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招安
這會兒給他戴高帽,不知道後邊又要說什麽麻煩事兒。
到時候王爺是不接也得接了。
罷了,隨他去吧。
林景晏繼續將京城的情況一一告知。
從皇上繼位到大旱,再到如今太上皇一直與陛下作對、不肯放權,在背後支持四王八公。
包括江南之事,也都毫無隱瞞地說了出來。
恆王聽後,怒拍桌子:“這太上皇真是老糊塗了!既然把皇位傳給皇兄,如今就該安分守己地養老,還搞這些小動作,是嫌皇室還不夠波折嗎?往日他在位時,我父親就說他不是個賢明君主。當時皇上繼位,我們還在觀望,這兩年看來,皇上的確是個好皇上。”
“老了老了,還要作怪!”
聽到這話,林四娘眼皮一跳。
忙給恆王遞了茶。
“王爺,喝口茶,喝口茶。”
真是什麽話都敢往外邊說。
明明前幾日在王府的時候和他說的好好的。
如今又忘記了。
恆王奇怪的看了林四娘一眼。
他不渴啊。
看著林四娘一直給他遞眼色,還是接了過來。
算了,喝就喝。
幾人看著恆王這會兒的反應,心中不約而同起了一個想法。
莫非從他們到青州,恆王的一言一行都是這個林四娘在給他指點不成。
不然,看恆王現在這個反應,可不像一個那麽妥帖的人。
林景晏笑了笑,勸道。
“太上皇那邊已經解決了。如今我們查探到,北靜王勾結四王八公,如今手通過甄家,賈家又伸到了鐵器之上,怕是沒打什麽好主意。
“雖說現在榮國府已不足為患,江南也已被陛下掌控,但恆王叔您也知道,陛下這幾年著實艱難,大旱大災之後,還受太上皇刁難,如今好不容易收迴一些權力,手中的能用之人的確不多,不然我不會派我們幾個來青州”
“隻是如今隻有了些眉目,青州我們也不熟悉,剩下的事兒怕是要勞煩恆王叔了。”
林四娘聽了這話,手一抖。
她說什麽來著,這不就來了麽。
這事兒哪兒有那麽簡單。
若是答應,怕是有的忙了。
還沒開口說話呢。
恆王就答應了下來。
“這是自然,陛下信任我,又事關我們青州,我責無旁貸。”
“你說,該如何做,我聽你們的。”
林四娘隻想撫額哀歎。
這可是事關謀反。
背後的人又是四王八公,說不得還有太上皇的支持。
王爺還沒問清楚呢,就這麽答應了。
皇上的船哪兒有這麽好上的。
至少也得問清楚才是。
剛想出聲打斷,就聽恆王重重的放下了茶杯。
她的心也跟著一跳。
王爺這性子怕是要直接出兵的?那怎麽成。
望向恆王,隻見他的臉色愈發陰沉,站起身來迴踱步。
“你不說我也知,這個北靜王好大的膽子,居然意圖謀反!我早就說過,這些異姓王,哪有咱們皇室自己人可靠,偏偏太上皇把權力都分給了他們,疏遠了我們,就是被那甄老太妃蒙蔽了雙眼。”
“如今可好,人家就是想顛覆皇室!”
不過憤怒片刻,恆王又冷靜下來,看著林景晏說。
“豎子人人得而誅之,你說他們的人在哪兒,我立馬派人去把他的老窩給端了!”
