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姓又是一個比較罕見的姓氏,目前人口隻有大約十三萬左右。


    昝姓其實是沒文化真可怕的寫錯了,最初應該是朁(can)。直到漢朝時候,才被寫成了昝。再後來因為雖然發現了錯誤,但很多典籍,很多人已經用習慣了,隻能將錯就錯。


    昝姓最早的出處,是商朝初期一個大臣叫朁單,負責管理商王朝的土地等事務,叫土正。這一支,源出子姓。


    姬姓的源頭,則是晉國一個叫做舅犯的大臣。


    古人這名字實在搞不懂,搞的跟舅舅犯了罪似的。


    舅犯這個人心機比較深沉,那真是眼珠子一轉就是一個主意。說好聽點叫聰明睿智,不好聽的話,那是拔了毛比猴子都精啊!哦,人進化到春秋時候,不用拔,也沒多少毛了。


    不過舅犯這個人,又不是什麽大奸大惡。人家聰明歸聰明,全用在正地方。


    說起來舅犯可能很多朋友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其實他還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叫狐偃,也就是晉文公重耳的舅舅。


    想當年重耳四處流浪,周遊列國,真正對重耳有過很大幫助且不離不棄的,隻有狐偃、介子推、趙衰等幾個人。


    重耳的流亡之路確實危險重重。


    先是他的爸爸晉獻公,派出一個叫勃鞮的宦官追殺。等後來晉惠公上位,又派這個勃鞮還追著不放,兩次都差點命喪他手。


    有一次跑的匆忙,帶的盤纏本來就不多。結果一天夜裏眾人都睡著後,負責管理財政的頭須,竟然來了個卷包會。這下可好,兜裏比臉都幹淨,隻能要飯往前走。被一幫農民拿土坷垃羞辱,就發生在這時候。


    一路上,出主意的並且堅定不移支持重耳的,首推狐偃。


    狐偃,就是昝姓的源頭之一。


    此外在今天的浙江杭州臨安區,有個於潛鎮。戰國時期,這地方叫於朁國,大多時候歸越國管轄。後來越國滅亡,這裏的人自稱於朁氏,再後來簡化為於氏和朁氏。也是由於筆誤,寫作了昝,後來也就不願意改了。


    昝姓當然還有別的出處,隻不過昝姓人口基數少,又沒有特別精彩的名人軼事,所以這裏就約略提一下,不多說。


    ******


    管姓。


    管姓最早來源,是出自姬姓。


    這就又迴到了三監之亂時候,周武王滅商成功,為了防止商朝遺民吃飽了沒事找事,就安排了三個弟弟,在周邊監視。其中就有管叔姬鮮,封地在今天的河南鄭州,成立管國。


    這個管國,就是鄭州人吹噓的都城之一,到現在鄭州還有個管城區。隻不過管國存在僅僅幾年,就被周公旦平定。管叔姬鮮由於造反積極,屬於主謀,被周公旦誅殺。霍叔蔡叔流放,貶為庶人。


    姬鮮的後代,多有以管為姓的。


    河南人說話,一般離不開中。而在商丘以及安徽的亳州,人家用‘管’代替‘中’。具體他們為什麽這麽說,管是怎麽來的,迴頭我研究明白了,再告訴您各位。或者哪位知道,不妨給大家科普一下。


    到了周穆王姬滿執政,他的一個庶出兒子,又被封在管地。這一支後來出了個大名鼎鼎的名人,管仲!所以後來管家族人覺得管叔姬鮮名聲不太好,就認了管仲做祖先。不管怎麽說,這支管姓是一家人,被大多數管氏認為是正宗。


