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子慶心懷反複,妄歸蜀漢山川。忽聞諸葛有書傳,警報連綿不斷。


    魏帥仲達果敢,揮師疾進無前。月程八日到城闕,速破叛賊驚變。


    上文書談到曹丕見蜀兵勢大,恐單憑自己擋不住蜀兵一統天下的腳步。他派滿寵出使江東,找到吳主孫權,要他與自己同時出兵,以分蜀人之勢,攻打荊襄。同時傳旨令曹仁,讓他與夏侯德統兵南下,與吳兵夾擊荊襄,滅了關羽,牽動蜀兵之勢,好讓諸葛亮從西線撤兵。


    當初關公統兵北進,收了南陽,並吞了大半個汝南。並水淹了於禁七軍,於禁向關公投降,關公念在昔日的情份收留了他。並以荊公的名義拜他為破虜將軍,並讓他統領原歸降的人員。此時已經徹底的消化了這支部隊。


    原來於禁帶有十萬多人的七軍被汝河之水淹死了一小半,六萬多魏兵被漢化,關公調他們屯於夏口抵抗東吳。吳國久居江東,他與曹兵也互掐過多次,經常在合肥,濡須,以及揚州都打過,但是都是互有傷亡。


    雙方的進展都不大。但是卻害苦了一人。就是周郎提出用她來誘劉備過江的孫權同父妹孫尚香。此時吳國太早已經去世。當初張飛許諸葛亮派遣孫乾過江在南徐城中搜購禮物。大肆宣傳孫劉聯姻,並拜訪了喬公喬玄。


    喬玄在親家母吳國太跟前揭發了孫權周瑜。就此公開了孫劉聯姻之事,所以孫小妹也可以說是老劉的妻子,她從那時就待字閨中,沒有嫁人。現在蜀漢勢力逐漸強大,孫仲謀也一直打她的主意,一旦劉兵東下,孫氏抵擋不住之時。就用她來和親。所以繼母亡後也沒有逼她這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嫁人。


    孫小妹尚香小姐被當作聯姻的工具時二九加一,是十九歲,現在十多年過去了,此刻是三十四五歲。已經是老姑娘一枚了。他在江東不是嫁不出去,而且是有劉備與婚約,一般的人也不敢上門提親,她的母親吳國太在時也曾偏袒於她。她曾經也想跑到荊州看看劉皇叔。也就是她未見麵的夫婿是什麽樣子的人。可是不多久後又聽說劉備已經是遷入了四川成都。


    她還未消化了這個情況,又聽說劉備自立為漢中王,而甘夫人去世之後,劉備又在法正的建議下娶了吳懿的的妹妹吳雲做了繼妻,並且還生了劉永、劉理兩個孩子。


    她本想趁著呂蒙收去荊襄之後,大模大樣的由荊襄去西川找看劉備,但還未行動卻又聽到說呂蒙又中了張飛的誘敵之計。


    白衣渡江的妙計變成了自己送兵馬上門,投降了張飛。轉眼二年過去了,聽到的又是張飛攻克了交州,屠宰了士燮一家的全部男丁,連士姓家族的男人也大體被殺光了,隻留下一些智障兒來延續香火。她從心裏暗罵這張老三真是狠毒。


    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的工夫她又聽說曹丕廢了漢獻帝,劉備在成都承襲漢統,正式登基為帝,稱為昭烈皇帝。並冊封了吳雲為皇後,她在心中更是不平。在她的心中恨死了孫權和周瑜這倆個活寶!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收取什麽荊州,竟然讓她如此蹉跎歲月。辜負了大好時光!


