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蟻眼工程2
硬科幻:背離神者,弑神演義 作者:綠洲情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遊所為半信半疑默默走到了那女士的身後,兩人密切配合廢了好大的力氣才將變聲領帶扯了下來。
隻是,這裏實在太黑了,為了保持應有的距離不至於冒犯到對方,遊所為沒好意思仔細甄別,抓住了類似領帶的東西便使足了力氣,這一扯就壞事了,本以為掛在手上的隻是壞掉的領帶裏的一截銅線,沒想到竟是那女士脖子上的項鏈。
現在,他後悔無門隻剩尷尬。那女士已經拿著壞掉的領帶離開,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片刻後,那女士迴到了原位,隻是輕聲道了聲謝謝,似乎也並未發現什麽。
遊所為緊咬嘴唇,幾度欲言又止,還不待他做好心理建設剛要出聲,會議室大門被輕輕推開,拄著拐杖的第三棟梁走了進來。
第三棟梁身材佝僂著,兩鬢雪白。相對於與會人員,他輕身上陣,沒有華麗的西裝,隻穿了一件藍色短袖,一個深藍色格子的長褲,腳踩一雙布鞋。在他身後也跟著兩個身著白衣的醫生。
第三棟梁身體不好,大家都很清楚,可即使如此,能自己走路他就不會讓別人攙扶。他雖然老邁體衰,但也聲音洪亮。
“諸位,今日參會我很感謝各位,咱們廢話少說,話題就在這裏,請大家踴躍發言。”
第三棟梁做事雷厲風行幹淨利落,從不拐彎抹角,想必也是不想耽誤大家的時間。
與會人員麵麵相覷,雖然都不知道隔壁是誰,但觀察觀察彼此的行動,顯然就是人類的天性。
很快,一位高個子男人站了起來,在投影儀的微光之下也隻能看到一個背影。
“棟梁,學生有個疑問,您給的課題我仔細研究了一下,如果我們隻是一隻螞蟻,站在螞蟻的角度,對於人類的電子產品肯定毫無概念,在它的視角裏,人類的手機必然是不可形容的,如此看來,是什麽力量會驅動螞蟻想要去解析人類手機的呢?”
他的聲音經過變聲偽裝,雖然不算洪亮,甚至還有些沙啞,但在這空曠黑暗的教室裏卻顯得極為耀眼。
在人類最樸素的情感中,對於第三棟梁的崇敬會讓每一個參會人員都會更謹慎的發言,遊所為很懷疑,這人就是第三棟梁安排暖場的。
笑了笑,第三棟梁道:“這位同學說的很對,當然,前提條件是有的。不過,咱們拋開人類的慣性思維,把自己幻想為一隻螞蟻,你想要什麽樣的前提條件可以直接提出來,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們他應該有還是不應該有。”
遊所為默默地聽著,雖然感覺棟梁的話有些奇怪,但他並不意外,這樣的討論方式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大家的思維,很像以前上學時開學第一課班主任主持的交流會,他依稀記得,那場交流會所有的同學暢所欲言,不僅將班級裏的各課代表選了出來,更是在全體同學的交流中將班級的紀律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所有的同學一致認可並一直遵守,以至於他們的班級集體一直都是先進集體,是全校學生學習的榜樣。
“老師,螞蟻去解析人類的手機是必須要做的事嗎?”
“當然,這是前提之一,你們可以認為這就是他們的天命。”
“老師,結合你的前提,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螞蟻王國所有螞蟻的天命就是為了解析那部來自於人類的手機,經過漫長歲月的發展它們已經針對手機學會了某些知識,比如,電磁知識。”
“當然,加入這個前提,在螞蟻王國世世代代的不屑努力之下,它們已經完美掌握了電磁知識。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它們雖然已經掌握了電磁知識,但和製造手機的人類所掌握的電磁知識之間擁有怎樣的差距是無法預知的,這是一個未知。這也是一個前提。”
“我明白了!”
