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離年巽月艮日 周五 晴
今天,鼠媽媽一直在思考一個詞語“因材施教”。可能是自家的兩隻小老鼠的情況和昨天鼠姐姐同學的情況引發起來的,鼠媽媽找不到很統一的好的教養辦法,似乎怎麽確定什麽樣的材,進行什麽樣的教育,都沒有特定的答案和標準,這本身就是一件很難辦的事情。
人類的老師孔子曾經說過:“因材施教,循循善誘。”麵對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資質,提倡因材施教,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優點,應根據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和引導。
結合實際情況,從鼠媽媽的觀察角度來看:鼠姐姐性格開朗,動手能力強,對自己有要求,隻是學習的方式、方法有需要改善的地方,這個階段,可能是快到青春期的原因,情緒不太穩定。這樣的小老鼠應該怎麽引導呢?鼠媽媽思考了很久。鼠姐姐應該更能適應現在的學習和管理,它也對自己有要求,隻是要求不夠高,成績不穩定,偏科,老師對它的影響比較大。鼠媽媽希望能夠配合它將偏科的科目一口氣補上去,可是鼠姐姐以作業多為借口,不接受鼠媽媽的幫助。讓鼠媽媽放心的是,它可以配合老師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主動去解決薄弱點或興趣點的意識和主動性還需要培養和加強。鼠媽媽能做的就是適時提醒一下鼠姐姐。
鼠弟弟呢,情感更細膩一些,貪玩,想搞明白自己感興趣的所有東西。有點兒懶惰,不願意寫字,也不喜歡重複地做一件事,以至於作業出錯了也不願意改正。所以,學習成績一塌糊塗,會說的多,能寫出來的少。自己感覺會,一做就錯。鼠媽媽覺得對它多加依賴,多打感情牌,似乎管用些。但是,鼠爸爸的強製管教和原來班主任的硬性教育好像更管用。現在的班主任以鼓勵教育為主,似乎也管用,最近學習勁頭還是比較高的。鼠媽媽前些天看到鼠弟弟隻考了二十九分,就說現在的語文老師管不住鼠弟弟的話,鼠媽媽就去找原來的班主任幫忙,還是迴到原來的班級裏吧。鼠弟弟卻說,不行,再那麽多作業和那麽嚴格地要求,三年級會更多更嚴的,那樣它就要崩潰了。它表態會聽現在的老師的話,學好語文的。
鼠媽媽又說,鼠弟弟原來班主任現在班裏的學生,它們現在也沒有崩潰,哪有你說的那麽嚴重。像鼠弟弟這樣,老師說了不聽的,就得原來班主任老師那樣的嚴格管理才行。鼠弟弟連忙搖頭表示拒絕,一再保證會好好聽課,好好完成作業的。
鼠媽媽覺得,就自己家這兩隻小老鼠的整體情況來說,性格都偏外向,再領教過了鼠爸爸鼠媽媽的打罵式教育,算是比較經得起磕打的一類孩子。
昨天說起的,鼠姐姐的同學呢,外表看起來是一隻文靜聽話的小老鼠。從它媽媽的視角來看,是一個膽小、聽話、會發點兒小脾氣的嬌閨女。從鼠姐姐的感覺來說,它同學喜歡葉羅麗卡片,會買很多卡片,將好的重複的圖片會轉賣給別的小老鼠;它們都喜歡芭比娃娃的玩偶;它同學的爸爸媽媽都很溫柔,從來不會打罵它同學,這個讓鼠姐姐羨慕得不得了。這樣性格的孩子又應該怎麽教育呢?
鼠媽媽原來認為,教育就是學習本領和懂規矩懂禮貌,本領就是擅長哪方麵就往哪方麵培養;家長和老師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溝通,比如,像鼠弟弟鼠姐姐的性格,就可以直接溝通,要求可以嚴格一些,態度可以強硬一點兒。像鼠姐姐的同學這種性格,溝通時就要溫和一些,要求得適合它的程度,態度不能太過強硬;否則,就會影響到它的行動力,導致它停滯不前。就像它現在遇到的這種情況。其實,隨著孩子們的成長,無論哪種性格,它們都在逐漸地適應現實的生活環境,在不斷地成長著。
說起來,教育的思路很通順,脈絡很清晰。實際操作起來,這個還是很是考究家長和老師的實力的。鼠媽媽現在發現,教育這兩個字,做起來有點難,如果想做好,更難!
