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將近一百五十萬人口的駱姓,其源流還相當複雜。
一個說法是源自薑姓,薑子牙的後代。
薑子牙的後人裏,有個叫公子駱的,還是因為繼承權的問題,公子駱的後人就以駱為姓。
再就是源自嬴姓,商紂王執政時候,有個大臣叫嬴惡來。咱也搞不懂這名字怎麽起的,幹嘛叫惡來,是來作惡呢還是作惡了才來的呢?不過那時候的字意跟現在有區別,我們不能單純用現在的眼光和思想看過去。
惡來的玄孫,其中有個叫大駱的,大駱兒子嬴成,在其封地建立大駱國。這個大駱國,大致位置在今天的陝西西部,應該是跟現在的甘肅交界附近。
周厲王姬胡因為引發了國人暴動,不得已跑路,西周混亂不堪。
於是西戎趁機入侵,大駱國被滅,其後人就以國名為姓。
隨後周平王東遷,周王室地位下降,自身還顧不過來呢,自然沒那閑工夫管大駱國的事。
還有源自姬姓的。奉鄭國大夫王孫駱為始祖。這應該跟鄭莊公,有些關係,具體是不是,我也沒仔細查。
再就是源自姒姓,
越王勾踐的後人中,有個叫姒搖的,具體沒搞懂怎麽搖啊搖,搖到了駱姓這裏。這個應該是有詳細記載的,隻不過我沒去詳細查資料。
另外出自官職的也有一部分。
說是官職,其實從西周開始的大荒駱,說白了就是一個司機。主要職責就是在天子出門時候,負責趕馬車的。也可以理解為,今天的政府小車班司機。
比如周穆王西遊,造父就是專職司機,駕駛八匹千裏馬奔赴昆侖山。後來造父因為這個功勞,被封在趙地,成為趙國和秦國的先祖。由此可見,給領導開車,也是個不錯的活。
駱姓名人,讓我選的話,首推魯迅先生筆下的駱駝祥子。因為我實在想不明白,一個虛擬的人物,幹嘛要給他起個日本娘們的名字呢?難不成是當年魯迅先生寓居日本,也看了人家動畫片嗎?
笑話歸笑話,駱姓名人確實不太多,特別是有突出事跡的,更少。
中國兒童從咿呀學語,大多數都必須先學唐詩。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寥寥數語,將鵝的形態刻畫的淋漓盡致,讀起來仿佛看到鵝在水裏的情景。
這首《詠鵝》,據說就是駱賓王的大作。
駱賓王和楊炯、盧照鄰以及王勃,合稱初唐四傑。
駱賓王打小就聰明,據說年僅七歲就能寫詩。想起來我七歲時候,才剛剛啊哦我的學拚音,跟人家確實差了十萬八千裏。
駱賓王最出名的作品,還是那首《討武曌檄》。
當時的背景是武則天臨朝聽政,大權獨攬。一些忠於大唐的,眼看著唐朝江山就要被篡奪,肯定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和一些明哲保身的不同,駱賓王勇敢的站出來,用筆杆子做武器,譏諷武則天。
誹謗大領導,不用上頭開話,底下人就行動起來,將駱賓王下了大獄。
好在不過一年,武則天篡唐建周,大赦天下,駱賓王才重獲自由。
徐茂公就是後來被賜姓改名李積的那位,他的孫子李敬業,又改為徐姓,叫徐敬業。徐敬業認為武則天女人當政,天下必將大亂。於是舉起大旗,公開反抗。
出兵要師出有名,特別是必須具有極強的煽動性,才能事半而功倍。
此時論才氣名聲,文筆犀利程度,又能為自己所用的,非駱賓王莫屬。
恰巧此時打聽到駱賓王正由洛陽來到揚州,再也沒有這麽巧的事了。
而駱賓王也對武則天篡位奪權耿耿於懷,再加上因為這事還吃了一年牢飯。所以當徐敬業一個招唿,駱賓王立馬欣然接受。
討武曌檄的具體內容,這裏就不再贅述。
據說武則天看到: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安在”兩句,不由驚問:‘’這是何人所做?‘’
當聽到是駱賓王所寫,歎了口氣道:‘’宰相失職呀!‘’
意思很明顯,就是做宰相的,這麽優秀的人才都沒有發現,難道就知道吃幹飯呀!
