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權協議既然都簽了,北三村扶貧工作也就正式拉開了序幕。讓張麗哭笑不得的是,別人都是政策扶貧,這裏還得協議扶貧。不解之餘她更加佩服蘇譽的心智,把很多能想到的人為性的困難,都消滅在萌芽之前。這樣能更快更高效的貫徹扶貧主題和策略,在最短時間能做出成績來。
張麗對那套連體辦公室很滿意,她親自率領村裏的幾個婦女搞起了房間保潔。蘇譽坐在村委辦公室和李支書、張村長嘮起來村裏的情況。
對扶貧工作組的進入,兩位村領導都抱有不同的看法,李支書屬於守舊派幹部,經過了運動,自認為看透了人心。對扶貧持有懷疑,認為蘇譽就是為混業績來了,隻要不給村裏造成重大損失,他不準備插手。既不拖後腿也不會太熱心,態度是棱模兩可。
張村長屬於年輕一代的幹部,對墨守成規,不思進取的舊派思想深惡痛絕。扶貧工作組的到來,他是持雙手歡迎,準備全力以赴支持工作組,把路修通,把鄉親們的生活搞上去,此時此刻,他的心裏猶如注入了一劑興奮劑。
閑聊中,蘇譽了解到石梁子村總共有四個小組,就是本地人說的四個生產隊。最大的是生產一隊,分為李家南屯,李家北屯,有大約200戶家庭,人口一千挎零。生產二隊叫石窩子屯,家庭戶大約有一百多戶,人口五百多。生產三隊叫河灣屯,也有百十戶,人口不到六百人。生產四隊叫張家屯,也有大約一百來戶,人口也有五六百人。
見兩年輕人聊的都是村裏的人口環境,李支書覺得沒有啥意思,就準備去一趟二道嶺村,找納支書合計合計以後的方針。於是站起來借口說道:“雲山,你陪蘇主任多嘮嘮,我迴家一趟,今天中午就在我家吃飯,到時候,你們直接去我家就行了。”說著就站起身向門口走,蘇譽隻是簡單的客氣了幾句,沒有拒絕李支書的邀請。
入鄉隨俗的道理他懂。昨天在巴支書家吃了,今天李支書叫吃飯,如果不去,那就是自己矯情了,有看不起李支書的嫌疑。他也給幾人準備了一條煙,兩瓶酒,在誰家去吃飯,都這個進門禮,想必他們也不會說出啥話來。
見李支書走出村部,現在就剩下兩人在辦公室,張村長抽出一支煙遞給蘇譽,不好意思的說道:“便宜煙,蘇主任別嫌棄,就這樣的便宜煙,如果情況再不改變,這口老煙槍也隻能斷了。”說完,自顧自的笑了。
蘇譽拿起煙在鼻子上嗅了嗅,張村長熱情的為兩人點上火,他深深的吸了一口,被嗆得連連咳嗽起來。
“哈哈哈,蘇主任好煙抽慣了,習慣了綿軟細膩,這種低檔煙很硬的,就像村裏的漢子比較粗野,但勁道十足啊!”張村長笑著打趣道。
蘇譽嗆得眼淚都出來了,不好意思的說道:“我沒有煙癮,偶爾抽一兩支,也不習慣給人派煙,裝上煙也就忘了。”說著從兜裏掏出兩盒阿斯瑪香煙遞給張村長。
“蘇主任,你這是幹什麽?我隻是說說而已,還沒有斷頓呢,怎麽能要你的煙呢?”張主任急忙說道。
“拿著吧,我車上還有,一會給你拿一條。這東西本來就是給大家準備抽的,誰抽了都一樣,又不是啥好東西,看把你緊張的。”蘇譽擺擺手笑著說道。
見蘇譽把話都說這個份上了,再不拿就顯得見外了,張村長也就沒客氣,隨手就揣進兜裏。
“三個村裏,我們這個村子人口最少,靠近老鄉政府,條件稍微好一點。原來鄉衛生院搬走後,衛生院很多的舊設備都留了下來,村裏的老中醫在這裏坐診,人氣還是很旺的。還有原來鄉小學,初中都保留了下來。鄉供銷社雖然搬走了,但門市部還都有人經營。這裏每三天逢一次集市,目前還屬於三個村的中心,生活條件相對要方便一點。”
