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誤會
人在江湖:一個電力工程師的奇遇 作者:年三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凡高這位工科男最擅長的就是邏輯分析,他首先迴想了自己的收獲和長處,然後又開始總結自己現存的不足之處。
首先,第一個不足之處就是對力道的控製還不能隨心所欲。以至於與三個人交手之時都會用力過猛,把三人都推的一個踉蹌,讓人失了臉麵,可能也得罪了那三個武當第三代弟子。
第二個不足就是還沒掌握太極之中以柔克剛,渾圓循環,生生不息的奧妙。交手之時以剛猛之力把對手擊退,而不是用太極的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把對手打敗。
自己對上通和、通德等第三代弟子,用這種剛猛之力尚可禦敵,但若是對上內勁比自己強大之人,那肯定會吃虧。
第三個不足就是沒掌握料敵先機、後發先至的精要。剛才與三個人對陣之時,雙方使用的都是太極拳,李凡高能夠從容對付。他對這幾天對太極拳也練得熟悉,對方的套路招式他了然於胸。
但若是對上不同門派之人,人家突然來個猛虎掏心,或者是刀劈華山,在沒有形成身體條件反射的能力,對上不熟悉的拳法,自己還能不能夠從容應對,這可很難說。
也就是說,李凡高現在對自己以慢打快的技巧還沒有信心。
想到了這三點不足,李凡高決定明天早上一定向青如道長好好的請教一番,解決心中的疑慮,真正掌握太極之中的奧妙。
他心中有點期望,若是能與武當第二代或者是第三代最強的弟子較量一番,那該多好。這樣一來,自己對太極拳的拳意或許又會得到進一步的領悟。
看著太極湖湖麵波光粼粼,李梵高思緒萬千,浮想翩翩。
陣陣初夏的清風吹過,湖麵上蕩起了一陣陣的波浪,拍打在岸邊發出有節奏的輕響。
李梵高從沉思中迴醒過來,長吐一口氣,平複自己的思緒,靜立5分鍾,又默念《太極真經》,練習起太極拳……
次日一早,李梵高照例在項目工地上巡查了一番,把相關細節交代了幾句,轉身就向武當山上走去。
青如道長居住在武當逍遙穀,按照正常的速度,從山門到逍遙穀坐景區車需要一個小時左右。到了逍遙穀再到武當道人居住區要2個小時。
從景區車下來,李梵高便快步向山穀走去。他身體強悍,這些天又對武當梯雲縱勤練不輟,登起山來自然比常人快上許多。
他不想讓遊人感到驚訝,所以在登山穀之時也是采用快步走的方式。登到了道人居住區,也花費了一個多小時。
穿過穿過幾道圍欄,向工作人員顯示了通行證,向山穀後後麵的生活區走去。
武當山的幾處後山都有出家道士居住,青如道長就住在逍遙穀的後山。
一進到裏麵,就仿佛進入了一個世外桃源。裏麵鬆柏蒼翠,亭院樓閣,顯得古樸清幽。
李凡高來過逍遙穀兩次,不過兩次都是青如道長在逍遙穀外麵接見他,今天他也是第一次進到這後山。
他不知道青如道長住在哪一棟建築物,正要找個人詢問。
突然,從左邊的一個一棟建築物裏走出5名道士,都身穿道袍,頭上係著發髻,年紀都在三十上下。其中三人正是昨天在武當山腳下遇到的那3名道士。
李梵高躬身拱手向幾名道士行禮,還沒等他開口,卻聽那通德道士說道:“李居士,我等在此等候多時了。”
“通德道長,通和道長,不敢勞煩各位在此等候。”他以為這些人專在此等他,帶他去見青如道長呢。
卻聽那通和說道:“李居士,昨天在山下與你推手輸了一招,本來也不應該再次攔你,可是又聽你說要上山來向青如師叔討教,事關武當聲譽,也隻好再與你過一過招了。”
又一名道人說道:“青如師叔是我們的長輩,你要向她討教,就先過咱們這一關。若你連我們這一關也過不了,那你也不需要向青如師叔討教了。”
李凡高一聽,哪裏還不明白自己說“請教”這一詞,被人家誤會成上山踢館來了。
哎,就怪自己當時沒說清楚。
他正要出言解釋,其中一名身形肥胖的道士上前一步說道:“李居士,貧道通玄。你既然敢闖上山來,定有些本事,就先讓我領一番吧。”他昨天聽通和、通德說眼前這青年在山下連敗武當三人,自然是認定這人是來鬧事的。
通玄話音一落,不等李凡高迴答,一招太極拳的閃通臂,邁步分手,弓步推掌,便向李凡高當麵襲來。
這幾個武當第三代弟子談話的時候舉止有禮,語氣平和,但動起手來卻毫不留手,出手便是勢大力沉的閃通臂。