果然不出林四娘所想,恆王這會兒就想著立馬出兵呢。
林四娘幹脆放棄了。
直接坐到了一旁。
這會兒在外邊,得給王爺麵子,迴去再與他分說。
林景晏搖了搖頭。
他如果知道在哪兒,就不會需要恆王的幫助了。
“不知,所以需要恆王叔派人去查一查了。”
“想來恆王叔的人應該都是熟麵孔,比起我們,更不容易被人發現端倪。”
恆王想了想,坐了下來。
“你說的對,如今不能打草驚蛇,一會兒迴了府,我便派人去查青州和東昌的那些暗礦。”
“還有什麽需要查的,一邊一起說了。”
聽到恆王同意,林景晏也不客氣了。
“根據目前了解的情況和北靜王一向的行為,我猜測他們想煽動民怨,製造民亂,趁機圍困青州城,然後借勢將鐵器運出。”
“到時候查起來,便將所有事推到叛軍頭上便是,他們美美的藏起來。”
這是昨日林景晏見了在青州的探子過後推測出來的。
上一世想來也是這樣的。
隻是沒想到恆王是個愣頭青,自己衝了出來。倒是丟了性命。
賈政那會兒專門在府中設宴,何嚐不是在暗自慶祝青州的事兒順利呢。
不然,按照他的性子,可沒有這樣的閑心去歌頌他向來看不起的女子。
想到了這兒,林景晏不自覺的又看了一眼站在恆王旁邊的林四娘一眼。
如今她們早有防備,也不知道這林四娘還會不會像前世一般,名滿天下了。
恆王還以為林景晏在看他呢。
點了點。
“繼續說吧,我聽著呢。”
林景晏這迴是真的忍不住笑了。
“到時候邊境加上青州周圍的情況,他們應該會趁機散布謠言,詆毀陛下英明。其實前些日子他們就做過類似之事,如今不過故技重施。”
陛下的名聲越不好,往後他們取而代之便越發名正言順了。
恆王聽了,眯著眼冷笑一聲:“倒是打的一手好主意!”
他一直以為自己把青州治理得井井有條,沒想到會出這種事。
卻不是有瑤光和景晏前來,他豈不是要等到叛軍走到他青州城才會發現。
“他們既然想煽動民亂,便要尋一個有民憤之地。東昌雖要換知府了,但流民賊寇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這些日子我們再東昌也探查了,那些流民大多是大災時未得到妥善安置,又被官府欺壓,索性帶著全村人上山占地為王,淪為賊寇。”
東昌如此,青州也不例外。
說起這個,恆王有些不好意思。
“我的錯,往日隻想著明哲保身了,卻忘記了我是皇室之人,自然是有自己的責任的。”
“好,如今有了將功折罪的機會,等我迴了王府,立馬集結青州軍隊,將那些流寇一網打盡。”
“如此,人都沒了,我倒要看看那些人怎麽利用這些人作亂。”
幾人都皺了眉。
其實根據向明堂兄在恩縣問了那些百姓得知的情況來看。
那些流民大多也是身不由己,活不下去,自然是要找出路的。
林向明原本一直默默聽著,待聽聞恆王此言。不讚同的開了口。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那些淪為流寇、流民的百姓,皆是被生計所迫,實在活不下去了。若有條活路,他們又怎會落得這般田地?”
“說到底本是你我為官者之過,如今還要他們的性命不成?”
林景宴聽了,心中暗自一笑。這便是他執意要帶向明堂兄前來的緣由。
林向明心懷天下蒼生,遇此情形,必然會出言勸阻。
恆王雖無謀逆之心,不像那北靜王妄圖叛亂,可他生於皇室,自幼錦衣玉食,盡享榮華,自然難以如林向明這般為百姓著想。
林景宴叫林向明來時便已思量好,日後迴去,既能用此處之事教導小皇子,讓其明白身為君王,一言一行、決策政令皆關乎天下百姓生死;也能讓小皇子懂得,任命地方官員至關重要,官員賢良與否,直接決定百姓生活的好壞。
恆王得有向明堂兄這樣的人看著。
林向明自來了青州,就沒有什麽存在感,剛想說什麽,突然想起這人就是他曾經聽過的連陛下都敢說教的林禦史。
將口中的話又憋了迴去,算了,他可不想挨罵。
“那……那你說該如何是好?林禦史,你且說說。”
林向明思索片刻,道:“流寇不是窮兇極惡的就招安,流民妥善安置。”
說完不信任的看了恆王一眼。
“此事我願與恆王一起,到時我入流民之中,與他們好生說道,恆王隻需告訴我哪裏流民最多,等我消息便好。”
這會兒給他戴高帽,不知道後邊又要說什麽麻煩事兒。
到時候王爺是不接也得接了。
罷了,隨他去吧。
林景晏繼續將京城的情況一一告知。
從皇上繼位到大旱,再到如今太上皇一直與陛下作對、不肯放權,在背後支持四王八公。
包括江南之事,也都毫無隱瞞地說了出來。
恆王聽後,怒拍桌子:“這太上皇真是老糊塗了!既然把皇位傳給皇兄,如今就該安分守己地養老,還搞這些小動作,是嫌皇室還不夠波折嗎?往日他在位時,我父親就說他不是個賢明君主。當時皇上繼位,我們還在觀望,這兩年看來,皇上的確是個好皇上。”
“老了老了,還要作怪!”