現在的生活環境好了,不再像以前那樣,需要自己為了工作,為了衣食住行去努力,去拚爭。現在的孩子們出生就是衣食無憂,大一些後,還是想要什麽,父母就給什麽。它們的心裏的主觀能動性不再那麽強,除非看到什麽感興趣的東西或事情,才會對自己提點兒要求。鼠媽媽切身體會到,以前的事情和故事不再對現在的孩子具有太大的教育性,很難引起它們內心的共鳴。
孔子還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也就是,教導學生,不到它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它;不到它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它。鼠媽媽認為,這個說的就是孩子們得先有求知欲,才能施教。否則,隻是填鴨式的灌輸,效果和心態都會適得其反。現在孩子們還得麵對統一的考試篩選,老師也不得不一刀切式的教學和要求。父母們看到小鼠們的成績,再因擔憂它們的未來而配合老師進一步要求,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總會有優秀者脫穎而出。但是絕大部分的普通小老鼠就是陪綁者,這份心路曆程,往往也是不可與外鼠道也!其中的艱辛和掙紮,比成年老鼠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一點也不少。
如果在統一教育的同時,做好基礎教育的同時,再做針對性地教育,對於現在的學生量來說,一個班裏五六十名小老鼠,對為數不多的任教老師的能力和精力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若是孩子能跟上,學習積極性高,老鼠家長還能正常一些,管好吃喝,做好適時的叮囑提醒就行了;若是,學習積極性不高,像鼠弟弟這樣的,孩子是陪綁者,家長就是陪綁者的陪綁者,隻能一路緊跟慢趕得,爭取別掉隊就行了。因為不管對誰來說,教育都是一件大事。
因材施教,就這四個字,家長和老師窮其一生,也不一定能做到十之三四。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這是對孩子們的,更是對教育者本身的考驗。
今天,鼠媽媽一直在思考一個詞語“因材施教”。可能是自家的兩隻小老鼠的情況和昨天鼠姐姐同學的情況引發起來的,鼠媽媽找不到很統一的好的教養辦法,似乎怎麽確定什麽樣的材,進行什麽樣的教育,都沒有特定的答案和標準,這本身就是一件很難辦的事情。
人類的老師孔子曾經說過:“因材施教,循循善誘。”麵對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資質,提倡因材施教,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優點,應根據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和引導。
結合實際情況,從鼠媽媽的觀察角度來看:鼠姐姐性格開朗,動手能力強,對自己有要求,隻是學習的方式、方法有需要改善的地方,這個階段,可能是快到青春期的原因,情緒不太穩定。這樣的小老鼠應該怎麽引導呢?鼠媽媽思考了很久。鼠姐姐應該更能適應現在的學習和管理,它也對自己有要求,隻是要求不夠高,成績不穩定,偏科,老師對它的影響比較大。鼠媽媽希望能夠配合它將偏科的科目一口氣補上去,可是鼠姐姐以作業多為借口,不接受鼠媽媽的幫助。讓鼠媽媽放心的是,它可以配合老師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主動去解決薄弱點或興趣點的意識和主動性還需要培養和加強。鼠媽媽能做的就是適時提醒一下鼠姐姐。
鼠弟弟呢,情感更細膩一些,貪玩,想搞明白自己感興趣的所有東西。有點兒懶惰,不願意寫字,也不喜歡重複地做一件事,以至於作業出錯了也不願意改正。所以,學習成績一塌糊塗,會說的多,能寫出來的少。自己感覺會,一做就錯。鼠媽媽覺得對它多加依賴,多打感情牌,似乎管用些。但是,鼠爸爸的強製管教和原來班主任的硬性教育好像更管用。現在的班主任以鼓勵教育為主,似乎也管用,最近學習勁頭還是比較高的。鼠媽媽前些天看到鼠弟弟隻考了二十九分,就說現在的語文老師管不住鼠弟弟的話,鼠媽媽就去找原來的班主任幫忙,還是迴到原來的班級裏吧。鼠弟弟卻說,不行,再那麽多作業和那麽嚴格地要求,三年級會更多更嚴的,那樣它就要崩潰了。它表態會聽現在的老師的話,學好語文的。