    她也深恨劉備、張飛、與諸葛亮、龐統等人。你不來也就罷了,為什麽要派人過江,大肆宣揚我孫尚香是你劉大耳的女人?若真是你的女人倒也罷了,可是偏讓我這朵嬌豔欲滴的鮮花慢慢的的凋零!孫尚香真是越想越氣。差不多就氣得發瘋了。女人到了這個地步,也已經早放下了尊嚴,如果老劉在身旁,她都可以貢獻一切了。當然包括自己的嬌軀。


    她也莫名其妙的做夢,而且不隻是一次,夢見自己成了劉備的女人,並和劉備同享夫妻之樂。


    暫且把孫尚香這個曠男怨女放下。迴文再去承接上文,孔明得馬超之助,雪夜破羌兵以後,他命令馬超帶領大兵十萬,略定全涼州,由於西涼各地都敬服馬超,稱他為天神威將軍。加上雅丹丞相和那越吉的宣傳,涼州各部曲的人都逐漸歸順在馬超的旗下。馬超派堂弟馬岱與大將龐德帶大兵分路招撫,六十多天後整個涼州都歸順在蜀漢的旗下。


    當初劉關張與徐元直、諸葛亮在隆中製定的大略完成了許多,當時大家以隆中對策為終生目標,現在早已橫跨荊益。以經沒有必要在東和孫權了,因為平定了交州,安撫了南中,安南,緬北,收降了瀾滄王國。


    南撫夷越的戰略完部完成了,現在向西發展,平定了涼州,已經能夠直接與西域各國進行商貿交易,蜀中的許多物品能夠經絲綢之路流通中亞細亞,西南的絲綢,瓷器,茶葉,蜀繡也經過絲綢之路流向更遠的地方。也經過絲綢之路與外麵交易,換取了自己需要的物品。現在蜀漢的外交已經可以伸岀大漢的疆土了。


    如果孔明能平定雍州,那西和諸戎的戰略可以宣布圓滿成功。還可以卡斷曹魏與西域之間的交易。那時就可以東平東吳、北定曹操了。


    再說張飛告別了馬超,他與孔明修了一書,令人送交孔明。他帶上夫人和隨身的幾名燕將。望雍州方麵緩緩的進發。


    孔明自從雪夜戰勝羌兵從後,這段時間裏,也帶兵返迴了祁山寨中,命關興張苞領兵先行,自己帶著後隊人馬緩緩而行。


    這時候魏兵主帥曹真與郭淮正坐在帳中等侯羌兵越吉的消息哩,忽然間有在路上打探的兵士迴營報告說“蜀兵拔賽收拾起程了”。曹真大喜,他對郭淮說“肯定是蜀兵遭到了羌兵的攻擊,損失慘重才想退迴漢中去的,”為了與羌兵前後唿應,共擊蜀兵,他下令兵分兩路追趕諸葛亮。


    所以前邊蜀兵奔走,魏兵在後追襲,曹魏先鋒曹遵正趕之時,忽然之間鼓聲大作,一彪人馬從旁邊的密林中衝了出來為首之人乃是關興,隻見橫刀立馬,大喝一聲:“賊將休走!”曹遵大驚失色,倉促迎戰。幾個迴合下來,便漸露敗象。關興看準時機,一刀斬落曹遵首級。後麵的魏軍見狀,頓時亂了陣腳。


    此時張苞也率部趕來,與關興合兵一處,反向追擊魏軍。曹真、郭淮聽聞前鋒失利,忙整軍備戰。但蜀軍士氣高昂,如猛虎下山般撲來。


    與此同時,張遼、張合等人已經帶兵悄悄繞道魏軍後方。當看到前方戰場上殺聲震天,他們立刻大吼一聲,率軍衝入魏軍背後。魏軍腹背受敵,一時間兵敗如山倒。混戰之中,趙雲一槍刺死了曹兵副先鋒朱讚。


    曹真拚死殺出一條血路,黃忠、與嚴顏又帶兵殺來,勢不可擋,轉眼之間連斬了曹真的幾員偏將。曹真眼見大勢已去,隻能率領殘部狼狽逃竄。蜀軍乘勝追擊,幸郭淮帶兵來接應了一下,他才得以走脫,遂與郭淮一直退到渭水河東邊,蜀軍大獲全勝繳獲無數軍械糧草。並且一直追到渭水,奪了昔日曹真的營寨,與魏兵隔水相峙。


    這邊曹真與郭淮損失慘重,許多魏兵成了蜀兵的俘虜,有一些都尉甚至帶上自己的的軍隊去投降了諸葛亮。此時他的三十五萬大軍,有十萬投降了蜀兵,戰死的有近十萬人,還有一部分傷兵。