聽到這話,林四娘眼皮一跳。
忙給恆王遞了茶。
“王爺,喝口茶,喝口茶。”
真是什麽話都敢往外邊說。
明明前幾日在王府的時候和他說的好好的。
如今又忘記了。
恆王奇怪的看了林四娘一眼。
他不渴啊。
看著林四娘一直給他遞眼色,還是接了過來。
算了,喝就喝。
幾人看著恆王這會兒的反應,心中不約而同起了一個想法。
莫非從他們到青州,恆王的一言一行都是這個林四娘在給他指點不成。
不然,看恆王現在這個反應,可不像一個那麽妥帖的人。
林景晏笑了笑,勸道。
“太上皇那邊已經解決了。如今我們查探到,北靜王勾結四王八公,如今手通過甄家,賈家又伸到了鐵器之上,怕是沒打什麽好主意。
“雖說現在榮國府已不足為患,江南也已被陛下掌控,但恆王叔您也知道,陛下這幾年著實艱難,大旱大災之後,還受太上皇刁難,如今好不容易收迴一些權力,手中的能用之人的確不多,不然我不會派我們幾個來青州”
“隻是如今隻有了些眉目,青州我們也不熟悉,剩下的事兒怕是要勞煩恆王叔了。”
林四娘聽了這話,手一抖。
她說什麽來著,這不就來了麽。
這事兒哪兒有那麽簡單。
若是答應,怕是有的忙了。
還沒開口說話呢。
恆王就答應了下來。
“這是自然,陛下信任我,又事關我們青州,我責無旁貸。”
“你說,該如何做,我聽你們的。”
林四娘隻想撫額哀歎。
這可是事關謀反。
背後的人又是四王八公,說不得還有太上皇的支持。
王爺還沒問清楚呢,就這麽答應了。
皇上的船哪兒有這麽好上的。
至少也得問清楚才是。
剛想出聲打斷,就聽恆王重重的放下了茶杯。
她的心也跟著一跳。
王爺這性子怕是要直接出兵的?那怎麽成。
望向恆王,隻見他的臉色愈發陰沉,站起身來迴踱步。
“你不說我也知,這個北靜王好大的膽子,居然意圖謀反!我早就說過,這些異姓王,哪有咱們皇室自己人可靠,偏偏太上皇把權力都分給了他們,疏遠了我們,就是被那甄老太妃蒙蔽了雙眼。”
“如今可好,人家就是想顛覆皇室!”
不過憤怒片刻,恆王又冷靜下來,看著林景晏說。
“豎子人人得而誅之,你說他們的人在哪兒,我立馬派人去把他的老窩給端了!”
