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劉邦心中的扶蘇
嬴政:這個大秦不正經 作者:初始於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邦將自己的劍插在地上,此刻劍上已經滿是鮮血,甚至還能感受到上麵鮮血溫熱的溫度。
劉邦自己則是癱坐在地上,他累得不輕。
剛剛將教研樓燒了,就吸引了數量極多的喪屍,他們在這裏對抗的並不順利。
不過好在是大秦一直有支援他們,讓他們有足夠的人數與喪屍對抗。
隨著鐵蒺藜被推了上來,代替了鐵絲網,鑄就了一道新的防線。
隨著防線的築就,劉邦也退到了後方休息。
“扶蘇……賢侄你怎麽在這?”在後方休息的劉邦遇到了扶蘇兩人。
扶蘇堤著一把長劍,身上披著甲胄,“自然是來幫你劉季。”
一旁的白靈曦看著前方大秦人鑄就的防線,還有那防線前的屍體,無不覺得震撼和恐懼,她不自覺的抱住了扶蘇的手臂。
聽著扶蘇叫自己“劉季”,劉邦臉黑了下來“你叫陳武都得叫叔,你卻叫我的字,難道我與陳武不是同輩,不,我是跟你的父親一個輩分。”
“是是是,你說的對。”扶蘇態度敷衍出聲。
“哼!既然我說的對,來叫聲劉叔聽聽。”
“劉叔。”扶蘇有一種想踹劉邦的感覺。
“唉,好賢侄。”劉邦嘿嘿一笑,他和陳武對扶蘇的感覺其實都是一樣——這確實是個好兒子,一個好臣子,甚至也能是一名士兵。
劉邦對於扶蘇的印象很好,愛民如子,政治遠見,剛毅勇武。
在朝堂上的時候能為了百姓,為了儒生去勸諫自己的父王。即便對方懇求長生,永生,沉迷於吃仙丹,甚至有些魔怔,扶蘇都敢勸諫,可以看出扶蘇的勇氣。
這種勇氣可不是誰都能擁有的,畢竟要勸諫的人物是一個喜怒不形於色,癡迷修仙的帝王,對方可是一個不順眼就能讓你掉頭的存在。
扶蘇也不僅僅是個文弱的書生,他之後被嬴政派到了長城,與蒙恬一起抵抗匈奴,獲得了很多長城軍團的軍心,同時自身也表現出了極強的戰鬥力。
這就是劉邦對於扶蘇的印象,一個政治遠見,愛民如子,勇猛剛毅的好賢侄。
在劉邦看來,扶蘇的性格其實並不算是懦弱,過於仁慈。如果說他是個懦弱的人他又怎麽敢去勸諫嬴政?如果說他是個仁慈的人,又怎麽敢上陣殺敵?
嬴政之所以覺得扶蘇太過軟弱,懦弱,仁慈也是因為他是一個父親。
在大多數父親的眼中,自己的兒子都不是特別的完美,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所以就會爆發矛盾。
劉邦作為一個旁觀者很清楚,其實他也有這種經驗。
作為漢太祖的劉邦也苦惱自己的孩子劉盈,性格太過於軟弱,甚至想要廢了他以劉如意為太子。
但他最終沒有這麽幹,因為他不僅是一名父親,也是一個皇帝,他能看到劉盈的身後有誰——呂雉。
同屬於皇帝,劉邦相信嬴政也不會選擇去廢一個太子,去立一個新的太子。
隻可惜他還沒有立扶蘇為太子就駕崩了,導致趙高和李斯篡改了嬴政的遺詔,支持胡亥繼位。
之後這些人更是偽造了一封遺詔,害死了扶蘇和蒙恬。
