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一晃就過去。這天李凡高穿上武當派特地為他訂造的道士長袍。這道袍為紫色,繡著金絲銀邊,甚為誇張,據說是掌門以下,門派長老級別才有資格穿這種道袍。


    李凡高哪會知嘵這裏麵的學問,反正人家一片心意,那就穿唄,隻不過就是有點太騷包了。


    穿上騷包道袍,隨著青雲掌門等人走進了紫霄宮。武當派舉行對外典禮的時候,往往在玉虛宮舉行,一些門派內的禮儀則在紫霄宮舉辦。


    紫霄宮坐落在武當山的主峰——天柱峰東北的展旗峰。李凡高這些天來也曾來到紫霄宮遊覽過,不過是走馬觀花,沒機會細看。現在又來到這裏,不由得細細觀看。宮殿坐西北朝東南,共有建築29棟,據青鬆道長介紹說,這紫霄宮建築麵積的7000平方米,占地麵積約27萬平方米。


    紫霄宮的建築對稱布局,中軸線上為五級階地,由上而下遞建龍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聖文母殿,兩側以配房等建築分隔為三進院落,構成一組殿堂樓宇、鱗次櫛比、主次分明的建築群。


    宮殿前有一廣場,客卿聘請禮儀就在紫霄大殿前廣場舉行。


    聘請客卿的禮儀簡單而莊重。所謂簡單,就是參加的人員隻有二代弟子和少數的三代弟子。除了外出辦事,在山上有51名二代弟子,全部參加典禮。


    三代弟子之中,選了50名參加典禮,通玄、通德也有份參與。此時李凡高已經得知,通玄是青鬆的大弟子,通德則是青雲掌門的第三個弟子。


    道家的禮儀比較繁瑣,青雲掌門與李凡高商量,聘請客卿的禮儀采取簡單模式。李凡高當然樂意。


    雖是簡單,但必要的程序還是要走的。


    聘請客卿禮儀屬外齋,即外齋醮科儀。


    齋醮祈禱,古即有之。早在東漢以前,就有“齋戒”、“醮”、“壇”等的說法,這在《禮記》、《易經》、《高唐賦》、《史記》等書文中均有記載,道教齋醮科儀源於這種古代的祈禱儀式。


    齋醮必須有壇,武當派醮壇,也稱為“混元宗壇”,醮壇在殿前廣場則築的高台,用以祭祀天神和祖先。這次聘請客卿禮典,便是禱告先祖的儀式。


    此時,醮壇上擺上有必要的祭拜用品,主要有三類,第一類為供器,有香爐、燭台、花瓶、香筒等;第二類為供養,有香、花、燈、水、果五種供奉;第三類為法器,有(圭簡)、如意、玉冊、玉印、寶劍等,還有鐃、鐺、鑔、鈴、鼓、鍾、螺、磬樂器。


    祭台上,擺著一張黃色的大章表,即表文。


    李凡高看得興致勃勃,想上前去摸摸,但又不好意思,隻能聽從主持官安排。


    一百多道人齊誦經文,禱告祖師,祭拜天地。


    一套程序下來,足足忙活了2個多小時。又進大殿祭拜了祖師,這客卿的聘請齋醮科儀終於算是完成了。


    青雲掌門遞給李凡高一個銅質的客卿信物。這玩意兒圓型,上麵有太極陰陽圖案,底部印有“客卿凡高”四個字。


    李凡高接過信物,看著那太極圖上的雙魚和其中的魚眼,忽然腦中靈光一閃:這太極圖包含陰陽,循環不斷,生生不息,若自己用梯雲縱那種一陰一陽,內力正反運動的方式,可不可以把許采薇頭腦中的血斑牽引到別處,甚至消除呢?