這方麵,蘇譽今天也注意到了。街道上雖然坑坑窪窪,但都是石板路,門麵房也很多,有賣化肥種子,有理發館,飯館,農機修理部,自行車修理部等,街道上還有蔬菜攤子等。隻要有錢,生活還是很方便的。
“聽你們屯子的名兒,李家屯、張家屯的,要是我沒猜錯,能在這兒耍嘴皮子的,就是張李兩大家族啦?”蘇譽笑著說道。
“蘇主任,您可真有眼光!李家在這兒可是大戶,我們張家就小得多啦。不過啊,南屯北屯的李家早就不親了,往上倒騰二百年,興許還是一家呢。現在可不一樣嘍,血緣關係早就淡得跟水似的,百年前就開始相互結親啦,很多事兒都不賣賬,他們之間的矛盾可比外姓人還複雜。我們張家屯也就是個虛名,張姓就二三百來口人,多數還是雜姓,五福之外跟外人沒啥兩樣,很多事情也是你爭我搶的,不過大方向上還能保持一致。”
蘇譽點點頭,若有所思的說道:“這兩天我大概看了看,你們村子裏的房屋明顯比其他村子裏的房屋好些,家家門口都是石板路。從這點上就能看出來,石梁子人比較勤勞,生活條件相對要要好的多。”
“蘇主任很細心,我們村子在黑石山下,別的沒有就是石頭多,農閑時村民就開始收集石塊,蓋房子壘豬圈。這裏有幾個石匠,利用自己的手藝刻石碑,打條石,北山村的門梁,房屋地基石,墓碑都出自石梁子村。雖然小打小鬧,但是帶動性很大,許多家裏都有會加工石料的師父。這就帶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很多沒有精細手藝的人,沒事幹就打磨石磚,村子裏也就出現了一石到底的房子。”張雲山耐心的為蘇譽講解著。
蘇譽有心做石材加工,當聽到石梁子還有這麽多石匠手藝人,心裏頓時來了精神,興奮的說道:“這老話說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有道理的。隻要勤勞肯幹,辦法總比困難多。這些石匠手藝人,以後都是寶,我們要為他們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爭取讓他們的手藝能走出大山,從而帶動整個北山村的經濟騰飛。”
……
李支書家在村委會後麵住著,一個一畝多大的院子,院子裏麵有人多果樹,兩間大的磚木上房,看成色有些年頭了,東西兩麵耳房看樣子像翻修的。黑土院子裏收拾的幹幹淨淨,果園裏到處跑著雞鴨,一派生活的氣息。
晌午時分,張雲山帶領蘇譽和張麗來到李支書家時,二道嶺村的納支書和周村長,上灣村的巴支書和吉村長早就坐在上房裏喝茶嘮嗑。見到蘇譽和張麗來了,幾人都很熱情,急忙起來讓座寒暄。
看桌子上鐵罐子裏的煙頭,蘇譽就知道這幾個人來這裏已經有些時間了,該商量的基本都達成一致了。他也沒有多想,讓張麗把幾份協議給兩個村各給了一份。蘇譽又拿出兩包煙,出於禮貌又給每人遞了一支煙,大家坐下悠閑的喝起茶來。
與巴支書家不同,李支書家房間裏麵家具不是很高大,看顏色都很陳舊,雕刻工藝卻很細膩,絕對的古香古色。估計是老輩傳下來的老家當。
也許是閑著沒事幹,納支書仔細看起了授權協議,邊看還邊和李支書嘀咕著。
“蘇主任,聽說你準備把扶貧指揮部放在老鄉政府?”周二娃突兀的問道。
“嗯,老鄉政府地方寬,房間多,生活也方便些。何況,我們以後扶貧的重點項目就在這一塊。”蘇譽認真的說道。
聽了蘇譽模棱兩可的說法,幾個人眼睛一亮,突然來了精神。周二娃激動的說道:“蘇主任,現在我們都簽了協議,有些扶貧計劃也該給我們透露透露了吧?”