很快,又有人站起:“老師,已知電磁信號的傳播速度高達光速,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在這個層次方麵,螞蟻和人類所掌握的電磁知識在某些方麵是對等的。”
“當然,光速是已知宇宙中的速度上限,可以加入這個前提,在對於電磁信號的傳播速度方麵,螞蟻和人類是沒有代差的。”
這時,又有人站起:“老師,既然螞蟻王國為了解析手機已經充分的掌握了一定的電磁知識,那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螞蟻們在需要的前提之下是可以屏蔽手機信號的?”
“當然可以,加入這個前提。”
第三棟梁笑了笑,進行總結道:“前提一:整個地球就是一個螞蟻王國,我們就是那一群螞蟻。前提二:我們可以屏蔽人類的手機信號。問題現在正式進入正軌,既然我們是螞蟻,顯然無法讀懂人類的語言,不了解他們的文化以及文字體係,當然,也不可能明白手機係統的底層邏輯,自然也不知道如何直接知道如何去解鎖那部手機。在此前提之下如果我們想要解析這部手機應該怎麽做呢?”
聞言,大家麵麵相覷,顯然,問題已經得到了升華這才是重點。
“老師,既然我們是一群螞蟻,我想問一下,我們能見到或觀察人類嗎?”
“能,但幾乎不能。在此前提之下螞蟻應該怎麽做呢?”
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裏,大家踴躍發言激烈討論,氣氛積極。在場的每一個業內大佬都很享受這種思維的碰撞,學術的交流。
最終,比較有代表性的一些發言被特別記錄,有人說:既然可以進行電磁屏蔽必然也可以進行電磁幹擾,就像接受信號一樣,類似於手機升級係統,對手機的操作係統的底層邏輯進行覆寫,覆寫成螞蟻可以操作的狀態。
這樣的想法得到了另一個與會人員的駁斥,他道:“螞蟻王國雖然經過他們的發展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手機,但螞蟻使用的編程程序和人類的顯然也不可能一樣,想覆寫幾乎不現實。
也有人說,既然螞蟻已經熟練掌握了電磁知識即然可以屏蔽,是不是也可以進行某種程度的摧毀?就類似於電磁脈衝一樣。
第三棟梁搖了搖頭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迴應:“是的,可以摧毀,但沒有多大意義,我們是要解讀它不是摧毀它。”
遊所為坐在下麵縮在角落裏笑而不語,第三棟梁為了保密可謂煞費苦心,他由淺入深的引導大家進入思考的深水區,顯然是有預謀的。
第三棟梁再次總結道:事已至此,用一句話概括,我們是一群螞蟻,如何實現跨物種的解析來自於我們文明體係之外的電子產品。”
這是明顯的思考深水區,大家麵麵相覷,一時都沒了主意。跨物種交流都不現實更何況是解析它們的電子產品。
所有的前提條件都已經完成了鋪墊,跨物種交流才是重點。
有人似乎想到了什麽站起說道:“老師,我記得您剛剛說了,螞蟻可以觀察人類,但又幾乎不能,這是怎樣的前提?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如果螞蟻可以觀察人類,是不是就可以從人類的行為中由淺入深的學習了解人類的語言邏輯,甚至是文化習慣,乃至是電子係統的電控邏輯,也就類似於我們的軟件工程。如果成立的話是不是就可以讓螞蟻以人類的方式,甚至是人類的手段去解鎖那部手機得到它所想要的信息。”
第三棟梁笑了:“你說的對,從零開始學習是一個方法,但如何實現它呢?前提條件我說了,螞蟻幾乎不能觀察人類,而且觀察對象隻有一個而已,沒有任何代表性,幾乎不能觀察。”
“那沒辦法,真沒辦法了!”那人非常遺憾的坐下了。
“還有誰想說的?不說我可就點名了?”
大家麵麵相覷,都幾乎下意識的縮了縮腦袋,就如同怕被老師點名的學生一般。
“第三排,右數第二個學生,你站起來說兩句。”
那人顯然並非毫無準備,不,應該說在場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能有資格參會的人怎可是泛泛之輩?
