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我是武則天的雙胞胎妹妹 作者:一個小瓶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氏表示,自從武媚娘當上昭儀的消息傳迴洛陽後,武元慶便幾次三番的修書示好,兼之後來又成功誕下皇子,那想要「重修舊好」的心情就更加迫切了。
「說是沒臉來見,恨不得立刻磕頭認錯,盼我能給他個機會。」楊氏感嘆道:「信寫的倒極是感人。」
「感人個屁!!!」聽到這裏,武明明的臉上頓時露出冷笑來,她說:「母親難道忘了那兩個畜牲當初是怎麽欺辱我們姐妹,又是怎麽把你這個當母親的給掃地出門的嗎?他們所謂的歉意,不過是看見姐姐如今得勢,想要厚著臉皮分一羹罷了,哪裏有什麽真心,母親,你可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疼,記吃不記打啊!」
楊氏聞言,臉色頓時一變,低著頭,顫顫地不敢再言語。
「好了,好了,阿娘不過是顧及著父親顏麵,你何須如此疾言厲色?」武媚娘見狀連忙在旁邊打起了圓場,然而這一次的武明明卻顯得非常執拗,她甚至對武媚娘說道:「阿姐也不可寬宥他們,否則……我就再也不跟你好了。」
武媚娘聽見這話立刻苦笑出聲,並一個勁兒的表示自己絕對不會搭理那兩個王八蛋後,方才算是哄住了這個小祖宗。再之後,武媚娘讓人把五皇子弘抱了過來,楊氏看見小外孫,心中頓時歡喜無邊,於是氣氛迅速迴升,再無人提起那些糟心之事。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的,這一年的盛夏就來臨了。
武媚娘也順順利利的度過了頭三個月而就在此時宮中傳來一消息,說是皇帝李治要幸九成宮,武氏昭儀被點名同往。
姐姐要去,武明明自然也得跟著。於是懷揣著一顆旅遊之心,她「包袱款款」的就這麽上路了。
九成宮始建於隋文帝時期,一開始的時候叫「仁壽宮」,後來改朝換代,李家坐了江山,於是在貞觀五年,仁壽宮就變成了九成宮。當然中間也曾叫過九層宮或九重宮之類的,但最後還是變成了九成宮。這座離宮,最有名的,當屬魏徵撰寫、歐陽詢手書的《九成宮醴泉銘》了。
此碑銘,在當世書法界可謂是赫赫有名。
即便是王靜貞那個素來眼高於頂的傢夥,有曾多有讚譽。
所以,武明明對此印象頗深。
第6章
誰都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簡直是倒黴它媽給倒黴開門,倒黴到家了。
聖駕抵達九成宮的第一天,陽光萬裏,天氣還好的不得了,誰想到第二天黃昏時就開始狂風咆哮,烏雲密布等到傍晚,更有暴雨傾盆從天而降。
下雨嘛。
這本也沒什麽,哪年夏天沒有雨呢?
但讓人萬萬沒想到想到的是,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威力實在巨大,到了黎明時,便已水漫九成宮。
李治見此,心中頓時驚慌無比。
武媚娘倒是比他冷靜,一邊安撫著心上人,一邊有條不紊的指揮救駕,期間還不忘叮囑武明明叫她緊跟在自己身邊,千萬不能走散。武明明聞言則是深深的看了她一眼,相比與自己,身懷有孕的姐姐,才更叫讓人擔心啊。被侍衛們簇擁著,一路向著高處而去,到處都是水,雨水,積水,還有人們眼中驚慌失措的淚水。
水越來越多,視線越來越模糊,已經快要到看不清楚周圍的地步了。
武明明見狀,心中一狠,一不做二不休,幹脆將她姐直接背在了自己身上。
轟隆隆的瓢潑大雨中,依稀傳來武媚娘的聲音,她說:「還有陛下……」
「先顧好你自己吧。」劃著名幾乎快要到腰部的積水,武明明奮力向高處爬去。
僥天之幸,她們安全無恙。
當然,李治也沒什麽事。
見到完好無缺的武媚娘這位皇帝陛下當即濕潤了雙眼,直拉著她的雙手一個勁兒的詢問狀況。武媚娘當即表示,多虧胞妹一路背負自己,這才能夠平安無事。李治聞言心中又是感激又是感嘆:「令妹看起來纖質柔弱,沒想到竟還有這樣的氣力。」
他也是被人一路背上來的,不過背他的是身高八尺有餘的玄甲侍衛。就這樣,背上來之後對方都免不了要氣喘籲籲一番呢,但武明明看起來除了一身泥漿的狼狽外,倒也沒有什麽其他問題了。
武媚娘聽了這話,臉上似有一縷古怪的情緒劃過,但最終還是搖了搖頭,微笑著沒有說話。
禦駕在九成宮最高處的山頂駐紮而雨也一直在下著。想著那些在殿宇中來不及出逃的宮人們武明明心中很是憋悶。時間就這樣度秒如年的過著,終於,又過了大半日的功夫,這場該死的大雨終於停了下來。
夜晚,武明明閉著眼睛,迷迷糊糊間,聽到有人在說話。
「九成宮漂溺一千五百餘人,失蹤八百餘人……衡州大水,漂溺五千餘家,通往長安的道路許多都已被衝垮……元舅來信說明日會親自抵達麵見於朕。」
「天災人禍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陛下不必太過憂慮。」
「朕來行宮本就是為了散心,沒想到卻遇見這樣晦氣的事情,那幫老傢夥們,這次不定又要說出多少大道理來。」
「陛下羽翼未豐,還是應當繼續積攢力量。」
