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後,空氣中彌漫著的血腥味愈發濃烈了,好似每一口唿吸都夾雜著無盡的殺戮與兇險。
四周黑漆漆一片,伸手不見五指,陰森森的氣氛讓人心頭籠罩著一層揮之不去的恐懼。
一般人,在這樣的夜晚,恐怕連門都不敢出,更別說獨自外出了。
走過一段略顯寬敞的官道後,黛玉和權景瑤相視一眼,默契地拐進了一條崎嶇不平、雜草叢生的小路。
她們早打聽過,從這條小路到北戎人的駐地,能縮短近一半的路程。
不知何時,天空中突然刮起了陣陣西北風,帶著幾分寒意和凜冽,唿嘯而過。
黛玉和權景瑤沉默地踏著夜色,向西進發。
這風恰好與她們的行進方向相悖,二人算是逆風而行。
權景瑤和黛玉不得不裹緊衣襟,頂著風,艱難地前行。
即便坐下的馬兒都是千裏挑一的良駒,她們也在這狂風中走得異常艱難,每一步都似乎要耗盡全身的力氣。
風沙卷起地上的枯葉,發出沙沙的聲響,宛如鬼魅在低語。
黛玉見風刮得越來越猛,狂風唿嘯著撲麵而來,帶著一股嗆人的塵土。
她騎在馬上,迎風而行,隻覺風沙如刀割般刮在臉上,連唿吸都變得困難起來,有些噎喉的感覺,好似整個天地都被這狂風席卷。
夜色沉沉,道路崎嶇難行,如此下去,辛苦趕路一晚,恐怕也走不了多遠,更別說要趕到北戎人的地盤了。
黛玉走了一會兒,意念微動,還是將風靈召喚了出來。
先前為了這趟北戎之行能夠順暢無阻,更為了她和權景瑤能夠順利隱身,彼此行動不受影響,黛玉特意在施展隱身術時,費了一番心思,給權景瑤和馬兒都暫時開了天眼。
如此一來,即便是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暗夜裏行走,她們也猶如置身於白晝之中,一切景物都清晰可見,行動自然也就更加自如了。
因此,權景瑤將黛玉的一舉一動都瞧得真真的。
她眼睜睜地看著黛玉憑空一揮手,掌心之中竟奇跡般地變出一個拇指大小的小人兒,那小人兒栩栩如生,靈動異常,尤其是一頭七彩的長發,分外惹眼。
權景瑤不禁瞳孔一縮。
然而,她畢竟有兩世的見聞,很快便調整好了情緒,平靜下來。
小人兒被黛玉托在手心上,見黛玉低下頭,嘀嘀咕咕對著她說了幾句話,因為聲音太低,權景瑤並沒有聽清她們說了什麽。
就見小人兒很是乖巧地點頭,下一刻,從黛玉手中一躍而起,穩穩當當地落在了她的頭頂上。
奇怪的是,那麽大的風,四周的一切都被吹得搖搖欲墜,但那小人兒一頭漂亮的七彩長發,卻仿佛被某種神秘的力量定格,紋絲不動,在黛玉被風吹得淩亂、四處飛揚的發絲映襯下,顯得分外突兀,宛如一幅動與靜交織的奇妙畫卷。
小人兒好似半點不受這狂風的影響,她舉起細小的小手臂,隨意揮動了幾下。
立時,四周肆虐的風像是被一隻無形的大手輕輕撫平,變得柔和而輕緩。
她們原本逆風而行的那種艱澀感瞬間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順暢無阻的感覺。
同時,她們的速度也明顯有了提升,馬兒的腳步變得輕快起來,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推著她們前進。
就好似剛剛的逆風,在刹那之間突然轉變成了順風,讓她們有了好風憑借力,直上青雲霄的暢快感覺。
權景瑤下意識地轉頭,留意起周遭的風向來。
目光所及之處,小路兩旁的樹枝在風中搖曳生姿,發出沙沙的聲響。
這一幕,讓她不禁震驚地瞪大了眼睛。
原來,除了她和黛玉所處的這片小天地,周身的氣流似乎自成一派,而別的地方,竟然仍舊唿唿地刮著凜冽的西北風!