李凡高雙手抱圓,向後一捋,使了個捋字訣。可是他使出二分之一電弧強度的電能內勁,卻對這位通玄道人捋之不動。
通玄身體連晃也沒有晃一下,轉身一個高探馬,跟步翻掌,虛步一掌從下向上切向李凡高,順勢再來一招右蹬腿,合抱雙手,提膝一腳蹬出。
通玄這兩招發出的勁力竟然合成一體,從左向右化為一道勁力向李凡高的右肩直踢而去。
李凡高反應極快,一招十字手,坐腿扣手,撇腿分手封住通玄的來勢,“砰”的一聲,通玄右腳,李凡高雙手碰在了一起。
這一下單純是兩道定力的碰撞,已不是太極拳的拳意。
李凡高在通玄的兩股勁道匯合之下的一擊,身體一震,向後倒退三步。他變招很快,趁著這後退之勢,默念《太極真經》,運起的電能內力,轉體旋臂,弓步打出一拳太極的搬攔錘。左手握掌成錘貫上第二級電能內勁,向著通玄橫劈了過去。
卻見通玄並不慌張,左手一招單鞭,使出一個“按”字訣,向下按,竟把李凡高的搬攔錘往下按了兩尺。
“唿”的一聲,李凡高的拳勁打向地麵,隔著一米多,把地上的落葉也擊飛起來。
另外的四人道人臉色微微一變,特別是通和道人,他昨天在山下與李凡高推手,那隻是力量和太極拳內勁的比鬥,而不是正麵對敵。可是從現在李凡高與通玄師兄打鬥的情景來看,自己卻是如何也是輸了李凡高一籌。
卻見通玄雙手一劃,一招白鶴亮翅,交錯雙掌,虛步向前,左掌橫削向李凡高頸部。
李凡高右手向通玄的左掌一搭,右手畫了一個半圈,使出一招雲手。
卻發現通玄的左掌之力極為強悍渾厚,一股內勁使得自己劃圓的右掌極為緩慢。
李凡高體內按《太極真經》運行的電能內勁為之一滯,隨之立即產生出一種抗力。
隨著這種抗力,李梵高使出《太極真經》裏麵的“采”字訣,順著對方打過來的力道向左一撥。
這輕輕的一撥,看似綿軟無力,可那一掌卻暗藏著千鈞之力。這“采”字訣的關竅是使對方的力道左右滑動。這一撥,《太極真經》驅使體內電能產生的抗力,立即把通玄的左掌向左滑動了兩尺,掌心從李凡高的右側穿了過去。
下一刻,李凡高使出一招,左右穿梭,抱圓跟腿,內勁在雙手抱圓之間積累,周邊地麵的落葉隨著他的抱圓即紛紛揚起。
他踏上一步,右掌緩緩推出。這一招左右穿梭,用出的是《太極真經》裏麵的“挒”勁,把通玄左右封住。手掌推出看似緩慢,卻包裹著巨大的內力,直推向通玄。
首先,第一個不足之處就是對力道的控製還不能隨心所欲。以至於與三個人交手之時都會用力過猛,把三人都推的一個踉蹌,讓人失了臉麵,可能也得罪了那三個武當第三代弟子。
第二個不足就是還沒掌握太極之中以柔克剛,渾圓循環,生生不息的奧妙。交手之時以剛猛之力把對手擊退,而不是用太極的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把對手打敗。
自己對上通和、通德等第三代弟子,用這種剛猛之力尚可禦敵,但若是對上內勁比自己強大之人,那肯定會吃虧。
第三個不足就是沒掌握料敵先機、後發先至的精要。剛才與三個人對陣之時,雙方使用的都是太極拳,李凡高能夠從容對付。他對這幾天對太極拳也練得熟悉,對方的套路招式他了然於胸。
但若是對上不同門派之人,人家突然來個猛虎掏心,或者是刀劈華山,在沒有形成身體條件反射的能力,對上不熟悉的拳法,自己還能不能夠從容應對,這可很難說。
也就是說,李凡高現在對自己以慢打快的技巧還沒有信心。
想到了這三點不足,李凡高決定明天早上一定向青如道長好好的請教一番,解決心中的疑慮,真正掌握太極之中的奧妙。
他心中有點期望,若是能與武當第二代或者是第三代最強的弟子較量一番,那該多好。這樣一來,自己對太極拳的拳意或許又會得到進一步的領悟。
看著太極湖湖麵波光粼粼,李梵高思緒萬千,浮想翩翩。
陣陣初夏的清風吹過,湖麵上蕩起了一陣陣的波浪,拍打在岸邊發出有節奏的輕響。
李梵高從沉思中迴醒過來,長吐一口氣,平複自己的思緒,靜立5分鍾,又默念《太極真經》,練習起太極拳……
次日一早,李梵高照例在項目工地上巡查了一番,把相關細節交代了幾句,轉身就向武當山上走去。
青如道長居住在武當逍遙穀,按照正常的速度,從山門到逍遙穀坐景區車需要一個小時左右。到了逍遙穀再到武當道人居住區要2個小時。
從景區車下來,李梵高便快步向山穀走去。他身體強悍,這些天又對武當梯雲縱勤練不輟,登起山來自然比常人快上許多。
