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並不能再朝夕之間改變
宜修與年世蘭雙重生結盟複仇 作者:草莓椰椰超好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宜修在想著弘暉,殊不知弘暉也念著她,他的許多疑惑都寫到了信裏,想問問到底為何會這樣。
“娘娘,娘娘,大阿哥來信了!”就在宜修發呆的時候,剪秋拿著一封信,便快步走進門。
宜修聽到這話,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忙伸手接過信件。展開信紙,看到熟悉的筆跡,眼裏滿是思念,她得趕緊讓皇上病倒,讓弘暉迴宮執政了。
弘暉在信裏先是訴說著自己對額娘的思念,然後才大篇幅寫了他對女子貞潔一事的困惑。
宜修一邊看一邊歎氣,她心疼兒子親眼目睹這般殘酷之事,更對那些女子的遭遇深有感觸。
女子的貞潔是重要,可是在她看來,並沒有比命還重要。
那些女子並不是自己自甘墮落放蕩才失了貞潔,而是被強迫的,她們都是受害者,不應該最後連命都沒了。
弘暉能從中看出女子的不易,確實難得,大清有他當下一任帝王,是大清女子的福氣。
可是這些思想觀念是自古流傳下來的,並不能在朝夕之間改變。
宜修想了想,還是提筆,寫下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她即使身為皇後,卻也改變不了什麽,世人以貞潔為重,甚至許多女子在丈夫死後,夫家跟娘家為了一個美名,逼迫寡婦守寡一輩子,不許二嫁。
盡管律法上並沒有明確禁止寡婦再嫁,但大清的女子從小學習女德女戒女訓,講究一個三從四德,夫死從子,寡婦再嫁是不被認同的,因為百姓們普遍認為寡婦就應該守節,改嫁會被視為不貞潔,
宜修覺得,弘暉若是想改變世人對女子貞潔的看法,就得先從鼓勵寡婦再嫁做起。
而鼓勵寡婦再嫁,就要先從皇室做起,如果皇室的寡婦能夠再嫁,並且皇上能夠給予支持,那民間自然也會慢慢轉變風氣。
不過這些,得在弘暉繼位後,才能夠慢慢改變。
以她對皇上的了解,皇上向來不會在意這些在他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情的。
宜修寫完信後,將信封好交給剪秋。“盡快送到大阿哥手中。”
知道弘暉順利剿了關東最大一支山匪,並且平安無事,宜修便放心多了。
弘暉心有城府,性子卻良善,又懂得變通,宜修並不擔心弘暉會因憐惜那些可憐的女子而被困住。
國家的律法本就是上位者製定的,那些女德女戒女訓之類的書也是男子編製,用來規訓女子的。
弘暉肯定能想明白,若想要根除這些腐朽的思想,便要他繼位成為新皇後,親自去改變,這會兒可急不來。
宜修隨後幾天便安心地安排迴宮的事宜。
幾日後,皇上便帶著一眾妃嬪與皇子公主們迴宮了。
既然迴到了宮裏,那麽宜修的謀劃,便要一步步開始實施了。
皇上的身子,慢慢虛弱了下來,皇上並沒有察覺到什麽異樣,隻以為是他身子不健全了,所以才會慢慢變化成這樣。
皇上為表孝心,迴宮第二天,便去壽康宮給太後請安了。
太後的身子也不好,天涼了,大多數時候都是呆在壽康宮裏念佛,很少出門走動,連帶著慶成公主都極少出門,變得越發沉默寡言了。
“兒子給皇額娘請安!”皇上剛開口,太後便敏銳地察覺到了一絲異樣。
她隻覺得皇上的聲音,不似之前那般沉穩,反而帶著些許尖細,仿佛變了個人似的。
太後不禁皺起眉頭,心中暗自疑惑,難道是自己的錯覺?
“皇上來了,快坐吧!”太後老了,中氣不足,聲音顯得越發慈祥了。
皇上到底還是關心太後的,見太後氣色不好,便滿臉關切地問道:“皇額娘的身子可好?”