    曹真無奈,隻得上表請罪,並乞朝廷再撥大軍,來與諸葛亮再決雌雄!曹丕接到兵報,一麵召集眾臣商議,一麵對發文書命華歆向東吳孫權求發援兵,讓他速攻伐荊襄,以分其勢。又傳旨意令汝南的曹仁、夏侯德趕緊向南進兵。


    諸路人馬都還沒有岀動,魏文帝使氣急攻心,終於還是耐不住寂寞,去找他的父王曹操,愛妻甄洛去了。臨走之時他托孤與曹休,鍾繇。司馬懿等人,叫眾人須好好的扶佐養子曹叡為帝,稱為魏明帝。


    曹丕自從廢了漢獻帝劉協建立大魏朝後,也不過六七年的光陰,他駕去西方之後,太傅鍾繇,驃騎將軍司馬懿,大司徒華歆等人遵照他的遺詔立平原王曹叡為皇帝,叫做大魏明帝。


    魏明帝字文仲,他很有能力,是甄宓之子,也是曹丕的皇長子,他即位之後,當然照例大封功臣,並且大赦天下。尊封母親甄氏為文昭皇後。他自幼深受魏武王曹操的喜愛,經常伴隨在曹操的身邊。


    曹丕承襲魏王之時,他就受封武德侯,黃初二年晉封為齊國公,第二年又晉封平原王之爵。他為君之後,改元太和,很注重集權,善於製衡大臣。並且頒布了《魏律》。也很重視文化教育,鼓勵學術研究,把曹魏文化又推進一步。


    明帝的為君治國的能力已經介紹過了,迴文繼續說述西部的戰事。明帝登基之後,他決定親征,大會諸侯。看會不會人人效命,個個獻功;若不然,一旦長安一失,關中地區就守不住了。


    但是此時太傅鍾繇奏道:“凡為將者,必須要智術過人,則能製人,孫子亦說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大都督曹真雖能用兵,但是他的謀略比起司馬仲達來說,還是有一定的的差別。陛下若用驃騎大將軍司馬懿為將,就使不能戰勝諸葛亮,至少也能鬥個旗鼓相當。不知聖意如何?


    明帝掉頭問司馬懿曰“卿乃顧命大臣,可乎去敵蜀漢諸葛亮乎”?仲達曰“君以命顧臣,臣豈敢不從命乎?臣願意去敵諸葛亮,但是能否克敵,非臣所料也!但二京周邊郡縣已經無兵可調,臣欲親往皖城、南陽以及汝南曹仁處抽調兵馬,方可克敵望陛下恩準”。


    明帝準奏,封他為平西大都督,令調南陽兵馬二十萬,以抗諸葛亮,並親自帶兵出長安,暫為曹真的後援。


    司馬懿領旨,星夜向皖城而去。再說孔明自從岀師以來,累獲全勝,他心中正在高興,此時正在祁山寨中,會眾議事,忽然有尚書令李嚴派子李豐來見。孔明立刻召見,喚入帳中問之,豐曰“吾奉家父之命,特來與丞相賀喜。孔明曰“喜從何來”?


    李豐曰“當初孟達受彭永言所惑,不得已投降了曹魏,因為他深恐被彭羕連累,自投降曹魏之後,曹丕為了拉攏他,分化蜀漢陣營。封他為散騎常侍,領新城太守,為平南將軍。並時常賜以駿馬,金珠等物,以結其心”。


    也有望他能知恩圖報,收複整個東山郡的意思。但是他沒有如願收複三郡,曹丕有所失望,於是恩寵稍減。文帝死後,明帝不再寵信他。朝中也有不少人講的的閑話,他更加心驚害怕,日夜不安,要重新迴歸蜀漢的旗下。時常與家父有書信往來。


    並托我父在皇帝陛下麵前代為謝罪。所以他叫心腹家人,持書來見我父,說他聽說丞相出祁山在雍涼屢戰屢勝,魏明帝心中方寸大亂,因此在魏兵無法東顧之時,丞相取潼關、長安以據關東;他孟達兵取洛陽,再迴歸到了大漢的旗下。