他不想讓遊人感到驚訝,所以在登山穀之時也是采用快步走的方式。登到了道人居住區,也花費了一個多小時。
穿過穿過幾道圍欄,向工作人員顯示了通行證,向山穀後後麵的生活區走去。
武當山的幾處後山都有出家道士居住,青如道長就住在逍遙穀的後山。
一進到裏麵,就仿佛進入了一個世外桃源。裏麵鬆柏蒼翠,亭院樓閣,顯得古樸清幽。
李凡高來過逍遙穀兩次,不過兩次都是青如道長在逍遙穀外麵接見他,今天他也是第一次進到這後山。
他不知道青如道長住在哪一棟建築物,正要找個人詢問。
突然,從左邊的一個一棟建築物裏走出5名道士,都身穿道袍,頭上係著發髻,年紀都在三十上下。其中三人正是昨天在武當山腳下遇到的那3名道士。
李梵高躬身拱手向幾名道士行禮,還沒等他開口,卻聽那通德道士說道:“李居士,我等在此等候多時了。”
“通德道長,通和道長,不敢勞煩各位在此等候。”他以為這些人專在此等他,帶他去見青如道長呢。
卻聽那通和說道:“李居士,昨天在山下與你推手輸了一招,本來也不應該再次攔你,可是又聽你說要上山來向青如師叔討教,事關武當聲譽,也隻好再與你過一過招了。”
又一名道人說道:“青如師叔是我們的長輩,你要向她討教,就先過咱們這一關。若你連我們這一關也過不了,那你也不需要向青如師叔討教了。”
李凡高一聽,哪裏還不明白自己說“請教”這一詞,被人家誤會成上山踢館來了。
哎,就怪自己當時沒說清楚。
他正要出言解釋,其中一名身形肥胖的道士上前一步說道:“李居士,貧道通玄。你既然敢闖上山來,定有些本事,就先讓我領一番吧。”他昨天聽通和、通德說眼前這青年在山下連敗武當三人,自然是認定這人是來鬧事的。
通玄話音一落,不等李凡高迴答,一招太極拳的閃通臂,邁步分手,弓步推掌,便向李凡高當麵襲來。
這幾個武當第三代弟子談話的時候舉止有禮,語氣平和,但動起手來卻毫不留手,出手便是勢大力沉的閃通臂。
李凡高雙手抱圓,向後一捋,使了個捋字訣。可是他使出二分之一電弧強度的電能內勁,卻對這位通玄道人捋之不動。
通玄身體連晃也沒有晃一下,轉身一個高探馬,跟步翻掌,虛步一掌從下向上切向李凡高,順勢再來一招右蹬腿,合抱雙手,提膝一腳蹬出。
通玄這兩招發出的勁力竟然合成一體,從左向右化為一道勁力向李凡高的右肩直踢而去。
李凡高反應極快,一招十字手,坐腿扣手,撇腿分手封住通玄的來勢,“砰”的一聲,通玄右腳,李凡高雙手碰在了一起。
這一下單純是兩道定力的碰撞,已不是太極拳的拳意。
李凡高在通玄的兩股勁道匯合之下的一擊,身體一震,向後倒退三步。他變招很快,趁著這後退之勢,默念《太極真經》,運起的電能內力,轉體旋臂,弓步打出一拳太極的搬攔錘。左手握掌成錘貫上第二級電能內勁,向著通玄橫劈了過去。
卻見通玄並不慌張,左手一招單鞭,使出一個“按”字訣,向下按,竟把李凡高的搬攔錘往下按了兩尺。
“唿”的一聲,李凡高的拳勁打向地麵,隔著一米多,把地上的落葉也擊飛起來。
另外的四人道人臉色微微一變,特別是通和道人,他昨天在山下與李凡高推手,那隻是力量和太極拳內勁的比鬥,而不是正麵對敵。可是從現在李凡高與通玄師兄打鬥的情景來看,自己卻是如何也是輸了李凡高一籌。
卻見通玄雙手一劃,一招白鶴亮翅,交錯雙掌,虛步向前,左掌橫削向李凡高頸部。
李凡高右手向通玄的左掌一搭,右手畫了一個半圈,使出一招雲手。
卻發現通玄的左掌之力極為強悍渾厚,一股內勁使得自己劃圓的右掌極為緩慢。
李凡高體內按《太極真經》運行的電能內勁為之一滯,隨之立即產生出一種抗力。
隨著這種抗力,李梵高使出《太極真經》裏麵的“采”字訣,順著對方打過來的力道向左一撥。
這輕輕的一撥,看似綿軟無力,可那一掌卻暗藏著千鈞之力。這“采”字訣的關竅是使對方的力道左右滑動。這一撥,《太極真經》驅使體內電能產生的抗力,立即把通玄的左掌向左滑動了兩尺,掌心從李凡高的右側穿了過去。
下一刻,李凡高使出一招,左右穿梭,抱圓跟腿,內勁在雙手抱圓之間積累,周邊地麵的落葉隨著他的抱圓即紛紛揚起。
他踏上一步,右掌緩緩推出。這一招左右穿梭,用出的是《太極真經》裏麵的“挒”勁,把通玄左右封住。手掌推出看似緩慢,卻包裹著巨大的內力,直推向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