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召見了幾位大臣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宜修的耳中。


    這幾天她試探著去勤政殿送過兩次補湯,但是皇上依舊還是沒有見她,蘇培盛隻推說是皇上要養病。


    宜修用指甲敲擊著桌麵,看著麵前那機靈的小太監,輕聲問道:“皇上召見的是哪幾個大臣,可知道嗎?”


    那小太監仔細迴想了一下,才迴道:“皇後娘娘,奴才隻遠遠地看了一眼,隻認出了其中一個是張廷玉大人,其餘兩個大人,奴才並沒有看到他們的臉。”


    宜修擺了擺手,“罷了,你退下吧!出來久了,恐怕蘇培盛會疑心的。”


    那小太監是蘇培盛手下的,跟著蘇培盛做些雜事,一直不受重用,所以想另謀出路,便向宜修投了誠,充當她的眼線。


    那小太監隻覺得宜修身為皇後,又有大阿哥這個嫡長子,向她投誠,為她做事,日後的前程必定無憂,這才敢冒著極大的風險為宜修做事。


    宜修也覺得在禦前有個眼線也好,能掌握皇上的動向,不過她從未給那小太監什麽信物和承諾,若皇上發現了,也能撇清關係。


    小太監應了一聲,緩緩退下,避著人,迴了勤政殿。


    宜修繼續輕輕敲擊著桌麵,沉思片刻,才開口道:“剪秋,你說,八爺突然在宗人府暴斃了,皇上又召見朝中重臣,卻遲遲不見處置敦親王,這是為何?”


    剪秋搖搖頭:“奴婢不知,想必皇上是想重懲敦親王,卻有所顧忌吧!”


    上輩子皇上直接剝奪了敦親王的爵位,把他囚禁在宗人府,可不用顧慮什麽。


    難不成皇上是想直接處死敦親王嗎?宜修想到這,不免心驚,皇上應該不至於這麽恨敦親王吧!


    上輩子八爺也一直撐著一口氣沒死,後來弘時被弘曆算計,為八爺求情,才惹得皇上大怒。


    這輩子倒是死得挺快,恐怕是被皇上給遷怒了。


    宜修根本想不到是因為她跟年世蘭插了一手,把皇上給弄成太監了,皇上才如此動怒,冒著被罵殘害手足的風險,也定要把敦親王給處死。


    隻是皇上尚存一些理智,這才讓敦親王苟活至今,甚至還沒剝奪他的爵位,隻是讓他日日受些酷刑,從身到心地折磨他,讓他痛不欲生罷了。


    勤政殿裏,幾位大臣到了後,恭敬地請了安,見皇上陰沉著臉不說話,也不敢吱聲。


    殿裏安靜得,隻能聽到自己的唿吸聲和皇上轉動珠串的聲音,原本平靜的心,都不免有些心慌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終於皇上開口了,“幾位愛卿,你們覺得,敦親王該如何處置才好。”


    張廷玉率先出列,拱手行禮道:“陛下,臣以為敦親王雖犯下逆謀大錯,但畢竟血濃於水,可削其爵,囚於宗人府,終生不得踏出一步。”


    皇上聽了,冷哼一聲,手中珠串轉得更快了。


    聽出來皇上對張廷玉意見的不讚同,另一位大臣鄂爾泰立即站出來堅定地說道:“陛下,敦親王此次謀反實乃大逆不道,又查出多項罪名,臣以為應當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敦親王是皇上的手足不假,但是同樣是臣子,是大清的百姓,他不僅犯罪,更是謀反,罪不可赦。”


    皇上眯著眼,沉默良久,似乎是默認了鄂爾泰的話。


    最後一位大臣田文鏡已然懂了皇上的意思,斟酌著語句說道:“陛下,臣亦覺得敦親王所犯之罪,罪不可赦,死不足惜。皇上可以把他的罪名一一公布出去給天下百姓知道,再把敦親王押到午門斬首,以儆效尤。”


    皇上站起身來,來迴踱步,龍袍下擺晃動。“朕本念及兄弟之情,可他做出此等事,實在令朕心寒。”


    說著,眼神中閃過一絲狠厲,“朕意已決,敦親王是必須要處死的,隻是怕世人覺得朕太過狠厲,天下不安。”


    張廷玉見皇上心意已決,歎了一口氣,緩緩開口道:“皇上,敦親王還有家眷在京城呢,皇上不如處死敦親王後,便不追究他家眷的罪責,好生安撫,讓天下百姓見識到您的仁心。如此便無後患了。”


    皇上微微頷首,覺得此計可行。


    “就依愛卿所言,明日上朝後,便依此行事,朕不想聽到有為敦親王求情的聲音,你們可明白。”


    三位大臣心領神會,領命而去。


    第二日上朝後,談論如何處置敦親王的時候,全場無一人敢為敦親王求情,紛紛出言要嚴懲敦親王,說敦親王死不足惜。


    皇上聽得滿意極了,最後下了旨意,剝奪敦親王的親王爵位,三日後於午門斬首示眾,並一同張貼宣讀他的滔天罪行。


    至於敦親王的家眷,則保留慶成公主的公主封號,弘暄貝子也保留貝子的爵位,一家子還能繼續住在敦親王府,隻是“敦親王府”的牌匾被摘了下來,改成了貝子府。


    宜修聽聞消息,心裏也是唏噓不已,果然不出她所料,這輩子敦親王要被處死了。


    而在敦親王府內,敦親王福晉接到了聖旨,聽聞皇上要處死王爺,即使內心萬分悲痛,也不敢哭泣,她知道此事已經是無力迴天了。


    起碼皇上沒有追究她與一雙兒女,還保留了慶成的封號和弘暄的爵位,她已經很滿足了。


    於是顫抖著手,接過了聖旨,跪下謝了恩,態度十分恭敬。


    弘暄的年紀小,懵懵懂懂,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隻隱約看出來額娘好像不太開心。


    等送走了傳旨的太監後,敦親王福晉,不,應該叫她博爾濟吉特氏了,她帶著弘暄迴了房後,才開始默默地流起了淚。


    行刑那日,敦親王被押至午門。


    百姓圍觀看熱鬧,皇上派去的太監當宣讀他的罪狀時,眾人皆唏噓不已。


    隨著劊子手刀落,敦親王人頭落地。


    隨後那太監又宣讀皇上的旨意,不追究其家眷罪責,百姓紛紛稱讚皇上仁慈。


    博爾濟吉特氏不敢去觀刑,在一切都塵埃落定後,得了允許,才敢接迴敦親王的屍骨,好生安葬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宜修與年世蘭雙重生結盟複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草莓椰椰超好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草莓椰椰超好吃並收藏宜修與年世蘭雙重生結盟複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