果然不出林四娘所想,恆王這會兒就想著立馬出兵呢。
林四娘幹脆放棄了。
直接坐到了一旁。
這會兒在外邊,得給王爺麵子,迴去再與他分說。
林景晏搖了搖頭。
他如果知道在哪兒,就不會需要恆王的幫助了。
“不知,所以需要恆王叔派人去查一查了。”
“想來恆王叔的人應該都是熟麵孔,比起我們,更不容易被人發現端倪。”
恆王想了想,坐了下來。
“你說的對,如今不能打草驚蛇,一會兒迴了府,我便派人去查青州和東昌的那些暗礦。”
“還有什麽需要查的,一邊一起說了。”
聽到恆王同意,林景晏也不客氣了。
“根據目前了解的情況和北靜王一向的行為,我猜測他們想煽動民怨,製造民亂,趁機圍困青州城,然後借勢將鐵器運出。”
“到時候查起來,便將所有事推到叛軍頭上便是,他們美美的藏起來。”
這是昨日林景晏見了在青州的探子過後推測出來的。
上一世想來也是這樣的。
隻是沒想到恆王是個愣頭青,自己衝了出來。倒是丟了性命。
賈政那會兒專門在府中設宴,何嚐不是在暗自慶祝青州的事兒順利呢。
不然,按照他的性子,可沒有這樣的閑心去歌頌他向來看不起的女子。
想到了這兒,林景晏不自覺的又看了一眼站在恆王旁邊的林四娘一眼。
如今她們早有防備,也不知道這林四娘還會不會像前世一般,名滿天下了。
恆王還以為林景晏在看他呢。
點了點。
“繼續說吧,我聽著呢。”
林景晏這迴是真的忍不住笑了。
“到時候邊境加上青州周圍的情況,他們應該會趁機散布謠言,詆毀陛下英明。其實前些日子他們就做過類似之事,如今不過故技重施。”
陛下的名聲越不好,往後他們取而代之便越發名正言順了。
恆王聽了,眯著眼冷笑一聲:“倒是打的一手好主意!”
他一直以為自己把青州治理得井井有條,沒想到會出這種事。
卻不是有瑤光和景晏前來,他豈不是要等到叛軍走到他青州城才會發現。
“他們既然想煽動民亂,便要尋一個有民憤之地。東昌雖要換知府了,但流民賊寇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這些日子我們再東昌也探查了,那些流民大多是大災時未得到妥善安置,又被官府欺壓,索性帶著全村人上山占地為王,淪為賊寇。”
東昌如此,青州也不例外。
說起這個,恆王有些不好意思。
“我的錯,往日隻想著明哲保身了,卻忘記了我是皇室之人,自然是有自己的責任的。”
“好,如今有了將功折罪的機會,等我迴了王府,立馬集結青州軍隊,將那些流寇一網打盡。”
“如此,人都沒了,我倒要看看那些人怎麽利用這些人作亂。”
幾人都皺了眉。
其實根據向明堂兄在恩縣問了那些百姓得知的情況來看。
那些流民大多也是身不由己,活不下去,自然是要找出路的。
林向明原本一直默默聽著,待聽聞恆王此言。不讚同的開了口。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那些淪為流寇、流民的百姓,皆是被生計所迫,實在活不下去了。若有條活路,他們又怎會落得這般田地?”
“說到底本是你我為官者之過,如今還要他們的性命不成?”
林景宴聽了,心中暗自一笑。這便是他執意要帶向明堂兄前來的緣由。
林向明心懷天下蒼生,遇此情形,必然會出言勸阻。
恆王雖無謀逆之心,不像那北靜王妄圖叛亂,可他生於皇室,自幼錦衣玉食,盡享榮華,自然難以如林向明這般為百姓著想。
林景宴叫林向明來時便已思量好,日後迴去,既能用此處之事教導小皇子,讓其明白身為君王,一言一行、決策政令皆關乎天下百姓生死;也能讓小皇子懂得,任命地方官員至關重要,官員賢良與否,直接決定百姓生活的好壞。
恆王得有向明堂兄這樣的人看著。
林向明自來了青州,就沒有什麽存在感,剛想說什麽,突然想起這人就是他曾經聽過的連陛下都敢說教的林禦史。
將口中的話又憋了迴去,算了,他可不想挨罵。
“那……那你說該如何是好?林禦史,你且說說。”
林向明思索片刻,道:“流寇不是窮兇極惡的就招安,流民妥善安置。”
說完不信任的看了恆王一眼。
“此事我願與恆王一起,到時我入流民之中,與他們好生說道,恆王隻需告訴我哪裏流民最多,等我消息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