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姓出自子姓比較多。


    一個始祖是滅了夏桀的成湯,有一支後人就以湯為姓。


    再就是武王伐紂並平定武庚之亂,也叫三監之亂後,把武庚的哥哥微子啟封地商地,成立宋國。


    傳到了湯子偃時候,他的弟弟的兒子又改成了子姓。不過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姓子的估計在被坑的花名冊裏,就又改迴了湯。


    春秋時候宋國有個大臣叫蕩原,他的子孫中有一支,怕戰爭年代貴族容易被對頭惦記,便去了草字頭,改姓湯。


    另外還有源自風姓之說,伏羲把其中一個兒子封在湯山,大概在今天的西安附近。這個叫陽的伏羲氏後裔,就以居住地為姓。


    這支的湯,讀作yang,跟子姓的湯氏兩碼事。


    再就是出自官職。


    秦朝時候設立湯官令和湯官丞,負責管理皇帝吃的點心。另外南朝陳武帝陳霸先設置了湯沐食侯,屬於正七品。這些後人有些怕動亂,有些以前輩的官職為姓。


    自然也有改姓的和兄弟民族加入的。比如說西方那些湯姆們,不知道是不是咱中國老湯家的孩子。如果是,得好好管教管教了。


    湯姓人口達到了兩百萬之多,比我印象中確實多不少。


    有這麽大的人口基數,名人自然不會少了。


    據正史記載的湯姓名人,也就是立了傳的,就有一百位之多。


    但是也不能否認,湯姓的名人,並沒有影響曆史進程的名人,也沒有發生過什麽標誌性的事件。


    就拿湯姓引以為傲的明朝初年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東擋西殺的湯和來說,他並沒有多少獨自完成的豐功偉績,大多時候是跟著徐達或者馮勝。有獨當一麵的機會,也是猶猶豫豫,不能做出決斷。


    也正是他這種性格,到大明朝政權穩定以後,湯和得以告老還鄉,成為朱元璋諸多功臣中,為數不多的得以善終的開國元勳。


    如果非要找出來一個與眾不同的,那就得派出來明朝的湯顯祖了。


    經過了唐詩宋詞之後,元代興起戲曲,後來被稱作元雜曲。


    戲曲不同於詩詞,這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上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迅速被廣大人民群眾接受。


    寫到這裏,不由想起來近年來文藝界的雅俗之爭。


    記得先是那個姓周的說,他將雅比喻成咖啡,把俗當做大蒜,說一個喝咖啡的,怎麽能跟吃大蒜的攪和一塊呢?


    隨後一個姓郭的藝人迴應,咖啡和西裝,擋不住人渣的味道!


    倆人各說各的道理,這裏我沒資格去評判人家。


    不過呢,咖啡是西方的東西,在這之前,人家對咱們的茶葉趨之若鶩,要不然也不會有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


    而咖啡據說最好的,就是貓屎咖啡。您想能把貓拉出來的便便當成寶貝對待,這種人的生活得匱乏成什麽樣啊!


    隻是我個人對那個姓郭的也沒什麽好感,因為他說的要麽是瞎話,要麽就是歪理。


    比如他曾經公開說過,一幫人為了封殺他的社團,要去大廣場靜坐。這話三歲小孩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絕對不可能。你多大能耐?能讓一幫子為了封殺你而去冒巨大的政治風險!


    另外票房決定一切的言論,在創業初期確實有必要。但是到了一定時間段,還抱著這玩意不放,腦子絕對有問題了。


    不說他這些,迴到主題。


    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也叫《還魂記》,被認為是中國的莎士比亞。


    其實我個人挺反感這類所謂的榮譽,中國的就是中國的,幹嘛非得弄個外國佬摻和呢?比如那些什麽中國福爾摩斯,中國的巴菲特等等,真論起來輩分,咱得是他們的祖爺爺!


    湯顯祖青年時候科舉之路不順利,把打壓青年才俊的帽子扣給張居正,個人認為有失公允。


    張居正作為當時內閣首輔,肯定有他異於常人之處。而他選人,也一定找那些和自己政見相同或者基本一致的。就像現在一樣,你能得到領導喜歡的前提,必須跟他穿差不多一條褲子,如果處處跟領導對著幹,換我是領導也不會用這種人。


    所以很大的可能就是湯顯祖的作文雖然做的更好,但張居正看起來比較紮眼,名落孫山也就順理成章了。


    既然官場不得誌,那就轉換思路,拿起筆諷刺看不慣的,暢想自己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還魂記,故事的梗概是南安太守杜老板有個獨生女兒叫杜麗娘,可以說是國色天香,美豔無雙。


    杜麗娘到了情竇初開的年齡,哪個少女不思春,哪個少年無夢想啊。杜麗娘也不例外,幻想著自己的白馬王子,竟然憂思成疾,一病不起。


    唯一的女兒含苞待放的年紀就死了,杜寶很悲傷,就在埋葬女兒的地方建了個尼姑庵,讓一個老尼姑陪伴著女兒。


    不久杜寶調離南安去別處任職。


    有個叫柳夢梅的舉子進京趕考,不曾想卻病倒在路上,恰好又住進了這個尼姑庵。


    杜麗娘見到了夢中的白馬王子,就這麽著義無反顧的跟柳夢梅來了一場人鬼情未了。


    後來閻王大發慈悲,準許杜麗娘又複活。倆人這夫妻算是坐實了。


    隻是夜夜這麽折騰,就被看墳的陳最良發現了。倆人和陳最良一道去找杜寶,沒料到被叛軍抓住。


    叛軍放了陳最良,說已經把那對男女殺了。陳最良跑去揚州,對杜寶說小姐的墓被盜。


    不久杜寶招降了叛軍,發現柳夢梅隨身帶著杜麗娘的東西,就吊起來當做盜墓賊拷打。


    總之一係列陰錯陽差吧,到最後結局圓滿,這個情節我也不在這裏敘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看。


    河南睢縣人湯斌,由於在滿清剛入關時候就走上仕途,被認為是大漢奸。


    不過客觀的說,湯斌還是非常不錯的。他能體恤民情,愛護百姓,不貪汙不受賄,這種品德的人無論在什麽時代,都被人們喜愛。


    清朝工資低,如果沒有外財,生活肯定很清苦,哪怕做到了潼關一把手的湯斌,也是天天豆腐湯。


    可不是湯斌最愛吃豆腐,而是吃不起好的。所以湯斌在潼關被稱作湯青天,豆腐湯則是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下來的結果,被蘇州人民賦予的。


    在京城做官,經常一件羊皮襖,一穿多少年。京師人把他叫羊裘尚書,可見生活多節儉。


    臨死時候,家裏僅有八兩銀子,恐怕誰都不會相信這是一個部級幹部的全部家當。


    就像湯恩伯,也要一分為二的看。


    河南那時候有一句:水旱蝗湯,來形容四個災害,其中的湯就是湯恩伯。


    並且湯恩伯也和人民作對,積極進行所謂的剿共。


    不過抗擊日寇,湯恩伯也是立下了功勞,不能抹殺。


    關於湯姓,就簡單聊這麽多。


    下一篇談談騰姓,感謝持續關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趣談百家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趣並收藏趣談百家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