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姓又是一個出自黃帝的姓氏。


    相傳黃帝的兒子有個叫禺陽的,許多代之後到了大禹時候,幫助治水的任仲發明的極有可能是小推車。等治水功成,大禹讓他負責管理車的維修保養和使用,稱作車正。大概率相當於現在的車管所和運管處之類的綜合體。因為他的封地在奚地,他的後人,就以奚為姓。


    不過傳說有時候也沒譜,還有個傳說黃帝在沒跟炎帝和蚩尤幹仗之前,就發明了車,從那以後才有戰車。到了大禹時候不知道隔多少年了,這又出來個發明車子的。至於黃帝和這位奚仲,祖爺爺和玄了又玄的孫子,到底誰申請發明專利,咱也就別去替他們操心了。


    另外這個奚地到底在哪,我也是沒搞清楚。因為資料上一會兒在河北承德,一會兒跑山東濟寧,又忽然說是山東滕州和微山,具體在哪咱也別糾結。


    還有個說法是以地名為姓。大禹治水的功臣之一稷,封地在奚國,說是現在的山東曲阜。稷的後代有個叫西賢的,他的兒子裏有個叫公西點,也叫西容點,西容點有個兒子叫公西涓,就是他把複姓公西,改成了單姓傒。傒涓的後人又簡化簡化,這支就姓了奚。


    不過呢,在東北還有個奚國,是北宋和遼國對峙的時代,有個叫奚迴離保的,屬於契丹的一個分支,漢族名叫蕭瀚。在箭笴山成立了一個奚國。地方大概應該是現在的河北撫寧縣境內,具體是不是這裏,我也沒考證。


    再就是源於職業,西周時期皇宮內有專門從事宮內各種亂七八糟雜事的。男性叫做奚人,女性則被稱為俾人。注意這個職業並非奴隸,但也不是當官的。他們的後代,慢慢就有人以這個職業為姓氏了。


    因為遠古時代,名是名,姓是姓,氏是氏。有身份地位,就有姓有氏還有名和字。而普通百姓,最早除了有力氣,那是啥也沒有。


    再就是三國曹操時候,安徽的一支方姓為了躲避來自這個近老鄉的迫害,輾轉來到上海,改姓奚。


    還有讓我十分頭痛的兄弟民族改姓而來,因為他們那些名字太難記,如庫莫奚族等等,實在不願意在這方麵較真,隻能請感興趣的您自己查找吧。


    北魏拓跋什翼建時候,丟了一匹叫騧騮的寶馬,讓拓跋什翼建很惱火。當聽說是南部大王劉庫仁偷走了養在地窖裏,立馬派奚簞去要馬。


    奚簞跑過來要,劉庫仁是不想給。倆人幾句話談崩,就上演全武行。結果劉庫仁幹不過奚簞,頭發也給抓掉了,還把胸口乳頭給弄掉半個,你說他能不記恨嗎!


    不久符堅讓劉庫仁和另一個叫劉衛辰的主持當地工作,奚簞嚇得隻能跑路。


    後來道武帝拓跋珪滅了劉庫仁,奚簞才敢迴老家。


    奚家人好幾代都以製墨為職業,在河北易縣,唐朝時候有個叫奚鼐的做的很不錯。唐朝末年比較亂,後人就跑到了現在的安徽歙縣,他的兒子奚超,成為名動一時的製墨專家,是著名的徽墨創始人。當時徽州屬於南唐,李煜給賜姓李。當年就有千金易得,李墨難求的說法。


    奚姓人口較少,約二十多萬人。


    ******


    範姓又是一個大姓,也是一個移民大戶。


    範姓在國內大約五六百萬左右人口,而在國外則有七八百萬,特別是在越南。


    範姓真正的起源比較晚,也就是在春秋初期,晉文公重耳封賞有功人員,才正式有了範氏。


    當然啦,往上倒,是帝堯的後代。陶唐氏(帝堯) — 劉氏\/禦龍氏 — 豕韋氏 — 唐杜氏 — 士氏 — 範氏,就是他們的家譜。


    這裏把前麵傳說類去掉,從周宣王時候簡單說一下。


    周宣王因為要收稅和征兵,當時這兩樣擱一塊叫料民。大臣左儒和杜伯說了幾句宣王不愛聽的話,就被周宣王殺了。


    杜伯的兒子隰叔眼看勢頭不對,就跑到晉國避難。在晉國擔任司法部長的職位,叫士師。


    等晉文公分封功臣,他家被封在範地,大概就是現在的河南範縣一帶,也有說法是山西介休。所以從這時候,範氏才算出現。


    範姓始祖一般都認為是範武子,就是祁姓,士氏,名會。


    等傳到了士吉射這一代,因為得罪了趙簡子,士吉射被驅逐出境,範氏在晉國當家做主的時代算是結束了。


    範姓名人也非常多,咱們還按照老規矩,挑幾位有代表性的說說。


    首先是範蠡。


    範蠡是範武子的後代,隻不過到他這一代,已經搬到了楚國地界,屬於宛城,也落魄的差點要了飯。


    一肚子能耐的範蠡覺得楚國政治黑暗,不是施展才華的地方,又接到文種的邀請,便移民到了越國。


    經過臥薪嚐膽,範蠡幫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並且範蠡不留戀高官厚祿,毅然決然的辭職跑路。


    臨走還沒忘了老朋友文種,留下一封信。信中寫道: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但是文種舍不得這個繁華世界,覺得自己對越國立了大功,再沒良心的也不會殺自己吧。


    果然如範蠡所料,文種不久就被勾踐弄死了。


    據說範蠡臨走時,還帶走了西施,隻是這個屬於傳說,信不信的您看著辦。


    範蠡跑到齊國,化名鴟夷子皮,在海邊自己打漁種田做買賣,不久家資巨富。齊國國君見有這麽個能人,便請他到齊國做國相。


    有能耐確實擋不住,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範蠡將這幾年積攢的錢財全部散給鄉親們,都齊國政府上班。


    範蠡治理下的齊國也是欣欣向榮,一片光明。


    但是,愛折騰的範蠡,卻又辭職不幹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


    看,人家能盡散家財,又不貪戀權勢,就這份灑脫豁達,人世間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那麽,範蠡的經商理念是什麽?憑什麽他能一次次的白手起家攢下萬貫家財呢?


    能被尊為商聖、文財神,範蠡當然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關於範蠡的經營理念,咱們下迴再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趣談百家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趣並收藏趣談百家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