蘇譽抬頭看了看幾個人,微微點頭說道:“在說我的計劃之前,我想問問幾位領導,你們三個村子的優勢是什麽?”
“這話問的沒水平,除了窮還有啥優勢可言,如果有優勢資源早就富了,還要你來扶貧嗎?”納支書暗自腹誹著,抬眼看了其他兩位支書一眼,臉上露出了詭異的微笑。
張雲山和周二娃畢竟都是年輕人,多多少少也上過幾年學,對蘇譽這個問題很是重視,都低頭苦思冥想起來,吉村長也算個老青年,思想要比幾位老支書開明許多。稍做思考,試探著說道:“我們這裏窮的隻剩下人了,除了一大把剩餘勞動力,好像沒啥特殊優勢。”
“嗯,這是勞動力資源,是一種很重要的優勢。還有呢?”蘇譽點點頭,認真的說道。
周二娃和張雲山突然想到蘇譽在山前砸石頭,好像對這座石山很感興趣。於是,異口同聲說道:“黑石山,還有石頭,山裏還有草藥。”
能想到石山在蘇譽的預料之中,沒想到他們又提到了草藥,蘇譽很驚訝,難不成這山裏還盛產草藥不成?
“草藥…這山裏還有草藥?”蘇譽激動的問道。
見蘇譽對草藥很感興趣,張雲山接著說道:“後山裏盛產黑靈芝和野山參,還有很多如:豬苓、柴胡、黃精、平貝母、黃芪、黃芩、蒼術、板藍根等幾十種名貴草藥。以前中醫很多,采藥人也很多,現在都流行西醫了,這些野草都沒人看上眼了,收的人也不來了。所以,采藥人也不多了。”
“這可都是寶啊,這些草藥量大嗎?如果正常采藥,每年能有多大量?”蘇譽急切的問道。
張雲山看了看幾位老支書。就聽李支書說道:“生產隊那時候收草藥,每年大概有個幾萬斤產量,老山參和黑靈芝比較難采集,其他的草藥山裏到處都有。一個人進山一天隨隨便便采集個四五十斤沒問題。”說完,又看了看其他兩位支書。
“黑石山很深也很大,這外麵看著是個石頭山,進入裏麵林木很濃鬱,每年五月份山花爛漫時,山穀裏清涼而幽靜,猶如仙境。主峰中有座道觀,名叫'空靈觀',道觀裏有五六十名修道之人,平時很少出山,聽說道觀也有好幾百年曆史了。”納支書點點頭,接著說道。
“這空靈觀的道士習武嗎?”蘇譽興奮的說道。
眾人都很鬱悶,本來是想聽他的扶貧計劃,沒想到這家夥閉口不談,卻對道觀感追問起來,搞得大家心裏癢癢難受。
納支書無可奈何,隻得再次說道:“道觀離我們也有四五十裏山路,路途險惡,一般人不會過去。聽老輩采藥人說,山裏的采藥道士都背負刀劍,行走山崖,行動敏捷,真有仙骨道風的感覺,至於武道修煉如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蘇譽從小對武道很感興趣,小時候屯子裏有個武道高深的陳三爺,祖上就是習武之家。見蘇譽天資聰慧,就教了他很多基礎功法和一些簡單的拳腳,但好景不長,蘇譽十歲那年,陳三爺壽終就寢了,蘇譽就再沒有遇到過懂武之人,憑著對武道的熱愛,一直孜孜不倦的練習。上大學後,在校外體育館又練習散打,從那時候開始,就從沒有遇到過高手。今天聽說道觀之中有神秘的道觀,心裏蠢蠢欲動,決定詢問清楚,找個時間去拜訪。
見蘇譽聽到道觀異常興奮,若有所思的樣子,大家一個個無可奈何抽起了悶煙。