太後聞言臉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哀家這身子還是老樣子,到底是老了皇上也不必擔心。”
“皇額娘,兒子給您帶了些滋補強身的阿膠來,您每日用些,好好養著,定能好的。”
皇上抬手,示意蘇培盛把阿膠呈上來。
太後看了一眼,點頭示意竹息收下,隨後才溫柔地看著皇上,慈聲道:“勞皇上費心了。”
她看著看著,突然覺得皇上的臉似乎比以前白淨了,不知是不是她老眼昏花了,竟連皇上下巴的胡子碴也看不到了。
太後不知怎麽,總覺得皇上的聲音跟麵容都有些像太監了,太後心中愈發覺得奇怪,隻能努力不去看皇上,轉而提起別的話題。
“哀家聽聞當初拿下老十後,皇上也病了好幾天,可是被傷到了?”
太後覺得皇上的身體向來不錯,怎麽會在那個節骨眼上病了呢,想必隻是個推辭。
皇上聞言,臉色一僵,又覺得下體隱隱作痛了,心裏不由得有些怨怪,皇額娘提什麽不好,非要提這事。
皇上努力讓自己的表情保持平靜,輕聲道:“兒子隻是偶感風熱,所以病了幾日罷了。”
太後了解皇上,自然看出了他臉上一閃而過的不自然,眼裏似乎還有些怨恨。
太後有些疑惑,就算老十謀反的過程中傷了皇上,可是老十已經被斬首示眾了,皇上不至於現在依舊怨恨吧!
太後腦中有個猜測一閃而過,卻沒能抓住,隻能壓下心裏的疑惑,與皇上繼續閑聊。
“皇上的臉色似乎不如以前紅潤了,可是這些日子太過勞累了?”
皇上見太後言語中都是對他的關心,臉色也好了不少。
“最近政務確實繁忙,若不及時處理政務,隻會越積越多,朕便隻能熬夜批閱奏折了。”
太後又仔細端詳著皇上的臉色,確實是一副疲累的樣子,便叮囑道:“皇上勤政是好事,隻是也要多注意身子才是。”
“哀家聽聞皇上把老十七派去江南清查鹽稅了,皇上是該讓你那些個兄弟多替你做事了,不然那麽多事,皇上一個人哪裏顧得過來。”
皇上點頭應道:“是,皇額娘,兒子知曉了。”
“皇上,哀家聽聞你在圓明園中,專寵莞妃,還封了她的貼身宮女為常在,如果後宮嬪妃已經讓皇上沒有興致了,不如再選上兩個新人。”
太後眼中閃過一絲憂慮,後宮已經許久沒有聽聞新生兒的啼哭聲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皇上生不了了。
“娘娘,娘娘,大阿哥來信了!”就在宜修發呆的時候,剪秋拿著一封信,便快步走進門。
宜修聽到這話,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忙伸手接過信件。展開信紙,看到熟悉的筆跡,眼裏滿是思念,她得趕緊讓皇上病倒,讓弘暉迴宮執政了。
弘暉在信裏先是訴說著自己對額娘的思念,然後才大篇幅寫了他對女子貞潔一事的困惑。
宜修一邊看一邊歎氣,她心疼兒子親眼目睹這般殘酷之事,更對那些女子的遭遇深有感觸。
女子的貞潔是重要,可是在她看來,並沒有比命還重要。
那些女子並不是自己自甘墮落放蕩才失了貞潔,而是被強迫的,她們都是受害者,不應該最後連命都沒了。
弘暉能從中看出女子的不易,確實難得,大清有他當下一任帝王,是大清女子的福氣。
可是這些思想觀念是自古流傳下來的,並不能在朝夕之間改變。
宜修想了想,還是提筆,寫下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她即使身為皇後,卻也改變不了什麽,世人以貞潔為重,甚至許多女子在丈夫死後,夫家跟娘家為了一個美名,逼迫寡婦守寡一輩子,不許二嫁。
盡管律法上並沒有明確禁止寡婦再嫁,但大清的女子從小學習女德女戒女訓,講究一個三從四德,夫死從子,寡婦再嫁是不被認同的,因為百姓們普遍認為寡婦就應該守節,改嫁會被視為不貞潔,
宜修覺得,弘暉若是想改變世人對女子貞潔的看法,就得先從鼓勵寡婦再嫁做起。
而鼓勵寡婦再嫁,就要先從皇室做起,如果皇室的寡婦能夠再嫁,並且皇上能夠給予支持,那民間自然也會慢慢轉變風氣。
不過這些,得在弘暉繼位後,才能夠慢慢改變。
