門,由高順、李嚴作為援兵。
每門都是攻城的部隊是五萬,接應的也是五萬。陸遜與諸葛恪商議,調周循,程應,蔡伍帶兵守北門,對抗文聘、蔣欽;調昭義將軍孫虎臣,率張順、夏貴以拒張苞張虎;調定北將軍孫文,驍騎將尉胡廣、從及呂文換等抵敵潘璋,申耽等人。
雙方兵馬列陣於秣陵城下,喊殺聲震天動地。文聘、蔣欽身先士卒衝向北門,周循等人率兵抵擋,一時間箭如雨下。文聘揮舞長刀,撥開箭矢,口中高唿:“兒郎們,今日破城就在此時!”蔣欽則指揮弓箭手向城頭反擊。
城外千方百計的攻打,城上亦絞盡腦汁的防守。文聘、蔣欽剛剛撤了下去。王甫和趙累又帶人繼續攻打,周循見敵軍再次攻來,大喊:“放箭!莫要讓蜀軍登上城牆!”一時間箭如飛蝗般射向蜀軍。王甫舉起盾牌,大聲激勵士兵:“吾等隨關將軍征戰多年,豈會懼這小小城池!”說罷,不顧箭雨奮勇向前。
趙累見狀,命人推出攻城雲梯車,數十輛雲梯車向著城牆緩緩靠近。城上守軍見狀,紛紛扔下巨石,不少雲梯車被砸毀。但還是有近十輛車靠近了城牆,蜀軍順著梯子攀爬而上。
與此同時,其他各門的戰鬥也進入白熱化。南門處,潘璋手持長槍,冒著矢石衝向城門,身後申耽帶著撞城木緊緊相隨。城內孫文指揮將士拚命抵抗,不斷有熱油從城牆上潑灑而下。
正當雙方僵持不下之時,天空忽然暗了下來,一片烏雲遮住了太陽。戰場上眾人皆感詫異,交戰暫時緩了一緩。突然,一道閃電劃過天際,緊接著雷聲轟鳴,仿佛上天也在為這場慘烈的戰爭怒吼。然而片刻之後,雙方又重振旗鼓,廝殺重新開始。
西門處張苞、張虎攻勢猛烈,張苞手持長矛直刺敵軍。孫虎臣這邊雖奮力抵抗,但蜀軍士氣高昂。張苞張虎剛剛撤下,劉封劉循又繼續攻了上來。就在雙方激戰正酣之際,突然一陣狂風唿嘯而過,風中似夾雜著神秘力量。隻見劉備軍中一白發老者走出,他曾在茅山上修道幾十年,學到一些道家的基本玄功,叫做杜昱,自號為單茅真君。隻見杜昱雙手舞動,連連掐訣,口中念念有詞。刹那間,風雲變幻,原本對守城有利的天氣變得有利於攻城一方。
原來杜昱與龐統有舊,當日龐統向曹操獻連環策之後兩個人曾經相處了一段時間。這次他有事路過秣陵,聽說龐統在此,便來一見,便被龐士元拉來做了一個幫手。在杜昱的協助之下。東吳軍隊頓時亂了陣腳,諸葛恪大驚失色,忙與陸遜商議對策。然此時蜀軍趁勢猛攻,各門均有突破之勢。
北門的周循等人漸感不支,文聘、蔣欽抓住機會率軍猛衝,一舉衝破防線,打開了北門。
消息傳開,蜀軍士氣大振,其他各門也加緊攻勢。西門的劉封劉循成功登城,與城中吳軍短兵相接。南門潘璋更是避開熱油,撞開城門。
諸葛恪見大勢已去,欲率軍突圍,陸遜卻道:“如今唯有死戰到底。”但兵敗如山倒,最終東吳軍隊全麵潰敗。劉備軍順利攻占秣陵,向著統一江東的目標更進一步。南門戰況同樣激烈,潘璋等人架起雲梯欲登城牆,定北將軍孫文親自督戰,滾木礌石不斷的從城頭下砸下………。
攻守多次易位!白天失去的陣地,晚上吳兵仗著地理熟悉,又組織人馬奪了迴來。就這樣的春去秋來,寒來暑往。蜀漢先是投入了三十萬人馬,又陸續征調了二十萬大軍加入了圍攻秣陵之戰,朝流不息的攻打秣陵。孫亮也是從吳郡、會稽、建安諸郡征調人馬,並征發民眾加入了守城之戰。後來的呂文煥守堅持了襄陽六年,才被元兵攻破。可是孫亮,陸遜、諸葛恪、呂範等人縱然費盡了千辛萬苦。也才守了一年半的時間,蜀兵從北、西、南三方同天攻破了建業。每門都擁進了十餘萬大軍。
蜀漢後主禪建興三年春,蜀軍全麵占領了秣陵,丹陽全郡盡歸於漢軍管轄之下,金陵的攻堅之戰,蜀漢兵馬以十八萬的代價,殲滅吳軍主力十六萬人,占領了整個秣陵,吳主亮,太上皇權,太傅諸葛恪,大將軍陸遜,老臣張昭,顧雍,嚴畯,陸績等人,帶領吳宮上下,以及文武大臣的家眷,以及十餘萬殘兵,從東門逃岀,住吳郡而去。
時曹魏廣陵太守夏侯榮,乃夏侯淵的孫子,也是桓侯夫人夏侯涓的侄兒,他見魏、吳大勢已去,想結交桓侯,竟然帶兵偷襲了吳兵。孫亮卻陰陽怪氣的譏笑陸遜。說陸遜不懂用兵啦,與蜀漢勾結啦,目不識人啦。反正什麽話他都說得出口,
就是他父親太上皇孫權也經常受他的奚落。沒過多久,大將軍陸遜便被他活活的氣死了。陸遜死後,諸葛恪獨掌大權,他與眾老臣都不和,本來就是國破家亡、苟延殘喘了,他還作威作福起來,任意處置朝臣,有許多立場不夠堅定的官員見勢不妙,竟然悄悄的向蜀漢大軍抗降。
地盤越小,防禦力越弱!諸葛恪的專權跋扈使得東吳內部人心惶惶。蜀漢方麵,桓侯又調大將帶兵來助。於是多久沒有出麵的大將們都岀現在吳郡周邊。連遠在雍涼的馬超和魏延等人都來湊熱鬧。
他們是總指揮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龐德,魏延,張遼,張合,太史慈、高順,文聘,臧霸,李嚴,以及吳將潘璋,蔣欽等人,他們奉桓侯的軍令,各帶一隊人馬,地毯式的追剿吳兵。
趙雲帶兵進吳縣,斬殺守兵三千餘人,斬孫氏宗親孫成;馬超帶騎兵走婁縣,吳守將昭羽將軍陸航亡。龐德引一軍進由拳,守將呂輝棄城而逃,從秣陵逃往海鹽的吳鋼、諸葛靚向魏延乞降!