您看,能讓對手都由衷讚歎的,恐怕放眼曆史也找不到幾個吧。
不過徐敬業兵敗被殺後,駱賓王便沒了消息。有的說死於亂軍之中,也有說法是歸隱山林。
有個傳說,是宋之問跑杭州旅遊,在靈隱寺偶然想到一句詩,便隨口吟了出來:嶺邊樹色含風冷。
問題這會兒老宋思維有點卡殼,後麵怎麽辦,一點想不起來。
正鬱悶呢,就聽到一個聲音響起:‘’信口吟詩,風光就在嘴邊,你咋這麽笨呢!‘’
這明顯是挖苦嘲諷啊!此時宋之問也是很有名氣的詩人,哪時候受過這種窩囊氣呀!便尋著聲音望去,確是一個老和尚。
宋之問沒好氣的說道:‘’那就辛苦你給對下句吧。‘’
老和尚略一沉吟,道:‘’石上泉聲帶雨秋!‘’
宋之問大驚,覺得此人不一般。
等第二天宋之問想要拜他為師,到靈隱寺後,卻再也沒見到那個老和尚。打聽了寺內僧人,才明白這個和尚,就是雲遊過來的駱賓王。把個宋之問後悔的直流鼻血。
不過這個顯然不能信,大概率是後人編撰出來的故事,以求駱賓王能有個好結局。
因為即便是真的能在戰火中生存下來,很可能也是隱姓埋名,了此殘生。不會四處亂跑,主要是隱居一段時間,清心寡欲,看透紅塵。
駱賓王的孫子駱世華,就到了唐僖宗執政時候。
駱世華受唐僖宗命令,出征四川,曆時六年平定蜀中,深得唐僖宗信任,令他鎮守蜀地。
自此駱姓在四川開枝散葉,所以四川的駱姓,大多以駱世華為一世祖。
這一支,在清代出現了四川唯一一位狀元,叫駱成驤。
人口基數少,名人就不多,所以關於駱姓,也隻能寫到這裏。
下一篇來到又一個大姓,高姓。
關於高姓的趣事,咱們下迴再說。
一個說法是源自薑姓,薑子牙的後代。
薑子牙的後人裏,有個叫公子駱的,還是因為繼承權的問題,公子駱的後人就以駱為姓。
再就是源自嬴姓,商紂王執政時候,有個大臣叫嬴惡來。咱也搞不懂這名字怎麽起的,幹嘛叫惡來,是來作惡呢還是作惡了才來的呢?不過那時候的字意跟現在有區別,我們不能單純用現在的眼光和思想看過去。
惡來的玄孫,其中有個叫大駱的,大駱兒子嬴成,在其封地建立大駱國。這個大駱國,大致位置在今天的陝西西部,應該是跟現在的甘肅交界附近。
周厲王姬胡因為引發了國人暴動,不得已跑路,西周混亂不堪。
於是西戎趁機入侵,大駱國被滅,其後人就以國名為姓。
隨後周平王東遷,周王室地位下降,自身還顧不過來呢,自然沒那閑工夫管大駱國的事。
還有源自姬姓的。奉鄭國大夫王孫駱為始祖。這應該跟鄭莊公,有些關係,具體是不是,我也沒仔細查。
再就是源自姒姓,
越王勾踐的後人中,有個叫姒搖的,具體沒搞懂怎麽搖啊搖,搖到了駱姓這裏。這個應該是有詳細記載的,隻不過我沒去詳細查資料。
另外出自官職的也有一部分。
說是官職,其實從西周開始的大荒駱,說白了就是一個司機。主要職責就是在天子出門時候,負責趕馬車的。也可以理解為,今天的政府小車班司機。
比如周穆王西遊,造父就是專職司機,駕駛八匹千裏馬奔赴昆侖山。後來造父因為這個功勞,被封在趙地,成為趙國和秦國的先祖。由此可見,給領導開車,也是個不錯的活。
駱姓名人,讓我選的話,首推魯迅先生筆下的駱駝祥子。因為我實在想不明白,一個虛擬的人物,幹嘛要給他起個日本娘們的名字呢?難不成是當年魯迅先生寓居日本,也看了人家動畫片嗎?