「朕知道,朕隻是厭惡他們處處指手畫腳。」
武明明一覺醒來自覺精神大好。她見武媚娘神色尚可,腹中胎兒也沒有什麽問題,那顆一直懸著的心,方才漸漸落於肚腹之中。<hr>
「說是沒臉來見,恨不得立刻磕頭認錯,盼我能給他個機會。」楊氏感嘆道:「信寫的倒極是感人。」
「感人個屁!!!」聽到這裏,武明明的臉上頓時露出冷笑來,她說:「母親難道忘了那兩個畜牲當初是怎麽欺辱我們姐妹,又是怎麽把你這個當母親的給掃地出門的嗎?他們所謂的歉意,不過是看見姐姐如今得勢,想要厚著臉皮分一羹罷了,哪裏有什麽真心,母親,你可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疼,記吃不記打啊!」
楊氏聞言,臉色頓時一變,低著頭,顫顫地不敢再言語。
「好了,好了,阿娘不過是顧及著父親顏麵,你何須如此疾言厲色?」武媚娘見狀連忙在旁邊打起了圓場,然而這一次的武明明卻顯得非常執拗,她甚至對武媚娘說道:「阿姐也不可寬宥他們,否則……我就再也不跟你好了。」
武媚娘聽見這話立刻苦笑出聲,並一個勁兒的表示自己絕對不會搭理那兩個王八蛋後,方才算是哄住了這個小祖宗。再之後,武媚娘讓人把五皇子弘抱了過來,楊氏看見小外孫,心中頓時歡喜無邊,於是氣氛迅速迴升,再無人提起那些糟心之事。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的,這一年的盛夏就來臨了。
武媚娘也順順利利的度過了頭三個月而就在此時宮中傳來一消息,說是皇帝李治要幸九成宮,武氏昭儀被點名同往。
姐姐要去,武明明自然也得跟著。於是懷揣著一顆旅遊之心,她「包袱款款」的就這麽上路了。
九成宮始建於隋文帝時期,一開始的時候叫「仁壽宮」,後來改朝換代,李家坐了江山,於是在貞觀五年,仁壽宮就變成了九成宮。當然中間也曾叫過九層宮或九重宮之類的,但最後還是變成了九成宮。這座離宮,最有名的,當屬魏徵撰寫、歐陽詢手書的《九成宮醴泉銘》了。
此碑銘,在當世書法界可謂是赫赫有名。
即便是王靜貞那個素來眼高於頂的傢夥,有曾多有讚譽。
所以,武明明對此印象頗深。
第6章
誰都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簡直是倒黴它媽給倒黴開門,倒黴到家了。
聖駕抵達九成宮的第一天,陽光萬裏,天氣還好的不得了,誰想到第二天黃昏時就開始狂風咆哮,烏雲密布等到傍晚,更有暴雨傾盆從天而降。
下雨嘛。
這本也沒什麽,哪年夏天沒有雨呢?
但讓人萬萬沒想到想到的是,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威力實在巨大,到了黎明時,便已水漫九成宮。
李治見此,心中頓時驚慌無比。
武媚娘倒是比他冷靜,一邊安撫著心上人,一邊有條不紊的指揮救駕,期間還不忘叮囑武明明叫她緊跟在自己身邊,千萬不能走散。武明明聞言則是深深的看了她一眼,相比與自己,身懷有孕的姐姐,才更叫讓人擔心啊。被侍衛們簇擁著,一路向著高處而去,到處都是水,雨水,積水,還有人們眼中驚慌失措的淚水。
水越來越多,視線越來越模糊,已經快要到看不清楚周圍的地步了。
武明明見狀,心中一狠,一不做二不休,幹脆將她姐直接背在了自己身上。
轟隆隆的瓢潑大雨中,依稀傳來武媚娘的聲音,她說:「還有陛下……」
「先顧好你自己吧。」劃著名幾乎快要到腰部的積水,武明明奮力向高處爬去。
僥天之幸,她們安全無恙。
當然,李治也沒什麽事。
見到完好無缺的武媚娘這位皇帝陛下當即濕潤了雙眼,直拉著她的雙手一個勁兒的詢問狀況。武媚娘當即表示,多虧胞妹一路背負自己,這才能夠平安無事。李治聞言心中又是感激又是感嘆:「令妹看起來纖質柔弱,沒想到竟還有這樣的氣力。」
他也是被人一路背上來的,不過背他的是身高八尺有餘的玄甲侍衛。就這樣,背上來之後對方都免不了要氣喘籲籲一番呢,但武明明看起來除了一身泥漿的狼狽外,倒也沒有什麽其他問題了。
武媚娘聽了這話,臉上似有一縷古怪的情緒劃過,但最終還是搖了搖頭,微笑著沒有說話。
禦駕在九成宮最高處的山頂駐紮而雨也一直在下著。想著那些在殿宇中來不及出逃的宮人們武明明心中很是憋悶。時間就這樣度秒如年的過著,終於,又過了大半日的功夫,這場該死的大雨終於停了下來。
夜晚,武明明閉著眼睛,迷迷糊糊間,聽到有人在說話。
「九成宮漂溺一千五百餘人,失蹤八百餘人……衡州大水,漂溺五千餘家,通往長安的道路許多都已被衝垮……元舅來信說明日會親自抵達麵見於朕。」
「天災人禍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陛下不必太過憂慮。」
「朕來行宮本就是為了散心,沒想到卻遇見這樣晦氣的事情,那幫老傢夥們,這次不定又要說出多少大道理來。」
「陛下羽翼未豐,還是應當繼續積攢力量。」
「朕知道,朕隻是厭惡他們處處指手畫腳。」
武明明一覺醒來自覺精神大好。她見武媚娘神色尚可,腹中胎兒也沒有什麽問題,那顆一直懸著的心,方才漸漸落於肚腹之中。<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