那人推了推鼻子上的眼鏡說道:“老師,我有個不成熟的想法,既然前提條件是螞蟻可以屏蔽手機的電磁信號,那是否意味著,手機的電磁信號必然擁有固定的電磁頻段,也就是說,螞蟻們可以通過實驗鎖定那個電磁頻段,並以散播網絡病毒的方式去攻克它呢?”
“不對,你這種想法很幼稚。”有人站起直接反駁道:“已知,這是屬於跨物種類型的攻堅,螞蟻不在手機製造者的文明體係中,也就是說,語言習慣,文字體係,包括軟件工程邏輯都不互通,如何完成攻克呢?螞蟻的目的是解析並不是破壞!我認為還是應該,從零開始學習,隻有充分掌握了對方的語言習慣,文字體係,包括程序邏輯,才有可能真的得到想要的東西。”
“從零開始學習?”那人明顯不服直言道:“棟梁說了,螞蟻幾乎不能觀察人類,而且觀察對象隻有一個而已,沒有任何代表性和普遍性,請問如何學習?解決問題要著手於現有條件,結合自身能力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就能解決問題的。”
“不對,你說的不對,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工,不找到問題的關鍵就盲目去幹,你這種行為和不磨刀砍柴有什麽區別。”
“一派胡言,這位仁兄請不要偷換概念,我認為做事還是應該腳踏實地,要結合現有情況去做,而不是像你那樣將希望寄予不切實際的假設之上。”
“什麽叫不切實際的假設?不將問題分析的足夠徹底,在此前提下再解決問題。像你那樣所謂的‘腳踏實地’最後留下的就會是一個又一個補丁。”
兩人針尖麥芒毫不示弱,顯然是杠上了。還好彼此都有偽裝,不然,一旦在外麵見到說不定會因此打起來。
棟梁敲了敲桌子說道:“好了,好了,都坐下吧!迴到問題的本質,其他同學可有其他意見,還是說,現有解決問題的途徑就這兩個嗎?”
大家麵麵相覷,似乎解決問題的途徑也就這兩個了。
隻是,這裏實在太黑了,為了保持應有的距離不至於冒犯到對方,遊所為沒好意思仔細甄別,抓住了類似領帶的東西便使足了力氣,這一扯就壞事了,本以為掛在手上的隻是壞掉的領帶裏的一截銅線,沒想到竟是那女士脖子上的項鏈。
現在,他後悔無門隻剩尷尬。那女士已經拿著壞掉的領帶離開,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片刻後,那女士迴到了原位,隻是輕聲道了聲謝謝,似乎也並未發現什麽。
遊所為緊咬嘴唇,幾度欲言又止,還不待他做好心理建設剛要出聲,會議室大門被輕輕推開,拄著拐杖的第三棟梁走了進來。
第三棟梁身材佝僂著,兩鬢雪白。相對於與會人員,他輕身上陣,沒有華麗的西裝,隻穿了一件藍色短袖,一個深藍色格子的長褲,腳踩一雙布鞋。在他身後也跟著兩個身著白衣的醫生。
第三棟梁身體不好,大家都很清楚,可即使如此,能自己走路他就不會讓別人攙扶。他雖然老邁體衰,但也聲音洪亮。
“諸位,今日參會我很感謝各位,咱們廢話少說,話題就在這裏,請大家踴躍發言。”
第三棟梁做事雷厲風行幹淨利落,從不拐彎抹角,想必也是不想耽誤大家的時間。
與會人員麵麵相覷,雖然都不知道隔壁是誰,但觀察觀察彼此的行動,顯然就是人類的天性。
很快,一位高個子男人站了起來,在投影儀的微光之下也隻能看到一個背影。
“棟梁,學生有個疑問,您給的課題我仔細研究了一下,如果我們隻是一隻螞蟻,站在螞蟻的角度,對於人類的電子產品肯定毫無概念,在它的視角裏,人類的手機必然是不可形容的,如此看來,是什麽力量會驅動螞蟻想要去解析人類手機的呢?”
