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自保
宜修重生:手撕純元白蓮花 作者:Serein0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頓了頓,錦畫道:“臣妾人微言輕,依照規矩,若無皇上恩準,生下來的孩子大概率也要抱給其他高位娘娘養著,不知可否向皇後娘娘求個恩典…若這胎是個阿哥,日後能否有幸記在娘娘您的名下?”
宜修膝下已經有了嫡長子弘暉,按道理來說,確實沒必要非得再去撫養一個其他妾室所出的孩子。
隻不過,多一個阿哥也算多一個助力,何況胤禛的子嗣本就單薄,除卻柔則難產早夭的那個兒子外,宮裏就隻剩下三位阿哥。
若皇後的名下再添一位阿哥,也算是錦上添花了。
當然,子憑母貴、母憑子貴,若能養在中宮的膝下,旁人自然不敢輕易輕賤了這個孩子,對他的生母來說,也是有利無害的。
宜修能看得出來,錦畫的投靠之意已是十分明顯。
在這後宮裏,真正的主子無疑就隻有太後、皇上與皇後三人。
且不說胤禛此人本就薄情,他待錦常在雖有幾分寵愛,但帝王家的恩寵,是最容易轉瞬即逝的東西,錦畫是個聰明人,想必對這一點心知肚明,壓根就沒想過能倚仗皇上。
至於太後,盡管從未明確的表態,對柔則有偏袒之意,但顯然已經疑心富察貴人小產事件的蹊蹺。
何況柔則和錦畫,一個是烏拉那拉家的女兒,一個隻是宮女出身,二人之間的糾葛,太後明麵上不說,私心裏總會偏向自己母族的人,這點毋庸置疑。
因此算來算去,宮中唯一可以投靠的,也就隻有和她同樣視柔則為死敵的皇後娘娘了。
錦畫又怎麽會看不出來皇後並不喜歡自己,之前皇後利用她聯手扳倒柔則那次,也不過是因利而聚,利盡而散,各取所需罷了。
此番她也隻能賭,若自己腹中這胎真是個阿哥,且宜修同意將其記在她名下撫養的話——
那麽日後,念著自己今天這份錦上添花的人情,宜修多少也會對她這個皇子生母關照兩分。
不僅如此,中宮皇後的身份何等尊貴,自己出身低微,也算是竭盡所能地給這個孩子謀了個好出路。
即使她要忍受骨肉分離之痛也無妨。
宜修並不急著給她答複,隻是不疾不徐的啜飲了一口茶,若有所思。
若非不得已,誰又願意將自己的親骨肉送到別人膝下呢?
更何況宮裏皇嗣單薄,胤禛又已接連失去兩子,錦常在若能替皇室開枝散葉,龍顏大悅想必是在意料之中,那時正是她在宮裏炙手可熱的時候,她倒也舍得直接將自己的孩子拱手他人,直接記在旁人名下。
“錦常在這是忌憚著太後娘娘是柔則的姑母,又知道本宮與柔則不睦已久,此番前來,不僅是想以腹中的孩子換本宮的庇護,也是想著替他謀一個好前程罷。”
錦畫坦然道:“是,臣妾人微言輕,若這個孩子能有幸記在皇後娘娘您的名下撫養,那當真是求之不得的福氣。”
宜修微微一笑:“好啊,若真是個阿哥,你便去稟了皇上,求皇上下旨,將他送到景仁宮吧。”
她已然盡心盡力的將弘暉養大,培養得出類拔萃。日後名下再多一位阿哥,於自己而言也是錦上添花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錦畫喜出望外,叩首道:“臣妾多謝皇後娘娘的恩典。”
“起來吧。”宜修從容地說,“至於庶人烏拉那拉氏的事,錦常在倒也不必太過憂心。她行為出格,又不堪重用,就算她是太後的侄女,太後也未必就會插手幫她。”
宜修麵色平靜,話語裏卻透著一絲寒意:“如今她已經進了甘露寺,若再想翻出什麽風浪,本宮自是容不得她的。”
—————————
“皇上命微臣聯合督查院的幾位大人,一同搜集年羹堯的罪證。微臣近日與瓜爾佳鄂敏大人、洛平大人,都在暗中找到了不少證據,指向年羹堯大不敬之罪。”甄遠道恭聲說。