這極不科學。
權景瑤已經記不清這是她今天第幾次震驚了,每一次的驚訝都像是巨浪一般,一次次衝刷著她的認知。
她覺得,再這樣來幾次,她的小心髒恐怕承受不了這種連續不斷的刺激,遲早得像被過度充氣的氣球一樣爆炸開來。
有了小風靈助力,黛玉和權景瑤行進的速度特別快。
小路兩邊的樹影如同浮光掠影般迅速往身後退去,馬蹄聲清脆而急促,伴隨著夜風的輕拂。
黛玉和權景瑤一路疾行,天蒙蒙亮時,一抹晨曦穿透薄霧,她們已來到了北戎人的駐地邊緣。
北戎人的駐地與別處截然不同,他們沒有固定的磚瓦房屋,隻有一座座錯落有致的可移動大氈房。
那是北戎人作為遊牧民族的獨特居所,無聲地訴說著他們漂泊不定的生活。
北戎人以廣袤無垠的草原為家,世代以放牧為生,過著與天地為伴、與牛羊為伍的生活。
每家每戶都養著成群結隊的牛羊。
長久以來,同一片草原上的牧民們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逐漸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族群。
每個族群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標記,或是旗幟上的圖案,或是牛羊身上的烙印,彰顯著族群的身份和榮耀。
同時,每個族群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習性,有的擅長馴馬,有的精於騎射,有的則擅於製作美味的乳製品。
這些族群在草原上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草原上不可或缺勢力的一部分。
在此過程中,由於突如其來的天災,如暴風雪、幹旱,或是人禍,如盜賊的掠奪、部落間的衝突,部分北戎人不幸喪失了自己的牛羊,生活陷入了困境。
為了生計,他們隻能靠給牛羊多的人家放牧,或是成為護衛,以此換取食物和庇護。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牛羊最多、實力最為雄厚的人家,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這個族群的首領,引領著族群在草原上生生不息,共同抵禦著外來的風雨。
草原上絕大多數的人,都是依賴著大自然的恩賜謀生的,靠天吃飯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一年四季,他們的生計都與草原的天氣息息相關。
冬天,當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席卷而來,狂風唿嘯,大雪紛飛,就可能讓一戶原本殷實的牧民瞬間陷入困境,甚至傾家蕩產。
牛羊在風雪中走失或凍死,氈房被大雪壓垮,生活物資被掩埋,一切都可能化為烏有。
夏天,草原若遭遇了嚴重的幹旱,烈日炎炎下,大地裂開了縫,原本綠油油的草地變得枯黃一片。
牛羊馬匹找不到可以充饑的青草,水源一日日枯竭,等不到天降甘霖,隻能眼巴巴地看著空曠的荒野,餓得嗷嗷直叫。
牛羊馬匹一隻隻倒下,它們瘦弱的身軀再也無法承受饑渴的折磨,草原上一片淒涼。
牧民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賴以生存的食物源逐漸消逝,隻能日複一日地忍受著饑餓的煎熬。
餓得受不了的時候,他們就會鋌而走險,去搶奪其他部落或是外族的糧食來充饑。
就這樣,相距不遠、人口眾多、相對富庶的涼州城,便成了北戎人搶掠的首選。
四周黑漆漆一片,伸手不見五指,陰森森的氣氛讓人心頭籠罩著一層揮之不去的恐懼。
一般人,在這樣的夜晚,恐怕連門都不敢出,更別說獨自外出了。
走過一段略顯寬敞的官道後,黛玉和權景瑤相視一眼,默契地拐進了一條崎嶇不平、雜草叢生的小路。
她們早打聽過,從這條小路到北戎人的駐地,能縮短近一半的路程。
不知何時,天空中突然刮起了陣陣西北風,帶著幾分寒意和凜冽,唿嘯而過。
黛玉和權景瑤沉默地踏著夜色,向西進發。
這風恰好與她們的行進方向相悖,二人算是逆風而行。
權景瑤和黛玉不得不裹緊衣襟,頂著風,艱難地前行。
即便坐下的馬兒都是千裏挑一的良駒,她們也在這狂風中走得異常艱難,每一步都似乎要耗盡全身的力氣。
風沙卷起地上的枯葉,發出沙沙的聲響,宛如鬼魅在低語。
黛玉見風刮得越來越猛,狂風唿嘯著撲麵而來,帶著一股嗆人的塵土。
她騎在馬上,迎風而行,隻覺風沙如刀割般刮在臉上,連唿吸都變得困難起來,有些噎喉的感覺,好似整個天地都被這狂風席卷。
夜色沉沉,道路崎嶇難行,如此下去,辛苦趕路一晚,恐怕也走不了多遠,更別說要趕到北戎人的地盤了。
黛玉走了一會兒,意念微動,還是將風靈召喚了出來。
先前為了這趟北戎之行能夠順暢無阻,更為了她和權景瑤能夠順利隱身,彼此行動不受影響,黛玉特意在施展隱身術時,費了一番心思,給權景瑤和馬兒都暫時開了天眼。
如此一來,即便是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暗夜裏行走,她們也猶如置身於白晝之中,一切景物都清晰可見,行動自然也就更加自如了。
因此,權景瑤將黛玉的一舉一動都瞧得真真的。
她眼睜睜地看著黛玉憑空一揮手,掌心之中竟奇跡般地變出一個拇指大小的小人兒,那小人兒栩栩如生,靈動異常,尤其是一頭七彩的長發,分外惹眼。
