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雲密布,每一絲空氣都裹挾著緊張與肅殺,沉甸甸地壓在軍營之上。營長站在指揮部裏,緊盯著作戰地圖,嚴峻的局勢讓他明白,唯有背水一戰,全力擴編,才可能在即將到來的殘酷戰鬥中尋得一線生機。


    作為先鋒突擊連,一連迎來了巨大的變革。人員從八十人激增到一百二十人,新兵們滿懷熱血卻經驗匱乏。營長特意從各連抽調了十五名經驗豐富的老兵,充實到一連。訓練場上,老兵們傾囊相授,從如何在槍林彈雨中尋找掩護,到怎樣精準射擊,一招一式都飽含著生死考驗中積累的智慧。更令人振奮的是,一連新添了3輛全新拚湊的坦克。這3輛坦克來之不易,是後勤人員從廢墟中搜集可用零件,日夜奮戰組裝而成。雖然外觀略顯粗糙,但性能卻不容小覷。


    坦克的主炮威力強勁,能對遠距離目標進行精準打擊,為一連的突擊行動提供了強大的火力支持。厚實的裝甲也為士兵們提供了可靠的防護,讓他們在衝鋒時更有底氣。車組成員們日夜苦練,熟悉坦克的操作與協同配合。他們深知,這3輛坦克將是他們在戰場上的“鋼鐵堡壘”,每一次出擊都關乎著戰鬥的勝負。


    二連負責側翼掩護和支援任務,人數從九十人擴充到一百三十人。營長調配了四輛改裝後的輕型裝甲車,這些裝甲車靈活輕便,在複雜地形中也能迅速穿梭,為側翼提供及時的火力支援。此外,還補充了八挺重機槍,讓二連在陣地防禦和火力壓製時更具威懾力,成為友軍側翼堅不可摧的護盾。


    三連作為後勤保障連,編製擴充幅度最大,從六十人猛增至二百人。營長從其他部隊緊急調來了專業的醫療人員和機械維修師,組建了一支高效的後勤保障團隊。醫療組日夜鑽研物資分配,確保每一份急救藥品和簡易醫療設備都能在關鍵時刻挽救戰友生命。維修組紮根維修車間,不放過任何一個零件的細微磨損,隻為讓每一件裝備隨時保持最佳狀態。


    新增的第七至第十連,成為部隊全新的戰鬥力增長點。七連是偵察連,成員都是精挑細選的偵察高手。他們配備了先進的偵察設備,如高清夜視望遠鏡、便攜式無人機等。這些偵察兵擅長深入敵後,獲取關鍵情報,為作戰決策提供有力支持,是部隊的“千裏眼”和“順風耳”。


    八連作為火力壓製連,裝備了八門迫擊炮、五挺高射機槍和數輛搭載重炮的改裝卡車。無論是敵人的大規模衝鋒,還是堅固的防禦工事,在八連強大的火力覆蓋下都將遭受重創,為部隊進攻和防禦提供堅實的火力後盾。


    九連是通訊與電子對抗連,負責保障整個部隊的通訊暢通和電子對抗。他們擁有先進的通訊設備,確保各連隊之間信息傳遞無阻。同時,配備的電子幹擾裝置能幹擾敵人的通訊和指揮係統,讓敵人陷入混亂,為我方創造有利戰機。


    十連作為預備隊,由一百名身體素質過硬、戰鬥意誌頑強的士兵組成。他們時刻保持高度警惕,隨時準備奔赴戰鬥最激烈的地方,無論是支援前線作戰,還是應對突發情況,都能迅速投入戰鬥,成為部隊堅不可摧的後備力量。


    為了更好地指揮擴編後的部隊,營長重新規劃了指揮體係。設立臨時作戰指揮部,由經驗豐富的指揮官和參謀人員組成。他們依據地圖、通訊設備和有限情報,製定詳細的作戰計劃。同時,建立高效的通訊網絡,確保各連隊之間溝通協調及時順暢。


    在擴編後的日子裏,部隊展開了高強度的協同訓練。各連隊多次進行聯合演習,模擬各種戰鬥場景,新成員之間的默契在汗水與協作中逐漸形成。士兵們盡管疲憊不堪,但眼神中滿是堅定與決心。他們深知,這場戰鬥關乎整個營地的生死存亡,每個人都肩負著沉重的責任。


    隨著戰鬥的腳步日益臨近,擴編後的營級部隊已嚴陣以待。盡管麵臨裝備不足、新兵經驗欠缺等諸多困難,但全體官兵團結一心,憑借頑強的意誌和無畏的勇氣,準備迎接這場殘酷的戰鬥,為了生存,為了希望,不惜一切代價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末世武裝機動車:鐵人三項行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摸魚的灰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摸魚的灰鷹並收藏末世武裝機動車:鐵人三項行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