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姓也有好幾個源頭。


    一個是出自嬴姓,就是在秦獻公時候,把一個兒子叫公子向的,封在藍地,就是今天的陝西藍田。這位嬴向的後裔子孫中,就有以藍為姓的。


    在今天的河北遷安,當時叫藍邑,屬於戰國時期中山國的地盤。中山國王把諸君封在藍邑,這人以後也被稱作藍諸君,他的後人也有以藍為姓的。


    還有薑姓堯帝的後代榆?,榆?有個兒子叫昌奇。據說昌奇出生時候,恰巧有熊氏送來一種叫做秀藍的珍奇植物,估計是中草藥之類的吧。於是榆?就把這個孩子賜姓藍,這支藍姓,被大多數藍姓後人認可。


    再就是出自官職的。


    西周設置的有個職位叫藍人,也叫濫人。他們的主要工作是給帝王排憂解難,不過您可別把他們當做手握大權的公卿士大夫,而是在君王鬱悶時候,想辦法逗樂的職業。相當於心理醫生兼滑稽演員,屬於最底層官吏。正是由於這些人出身都不太好,八輩子沒做過官,他們的後代就有以前輩職業為姓的。


    楚國在楚昭王當政時候,吾王闔閭在伍子胥以及孫武等人的幫扶下,打進楚國都城,楚昭王隻能跑路。


    到了一條河邊,叫成臼,楚昭王發現隻有一條船。再看船上的人正是一個叫藍尹亹(wei) 的官員,當時任藍縣尹。這個藍縣,是現在的湖北荊門。


    楚昭王大喜,急忙喊道:‘’小藍,小藍,渡我過河!‘’


    喊了好幾聲,藍尹亹才不管哥哥麵前是不是有一條彎彎的河,跟沒聽見一樣。


    喊時候長了,就見藍尹亹扭過頭,道:‘’楚國自建國以來,從來沒有國君逃跑出了都城的。如今大王你丟了國家社稷,還有什麽臉麵過河呢!


    意思很明顯,國家都亡了,你不自裁,怎麽還有臉跑路。


    楚昭王不會聽他的,隻得邁開兩條大長腿,由陸路跑到了隨地。


    後來申包胥跑秦國求來大軍,幫楚昭王翻盤,流亡一圈的楚昭王又重新上崗。


    申包胥請楚國發兵,那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這個故事咱們留到後麵再說。


    沒想到的是,藍尹亹竟然還能覥著臉迴來,讓楚昭王給封官。


    想起來當時過河時候,藍尹亹那種不管不顧的樣子,楚昭王非常憤怒,就想殺了藍尹亹,以解心頭之恨。


    總之經過藍尹亹的三寸不爛之舌,大估計說的是宰相肚裏還能撐船呢,您一位大國的國君,怎麽著肚子裏也能跑火箭吧。如果殺了我,那天下人都會笑話您小肚雞腸。如果給我官做,則人人都稱讚您不計前嫌。孰輕孰重,您自個掂量吧。


    楚昭王想想也有道理,就饒了藍尹亹。自此這一支南方的藍姓也是興旺發達,人才濟濟。


    藍姓目前人口大約一百四十萬,也不算少了。


    藍家也有位列仙班的,就是八仙之一的藍采和。


    據說這位藍采和,是赤腳大仙轉世。不過呢,我們印象中的赤腳大仙,那是外表比較粗獷的大漢。而這位藍大仙,則經常衣衫襤褸,還扭捏作態,時常把自己打扮成女裝。咱也搞不懂這到底是男人,還是男人的對象,或者算不男不女。


    說起來不男不女。肯定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宦官。還別說,在五代十國南漢劉鋹宮中,倒是確實有藍姓的宦官。


    不過劉鋹認為隻有宦官被兩手分開生死路,一刀斬斷是非根之後,應該無欲無求。所以在那時候的南漢宦官能被重用,導致僅僅一個南漢小朝廷,就多達兩萬多宦官。關於這個問題,等聊到劉姓時候再細說。


    明朝初年的大將藍玉,為大明江山可是立下赫赫戰功。


    藍玉跟朱元璋算是老鄉,常遇春的小舅子。起先跟著常遇春,後來功勞大了,主要是跟著傅友德和馮勝。


    咱們都知道明朝開國功臣沒有幾個能善終的,特別是領兵打仗的武將。同樣,藍玉後來也被殺,並且因為藍玉的案件,牽連了多達兩萬餘人。


    那麽,藍玉究竟冤不冤呢?


    首先藍玉的功勞就不用多說了,南征北討,幾乎從來沒有敗績,用常勝將軍來形容藍玉,沒有一點問題。


    問題覺得自己功勞大,可就有點飄了。


    藍玉養了很多打手,還認了一些幹兒子,這些人仗著藍玉的權勢橫行霸道。


    有一次藍玉搶占了老百姓的田產,上邊派人下來調查。跋扈的藍玉不但不承認錯誤,還將禦史趕跑。


    另一次是北征得勝返迴,走到喜峰口,就因為地方守將開城門慢了點,藍玉竟然將關口給砸了。


    軍中收妻在古代幾乎都是被禁止的。但是藍玉可不管那些,北元的後宮妃子也被他收入囊中。


    最不能令朱元璋容忍的,就是軍中官員的升降,全憑藍玉一句話。


    皇帝天天待家裏看報表,底下人憑什麽聽他的拚死拚活為他賣命,還不是指望著皇帝一高興,幹活的能升官發財漲工資。如今你藍玉把本屬於皇帝的權利截了胡,恐怕換作誰都得收拾他。


    朱元璋正發愁怎麽收拾藍玉呢,剛好有人告藍玉謀反,這下朱老板正瞌睡呢,枕頭就送了過來。於是將藍玉下獄,前後牽連了兩萬多人,被殺的就達到一萬五千餘人!


    所以藍玉案的根由,一個是朱元璋確實想收拾開國功臣,再一個就是藍玉自己的原因。


    其實謀反這種事,也是看皇帝的心情。想收拾誰了,按個謀反的罪名,或者用釣魚執法的方式,再就是莫須有也可以。反正想收拾某個人,隻是一句話的事。


    對比藍玉,劉伯溫那麽小心,照樣被朱元璋猜忌。你藍玉不張揚人家還不放心呢,更何況還這麽高調。


    藍姓名人並不多,到這裏算是告一段落。


    下一篇,我們談談席姓,歡迎持續關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趣談百家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趣並收藏趣談百家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