有很多人想不通扶蘇明明手握30萬大軍,還有蒙恬助力,為什麽還要自殺?認為扶蘇就是個廢物,不堪大任,非常懦弱。
這一點劉邦倒是想得通,並不是扶蘇懦弱廢物,而是嬴政給的壓力太大了。
扶蘇不僅作為嬴政的長子,更是大秦的長公子,他每一天都要被無數人審視,身上的缺點會被無限的放大,因此他活得很努力,也很壓抑。
眾人的目光並不算什麽,這種充其量其實也隻是外人,可是他每天還要被自己的父親審視,甚至自己的父親也不理解自己對自己不滿。
他的行為雖然受到一些儒家的影響,但其實也能看見別人的身影。
作為嬴政的長子,肯定不會隻有儒家在教育他,嬴政也會讓別人教育他。
因此扶蘇受了很多的教育,他受了很多人的影響,但他沒有失去自我,反而凝聚出了一個新的自我,有了自己的政治理解。
但他的政治理解與嬴政相反,兩人就是走在了兩條道路上,因此必然發生矛盾,這也就導致扶蘇被發配邊疆。
當扶蘇看到嬴政的遺詔的時候,劉邦相信扶蘇是崩潰的。
他已經夠努力了,他已經獲得很多人的認可了,他想要讓自己的父親認可自己,可是等來的卻是賜死他的遺詔。
扶蘇太累了,他的壓力太大了,他想要坐下,躺下,死亡成為了他唯一解脫的辦法。
他沒有了反抗的想法,他活著已經沒有意義了,最後他選擇了從容赴死。
之後蒙恬因為扶蘇的死亡,認為這則消息是真的,他證明了自己的忠心,同樣死去了。
到了這一世,知曉了未來消息的嬴政沒有選擇讓扶蘇走自己的路,選擇強行將路掰正,讓扶蘇走一條嬴政認可的路。
扶蘇這一世沒有選擇停下,倒下,或許其中也有嬴政的布置,他選擇繼續承擔壓力,活下去,進入了一間嬴政早已準備好的房間。
想到這裏,劉邦歎了一口氣,他拍了拍扶蘇的肩膀,“賢侄啊,不要活得太累了。”
扶蘇微微一愣,他聽出了劉邦的語氣……好像是在關心自己。
扶蘇隻覺得心頭一暖,他也聽出了劉邦的想法,對方認為他選擇了進入房間,走那條自己父親選擇的路。
可是儒家說過,“君子當自強不息。”
他扶蘇自然不可以倒下,也還不能倒下,為了大秦,作為長公子的他絕不能倒下。
他知道他的父親還活著,隻要對方還活一日,那麽大秦就輪不到他的手中,大秦隻會按照對方的意願運行。
父親的殘暴這一次變得更加強大,所以他更加不能倒下,他要推動父親的殘暴推向敵人,保衛大秦。
上一世勸諫自己的父親,這一世看見了大秦的結局,他不想讓大秦風雨漂泊下去,他選擇與父親統一戰線,一切為了大秦。
隻不過這一次他是融合了父親給他的路,那座最終的房間,那座囚籠,沒有困住他。
統一戰線歸統一戰線,扶蘇心底裏麵自然還是想要得到嬴政的認可,要想得到嬴政這位老皇帝的認可,那他就要成為新的皇帝,大秦的二世。
不過扶蘇心底裏麵也有一些危機和不解,嬴政之前可是說過這皇帝位未必要他的後代來繼承,也可以是當日在場的任何人。
按照嬴政的性子,扶蘇很確信這玩意是真的。隻是他有些不解,他看不出嬴政的想法。
嬴政要將自己立為始皇帝,後麵的皇帝都由他來任命,隻不過有時候會有一些過程像是投票一類的。
“家無二主,國無二君”。這種道理嬴政會不懂嗎?