鼠媽媽又說,鼠弟弟原來班主任現在班裏的學生,它們現在也沒有崩潰,哪有你說的那麽嚴重。像鼠弟弟這樣,老師說了不聽的,就得原來班主任老師那樣的嚴格管理才行。鼠弟弟連忙搖頭表示拒絕,一再保證會好好聽課,好好完成作業的。
鼠媽媽覺得,就自己家這兩隻小老鼠的整體情況來說,性格都偏外向,再領教過了鼠爸爸鼠媽媽的打罵式教育,算是比較經得起磕打的一類孩子。
昨天說起的,鼠姐姐的同學呢,外表看起來是一隻文靜聽話的小老鼠。從它媽媽的視角來看,是一個膽小、聽話、會發點兒小脾氣的嬌閨女。從鼠姐姐的感覺來說,它同學喜歡葉羅麗卡片,會買很多卡片,將好的重複的圖片會轉賣給別的小老鼠;它們都喜歡芭比娃娃的玩偶;它同學的爸爸媽媽都很溫柔,從來不會打罵它同學,這個讓鼠姐姐羨慕得不得了。這樣性格的孩子又應該怎麽教育呢?
鼠媽媽原來認為,教育就是學習本領和懂規矩懂禮貌,本領就是擅長哪方麵就往哪方麵培養;家長和老師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溝通,比如,像鼠弟弟鼠姐姐的性格,就可以直接溝通,要求可以嚴格一些,態度可以強硬一點兒。像鼠姐姐的同學這種性格,溝通時就要溫和一些,要求得適合它的程度,態度不能太過強硬;否則,就會影響到它的行動力,導致它停滯不前。就像它現在遇到的這種情況。其實,隨著孩子們的成長,無論哪種性格,它們都在逐漸地適應現實的生活環境,在不斷地成長著。
說起來,教育的思路很通順,脈絡很清晰。實際操作起來,這個還是很是考究家長和老師的實力的。鼠媽媽現在發現,教育這兩個字,做起來有點難,如果想做好,更難!
現在的生活環境好了,不再像以前那樣,需要自己為了工作,為了衣食住行去努力,去拚爭。現在的孩子們出生就是衣食無憂,大一些後,還是想要什麽,父母就給什麽。它們的心裏的主觀能動性不再那麽強,除非看到什麽感興趣的東西或事情,才會對自己提點兒要求。鼠媽媽切身體會到,以前的事情和故事不再對現在的孩子具有太大的教育性,很難引起它們內心的共鳴。
孔子還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也就是,教導學生,不到它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它;不到它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它。鼠媽媽認為,這個說的就是孩子們得先有求知欲,才能施教。否則,隻是填鴨式的灌輸,效果和心態都會適得其反。現在孩子們還得麵對統一的考試篩選,老師也不得不一刀切式的教學和要求。父母們看到小鼠們的成績,再因擔憂它們的未來而配合老師進一步要求,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總會有優秀者脫穎而出。但是絕大部分的普通小老鼠就是陪綁者,這份心路曆程,往往也是不可與外鼠道也!其中的艱辛和掙紮,比成年老鼠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一點也不少。
如果在統一教育的同時,做好基礎教育的同時,再做針對性地教育,對於現在的學生量來說,一個班裏五六十名小老鼠,對為數不多的任教老師的能力和精力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若是孩子能跟上,學習積極性高,老鼠家長還能正常一些,管好吃喝,做好適時的叮囑提醒就行了;若是,學習積極性不高,像鼠弟弟這樣的,孩子是陪綁者,家長就是陪綁者的陪綁者,隻能一路緊跟慢趕得,爭取別掉隊就行了。因為不管對誰來說,教育都是一件大事。
因材施教,就這四個字,家長和老師窮其一生,也不一定能做到十之三四。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這是對孩子們的,更是對教育者本身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