他的聲音經過變聲偽裝,雖然不算洪亮,甚至還有些沙啞,但在這空曠黑暗的教室裏卻顯得極為耀眼。
在人類最樸素的情感中,對於第三棟梁的崇敬會讓每一個參會人員都會更謹慎的發言,遊所為很懷疑,這人就是第三棟梁安排暖場的。
笑了笑,第三棟梁道:“這位同學說的很對,當然,前提條件是有的。不過,咱們拋開人類的慣性思維,把自己幻想為一隻螞蟻,你想要什麽樣的前提條件可以直接提出來,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們他應該有還是不應該有。”
遊所為默默地聽著,雖然感覺棟梁的話有些奇怪,但他並不意外,這樣的討論方式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大家的思維,很像以前上學時開學第一課班主任主持的交流會,他依稀記得,那場交流會所有的同學暢所欲言,不僅將班級裏的各課代表選了出來,更是在全體同學的交流中將班級的紀律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所有的同學一致認可並一直遵守,以至於他們的班級集體一直都是先進集體,是全校學生學習的榜樣。
“老師,螞蟻去解析人類的手機是必須要做的事嗎?”
“當然,這是前提之一,你們可以認為這就是他們的天命。”
“老師,結合你的前提,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螞蟻王國所有螞蟻的天命就是為了解析那部來自於人類的手機,經過漫長歲月的發展它們已經針對手機學會了某些知識,比如,電磁知識。”
“當然,加入這個前提,在螞蟻王國世世代代的不屑努力之下,它們已經完美掌握了電磁知識。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它們雖然已經掌握了電磁知識,但和製造手機的人類所掌握的電磁知識之間擁有怎樣的差距是無法預知的,這是一個未知。這也是一個前提。”
“我明白了!”
很快,又有人站起:“老師,已知電磁信號的傳播速度高達光速,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在這個層次方麵,螞蟻和人類所掌握的電磁知識在某些方麵是對等的。”
“當然,光速是已知宇宙中的速度上限,可以加入這個前提,在對於電磁信號的傳播速度方麵,螞蟻和人類是沒有代差的。”
這時,又有人站起:“老師,既然螞蟻王國為了解析手機已經充分的掌握了一定的電磁知識,那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螞蟻們在需要的前提之下是可以屏蔽手機信號的?”
“當然可以,加入這個前提。”
第三棟梁笑了笑,進行總結道:“前提一:整個地球就是一個螞蟻王國,我們就是那一群螞蟻。前提二:我們可以屏蔽人類的手機信號。問題現在正式進入正軌,既然我們是螞蟻,顯然無法讀懂人類的語言,不了解他們的文化以及文字體係,當然,也不可能明白手機係統的底層邏輯,自然也不知道如何直接知道如何去解鎖那部手機。在此前提之下如果我們想要解析這部手機應該怎麽做呢?”
聞言,大家麵麵相覷,顯然,問題已經得到了升華這才是重點。
“老師,既然我們是一群螞蟻,我想問一下,我們能見到或觀察人類嗎?”
“能,但幾乎不能。在此前提之下螞蟻應該怎麽做呢?”
