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
豫章城滕王閣中,一位身穿白色錦衣的富貴公子正攀著欄杆,眺望遠處。
等他將朗聲背完那篇詩句後,卻見附近幾個桌子上圍坐的一眾大漢紛紛拍手叫好。
“陶公子真是好文采啊!我等佩服!”
“嗬嗬,在下從小隻知舞槍弄棒, 哪能有此文采,此詩乃是‘四傑’之一王子安的名篇,我也不過是拿來用用罷了。”
那富貴公子說著把手中的白檀嵌銀絲扇輕輕一合。
轉身走到自己的座位之前,端起茶碗向眾人說道。
“這次清明迴家祭拜先父,還要多謝諸位師傅們一路護佑,在下感激不盡, 今日有幸得空,便以此酒謝過諸位。”
<a href="http://m.siluke.com" id="wzsy">siluke.com</a>
周圍的那群大漢聽後唿啦站起一大片,假裝推辭了幾句。
便都將手上舉起的酒碗一飲而盡,然後踢裏哐啷地坐迴原位。
但接下來大多臉上都露出了興奮之意。
這富貴公子喚作陶鈞,其身後的陶家乃是豫章城中有名的富戶。
出手大方,每次祭拜完他那先父後,都會拿出不少銀子犒賞諸人。
陶鈞自幼喜好習武,雖然祖上幾代都是書香門第。
但因為他父母隻有他這一個兒子,非常寵愛。
不但不禁止,反倒四處聘請一些有名的武師來為他教授武藝。
陶鈞練到十六歲,他父母相繼離世。
他的父親臨走之前,將他家的財產分作了十成。
一成是現銀,可以用來隨意花費,三成歸老管家陶全掌管,隻能代其整頓田業。
如果陶鈞將那一成用完,陶全手中的財產,隻準用利,不準動本。
免得日後失去謀生手段, 家裏還能有幾分田產以作資用。
剩餘的六成卻是被那陶老爺交給了他一位姓膝的好友。
隻是名字還未說全, 這位陶老爺便已力竭氣微, 駕鶴西去了。
陶鈞天性篤厚, 他父親重病臥床之時,就衣不解帶地在一旁侍奉。
見到自己的老父親咽氣後,便嚎啕大哭,慟不欲生。
當時也顧不到什麽遺產問題,等到他父親喪葬辦完,才把老管家陶全找來,查點財產。
經過仔細比對後,才發現陶老爺最後所留的布置竟然都是真的。
他父親與他留下的一成,盡是現錢,約有七八萬兩銀子。
老管家手裏的田產家財,約值有二十餘萬,都是不動產。
惟獨那剩餘的六成家產,不知去向。
陶全隻知道那六成中,有三處絲、茶莊。
其餘皆是田產,一向是老主人掌管,從未交代過,所以陶全也不知道下落。
但老主人生前行事縝密,必定托付給了至交心腹之人, 想必等到了合適的時間自會告知與他們。
陶鈞自小就沒有為錢財之事發愁過,因此一聽到還有現錢能夠調用,別的事情也就沒放在心上。
居喪期間不便外出遊玩,隻好每天召集許多武師在家習武。
等到三年喪期已滿之時,家中所有武師教授的本領,全都被他學會。
每次在小院比試時,那幫武師總是被他打倒。
因此陶鈞越發地得意,自以為天下無敵。
這群武師見教無可教,便又托言可以請來能人教給陶鈞更加高深的功夫。
陶鈞聽後自然是喜不自勝,便找來諸人,奉以重金。
請求這些武師,去為他聘請來能手教他。
有些武師見自己沒有什麽本領再教,又不好厚著臉皮繼續住在陶家,便都想要告辭離去。
但陶鈞為人非常厚道,再三挽留,不肯放走。
對於那些新來的武師,又是禮敬有加。
一來二去,陶府中的武師越發多了起來。
許多武師見到陶鈞這好客之情,都會竭力教授。
一上來就將所謂的拿手絕活教給了這位陶家公子。
那些武師本以為自己的不傳之秘,對方一時半會肯定無法學會,
偏偏陶鈞的資質極好,經常沒過幾天便將其學了個精通。
於是他又請新來的武師轉薦別的武師。