“蘇主任,你先說說扶貧計劃吧,想去道觀有的是機會,到時候我陪你走一趟如何?”見蘇譽四平八穩的樣子,周二娃急得抓耳撓腮,小心翼翼的說道。
還有些心猿意馬的蘇譽,猛然聽到周二娃的聲音,迴過神來,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幾位領導,有句話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黑石山最出名的不是煤,而是石頭。我以前做過一項石料產業經濟的調研,翻閱過很多相關資料,對石料也有一定的了解。
我認為,咱們黑石山的石材質地堅硬,分子結構細膩均勻,沒有明顯的風化現象,具有一定的開采價值。以後的路麵,牆磚,地磚市場很大,絕對是一本萬利的行業,這樣也能帶動本地剩餘勞動力就業,剔除下來的廢渣材料可以做建築石料,這是一塊非常大的蛋糕……”
“煤都不算什麽,石頭也能賣錢?還是一塊大蛋糕!我們怎麽聞不到蛋糕的味道?”聽完蘇譽的計劃,眾人都更加的懵,心裏亂七八糟,更多的是懷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臉的不可置信。
見大家一臉的懵逼,蘇譽嗬嗬一笑,看了看旁邊的張麗。
見蘇譽望向自己,張麗也報以微笑。“年前堂哥家搬新家,我去了一趟省城,人家的家裏麵就用石頭地板鋪的,光滑幹淨又美觀,聽說很貴的,是從南方買過來的地板,比水磨石的漂亮一百倍,叫十麽大理石地板。”張麗隨口補充說道。
如果說蘇譽給這些人畫了個大餅,張麗就是給這個大餅上了顏色。讓大餅有了立體感,散發出了味道。
再看房間裏,幾個人開始交頭接耳的議論……
蘇譽知道,任何一個新事物,新的行業問世,一般都會被質疑,隻要大家能靜下心來思考,就有希望。
張麗對那套連體辦公室很滿意,她親自率領村裏的幾個婦女搞起了房間保潔。蘇譽坐在村委辦公室和李支書、張村長嘮起來村裏的情況。
對扶貧工作組的進入,兩位村領導都抱有不同的看法,李支書屬於守舊派幹部,經過了運動,自認為看透了人心。對扶貧持有懷疑,認為蘇譽就是為混業績來了,隻要不給村裏造成重大損失,他不準備插手。既不拖後腿也不會太熱心,態度是棱模兩可。
張村長屬於年輕一代的幹部,對墨守成規,不思進取的舊派思想深惡痛絕。扶貧工作組的到來,他是持雙手歡迎,準備全力以赴支持工作組,把路修通,把鄉親們的生活搞上去,此時此刻,他的心裏猶如注入了一劑興奮劑。
閑聊中,蘇譽了解到石梁子村總共有四個小組,就是本地人說的四個生產隊。最大的是生產一隊,分為李家南屯,李家北屯,有大約200戶家庭,人口一千挎零。生產二隊叫石窩子屯,家庭戶大約有一百多戶,人口五百多。生產三隊叫河灣屯,也有百十戶,人口不到六百人。生產四隊叫張家屯,也有大約一百來戶,人口也有五六百人。
見兩年輕人聊的都是村裏的人口環境,李支書覺得沒有啥意思,就準備去一趟二道嶺村,找納支書合計合計以後的方針。於是站起來借口說道:“雲山,你陪蘇主任多嘮嘮,我迴家一趟,今天中午就在我家吃飯,到時候,你們直接去我家就行了。”說著就站起身向門口走,蘇譽隻是簡單的客氣了幾句,沒有拒絕李支書的邀請。