權景瑤不禁瞳孔一縮。
然而,她畢竟有兩世的見聞,很快便調整好了情緒,平靜下來。
小人兒被黛玉托在手心上,見黛玉低下頭,嘀嘀咕咕對著她說了幾句話,因為聲音太低,權景瑤並沒有聽清她們說了什麽。
就見小人兒很是乖巧地點頭,下一刻,從黛玉手中一躍而起,穩穩當當地落在了她的頭頂上。
奇怪的是,那麽大的風,四周的一切都被吹得搖搖欲墜,但那小人兒一頭漂亮的七彩長發,卻仿佛被某種神秘的力量定格,紋絲不動,在黛玉被風吹得淩亂、四處飛揚的發絲映襯下,顯得分外突兀,宛如一幅動與靜交織的奇妙畫卷。
小人兒好似半點不受這狂風的影響,她舉起細小的小手臂,隨意揮動了幾下。
立時,四周肆虐的風像是被一隻無形的大手輕輕撫平,變得柔和而輕緩。
她們原本逆風而行的那種艱澀感瞬間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順暢無阻的感覺。
同時,她們的速度也明顯有了提升,馬兒的腳步變得輕快起來,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推著她們前進。
就好似剛剛的逆風,在刹那之間突然轉變成了順風,讓她們有了好風憑借力,直上青雲霄的暢快感覺。
權景瑤下意識地轉頭,留意起周遭的風向來。
目光所及之處,小路兩旁的樹枝在風中搖曳生姿,發出沙沙的聲響。
這一幕,讓她不禁震驚地瞪大了眼睛。
原來,除了她和黛玉所處的這片小天地,周身的氣流似乎自成一派,而別的地方,竟然仍舊唿唿地刮著凜冽的西北風!
這極不科學。
權景瑤已經記不清這是她今天第幾次震驚了,每一次的驚訝都像是巨浪一般,一次次衝刷著她的認知。
她覺得,再這樣來幾次,她的小心髒恐怕承受不了這種連續不斷的刺激,遲早得像被過度充氣的氣球一樣爆炸開來。
有了小風靈助力,黛玉和權景瑤行進的速度特別快。
小路兩邊的樹影如同浮光掠影般迅速往身後退去,馬蹄聲清脆而急促,伴隨著夜風的輕拂。
黛玉和權景瑤一路疾行,天蒙蒙亮時,一抹晨曦穿透薄霧,她們已來到了北戎人的駐地邊緣。
北戎人的駐地與別處截然不同,他們沒有固定的磚瓦房屋,隻有一座座錯落有致的可移動大氈房。
那是北戎人作為遊牧民族的獨特居所,無聲地訴說著他們漂泊不定的生活。
北戎人以廣袤無垠的草原為家,世代以放牧為生,過著與天地為伴、與牛羊為伍的生活。
每家每戶都養著成群結隊的牛羊。
長久以來,同一片草原上的牧民們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逐漸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族群。
每個族群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標記,或是旗幟上的圖案,或是牛羊身上的烙印,彰顯著族群的身份和榮耀。
同時,每個族群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習性,有的擅長馴馬,有的精於騎射,有的則擅於製作美味的乳製品。
這些族群在草原上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草原上不可或缺勢力的一部分。
在此過程中,由於突如其來的天災,如暴風雪、幹旱,或是人禍,如盜賊的掠奪、部落間的衝突,部分北戎人不幸喪失了自己的牛羊,生活陷入了困境。
為了生計,他們隻能靠給牛羊多的人家放牧,或是成為護衛,以此換取食物和庇護。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牛羊最多、實力最為雄厚的人家,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這個族群的首領,引領著族群在草原上生生不息,共同抵禦著外來的風雨。
草原上絕大多數的人,都是依賴著大自然的恩賜謀生的,靠天吃飯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一年四季,他們的生計都與草原的天氣息息相關。
冬天,當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席卷而來,狂風唿嘯,大雪紛飛,就可能讓一戶原本殷實的牧民瞬間陷入困境,甚至傾家蕩產。
牛羊在風雪中走失或凍死,氈房被大雪壓垮,生活物資被掩埋,一切都可能化為烏有。
夏天,草原若遭遇了嚴重的幹旱,烈日炎炎下,大地裂開了縫,原本綠油油的草地變得枯黃一片。
牛羊馬匹找不到可以充饑的青草,水源一日日枯竭,等不到天降甘霖,隻能眼巴巴地看著空曠的荒野,餓得嗷嗷直叫。
牛羊馬匹一隻隻倒下,它們瘦弱的身軀再也無法承受饑渴的折磨,草原上一片淒涼。
牧民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賴以生存的食物源逐漸消逝,隻能日複一日地忍受著饑餓的煎熬。
餓得受不了的時候,他們就會鋌而走險,去搶奪其他部落或是外族的糧食來充饑。
就這樣,相距不遠、人口眾多、相對富庶的涼州城,便成了北戎人搶掠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