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聯合臣服於大漢的西域各國,其中主要是烏孫出力比較大,用以夷製夷的策略,準備對龜茲這個愣頭青痛下殺手。


    龜茲國駐地,就在今天的新疆庫車市,東西距離庫爾勒和阿克蘇都是兩百多公裏。向北翻越天山,經過那拉提到達伊犁,是南疆重要的交通樞紐。著名的獨庫公路,指的就是庫車到那拉提再到獨山子就是這條路。


    獨庫公路可以分為四段,風景各不相同。


    北邊由獨山子出發,一路高山峽穀,速度可能體驗不了,但是激情絕對是有的。從這裏到喬爾瑪,都是非常險峻的路段,還能跟皚皚白雪來個親密接觸。如果從喬爾瑪附近右轉,則是著名的百裏畫廊。


    喬爾瑪一直到過了那拉提,覆蓋著綠的發青的森林。


    再往前,則是高山草原——巴音布魯克。這段路別看是在天山頂上,卻非常平坦。上邊白雲飄飄,路邊青草萋萋,真正體驗到什麽叫空中漫步。


    再往南,來到幾乎寸草不生的南疆。一路上丹霞地貌目不暇接,氣溫相比喬爾瑪,那就是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了。


    跑題了,還迴來吧。


    此時漢章帝又派李邑護送烏孫國的使者返迴,遇到龜茲兵馬正在進攻疏勒。李邑自己膽小害怕,便向朝廷上書,誣陷班超在西域嬌妻美妾不思進取隻知道貪圖享樂。


    漢章帝也不糊塗,知道班超這些年為了平定西域做出的突出貢獻,馬上下旨斥責李邑的行為。


    班超要向朝廷匯報這邊的動態,反而大度的派李邑迴洛陽,可見班超的心胸確實寬廣。


    其後,班超先後收複莎車,擊敗大月氏,平定龜茲、尉犁、危新和焉耆,至此,今天的新疆南疆和東疆,全部被班超收歸大漢,絲綢之路暢通無阻。


    在新疆奮鬥三十多年的班超,於公元102年返迴洛陽。可惜的是,剛迴到京師不久,班超就病死了。


    班超的妹妹班昭,又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大家。


    班固死後,未完成的史書由班昭續寫。也由此,使班昭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女史官。


    ******


    仰姓


    這個姓氏,孤陋寡聞的我竟然沒見過,也沒聽說過。


    仰姓的名人中,有個仰延,對早期的樂器瑟進行改進,由八弦改為二十五弦,算是對音樂做出了貢獻。


    ******


    秋姓


    這又是一個極其罕見的姓氏,據說全國僅有兩萬多人。


    喜歡聽相聲的各位可能記得,侯寶林和李金鬥都演過這個節目,好像叫《山東二黃》還是什麽名字記不清了。


    秋胡打馬奔家鄉,行人路上馬蹄忙。。。。。。,這段京劇《桑園會》,說的就是秋胡的故事。


    烈士英雄,女中豪傑秋瑾,我們那個年代小學課本上就有,不知道現在的小學生,對這位女英雄還有多少了解。


    ******


    仲姓


    仲姓的起源有點複雜,先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一個是帝嚳時期,有兩個著名的大臣,姬姓,一個叫仲堪,一個叫仲熊,是親哥倆。


    出自任姓薛氏的則是在商湯時期的重臣仲虺,這位好像是有明確記載的以仲排第一位的名人。雖然在這之前有仲堪仲熊,但那個畢竟是傳說。


    仲虺出生時候,那真是天雷滾滾,電閃如蛇。仲虺的父親,便給他取名虺,因為排行老二,所以叫仲虺。


    等仲虺長到二十多歲,繼任薛國國君。他帶領薛國人民改進農機具,用動物和人的糞便做肥料,在低窪處打井灌溉,使薛國人民生活質量穩步提高。


    夏桀作死,商湯崛起,仲虺毫不猶豫的支持商湯,和伊尹等一起盡心竭力的輔佐。


    在商湯滅夏後,作有《仲虺之誥》,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看看。


    此外出自姬姓的還有幾支,分別是春秋時候鄭國的祭仲、魯國的慶父,字共仲、衛國的仲由和魯國的彭生。


    祭仲生活在鄭莊公時候,隨著鄭莊公死後,祭仲在鄭國絕對的大權在握。


    祭仲先是接受鄭莊公遺命輔佐公子忽,是為鄭昭公。


    宋國的宋莊公不願意,覺得鄭國應該由他的大外甥公子突把控。於是宋國假意邀請祭仲來友好訪問,卻連威脅帶恐嚇的,讓祭仲簽了個更換國君的協議。換了公子突上位,就是鄭厲公。


    其實公子突和公子忽都是祭仲的學生,並且祭仲在迎立鄭厲公之前,特別安排鄭昭公提前跑路。此後祭仲並沒有以國家利益做交換為宋國做間諜,在挫敗鄭厲公和雍糾的陰謀後,又將鄭昭公接迴來做國君。所以祭仲雖然在鄭國屬於權臣,卻沒有禍害國家。關於祭仲的事,《酒海鉤沉》敘述的比較詳細,有興趣的請移步查看。


    魯國的慶父,前文提到過,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就是這位。


    衛國的仲由,曝光率最高。論語中多次出現的子路,就是這位仲由。


    另外曾經有位仲姓的朋友,是東北人。第一次跟他接觸,他自己介紹說是孔子的後人,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雖然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但是從孔子這裏,並沒有衍生出來仲姓。


    我估計大概率是這位朋友記錯了,把孔子的學生,誤作為了孔子。


    仲姓其實人口也不多,隻有三十多萬。


    周宣王時期,有個叫仲山甫的,其實人家也並不是姓仲,而是姓姬,又是樊姓的始祖之一。


    仲山甫的生卒年,以及沒做官時候是哪裏人氏,已經無從考證。不過他在周宣王即位後被推薦出來,做到了百官之首的太宰倒是真的。


    並且仲山甫特別賢能,輔助周宣王姬靜實現了宣王中興,對穩定時局做出了突出貢獻。


    仲在過去主要用於兄弟排行,比如孔子孔仲尼,千百年來一直被戲稱為孔老二,就是源自這裏。


    不過也有例外,如管仲的仲,就不是這個意思了。


    再有大仲馬小仲馬這種稱謂,估計離咱們的傳統文化就更遠了。


    這幾個姓氏人口都比較少,可能越往後越難寫,因為很多姓氏都比較生僻,名人也不多。


    也有例外,比如再往後的劉姓,那就不一樣了。


    這章到這裏告一段落,下一篇聊聊伊姓,感謝您一路陪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趣談百家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趣並收藏趣談百家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