笑話歸笑話,駱姓名人確實不太多,特別是有突出事跡的,更少。
中國兒童從咿呀學語,大多數都必須先學唐詩。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寥寥數語,將鵝的形態刻畫的淋漓盡致,讀起來仿佛看到鵝在水裏的情景。
這首《詠鵝》,據說就是駱賓王的大作。
駱賓王和楊炯、盧照鄰以及王勃,合稱初唐四傑。
駱賓王打小就聰明,據說年僅七歲就能寫詩。想起來我七歲時候,才剛剛啊哦我的學拚音,跟人家確實差了十萬八千裏。
駱賓王最出名的作品,還是那首《討武曌檄》。
當時的背景是武則天臨朝聽政,大權獨攬。一些忠於大唐的,眼看著唐朝江山就要被篡奪,肯定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和一些明哲保身的不同,駱賓王勇敢的站出來,用筆杆子做武器,譏諷武則天。
誹謗大領導,不用上頭開話,底下人就行動起來,將駱賓王下了大獄。
好在不過一年,武則天篡唐建周,大赦天下,駱賓王才重獲自由。
徐茂公就是後來被賜姓改名李積的那位,他的孫子李敬業,又改為徐姓,叫徐敬業。徐敬業認為武則天女人當政,天下必將大亂。於是舉起大旗,公開反抗。
出兵要師出有名,特別是必須具有極強的煽動性,才能事半而功倍。
此時論才氣名聲,文筆犀利程度,又能為自己所用的,非駱賓王莫屬。
恰巧此時打聽到駱賓王正由洛陽來到揚州,再也沒有這麽巧的事了。
而駱賓王也對武則天篡位奪權耿耿於懷,再加上因為這事還吃了一年牢飯。所以當徐敬業一個招唿,駱賓王立馬欣然接受。
討武曌檄的具體內容,這裏就不再贅述。
據說武則天看到: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安在”兩句,不由驚問:‘’這是何人所做?‘’
當聽到是駱賓王所寫,歎了口氣道:‘’宰相失職呀!‘’
意思很明顯,就是做宰相的,這麽優秀的人才都沒有發現,難道就知道吃幹飯呀!
您看,能讓對手都由衷讚歎的,恐怕放眼曆史也找不到幾個吧。
不過徐敬業兵敗被殺後,駱賓王便沒了消息。有的說死於亂軍之中,也有說法是歸隱山林。
有個傳說,是宋之問跑杭州旅遊,在靈隱寺偶然想到一句詩,便隨口吟了出來:嶺邊樹色含風冷。
問題這會兒老宋思維有點卡殼,後麵怎麽辦,一點想不起來。
正鬱悶呢,就聽到一個聲音響起:‘’信口吟詩,風光就在嘴邊,你咋這麽笨呢!‘’
這明顯是挖苦嘲諷啊!此時宋之問也是很有名氣的詩人,哪時候受過這種窩囊氣呀!便尋著聲音望去,確是一個老和尚。
宋之問沒好氣的說道:‘’那就辛苦你給對下句吧。‘’
老和尚略一沉吟,道:‘’石上泉聲帶雨秋!‘’
宋之問大驚,覺得此人不一般。
等第二天宋之問想要拜他為師,到靈隱寺後,卻再也沒見到那個老和尚。打聽了寺內僧人,才明白這個和尚,就是雲遊過來的駱賓王。把個宋之問後悔的直流鼻血。
不過這個顯然不能信,大概率是後人編撰出來的故事,以求駱賓王能有個好結局。
因為即便是真的能在戰火中生存下來,很可能也是隱姓埋名,了此殘生。不會四處亂跑,主要是隱居一段時間,清心寡欲,看透紅塵。
駱賓王的孫子駱世華,就到了唐僖宗執政時候。
駱世華受唐僖宗命令,出征四川,曆時六年平定蜀中,深得唐僖宗信任,令他鎮守蜀地。
自此駱姓在四川開枝散葉,所以四川的駱姓,大多以駱世華為一世祖。
這一支,在清代出現了四川唯一一位狀元,叫駱成驤。
人口基數少,名人就不多,所以關於駱姓,也隻能寫到這裏。
下一篇來到又一個大姓,高姓。
關於高姓的趣事,咱們下迴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