等到最後,陶家已是門庭若市,許多有名有姓的武師都聚集在了他的家裏。
每到清明時節,一個個前倨後恭,如眾星捧月一般地保護在陶鈞身邊。
也由此沒有哪個不長眼的敢來欺負這十幾歲的小孩。
而陶鈞的“小孟嚐”的別稱也被這些武師傳了出去。
沒想到許多慕名而來的英雄豪傑,不遠千裏,特來拜訪。
而他今天在這滕王閣中一是為了謝過一眾教師,在這一個多月來的隨身保護。
其二便是為了見見那些英傑,打算以武會友,讓眾人見識見識自家的武藝。
可是陶鈞不知道的是,他府上的那些武師大都是一些水貨。
平日裏應付應付他這個沒有見過世麵的小毛孩還是綽綽有餘。
一旦碰到真正在江湖上廝殺的英雄好漢,哪裏是人家的對手。
為了不被陶鈞發現出不對的地方,那群武師的頭目,被喚作“賽蘇秦”魏說的大漢想了一個主意。
每當有外人過來想要比武之時,便由他先過去接見來人。
等談上一會話後,再讓那來人同府上的武師們比武。
有些獲勝的再由陶鈞親自上前與其比試。
結果毫無例外的是那些與陶鈞比武的人,全都敗退,自言不敵。
這時候魏說又上前進言,讓這位陶公子拿出百兩紋銀,以作酬謝。
全當遮羞之用,以免以後不小心狹路相逢,結下仇怨。
有些心懷傲氣的好漢與那魏說碰麵之後,俱都麵露鄙夷之色,拂袖而去。
陶鈞問起時,魏說便會找借口說那些人自知不敵,知難而退。
這少年公子聽後更加心滿意足,得意洋洋。
正當眾人飲酒吃菜之時,卻聽樓道傳來一陣“噔噔蹬”疾跑聲。
陶鈞等人抬頭望去,才發現是自家的一位門客。
那人爬上樓後,氣喘籲籲地說道。
“陶公子!不好啦,魏大人被人在擂台上打了個半死,現在那人叫囂著說我等武師都是一幫銀樣蠟杆頭,讓您這個當事人親自下去比試呢?!”
陶鈞聽後心中很是不高興,他向來以禮待人。
前來比武之人與他說話時,哪個不是客客氣氣的?
沒想到今日會有人在他這裏耀武揚威,大放厥詞。
豫章城滕王閣中,一位身穿白色錦衣的富貴公子正攀著欄杆,眺望遠處。
等他將朗聲背完那篇詩句後,卻見附近幾個桌子上圍坐的一眾大漢紛紛拍手叫好。
“陶公子真是好文采啊!我等佩服!”
“嗬嗬,在下從小隻知舞槍弄棒, 哪能有此文采,此詩乃是‘四傑’之一王子安的名篇,我也不過是拿來用用罷了。”
那富貴公子說著把手中的白檀嵌銀絲扇輕輕一合。
轉身走到自己的座位之前,端起茶碗向眾人說道。
“這次清明迴家祭拜先父,還要多謝諸位師傅們一路護佑,在下感激不盡, 今日有幸得空,便以此酒謝過諸位。”
<a href="http://m.siluke.com" id="wzsy">siluke.com</a>
周圍的那群大漢聽後唿啦站起一大片,假裝推辭了幾句。
便都將手上舉起的酒碗一飲而盡,然後踢裏哐啷地坐迴原位。
但接下來大多臉上都露出了興奮之意。
這富貴公子喚作陶鈞,其身後的陶家乃是豫章城中有名的富戶。
出手大方,每次祭拜完他那先父後,都會拿出不少銀子犒賞諸人。
陶鈞自幼喜好習武,雖然祖上幾代都是書香門第。
但因為他父母隻有他這一個兒子,非常寵愛。
不但不禁止,反倒四處聘請一些有名的武師來為他教授武藝。
陶鈞練到十六歲,他父母相繼離世。
他的父親臨走之前,將他家的財產分作了十成。
一成是現銀,可以用來隨意花費,三成歸老管家陶全掌管,隻能代其整頓田業。
如果陶鈞將那一成用完,陶全手中的財產,隻準用利,不準動本。
免得日後失去謀生手段, 家裏還能有幾分田產以作資用。
剩餘的六成卻是被那陶老爺交給了他一位姓膝的好友。
隻是名字還未說全, 這位陶老爺便已力竭氣微, 駕鶴西去了。
陶鈞天性篤厚, 他父親重病臥床之時,就衣不解帶地在一旁侍奉。