入鄉隨俗的道理他懂。昨天在巴支書家吃了,今天李支書叫吃飯,如果不去,那就是自己矯情了,有看不起李支書的嫌疑。他也給幾人準備了一條煙,兩瓶酒,在誰家去吃飯,都這個進門禮,想必他們也不會說出啥話來。
見李支書走出村部,現在就剩下兩人在辦公室,張村長抽出一支煙遞給蘇譽,不好意思的說道:“便宜煙,蘇主任別嫌棄,就這樣的便宜煙,如果情況再不改變,這口老煙槍也隻能斷了。”說完,自顧自的笑了。
蘇譽拿起煙在鼻子上嗅了嗅,張村長熱情的為兩人點上火,他深深的吸了一口,被嗆得連連咳嗽起來。
“哈哈哈,蘇主任好煙抽慣了,習慣了綿軟細膩,這種低檔煙很硬的,就像村裏的漢子比較粗野,但勁道十足啊!”張村長笑著打趣道。
蘇譽嗆得眼淚都出來了,不好意思的說道:“我沒有煙癮,偶爾抽一兩支,也不習慣給人派煙,裝上煙也就忘了。”說著從兜裏掏出兩盒阿斯瑪香煙遞給張村長。
“蘇主任,你這是幹什麽?我隻是說說而已,還沒有斷頓呢,怎麽能要你的煙呢?”張主任急忙說道。
“拿著吧,我車上還有,一會給你拿一條。這東西本來就是給大家準備抽的,誰抽了都一樣,又不是啥好東西,看把你緊張的。”蘇譽擺擺手笑著說道。
見蘇譽把話都說這個份上了,再不拿就顯得見外了,張村長也就沒客氣,隨手就揣進兜裏。
“三個村裏,我們這個村子人口最少,靠近老鄉政府,條件稍微好一點。原來鄉衛生院搬走後,衛生院很多的舊設備都留了下來,村裏的老中醫在這裏坐診,人氣還是很旺的。還有原來鄉小學,初中都保留了下來。鄉供銷社雖然搬走了,但門市部還都有人經營。這裏每三天逢一次集市,目前還屬於三個村的中心,生活條件相對要方便一點。”
這方麵,蘇譽今天也注意到了。街道上雖然坑坑窪窪,但都是石板路,門麵房也很多,有賣化肥種子,有理發館,飯館,農機修理部,自行車修理部等,街道上還有蔬菜攤子等。隻要有錢,生活還是很方便的。
“聽你們屯子的名兒,李家屯、張家屯的,要是我沒猜錯,能在這兒耍嘴皮子的,就是張李兩大家族啦?”蘇譽笑著說道。
“蘇主任,您可真有眼光!李家在這兒可是大戶,我們張家就小得多啦。不過啊,南屯北屯的李家早就不親了,往上倒騰二百年,興許還是一家呢。現在可不一樣嘍,血緣關係早就淡得跟水似的,百年前就開始相互結親啦,很多事兒都不賣賬,他們之間的矛盾可比外姓人還複雜。我們張家屯也就是個虛名,張姓就二三百來口人,多數還是雜姓,五福之外跟外人沒啥兩樣,很多事情也是你爭我搶的,不過大方向上還能保持一致。”
蘇譽點點頭,若有所思的說道:“這兩天我大概看了看,你們村子裏的房屋明顯比其他村子裏的房屋好些,家家門口都是石板路。從這點上就能看出來,石梁子人比較勤勞,生活條件相對要要好的多。”
“蘇主任很細心,我們村子在黑石山下,別的沒有就是石頭多,農閑時村民就開始收集石塊,蓋房子壘豬圈。這裏有幾個石匠,利用自己的手藝刻石碑,打條石,北山村的門梁,房屋地基石,墓碑都出自石梁子村。雖然小打小鬧,但是帶動性很大,許多家裏都有會加工石料的師父。這就帶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很多沒有精細手藝的人,沒事幹就打磨石磚,村子裏也就出現了一石到底的房子。”張雲山耐心的為蘇譽講解著。