扶蘇不知道的是,嬴政的想法可不止這些。
“家無二主,國無二君”的道理嬴政自然懂,所以所謂的皇帝是他直接任命,這更像是一個職位。
他嬴政還要取消祭天,所有大秦的皇帝都將祭拜他嬴政。從此形成不拜天,隻拜始皇帝的流程。
這是嬴政的猖狂,同時也是嬴政為自己後麵做的準備。
不過這些現在都不重要,根據自己的記憶和曆史自己的最終對手,最大的對手就是眼前的劉叔。
劉邦自己則是癱坐在地上,他累得不輕。
剛剛將教研樓燒了,就吸引了數量極多的喪屍,他們在這裏對抗的並不順利。
不過好在是大秦一直有支援他們,讓他們有足夠的人數與喪屍對抗。
隨著鐵蒺藜被推了上來,代替了鐵絲網,鑄就了一道新的防線。
隨著防線的築就,劉邦也退到了後方休息。
“扶蘇……賢侄你怎麽在這?”在後方休息的劉邦遇到了扶蘇兩人。
扶蘇堤著一把長劍,身上披著甲胄,“自然是來幫你劉季。”
一旁的白靈曦看著前方大秦人鑄就的防線,還有那防線前的屍體,無不覺得震撼和恐懼,她不自覺的抱住了扶蘇的手臂。
聽著扶蘇叫自己“劉季”,劉邦臉黑了下來“你叫陳武都得叫叔,你卻叫我的字,難道我與陳武不是同輩,不,我是跟你的父親一個輩分。”
“是是是,你說的對。”扶蘇態度敷衍出聲。
“哼!既然我說的對,來叫聲劉叔聽聽。”
“劉叔。”扶蘇有一種想踹劉邦的感覺。
“唉,好賢侄。”劉邦嘿嘿一笑,他和陳武對扶蘇的感覺其實都是一樣——這確實是個好兒子,一個好臣子,甚至也能是一名士兵。
劉邦對於扶蘇的印象很好,愛民如子,政治遠見,剛毅勇武。
在朝堂上的時候能為了百姓,為了儒生去勸諫自己的父王。即便對方懇求長生,永生,沉迷於吃仙丹,甚至有些魔怔,扶蘇都敢勸諫,可以看出扶蘇的勇氣。
這種勇氣可不是誰都能擁有的,畢竟要勸諫的人物是一個喜怒不形於色,癡迷修仙的帝王,對方可是一個不順眼就能讓你掉頭的存在。
扶蘇也不僅僅是個文弱的書生,他之後被嬴政派到了長城,與蒙恬一起抵抗匈奴,獲得了很多長城軍團的軍心,同時自身也表現出了極強的戰鬥力。
這就是劉邦對於扶蘇的印象,一個政治遠見,愛民如子,勇猛剛毅的好賢侄。
在劉邦看來,扶蘇的性格其實並不算是懦弱,過於仁慈。如果說他是個懦弱的人他又怎麽敢去勸諫嬴政?如果說他是個仁慈的人,又怎麽敢上陣殺敵?
嬴政之所以覺得扶蘇太過軟弱,懦弱,仁慈也是因為他是一個父親。
在大多數父親的眼中,自己的兒子都不是特別的完美,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所以就會爆發矛盾。
劉邦作為一個旁觀者很清楚,其實他也有這種經驗。
作為漢太祖的劉邦也苦惱自己的孩子劉盈,性格太過於軟弱,甚至想要廢了他以劉如意為太子。
但他最終沒有這麽幹,因為他不僅是一名父親,也是一個皇帝,他能看到劉盈的身後有誰——呂雉。
同屬於皇帝,劉邦相信嬴政也不會選擇去廢一個太子,去立一個新的太子。
隻可惜他還沒有立扶蘇為太子就駕崩了,導致趙高和李斯篡改了嬴政的遺詔,支持胡亥繼位。
之後這些人更是偽造了一封遺詔,害死了扶蘇和蒙恬。
有很多人想不通扶蘇明明手握30萬大軍,還有蒙恬助力,為什麽還要自殺?認為扶蘇就是個廢物,不堪大任,非常懦弱。
這一點劉邦倒是想得通,並不是扶蘇懦弱廢物,而是嬴政給的壓力太大了。
