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燕最能打的慕容垂投奔前秦,讓苻堅覺得此時消滅前燕的時機已經成熟。
公元369年,以王猛、鄧羌領兵,將前燕的土地收歸前秦。
此後,苻堅帶領的前秦攻巴蜀,滅前涼,收代國,平西域,整個北方已經被苻堅收入囊中。
其間,苻堅派呂光進軍西域,將佛教名家鳩摩羅什弄了過來。這段在呂姓有過敘述,過程也非常精彩,想迴顧一下的朋友可以再迴去看看。
淝水之戰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苻堅從開始的誌得意滿,到後來的铩羽而歸,真是一下從天上掉下來又掉進井裏還有一層冰覆蓋著。
在這中間,王猛對於投奔過來的慕容垂非常不感冒,覺得慕容垂早晚得反叛。於是設計讓慕容垂的兒子反了,結果因為苻堅的大度,最後也沒達到預期效果。關於這個,到慕容氏時候再詳細敘述。
同樣是因為苻堅的大度愛才,姚萇由俘虜變成前秦的將軍,後來又反叛並且殺了苻堅。這段在姚姓也有提及,這裏不囉嗦。
總之經過淝水之戰,前秦已經名存實亡。最後苻堅被姚萇勒死在新平佛寺,一代雄主就這麽死於非命。
這裏有點惋惜的是,由於王猛死的太早,不然很可能淝水之戰就不會發生。
不過還是那句,曆史沒有如果沒有假設,我們後人除了感歎,也做不了什麽。
姚萇在勒死苻堅之前,想得到玉璽。還不算糊塗的苻堅清楚知道姚萇的如意算盤,寧死不屈,保存了最後一絲顏麵。
經過這一劫,雖然後麵還有諸如苻丕苻登等,但跟苻堅時期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到了五代十國,苻家又出來一位大人物,符彥卿。
據說符彥卿是苻堅的後裔,問題是苻堅是草字頭的苻,而符彥卿則是竹字頭的符,這也是我在苻姓開篇時候就存在的疑問,隻能請讀到這裏的朋友解答了。
符彥卿也是將門之後,老爹符存審是後唐大將,宣武軍節度使。
符存審也是了不起的大將,效力於後梁時候,大大小小一百多仗從無敗績。咱們翻開曆史書看看,整個古代中國能做到無一敗績的,恐怕不會超過一隻手就能數過來。隻不過五代十國比較亂,大多屬於內耗型的,所以符存審沒能進入各個朝代的武將名錄,有曆史原因在裏麵。
而憑借符存審的福蔭,其家族後來興旺發達,名人輩出。
符彥卿才十三歲,就精通騎射,勇武過人。興教門之變,符彥卿僅帶著十餘人浴血奮戰,後來李存勖被殺,符彥卿離開洛陽,來到陽城。
契丹入侵,符彥卿沉著應對,取得嘉山大捷。這一仗讓契丹耶律德光一個人狼狽逃竄,契丹自此提起來符彥卿就打哆嗦。以至於馬匹生病不吃不喝,契丹人都說難道是符王在這嗎?
符王,指的就是符彥卿。
不久後唐滅亡,契丹入主中原,耶律德光曾經招召符彥卿問話,意思是想興師問罪。
符彥卿不慌不忙,說當時各為其主,我並沒有錯。如今落在你手裏,想怎麽樣隻能由你。
耶律德光也算大度,哈哈大笑著親自釋放了符彥卿。
五代走馬燈似的換皇帝換國號,從後唐、後晉、後漢到後周,符彥卿始終占據高位,跟個不倒翁似的手握重兵。
到後周時候,符彥卿的兩個女兒,先後嫁給周世宗柴榮,他自己又大權在握,可以說放眼天下無出其右者。
到了趙匡胤上台,老趙親自做媒,將符彥卿的小女兒嫁給弟弟趙光義。後來趙光義登基,這個女兒也被封了皇後。隻不過皇後的封號,是死後的事。
趙匡胤登基,其實很想重用符彥卿,主要是符彥卿有勇有謀,是不可多得的將才。
但是趙普不願意,生怕那些老將軍手握重兵,隨時都有可能反咬一口。趙匡胤特別信任趙普,所以符彥卿在北宋才算是沒有了叱吒風雲的舞台。
據說符彥卿晚年也有些糊塗,愛好養鷹和犬。手下有人犯了事,隻要弄兩隻雄鷹或者惡犬,這事就算過去了。
估計這也有明哲保身的考慮,因為前麵那麽多朝代更迭,開國功臣遭到屠戮的太多。而提籠架鳥養鷹犬,則是胸無大誌的具體表現,用於向皇帝表達自己沒有野心。
在江蘇連雲港市的贛榆區,以前叫贛榆縣。在抗日戰爭時期,曾經短暫改名為竹庭縣。
改名的原因,就是為了紀念著名的抗日英雄,革命烈士符竹庭。
其實符姓名人確實非常多,屬於成材率較高的姓氏。
不知不覺,符姓寫了三章,接下來的時間,還是留給其他姓氏吧。
******
劉姓
相信很多朋友都在期待,百家姓怎麽可能少了這個超級大姓劉姓呢!