“彈劾年羹堯的奏章不斷,可朕一直都不曾理會,隻因時機未到。”胤禛看了一眼甄遠道,“等有了萬全之策,朕會讓張廷玉告知你。”
他眉宇間有著殺伐果決的銳氣,甄遠道心知,皇上這是對除去年羹堯一黨,勢在必得了。
翊坤宮。
“娘娘,皇上最近每天都來看您,可您怎麽還是一直悶悶不樂的?”頌芝覷著年世蘭的臉色,小心翼翼的開口問道。
年世蘭似乎在想些什麽,聽到頌芝的話,她驟然間迴神,眸色一黯。
“皇上日日都來翊坤宮不假,可本宮總覺得,皇上待本宮,和從前有哪裏不一樣了。”她一手支著下巴,神情落寞。
“怎麽會,皇上還惦記著娘娘您入王府的日子,對娘娘可不是情意深重嗎?”頌芝開解道,“興許過段時間,皇上就會下旨複您的貴妃之位了。”
年世蘭聽了她的話卻高興不起來,她不置可否,低聲說:“貴妃不貴妃的都不重要,隻要皇上心裏還有本宮就好。”
隻有年世蘭自己知道,盡管平日裏在眾人麵前,她還是那個張揚明豔、不可一世的華妃娘娘。哪怕是深得聖心的莞嬪,麵對自己話語裏的咄咄逼人,火藥味十足,也隻得避其鋒芒,對自己忍氣吞聲。
然而隻有迴到翊坤宮後,卸下了人前的麵具,她才會流露出如現在這般,內裏患得患失的真實模樣。
一年前的她,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相信,自己會變得如同驚弓之鳥般敏感脆弱。
“娘娘,皇上來了!”周寧海一瘸一拐的快步走了進來,激動的稟報道。
年世蘭聞言,連忙掩藏好方才心事重重的神情,重新掛上一張笑臉,前去接駕。
胤禛負著手走了進來,眼看快要到用膳的時間了,年世蘭連忙吩咐小廚房去備菜。
“鮑魚燴珍珠、魚肚煨火腿,還有些旁的清淡爽口的菜色,都是皇上您平日裏愛吃的。”她見胤禛麵色和煦,似乎心情不錯,這才稍稍放下心來。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起,她連和胤禛說話,都變得小心謹慎,處處揣測著聖意,生怕惹他不痛快了。
宜修膝下已經有了嫡長子弘暉,按道理來說,確實沒必要非得再去撫養一個其他妾室所出的孩子。
隻不過,多一個阿哥也算多一個助力,何況胤禛的子嗣本就單薄,除卻柔則難產早夭的那個兒子外,宮裏就隻剩下三位阿哥。
若皇後的名下再添一位阿哥,也算是錦上添花了。
當然,子憑母貴、母憑子貴,若能養在中宮的膝下,旁人自然不敢輕易輕賤了這個孩子,對他的生母來說,也是有利無害的。
宜修能看得出來,錦畫的投靠之意已是十分明顯。
在這後宮裏,真正的主子無疑就隻有太後、皇上與皇後三人。
且不說胤禛此人本就薄情,他待錦常在雖有幾分寵愛,但帝王家的恩寵,是最容易轉瞬即逝的東西,錦畫是個聰明人,想必對這一點心知肚明,壓根就沒想過能倚仗皇上。
至於太後,盡管從未明確的表態,對柔則有偏袒之意,但顯然已經疑心富察貴人小產事件的蹊蹺。
何況柔則和錦畫,一個是烏拉那拉家的女兒,一個隻是宮女出身,二人之間的糾葛,太後明麵上不說,私心裏總會偏向自己母族的人,這點毋庸置疑。
因此算來算去,宮中唯一可以投靠的,也就隻有和她同樣視柔則為死敵的皇後娘娘了。
錦畫又怎麽會看不出來皇後並不喜歡自己,之前皇後利用她聯手扳倒柔則那次,也不過是因利而聚,利盡而散,各取所需罷了。
此番她也隻能賭,若自己腹中這胎真是個阿哥,且宜修同意將其記在她名下撫養的話——
那麽日後,念著自己今天這份錦上添花的人情,宜修多少也會對她這個皇子生母關照兩分。
不僅如此,中宮皇後的身份何等尊貴,自己出身低微,也算是竭盡所能地給這個孩子謀了個好出路。
即使她要忍受骨肉分離之痛也無妨。
宜修並不急著給她答複,隻是不疾不徐的啜飲了一口茶,若有所思。
若非不得已,誰又願意將自己的親骨肉送到別人膝下呢?