    這是他寫給丞相的書信。李豐說完,他掏岀信來,交與了孔明。孔明得書大喜,他令人厚賞了李豐一行人。這時有人來報說“魏明帝駕幸長安為曹真的後援,他令司馬懿為平西大都督,起諸路之兵到長安聚會”。


    孔明當時不免吃驚,他雖然沒把希望放在孟達的身上,但是孟達真的反叛成功,對蜀兵也是助力非小。但若是司馬懿成功的擒獲了孟達,對蜀軍的氣勢打擊也是非常巨大。因此理念上隻能成功,不許失敗。


    隻見參軍馬謖上前曰“曹叡來長安也做不了什麽事來,若擔心孟達被司馬懿所擒,可寫書信提醒他便是了,有什麽可以驚慌呢”?


    諸葛亮說也隻能這樣了,他立刻寫信告訴了孟達。可是孟達也是個作死的主兒,他迴信對諸葛亮說“皖城距洛陽有八百裏,至新城有一幹二百裏,司馬懿就是得知了這個消息,他也要稟知在長安的魏主,那樣的話,迴返是一月有餘,他孟達的城池已經加固好了,而諸將帶領大兵盡守在險要之處,即使司馬懿來也成不了什麽事情,叫孔明放寬心便是,好好的聽他的好消息”。


    孔明看過了孟達的迴信,氣得差一點歸西!他擲書於地而頓足曰“這反複之賊最終還是死於司馬懿的手下了”。馬謖問曰“這又從何說起呢”。孔明對他說“你也是有此見識之人,並且跟隨過桓侯岀征過南中地區,並一路直下安南;為什麽也問出如此荒唐的話來”。


    “兵法有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此乃兵家用兵之道也,豈容料一月之期乎?司馬懿即領魏主之詔敕,當然是逢寇自剿,遇盜必除,焉得奏聞魏主請旨?若得知孟達已反,不超過十天,人馬必到孟達的城下。安能措手乎”?


    馬謖終究太年輕,他還是不太相信。這時黃忠、嚴顏、趙雲、張合,張遼,太史慈,甘寧皆曰“丞相所料不差,孟達叛賊必死無疑了,看來我們也靠不住這個反複無常的小人了。不過丞相還是迴書一封,提醒他一下,叫他舉事之前別讓身邊的人知曉。不然。他死得更快”!


    孔明曰“古言說:“薑還是老的辣”在說不假!你們一言直接切中了要害!本相就再寫書信一封,提醒一下這個孟達吧”!


    於是孔明立即寫了文書交於來人帶迴,孔明叫他在路上也要小心,免得發生變故。其人連連答應,便迴新城去了。


    再說司馬懿奉了曹叡之旨帶兵符到了皖城調兵,他命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去各郡催調兵馬。司馬師字子元;司馬昭字子尚。二人也是素有大智,深通兵法韜略的人。他倆隨父從軍,在路上就拿獲了這個使者,審問清楚一切情況。使者把孟達和孔明勾搭的這一切情況和盤托出,並交出了孔明的書信。


    司馬父子看後皆以手加額曰“吾主真乃洪福齊天!諸葛亮從隴西接連殺敗夏侯楙、曹真。大魏已經損兵三四十萬,朝裏朝外是人皆膽寒。天子也不得已駕幸長安!若再不用吾來調兵拿獲孟賊的反情,待孟賊一反,他手下也有十餘萬人,那是二都休也”!


    此賊即與孔明相通,待吾擒了此賊,孔明心寒,必自去矣!這時又有孟達的心腹人也具狀出首孟達。


    司馬懿下令立刻發兵新城,眾人皆認為要稟報天子,方可行事,司馬懿對他們,特別是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說,你的就是和孟達的想法一樣了,他就是如此判斷事情的,所以注定的不能成事。現在我們來個權宜之計。一麵拜書奏聞,一麵發兵擒賊,就這樣孟達就輕鬆的被司馬懿擒獲了。


    司馬懿調集了諸路兵馬二十餘萬,來到了長安。他把擒孟達的事報告了明帝,並伏地請罪。曹睿扶起,又嘉獎了他。並讓他代替曹真為大都督,對抗諸葛亮的大軍,自己則迴洛陽皇宮安定民心去了。要知後事如何,請接著看下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國康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國康譽並收藏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