    此時不是細想研究的時候。當著眾人的麵,李凡高把信物貼身藏好,以示重視。一轉身,他就把這信物收進了儲物手環之中,這樣一來,怎麽樣也不會丟失了。


    典禮過後,李凡高脫下了那一套騷包的道士法袍。換上了一套青色的長袍,戴著一頂道士帽,那衣著與青鬆道長他們一般無異。


    參加典禮的人陸續散去,李凡高和青鬆道長來到青雲掌門的居室,品茶論道


    喝了兩杯茶,幾人說了一些江湖趣事,青雲掌門便道:“李道友如此年輕,就有深厚的內力和身負幾門絕技,擔任我武當客卿,實乃武當之幸啊。”


    李凡高擺擺手,謙虛道:“掌門,我在世俗打工,以前從未涉足江湖,但也聽一些風水先生說起武當派,無不翹起拇指,大為讚歎,可見在青雲掌門你的帶領下,武當派倍受江湖人敬重。而且幾個江湖之人都曾對我說過,青雲掌門已達化勁,乃當今武林公認的第一人。”


    青雲掌門輕輕搖頭道:“這是江湖同道的以訛傳訛。我的功夫達到化勁是不假,可這當今武林之中,達到化勁之人不下10人,我又豈敢被居第一人之位呢?”


    李凡高奇道:“不會吧,我聽茅山派弟子親口說,當今武林達到化勁之人,隻有青雲掌門你一人,又哪來十人之多?”


    青雲道長笑笑道:“茅山派是以術法為主,對武功的修煉涉足不深,他們不知道也不足為怪。莫說其他門派,就是我們武當派還有5名當今第一代弟子健在,他們是我的師叔師伯。這幾前輩,都以達化勁的境界。還有就是少林方丈虛難大和尚,他在5年前已達化勁,隻不過虛難掌門一直低調,外人不得而知罷了。還有就是少林玄字輩,就是少林當今第一代弟子,還有4人健在,我估計他們也有化勁的境界。這樣算起來就有11名,還沒有把一些隱士的門派計算在內呢。”


    李凡高聽得大長見識,自己聽那陳興方說當今武林隻有青雲道長一人達到化勁,自己當時也信了個十足,想來陳興方他們也是坐井觀天了。


    如此一想,李凡高頓時覺得自己這一趟來武當山,好像身份地位和見識都長高了一大截。


    一旁的青鬆道長插嘴說道:“話雖如此,但若論功夫修為的深淺,還是師弟你比虛難大師略高。別的不說,你在十年前抵達化勁,這十年來,修為更近高深,比虛難大師五年前進入化勁已領先了一步。”


    青雲掌門卻道:“這世間萬物奧妙無比,不能以先後入化勁而論高低,別的不說,就說李道友。他的境界我就看不透,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未達化勁。但若是生死相搏,你我未必能勝得過李道友。”


    後麵那一句,就是謙虛的話語了,李凡高心知,以自己現在的能力,可以抵擋青雲一招,第二招就隻能是落荒而逃了。


    李凡高聽青雲與青鬆一唱一和,知道這兩人肯定是想把話題引向他那手“神龍伏虎點穴術”,於是連忙擺手道:“我那些微末的功夫哪裏比得上兩位道長,還是莫要捧殺我啦。”接著他又岔開了話題說道:“景區外圍的微型虛擬電廠差不多已完工,再過幾天,我就要迴蘇省上班去了。兩位道長若有事差遣,可以打電話給我,又或者叫楊玉珍到蘇省鹽州找我,我必全力以赴,也不枉頭上戴著客卿這頂帽子。”


    李凡高已計劃好,過得三幾年,等武當派消化了梯雲縱這門絕技之後,自己就再把那張三豐的《太極真經》默寫出來,交給武當派,那自己這個客卿也就名副其實,對武當有大貢獻了。


    在青雲掌門居所逗留了大約一個小時,李凡高便告辭離去,青鬆道長起身相送,陪著李凡高一起出了紫霄宮,準備坐車前往逍遙穀。


    (有企業在光伏發電項目開工時也會請道士設壇作醮,那儀式挺神秘的,我隻是寫了個大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江湖:一個電力工程師的奇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年三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年三省並收藏人在江湖:一個電力工程師的奇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