更何況宮裏皇嗣單薄,胤禛又已接連失去兩子,錦常在若能替皇室開枝散葉,龍顏大悅想必是在意料之中,那時正是她在宮裏炙手可熱的時候,她倒也舍得直接將自己的孩子拱手他人,直接記在旁人名下。
“錦常在這是忌憚著太後娘娘是柔則的姑母,又知道本宮與柔則不睦已久,此番前來,不僅是想以腹中的孩子換本宮的庇護,也是想著替他謀一個好前程罷。”
錦畫坦然道:“是,臣妾人微言輕,若這個孩子能有幸記在皇後娘娘您的名下撫養,那當真是求之不得的福氣。”
宜修微微一笑:“好啊,若真是個阿哥,你便去稟了皇上,求皇上下旨,將他送到景仁宮吧。”
她已然盡心盡力的將弘暉養大,培養得出類拔萃。日後名下再多一位阿哥,於自己而言也是錦上添花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錦畫喜出望外,叩首道:“臣妾多謝皇後娘娘的恩典。”
“起來吧。”宜修從容地說,“至於庶人烏拉那拉氏的事,錦常在倒也不必太過憂心。她行為出格,又不堪重用,就算她是太後的侄女,太後也未必就會插手幫她。”
宜修麵色平靜,話語裏卻透著一絲寒意:“如今她已經進了甘露寺,若再想翻出什麽風浪,本宮自是容不得她的。”
—————————
“皇上命微臣聯合督查院的幾位大人,一同搜集年羹堯的罪證。微臣近日與瓜爾佳鄂敏大人、洛平大人,都在暗中找到了不少證據,指向年羹堯大不敬之罪。”甄遠道恭聲說。
“彈劾年羹堯的奏章不斷,可朕一直都不曾理會,隻因時機未到。”胤禛看了一眼甄遠道,“等有了萬全之策,朕會讓張廷玉告知你。”
他眉宇間有著殺伐果決的銳氣,甄遠道心知,皇上這是對除去年羹堯一黨,勢在必得了。
翊坤宮。
“娘娘,皇上最近每天都來看您,可您怎麽還是一直悶悶不樂的?”頌芝覷著年世蘭的臉色,小心翼翼的開口問道。
年世蘭似乎在想些什麽,聽到頌芝的話,她驟然間迴神,眸色一黯。
“皇上日日都來翊坤宮不假,可本宮總覺得,皇上待本宮,和從前有哪裏不一樣了。”她一手支著下巴,神情落寞。
“怎麽會,皇上還惦記著娘娘您入王府的日子,對娘娘可不是情意深重嗎?”頌芝開解道,“興許過段時間,皇上就會下旨複您的貴妃之位了。”
年世蘭聽了她的話卻高興不起來,她不置可否,低聲說:“貴妃不貴妃的都不重要,隻要皇上心裏還有本宮就好。”
隻有年世蘭自己知道,盡管平日裏在眾人麵前,她還是那個張揚明豔、不可一世的華妃娘娘。哪怕是深得聖心的莞嬪,麵對自己話語裏的咄咄逼人,火藥味十足,也隻得避其鋒芒,對自己忍氣吞聲。
然而隻有迴到翊坤宮後,卸下了人前的麵具,她才會流露出如現在這般,內裏患得患失的真實模樣。
一年前的她,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相信,自己會變得如同驚弓之鳥般敏感脆弱。
“娘娘,皇上來了!”周寧海一瘸一拐的快步走了進來,激動的稟報道。
年世蘭聞言,連忙掩藏好方才心事重重的神情,重新掛上一張笑臉,前去接駕。
胤禛負著手走了進來,眼看快要到用膳的時間了,年世蘭連忙吩咐小廚房去備菜。
“鮑魚燴珍珠、魚肚煨火腿,還有些旁的清淡爽口的菜色,都是皇上您平日裏愛吃的。”她見胤禛麵色和煦,似乎心情不錯,這才稍稍放下心來。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起,她連和胤禛說話,都變得小心謹慎,處處揣測著聖意,生怕惹他不痛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