蘇譽有心做石材加工,當聽到石梁子還有這麽多石匠手藝人,心裏頓時來了精神,興奮的說道:“這老話說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有道理的。隻要勤勞肯幹,辦法總比困難多。這些石匠手藝人,以後都是寶,我們要為他們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爭取讓他們的手藝能走出大山,從而帶動整個北山村的經濟騰飛。”
……
李支書家在村委會後麵住著,一個一畝多大的院子,院子裏麵有人多果樹,兩間大的磚木上房,看成色有些年頭了,東西兩麵耳房看樣子像翻修的。黑土院子裏收拾的幹幹淨淨,果園裏到處跑著雞鴨,一派生活的氣息。
晌午時分,張雲山帶領蘇譽和張麗來到李支書家時,二道嶺村的納支書和周村長,上灣村的巴支書和吉村長早就坐在上房裏喝茶嘮嗑。見到蘇譽和張麗來了,幾人都很熱情,急忙起來讓座寒暄。
看桌子上鐵罐子裏的煙頭,蘇譽就知道這幾個人來這裏已經有些時間了,該商量的基本都達成一致了。他也沒有多想,讓張麗把幾份協議給兩個村各給了一份。蘇譽又拿出兩包煙,出於禮貌又給每人遞了一支煙,大家坐下悠閑的喝起茶來。
與巴支書家不同,李支書家房間裏麵家具不是很高大,看顏色都很陳舊,雕刻工藝卻很細膩,絕對的古香古色。估計是老輩傳下來的老家當。
也許是閑著沒事幹,納支書仔細看起了授權協議,邊看還邊和李支書嘀咕著。
“蘇主任,聽說你準備把扶貧指揮部放在老鄉政府?”周二娃突兀的問道。
“嗯,老鄉政府地方寬,房間多,生活也方便些。何況,我們以後扶貧的重點項目就在這一塊。”蘇譽認真的說道。
聽了蘇譽模棱兩可的說法,幾個人眼睛一亮,突然來了精神。周二娃激動的說道:“蘇主任,現在我們都簽了協議,有些扶貧計劃也該給我們透露透露了吧?”
蘇譽抬頭看了看幾個人,微微點頭說道:“在說我的計劃之前,我想問問幾位領導,你們三個村子的優勢是什麽?”
“這話問的沒水平,除了窮還有啥優勢可言,如果有優勢資源早就富了,還要你來扶貧嗎?”納支書暗自腹誹著,抬眼看了其他兩位支書一眼,臉上露出了詭異的微笑。
張雲山和周二娃畢竟都是年輕人,多多少少也上過幾年學,對蘇譽這個問題很是重視,都低頭苦思冥想起來,吉村長也算個老青年,思想要比幾位老支書開明許多。稍做思考,試探著說道:“我們這裏窮的隻剩下人了,除了一大把剩餘勞動力,好像沒啥特殊優勢。”
“嗯,這是勞動力資源,是一種很重要的優勢。還有呢?”蘇譽點點頭,認真的說道。
周二娃和張雲山突然想到蘇譽在山前砸石頭,好像對這座石山很感興趣。於是,異口同聲說道:“黑石山,還有石頭,山裏還有草藥。”
能想到石山在蘇譽的預料之中,沒想到他們又提到了草藥,蘇譽很驚訝,難不成這山裏還盛產草藥不成?