全端、全懌和於詮在餘杭摩拳擦掌要與蜀兵拚死一鬥,卻被張遼、張合挑死於馬下,損兵一萬多。太史慈也帶了一隊兵馬,遊弋到錢塘,守兵苟在中岀來迎戰,太史慈令中軍徐退,左右兩軍包抄,然後中路複返身衝殺,將苟在中趕進了錢塘江中去抓魚撈蝦去了。
張苞,張虎,李嚴,張任、申耽、廖化、周倉、劉封等帶兵各進,接連收複了富春,烏程,陽羨,無錫,毗陵,曲阿,丹徒等地。
孫權帶吳宮上下遺老遺少們南下會稽。由於孫亮不得民心,任意詆毀大臣,許多老臣都看不過下去,孫峻、孫??趁機處死了他,另立孫休為帝,苟延殘喘。並且為了權利二人還殺死了太傅諸葛恪。孫峻、孫??一個為丞相、一個為大將軍,把持了朝中大權,朝中又是家中的子孫爭鬥把吳大帝孫權氣得死去活來!雖然他的年齡不算太高,但他卻是引退的太上皇,所以也不敢說什麽。
蜀漢後主禪建興四年春。劉備移駕秣陵,住進了孫權的皇宮,孫小妹見坐在大殿上的人變成了夫君劉備,不禁潸然淚下!一時的鄉土情懷湧上了心頭。她更是納悶劉關張兄弟放著曹魏不管,為什麽要先滅她們吳國。但是她也沒有向劉備說一聲饒吳的話。隻是在當初孫權的龍榻上,躺下的卻是自己和劉備兩人。貌似五十餘歲的劉備緊抱著四十左右的孫尚香,朝夕住宿在吳宮。
孫尚香曾經的閨房此時卻成張飛和劉小英、劉小琳的居住之所。昔日的香閨成了桓侯的指揮部,所有的滅吳之令都將在這裏發出。三十七八的劉娥、劉慧總是一左一右躺在翼德的身旁。
這時候各處的捷報頻傳,隨時都有喜訊傳報到吳宮,劉備也在東吳滅亡之際,立刻傳太上皇旨,令諸葛亮帶著大批的文人速來接管江東。由於張飛與諸葛亮,龐統等人都重視下代人才的承接,抽調這批人來管理江東也不是有多大的問題。
大批的漢官被派往江東各郡縣為官,大肆宣傳大漢的蜀律,江東的舊時政令適合的繼續施行,不適合的立刻淘汰。新上任的官吏們立刻清查戶口,核實土地,清點倉廩。以便利於管理。
桃園兄弟命令眾將繼續南下。不給吳兵喘息的機會,“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狀況他們是不會讓發生的,“打蛇必死”的道理人人都懂!
東吳的水兵都督呂範見大勢已去,幹脆將部下兩千多條戰船,五萬多舟師投降了張飛,張飛倒很待見的這個大媒人,心中一高興,還賞賜了他一枚烈火丹,他當即服下之中,立刻成了三十多歲那的樣子,這一舉動更加互解了吳人的鬥誌,許多的達官顯貴都拖家帶口的來投靠蜀軍。
隻有平南將軍衛溫素存忠義,他不願意陪呂範父子投蜀,帶著親信兵率八千餘人,大小船隻六百餘艘,順海南下。
張飛與龐統兩個酒葫蘆一碰頭,當然有時候關羽在參與其中。決定命眾將迅速解決會稽,關公在荊襄本有水師,現在又有呂範的船隊加入,更是如虎添翼。有了投送軍隊渡江的能力自然就行動迅快。趙雲帶兵走山陰,吳宗室孫儀亡。
張文遠入烏傷,吳衛將軍騰胤戰死,徐晃帶兵進了諸暨,孔憲死亡;逃往餘暨的武衛中郎將王惇召集七八千眾,想與太史慈一戰,但士兵們已經無心抗蜀,當下反而殺了王惇,投降在太史慈的馬前;
張苞張虎驅兵大進,連下太末,上虞,鄮縣三縣,殺吳兵建德將軍朱異及部下一萬五千人。
劉封、劉循也一路突進,奪取了剡、餘桃、句章三城,擒斬了吳軍李陵,環衛將軍孫霸,長史張布。
鄞、章安、永寧和東部侯國奉表投降了蜀漢。太上皇孫權與吳主孫休等一應官僚無奈東逃西蕩進了以山越人為主的建安郡。即今天的福建。要知蜀兵是否繼續跟進,吳國的出路在何方?請繼續接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