見到自己的老父親咽氣後,便嚎啕大哭,慟不欲生。
當時也顧不到什麽遺產問題,等到他父親喪葬辦完,才把老管家陶全找來,查點財產。
經過仔細比對後,才發現陶老爺最後所留的布置竟然都是真的。
他父親與他留下的一成,盡是現錢,約有七八萬兩銀子。
老管家手裏的田產家財,約值有二十餘萬,都是不動產。
惟獨那剩餘的六成家產,不知去向。
陶全隻知道那六成中,有三處絲、茶莊。
其餘皆是田產,一向是老主人掌管,從未交代過,所以陶全也不知道下落。
但老主人生前行事縝密,必定托付給了至交心腹之人, 想必等到了合適的時間自會告知與他們。
陶鈞自小就沒有為錢財之事發愁過,因此一聽到還有現錢能夠調用,別的事情也就沒放在心上。
居喪期間不便外出遊玩,隻好每天召集許多武師在家習武。
等到三年喪期已滿之時,家中所有武師教授的本領,全都被他學會。
每次在小院比試時,那幫武師總是被他打倒。
因此陶鈞越發地得意,自以為天下無敵。
這群武師見教無可教,便又托言可以請來能人教給陶鈞更加高深的功夫。
陶鈞聽後自然是喜不自勝,便找來諸人,奉以重金。
請求這些武師,去為他聘請來能手教他。
有些武師見自己沒有什麽本領再教,又不好厚著臉皮繼續住在陶家,便都想要告辭離去。
但陶鈞為人非常厚道,再三挽留,不肯放走。
對於那些新來的武師,又是禮敬有加。
一來二去,陶府中的武師越發多了起來。
許多武師見到陶鈞這好客之情,都會竭力教授。
一上來就將所謂的拿手絕活教給了這位陶家公子。
那些武師本以為自己的不傳之秘,對方一時半會肯定無法學會,
偏偏陶鈞的資質極好,經常沒過幾天便將其學了個精通。
於是他又請新來的武師轉薦別的武師。
等到最後,陶家已是門庭若市,許多有名有姓的武師都聚集在了他的家裏。
每到清明時節,一個個前倨後恭,如眾星捧月一般地保護在陶鈞身邊。
也由此沒有哪個不長眼的敢來欺負這十幾歲的小孩。
而陶鈞的“小孟嚐”的別稱也被這些武師傳了出去。
沒想到許多慕名而來的英雄豪傑,不遠千裏,特來拜訪。
而他今天在這滕王閣中一是為了謝過一眾教師,在這一個多月來的隨身保護。
其二便是為了見見那些英傑,打算以武會友,讓眾人見識見識自家的武藝。
可是陶鈞不知道的是,他府上的那些武師大都是一些水貨。
平日裏應付應付他這個沒有見過世麵的小毛孩還是綽綽有餘。
一旦碰到真正在江湖上廝殺的英雄好漢,哪裏是人家的對手。
為了不被陶鈞發現出不對的地方,那群武師的頭目,被喚作“賽蘇秦”魏說的大漢想了一個主意。
每當有外人過來想要比武之時,便由他先過去接見來人。
等談上一會話後,再讓那來人同府上的武師們比武。
有些獲勝的再由陶鈞親自上前與其比試。
結果毫無例外的是那些與陶鈞比武的人,全都敗退,自言不敵。
這時候魏說又上前進言,讓這位陶公子拿出百兩紋銀,以作酬謝。
全當遮羞之用,以免以後不小心狹路相逢,結下仇怨。
有些心懷傲氣的好漢與那魏說碰麵之後,俱都麵露鄙夷之色,拂袖而去。
陶鈞問起時,魏說便會找借口說那些人自知不敵,知難而退。
這少年公子聽後更加心滿意足,得意洋洋。
正當眾人飲酒吃菜之時,卻聽樓道傳來一陣“噔噔蹬”疾跑聲。
陶鈞等人抬頭望去,才發現是自家的一位門客。
那人爬上樓後,氣喘籲籲地說道。
“陶公子!不好啦,魏大人被人在擂台上打了個半死,現在那人叫囂著說我等武師都是一幫銀樣蠟杆頭,讓您這個當事人親自下去比試呢?!”
陶鈞聽後心中很是不高興,他向來以禮待人。
前來比武之人與他說話時,哪個不是客客氣氣的?
沒想到今日會有人在他這裏耀武揚威,大放厥詞。