    同樣在周朝,皇宮裏有個專門管鑰匙的小官吏,叫管鑰。由於他們大多是平民百姓上的位,很多人沒有姓氏,就以前人的官職為姓。


    管仲名叫管夷吾,是正宗的周穆王後裔。


    管仲的父親本來還挺不錯,在齊國出任大夫,好歹也算中央核心機構中的一員。


    具體他們家什麽時候從現在的鄭州,搬到了今天的安徽潁上,又怎麽跑到齊國做官?我還真沒查那麽多資料。畢竟咱是揀有趣的故事聊,沒必要把人家的祖宗八代都挨個扒拉一遍。


    反正管仲小時候,爹就死了。家裏頂梁柱一倒,日子可就不那麽好過。


    得虧一個發小叫鮑叔牙,他家裏有錢。但是鮑叔牙知道管仲好麵子,也明白他屬於暫時蟄伏,將來肯定能一飛衝天。所以鮑叔牙並不是直接周濟他,而是主動提出來合夥做生意。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管仲沒本錢,隻能鮑叔牙投資,倆人還平分利潤,這不就是發救濟糧嘛!


    這個管仲有點不講武德,你沒投一分錢,人家肯和你刀切賬平分就很不錯了。不說感恩戴德吧,最起碼賬目得弄清楚吧。


    結果管仲經常搞小動作,本來一人該分五十,他非得拿六十或者七十。一來二去,鮑叔牙那邊的人不幹了,在鮑叔牙跟前沒少嚼舌頭。


    鮑叔牙一笑,說管仲日子不好過,我又不在乎錢,多給他點也沒啥。


    話是這麽說,生意卻做不下去了。倆人一合計,幹脆到部隊鍛煉鍛煉吧。


    可是這位管仲還怕死,人家一聽到衝鋒號,都往前衝。他可好,嘴裏喊著衝啊殺啊,腳底下卻往後退。


    戰友們嘲笑管仲,又是鮑叔牙站出來替他解釋,說管仲家裏有老母需要照顧,他不能死。


    看這話說的,好像別的戰友都不是人生父母養的,人家那命都不值錢,就他管仲有父母需要照顧。


    就是因為貪生怕死,管仲想做官,肯定沒那個可能。所以倆人一合計,在部隊混不出樣子來,那就迴去教書吧。


    有學問什麽時候都受人尊敬,管仲和鮑叔牙一人教一個公子。


    齊僖公翹辮子後,大兒子薑諸兒上位,是為齊襄公。


    齊襄公跟同父異母的妹妹文薑私通,被帶著文薑來走親戚的魯桓公捉奸在床。齊襄公安排手下一個叫彭生的,弄死了魯桓公。這段在《酒海鉤沉》有詳細敘述,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管仲覺得齊國馬上要出大事,便跟鮑叔牙商量,倆人一個保著公子糾跑魯國,一個保著公子小白跑莒國。


    不久齊國內亂,齊襄公被公孫無知和管至父等人殺死。後來公孫無知又被殺,齊國算是沒了領導。


    於是齊國派人通知魯國和莒國,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倆人誰先到臨淄,誰就是國君。


    管仲跟公子糾說了計劃,提前在莒國到臨淄的必經之路等著。


    鮑叔牙也不傻,當看到管仲,第一反應就是保護公子小白。


    結果還是被管仲冷不防的一箭射來,公子小白大叫一聲,口吐鮮血,掉下車來。


    管仲想著公子小白肯定被射死,即便不死,最起碼得住院治療一段時間,於是撥轉馬頭,和公子糾慢悠悠的往臨淄走。


    他哪知道,公子小白是咬破舌頭,裝作中箭麻痹了管仲。等管仲和公子糾到了臨淄,公子小白已經是齊桓公了。


    隨後鮑叔牙力薦,齊桓公不計前嫌,重用管仲,使齊國國力逐漸強大。


    通過管仲的一係列改革,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使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位霸主,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不過齊桓公也沒得好死,管仲鮑叔牙生前就提醒他,結果還是被豎刁易牙等餓死在宮中。


    管仲的才能,被後世一直推崇,就連諸葛亮自誇,都說自比管仲樂毅。


    管姓人口約一百二十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趣談百家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趣並收藏趣談百家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