“草藥…這山裏還有草藥?”蘇譽激動的問道。
見蘇譽對草藥很感興趣,張雲山接著說道:“後山裏盛產黑靈芝和野山參,還有很多如:豬苓、柴胡、黃精、平貝母、黃芪、黃芩、蒼術、板藍根等幾十種名貴草藥。以前中醫很多,采藥人也很多,現在都流行西醫了,這些野草都沒人看上眼了,收的人也不來了。所以,采藥人也不多了。”
“這可都是寶啊,這些草藥量大嗎?如果正常采藥,每年能有多大量?”蘇譽急切的問道。
張雲山看了看幾位老支書。就聽李支書說道:“生產隊那時候收草藥,每年大概有個幾萬斤產量,老山參和黑靈芝比較難采集,其他的草藥山裏到處都有。一個人進山一天隨隨便便采集個四五十斤沒問題。”說完,又看了看其他兩位支書。
“黑石山很深也很大,這外麵看著是個石頭山,進入裏麵林木很濃鬱,每年五月份山花爛漫時,山穀裏清涼而幽靜,猶如仙境。主峰中有座道觀,名叫'空靈觀',道觀裏有五六十名修道之人,平時很少出山,聽說道觀也有好幾百年曆史了。”納支書點點頭,接著說道。
“這空靈觀的道士習武嗎?”蘇譽興奮的說道。
眾人都很鬱悶,本來是想聽他的扶貧計劃,沒想到這家夥閉口不談,卻對道觀感追問起來,搞得大家心裏癢癢難受。
納支書無可奈何,隻得再次說道:“道觀離我們也有四五十裏山路,路途險惡,一般人不會過去。聽老輩采藥人說,山裏的采藥道士都背負刀劍,行走山崖,行動敏捷,真有仙骨道風的感覺,至於武道修煉如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蘇譽從小對武道很感興趣,小時候屯子裏有個武道高深的陳三爺,祖上就是習武之家。見蘇譽天資聰慧,就教了他很多基礎功法和一些簡單的拳腳,但好景不長,蘇譽十歲那年,陳三爺壽終就寢了,蘇譽就再沒有遇到過懂武之人,憑著對武道的熱愛,一直孜孜不倦的練習。上大學後,在校外體育館又練習散打,從那時候開始,就從沒有遇到過高手。今天聽說道觀之中有神秘的道觀,心裏蠢蠢欲動,決定詢問清楚,找個時間去拜訪。
見蘇譽聽到道觀異常興奮,若有所思的樣子,大家一個個無可奈何抽起了悶煙。
“蘇主任,你先說說扶貧計劃吧,想去道觀有的是機會,到時候我陪你走一趟如何?”見蘇譽四平八穩的樣子,周二娃急得抓耳撓腮,小心翼翼的說道。
還有些心猿意馬的蘇譽,猛然聽到周二娃的聲音,迴過神來,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幾位領導,有句話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黑石山最出名的不是煤,而是石頭。我以前做過一項石料產業經濟的調研,翻閱過很多相關資料,對石料也有一定的了解。
我認為,咱們黑石山的石材質地堅硬,分子結構細膩均勻,沒有明顯的風化現象,具有一定的開采價值。以後的路麵,牆磚,地磚市場很大,絕對是一本萬利的行業,這樣也能帶動本地剩餘勞動力就業,剔除下來的廢渣材料可以做建築石料,這是一塊非常大的蛋糕……”
“煤都不算什麽,石頭也能賣錢?還是一塊大蛋糕!我們怎麽聞不到蛋糕的味道?”聽完蘇譽的計劃,眾人都更加的懵,心裏亂七八糟,更多的是懷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臉的不可置信。
見大家一臉的懵逼,蘇譽嗬嗬一笑,看了看旁邊的張麗。
見蘇譽望向自己,張麗也報以微笑。“年前堂哥家搬新家,我去了一趟省城,人家的家裏麵就用石頭地板鋪的,光滑幹淨又美觀,聽說很貴的,是從南方買過來的地板,比水磨石的漂亮一百倍,叫十麽大理石地板。”張麗隨口補充說道。
如果說蘇譽給這些人畫了個大餅,張麗就是給這個大餅上了顏色。讓大餅有了立體感,散發出了味道。
再看房間裏,幾個人開始交頭接耳的議論……
蘇譽知道,任何一個新事物,新的行業問世,一般都會被質疑,隻要大家能靜下心來思考,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