以她對皇上的了解,皇上向來不會在意這些在他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情的。
宜修寫完信後,將信封好交給剪秋。“盡快送到大阿哥手中。”
知道弘暉順利剿了關東最大一支山匪,並且平安無事,宜修便放心多了。
弘暉心有城府,性子卻良善,又懂得變通,宜修並不擔心弘暉會因憐惜那些可憐的女子而被困住。
國家的律法本就是上位者製定的,那些女德女戒女訓之類的書也是男子編製,用來規訓女子的。
弘暉肯定能想明白,若想要根除這些腐朽的思想,便要他繼位成為新皇後,親自去改變,這會兒可急不來。
宜修隨後幾天便安心地安排迴宮的事宜。
幾日後,皇上便帶著一眾妃嬪與皇子公主們迴宮了。
既然迴到了宮裏,那麽宜修的謀劃,便要一步步開始實施了。
皇上的身子,慢慢虛弱了下來,皇上並沒有察覺到什麽異樣,隻以為是他身子不健全了,所以才會慢慢變化成這樣。
皇上為表孝心,迴宮第二天,便去壽康宮給太後請安了。
太後的身子也不好,天涼了,大多數時候都是呆在壽康宮裏念佛,很少出門走動,連帶著慶成公主都極少出門,變得越發沉默寡言了。
“兒子給皇額娘請安!”皇上剛開口,太後便敏銳地察覺到了一絲異樣。
她隻覺得皇上的聲音,不似之前那般沉穩,反而帶著些許尖細,仿佛變了個人似的。
太後不禁皺起眉頭,心中暗自疑惑,難道是自己的錯覺?
“皇上來了,快坐吧!”太後老了,中氣不足,聲音顯得越發慈祥了。
皇上到底還是關心太後的,見太後氣色不好,便滿臉關切地問道:“皇額娘的身子可好?”
太後聞言臉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哀家這身子還是老樣子,到底是老了皇上也不必擔心。”
“皇額娘,兒子給您帶了些滋補強身的阿膠來,您每日用些,好好養著,定能好的。”
皇上抬手,示意蘇培盛把阿膠呈上來。
太後看了一眼,點頭示意竹息收下,隨後才溫柔地看著皇上,慈聲道:“勞皇上費心了。”
她看著看著,突然覺得皇上的臉似乎比以前白淨了,不知是不是她老眼昏花了,竟連皇上下巴的胡子碴也看不到了。
太後不知怎麽,總覺得皇上的聲音跟麵容都有些像太監了,太後心中愈發覺得奇怪,隻能努力不去看皇上,轉而提起別的話題。
“哀家聽聞當初拿下老十後,皇上也病了好幾天,可是被傷到了?”
太後覺得皇上的身體向來不錯,怎麽會在那個節骨眼上病了呢,想必隻是個推辭。
皇上聞言,臉色一僵,又覺得下體隱隱作痛了,心裏不由得有些怨怪,皇額娘提什麽不好,非要提這事。
皇上努力讓自己的表情保持平靜,輕聲道:“兒子隻是偶感風熱,所以病了幾日罷了。”
太後了解皇上,自然看出了他臉上一閃而過的不自然,眼裏似乎還有些怨恨。
太後有些疑惑,就算老十謀反的過程中傷了皇上,可是老十已經被斬首示眾了,皇上不至於現在依舊怨恨吧!
太後腦中有個猜測一閃而過,卻沒能抓住,隻能壓下心裏的疑惑,與皇上繼續閑聊。
“皇上的臉色似乎不如以前紅潤了,可是這些日子太過勞累了?”
皇上見太後言語中都是對他的關心,臉色也好了不少。
“最近政務確實繁忙,若不及時處理政務,隻會越積越多,朕便隻能熬夜批閱奏折了。”
太後又仔細端詳著皇上的臉色,確實是一副疲累的樣子,便叮囑道:“皇上勤政是好事,隻是也要多注意身子才是。”
“哀家聽聞皇上把老十七派去江南清查鹽稅了,皇上是該讓你那些個兄弟多替你做事了,不然那麽多事,皇上一個人哪裏顧得過來。”
皇上點頭應道:“是,皇額娘,兒子知曉了。”
“皇上,哀家聽聞你在圓明園中,專寵莞妃,還封了她的貼身宮女為常在,如果後宮嬪妃已經讓皇上沒有興致了,不如再選上兩個新人。”
太後眼中閃過一絲憂慮,後宮已經許久沒有聽聞新生兒的啼哭聲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皇上生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