扶蘇不僅作為嬴政的長子,更是大秦的長公子,他每一天都要被無數人審視,身上的缺點會被無限的放大,因此他活得很努力,也很壓抑。
眾人的目光並不算什麽,這種充其量其實也隻是外人,可是他每天還要被自己的父親審視,甚至自己的父親也不理解自己對自己不滿。
他的行為雖然受到一些儒家的影響,但其實也能看見別人的身影。
作為嬴政的長子,肯定不會隻有儒家在教育他,嬴政也會讓別人教育他。
因此扶蘇受了很多的教育,他受了很多人的影響,但他沒有失去自我,反而凝聚出了一個新的自我,有了自己的政治理解。
但他的政治理解與嬴政相反,兩人就是走在了兩條道路上,因此必然發生矛盾,這也就導致扶蘇被發配邊疆。
當扶蘇看到嬴政的遺詔的時候,劉邦相信扶蘇是崩潰的。
他已經夠努力了,他已經獲得很多人的認可了,他想要讓自己的父親認可自己,可是等來的卻是賜死他的遺詔。
扶蘇太累了,他的壓力太大了,他想要坐下,躺下,死亡成為了他唯一解脫的辦法。
他沒有了反抗的想法,他活著已經沒有意義了,最後他選擇了從容赴死。
之後蒙恬因為扶蘇的死亡,認為這則消息是真的,他證明了自己的忠心,同樣死去了。
到了這一世,知曉了未來消息的嬴政沒有選擇讓扶蘇走自己的路,選擇強行將路掰正,讓扶蘇走一條嬴政認可的路。
扶蘇這一世沒有選擇停下,倒下,或許其中也有嬴政的布置,他選擇繼續承擔壓力,活下去,進入了一間嬴政早已準備好的房間。
想到這裏,劉邦歎了一口氣,他拍了拍扶蘇的肩膀,“賢侄啊,不要活得太累了。”
扶蘇微微一愣,他聽出了劉邦的語氣……好像是在關心自己。
扶蘇隻覺得心頭一暖,他也聽出了劉邦的想法,對方認為他選擇了進入房間,走那條自己父親選擇的路。
可是儒家說過,“君子當自強不息。”
他扶蘇自然不可以倒下,也還不能倒下,為了大秦,作為長公子的他絕不能倒下。
他知道他的父親還活著,隻要對方還活一日,那麽大秦就輪不到他的手中,大秦隻會按照對方的意願運行。
父親的殘暴這一次變得更加強大,所以他更加不能倒下,他要推動父親的殘暴推向敵人,保衛大秦。
上一世勸諫自己的父親,這一世看見了大秦的結局,他不想讓大秦風雨漂泊下去,他選擇與父親統一戰線,一切為了大秦。
隻不過這一次他是融合了父親給他的路,那座最終的房間,那座囚籠,沒有困住他。
統一戰線歸統一戰線,扶蘇心底裏麵自然還是想要得到嬴政的認可,要想得到嬴政這位老皇帝的認可,那他就要成為新的皇帝,大秦的二世。
不過扶蘇心底裏麵也有一些危機和不解,嬴政之前可是說過這皇帝位未必要他的後代來繼承,也可以是當日在場的任何人。
按照嬴政的性子,扶蘇很確信這玩意是真的。隻是他有些不解,他看不出嬴政的想法。
嬴政要將自己立為始皇帝,後麵的皇帝都由他來任命,隻不過有時候會有一些過程像是投票一類的。
“家無二主,國無二君”。這種道理嬴政會不懂嗎?
扶蘇不知道的是,嬴政的想法可不止這些。
“家無二主,國無二君”的道理嬴政自然懂,所以所謂的皇帝是他直接任命,這更像是一個職位。
他嬴政還要取消祭天,所有大秦的皇帝都將祭拜他嬴政。從此形成不拜天,隻拜始皇帝的流程。
這是嬴政的猖狂,同時也是嬴政為自己後麵做的準備。
不過這些現在都不重要,根據自己的記憶和曆史自己的最終對手,最大的對手就是眼前的劉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