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裏,大家踴躍發言激烈討論,氣氛積極。在場的每一個業內大佬都很享受這種思維的碰撞,學術的交流。
最終,比較有代表性的一些發言被特別記錄,有人說:既然可以進行電磁屏蔽必然也可以進行電磁幹擾,就像接受信號一樣,類似於手機升級係統,對手機的操作係統的底層邏輯進行覆寫,覆寫成螞蟻可以操作的狀態。
這樣的想法得到了另一個與會人員的駁斥,他道:“螞蟻王國雖然經過他們的發展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手機,但螞蟻使用的編程程序和人類的顯然也不可能一樣,想覆寫幾乎不現實。
也有人說,既然螞蟻已經熟練掌握了電磁知識即然可以屏蔽,是不是也可以進行某種程度的摧毀?就類似於電磁脈衝一樣。
第三棟梁搖了搖頭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迴應:“是的,可以摧毀,但沒有多大意義,我們是要解讀它不是摧毀它。”
遊所為坐在下麵縮在角落裏笑而不語,第三棟梁為了保密可謂煞費苦心,他由淺入深的引導大家進入思考的深水區,顯然是有預謀的。
第三棟梁再次總結道:事已至此,用一句話概括,我們是一群螞蟻,如何實現跨物種的解析來自於我們文明體係之外的電子產品。”
這是明顯的思考深水區,大家麵麵相覷,一時都沒了主意。跨物種交流都不現實更何況是解析它們的電子產品。
所有的前提條件都已經完成了鋪墊,跨物種交流才是重點。
有人似乎想到了什麽站起說道:“老師,我記得您剛剛說了,螞蟻可以觀察人類,但又幾乎不能,這是怎樣的前提?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如果螞蟻可以觀察人類,是不是就可以從人類的行為中由淺入深的學習了解人類的語言邏輯,甚至是文化習慣,乃至是電子係統的電控邏輯,也就類似於我們的軟件工程。如果成立的話是不是就可以讓螞蟻以人類的方式,甚至是人類的手段去解鎖那部手機得到它所想要的信息。”
第三棟梁笑了:“你說的對,從零開始學習是一個方法,但如何實現它呢?前提條件我說了,螞蟻幾乎不能觀察人類,而且觀察對象隻有一個而已,沒有任何代表性,幾乎不能觀察。”
“那沒辦法,真沒辦法了!”那人非常遺憾的坐下了。
“還有誰想說的?不說我可就點名了?”
大家麵麵相覷,都幾乎下意識的縮了縮腦袋,就如同怕被老師點名的學生一般。
“第三排,右數第二個學生,你站起來說兩句。”
那人顯然並非毫無準備,不,應該說在場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能有資格參會的人怎可是泛泛之輩?
那人推了推鼻子上的眼鏡說道:“老師,我有個不成熟的想法,既然前提條件是螞蟻可以屏蔽手機的電磁信號,那是否意味著,手機的電磁信號必然擁有固定的電磁頻段,也就是說,螞蟻們可以通過實驗鎖定那個電磁頻段,並以散播網絡病毒的方式去攻克它呢?”
“不對,你這種想法很幼稚。”有人站起直接反駁道:“已知,這是屬於跨物種類型的攻堅,螞蟻不在手機製造者的文明體係中,也就是說,語言習慣,文字體係,包括軟件工程邏輯都不互通,如何完成攻克呢?螞蟻的目的是解析並不是破壞!我認為還是應該,從零開始學習,隻有充分掌握了對方的語言習慣,文字體係,包括程序邏輯,才有可能真的得到想要的東西。”
“從零開始學習?”那人明顯不服直言道:“棟梁說了,螞蟻幾乎不能觀察人類,而且觀察對象隻有一個而已,沒有任何代表性和普遍性,請問如何學習?解決問題要著手於現有條件,結合自身能力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就能解決問題的。”
“不對,你說的不對,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工,不找到問題的關鍵就盲目去幹,你這種行為和不磨刀砍柴有什麽區別。”
“一派胡言,這位仁兄請不要偷換概念,我認為做事還是應該腳踏實地,要結合現有情況去做,而不是像你那樣將希望寄予不切實際的假設之上。”
“什麽叫不切實際的假設?不將問題分析的足夠徹底,在此前提下再解決問題。像你那樣所謂的‘腳踏實地’最後留下的就會是一個又一個補丁。”
兩人針尖麥芒毫不示弱,顯然是杠上了。還好彼此都有偽裝,不然,一旦在外麵見到說不定會因此打起來。
棟梁敲了敲桌子說道:“好了,好了,都坐下吧!迴到問題的本質,其他同學可有其他意見,還是說,現有解決問題的途徑就這兩個嗎?”
大家麵麵相覷,似乎解決問題的途徑也就這兩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