劉姓在百家姓中,雖然不是人口最多的,但其多年來一直位居第四位,僅次於王、張和李。
張王李前麵都介紹過了,雖然比較簡單吧,但這種大姓真的展開寫,沒有百八十章肯定寫不完。
到了劉姓這裏,我準備好好多寫幾篇。
您各位可別說我偏心,畢竟我也不姓劉,沒必要偏心偏到劉家來。
主要原因是劉姓是中國皇帝的專業戶,遍觀中國古代史,劉姓皇帝之多,沒有一個姓氏能跟他相提並論。即便是出皇帝很多的李姓,也沒有劉姓多。
並且劉姓名人的故事也非常多,值得大書特書。
不囉嗦,按照老規矩,先介紹一下劉姓的來源。
劉姓最早的出處,是堯帝的後裔劉累。
這位劉累估計大學上的是畜牧學院特種動物養殖專業,因為他就是在今天的河南偃師為堯帝養龍的。
咱們看中國古代史,特別是上古時期,不止一次的出現過龍的事。但是具體龍到底長什麽樣,估計隻能請葉公迴來給大家講講了。
劉累養龍,也不知道是防疫工作做的不到位,還是上學時候沒好好學,再或者是這條龍的生命周期到了,反正劉累養的龍死了一條。
這玩意現在不好找,估計古代也不會太富裕了,所以死了一條龍,劉累害怕,幹脆拍屁股溜號吧。
於是劉累跑到了今天的河南魯山縣,改姓了劉。這支是出自祁姓,也是劉姓最早的源頭,是夏朝中期孔甲執政的時候。
此外在今天的河南偃師,春秋時候有個劉邑,屬於姬姓諸侯國。劉邑被鄭國幹翻後,也誕生了一支劉姓。
改姓的也有一些,比如建議劉邦定都關中的婁敬,被劉邦賜姓劉。這個在婁姓時候提到過一句,還是老規矩,改姓的就按改過後的算數。
匈奴的劉淵,其實是西漢皇室的外甥。人家那時候還過著母係社會,所以隨母親姓了劉。
再就是北魏孝文帝時候,強製鮮卑改漢姓,其中有改姓劉的。
作為有七千萬人口的超級大姓,自然少不了避禍或者其他原因改姓的,這些就不去一一深究了。
千百年來,張、王、李三個超級大姓來迴追趕,始終占據前三。而千年老四,被劉姓牢牢把握著。
從下一篇開始,好好敘述一下劉姓的精彩故事。希望追更的您,能給個評論點讚以及催更等,支持一下辛苦碼字的小編。
公元369年,以王猛、鄧羌領兵,將前燕的土地收歸前秦。
此後,苻堅帶領的前秦攻巴蜀,滅前涼,收代國,平西域,整個北方已經被苻堅收入囊中。
其間,苻堅派呂光進軍西域,將佛教名家鳩摩羅什弄了過來。這段在呂姓有過敘述,過程也非常精彩,想迴顧一下的朋友可以再迴去看看。
淝水之戰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苻堅從開始的誌得意滿,到後來的铩羽而歸,真是一下從天上掉下來又掉進井裏還有一層冰覆蓋著。
在這中間,王猛對於投奔過來的慕容垂非常不感冒,覺得慕容垂早晚得反叛。於是設計讓慕容垂的兒子反了,結果因為苻堅的大度,最後也沒達到預期效果。關於這個,到慕容氏時候再詳細敘述。
同樣是因為苻堅的大度愛才,姚萇由俘虜變成前秦的將軍,後來又反叛並且殺了苻堅。這段在姚姓也有提及,這裏不囉嗦。
總之經過淝水之戰,前秦已經名存實亡。最後苻堅被姚萇勒死在新平佛寺,一代雄主就這麽死於非命。
這裏有點惋惜的是,由於王猛死的太早,不然很可能淝水之戰就不會發生。
不過還是那句,曆史沒有如果沒有假設,我們後人除了感歎,也做不了什麽。
姚萇在勒死苻堅之前,想得到玉璽。還不算糊塗的苻堅清楚知道姚萇的如意算盤,寧死不屈,保存了最後一絲顏麵。
經過這一劫,雖然後麵還有諸如苻丕苻登等,但跟苻堅時期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到了五代十國,苻家又出來一位大人物,符彥卿。
據說符彥卿是苻堅的後裔,問題是苻堅是草字頭的苻,而符彥卿則是竹字頭的符,這也是我在苻姓開篇時候就存在的疑問,隻能請讀到這裏的朋友解答了。
符彥卿也是將門之後,老爹符存審是後唐大將,宣武軍節度使。
符存審也是了不起的大將,效力於後梁時候,大大小小一百多仗從無敗績。咱們翻開曆史書看看,整個古代中國能做到無一敗績的,恐怕不會超過一隻手就能數過來。隻不過五代十國比較亂,大多屬於內耗型的,所以符存審沒能進入各個朝代的武將名錄,有曆史原因在裏麵。
而憑借符存審的福蔭,其家族後來興旺發達,名人輩出。
符彥卿才十三歲,就精通騎射,勇武過人。興教門之變,符彥卿僅帶著十餘人浴血奮戰,後來李存勖被殺,符彥卿離開洛陽,來到陽城。
契丹入侵,符彥卿沉著應對,取得嘉山大捷。這一仗讓契丹耶律德光一個人狼狽逃竄,契丹自此提起來符彥卿就打哆嗦。以至於馬匹生病不吃不喝,契丹人都說難道是符王在這嗎?
符王,指的就是符彥卿。
不久後唐滅亡,契丹入主中原,耶律德光曾經招召符彥卿問話,意思是想興師問罪。
符彥卿不慌不忙,說當時各為其主,我並沒有錯。如今落在你手裏,想怎麽樣隻能由你。
耶律德光也算大度,哈哈大笑著親自釋放了符彥卿。
五代走馬燈似的換皇帝換國號,從後唐、後晉、後漢到後周,符彥卿始終占據高位,跟個不倒翁似的手握重兵。
到後周時候,符彥卿的兩個女兒,先後嫁給周世宗柴榮,他自己又大權在握,可以說放眼天下無出其右者。
到了趙匡胤上台,老趙親自做媒,將符彥卿的小女兒嫁給弟弟趙光義。後來趙光義登基,這個女兒也被封了皇後。隻不過皇後的封號,是死後的事。
趙匡胤登基,其實很想重用符彥卿,主要是符彥卿有勇有謀,是不可多得的將才。
但是趙普不願意,生怕那些老將軍手握重兵,隨時都有可能反咬一口。趙匡胤特別信任趙普,所以符彥卿在北宋才算是沒有了叱吒風雲的舞台。
據說符彥卿晚年也有些糊塗,愛好養鷹和犬。手下有人犯了事,隻要弄兩隻雄鷹或者惡犬,這事就算過去了。
估計這也有明哲保身的考慮,因為前麵那麽多朝代更迭,開國功臣遭到屠戮的太多。而提籠架鳥養鷹犬,則是胸無大誌的具體表現,用於向皇帝表達自己沒有野心。
在江蘇連雲港市的贛榆區,以前叫贛榆縣。在抗日戰爭時期,曾經短暫改名為竹庭縣。
改名的原因,就是為了紀念著名的抗日英雄,革命烈士符竹庭。
其實符姓名人確實非常多,屬於成材率較高的姓氏。
不知不覺,符姓寫了三章,接下來的時間,還是留給其他姓氏吧。
******
劉姓
相信很多朋友都在期待,百家姓怎麽可能少了這個超級大姓劉姓呢!
劉姓在百家姓中,雖然不是人口最多的,但其多年來一直位居第四位,僅次於王、張和李。
張王李前麵都介紹過了,雖然比較簡單吧,但這種大姓真的展開寫,沒有百八十章肯定寫不完。
到了劉姓這裏,我準備好好多寫幾篇。
您各位可別說我偏心,畢竟我也不姓劉,沒必要偏心偏到劉家來。
主要原因是劉姓是中國皇帝的專業戶,遍觀中國古代史,劉姓皇帝之多,沒有一個姓氏能跟他相提並論。即便是出皇帝很多的李姓,也沒有劉姓多。
並且劉姓名人的故事也非常多,值得大書特書。
不囉嗦,按照老規矩,先介紹一下劉姓的來源。
劉姓最早的出處,是堯帝的後裔劉累。
這位劉累估計大學上的是畜牧學院特種動物養殖專業,因為他就是在今天的河南偃師為堯帝養龍的。
咱們看中國古代史,特別是上古時期,不止一次的出現過龍的事。但是具體龍到底長什麽樣,估計隻能請葉公迴來給大家講講了。
劉累養龍,也不知道是防疫工作做的不到位,還是上學時候沒好好學,再或者是這條龍的生命周期到了,反正劉累養的龍死了一條。
這玩意現在不好找,估計古代也不會太富裕了,所以死了一條龍,劉累害怕,幹脆拍屁股溜號吧。
於是劉累跑到了今天的河南魯山縣,改姓了劉。這支是出自祁姓,也是劉姓最早的源頭,是夏朝中期孔甲執政的時候。
此外在今天的河南偃師,春秋時候有個劉邑,屬於姬姓諸侯國。劉邑被鄭國幹翻後,也誕生了一支劉姓。
改姓的也有一些,比如建議劉邦定都關中的婁敬,被劉邦賜姓劉。這個在婁姓時候提到過一句,還是老規矩,改姓的就按改過後的算數。
匈奴的劉淵,其實是西漢皇室的外甥。人家那時候還過著母係社會,所以隨母親姓了劉。
再就是北魏孝文帝時候,強製鮮卑改漢姓,其中有改姓劉的。
作為有七千萬人口的超級大姓,自然少不了避禍或者其他原因改姓的,這些就不去一一深究了。
千百年來,張、王、李三個超級大姓來迴追趕,始終占據前三。而千年老四,被劉姓牢牢把握著。
從下一篇開始,好好敘述一下劉姓的精彩故事。希望追更的您,能給個評論點讚以及催更等,支持一下辛苦碼字的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